临风兴叹落花频(pín)¹,芳意潜消²又一春。
译文:频频叹息花被狂风吹落太多,芳香渐消失又要过一个春天。
注释:¹频:频频不断。²潜消:暗暗地消失。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¹香甚蝶(dié)难亲。
译文:应是价格太高人们不敢询问,又因香气太浓蝴蝶难以亲近。
注释:¹缘:因为。
红英¹只称²生宫里,翠叶那堪(kān)染路尘。
译文:只有皇宫才配生长这种鲜花,哪能忍受让它沾染路上灰尘。
注释:¹红英:鲜花。²称:配,够格。
及至移根上林苑¹,王孙²方恨买无因。
译文:等到把花移植到皇宫上林苑,王孙贵族才为没有买而遗恨。
注释:¹上林苑:秦旧苑,汉武帝扩建,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苑中养禽兽,供皇帝春秋打猎。此指唐代宫苑。²王孙: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诗题“卖残牡丹”不能理解为“出卖残败的牡丹”,正确解读应为“卖剩下的牡丹”或“未卖出的牡丹”。此类句法在唐宋诗十分常见,例如乔知之的“床积读残书”,这里“读残书”不是指“阅读残破的书”,而是“读了一半是书”或“未读完的书”。再如许棐的诗联“仆温携剩酒,邻送卖残蔬”,邻居并非送来“残败的蔬菜”,而是“卖剩下的蔬菜”或“未卖出的蔬菜”。

  此诗还是一首出色的咏物诗。此诗表面是咏牡丹花,实则是以牡丹自况,以物喻人,寄托着女诗人的身世之感,表现了诗人因清高不被赏识、因才高不被接纳的处境,道出了诗人衰微不幸的遭际和孤傲清洁的品格。全诗风格清婉,寄托深远。

  此诗首句的“临风兴叹落花频”,“落花”并非指牡丹,而是晚春时纷纷飘落的普通花卉,用来点明季节。事实上,牡丹通常在其它花卉飘落的暮春时节开放。如李山甫《牡丹》一诗所云:“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因此,首句的落花在诗中为第二、三联中盛开的牡丹起了反衬的作用。

  牡丹在中国一直被誉为花之皇后。在唐代,尤其是在九至十世纪间,长安和洛阳人格外喜爱牡丹。暮春时节,牡丹到处开放和售卖,诗人们则外出欣赏和撰写赞美牡丹的诗。在鱼玄机的诗中,那些未卖出的牡丹是最出色的:她们的价格是最高的,故无人买得起。虽然她们未被卖出,这些骄傲的花仍然对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相信将来会被移植入皇家花园。她们最终将自己从失败者转为胜利者:缺乏眼光的王孙贵族将后悔未在还可得到她们时购买。

  花是女性的古老象征。这些高尚的、美丽的牡丹可以看成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花的购买者象征那些不诚实的情人,而在唐诗中皇家宫苑总是与天上宫苑成为同义词。与这些美丽的牡丹相似,鱼玄机也是未被赏识和“出售”,也与这些骄傲的牡丹相似,她相信自己的价值:她是无价之宝,只配居住于最崇高的地方——帝王的宫苑或天上的仙境(即道教的神仙世界)。这种自尊自重的、性别化的主体意识在中国古女史上是十分突出的。明代批评家钟惺虽然仍然批评鱼玄机的自尊意识及对轻浮男子蔑视为不符合“正意”,但是他明显地表示了对她的遭遇的同情,及对她的感情和尊严的理解和赞赏。

  整首诗都笼罩着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一个简单的“潜”字带有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把那些悲伤、痛苦的情绪都掩埋其中。

  鱼玄机以牡丹自喻,无人问津是因为标价太高;而那些蜂蝶难以亲近,却是因为香气过于浓郁。一方面倾诉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自视很高,难觅知音人,有卓尔不群之志。

  诗中“红英”“翠叶”等词道出了女诗人非比寻常的身世,表现其纯洁清丽、一尘不染的孤傲品格。此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婚姻生活的悲慨,她将这无限的忿恨都寄托在了这牡丹倾泻出来。这样的诗句不禁让读者产生恻隐之心,为诗人的悲惨遭遇而伤心难过,同时也被诗人的不凡气度与品格所折服。

  这首诗又是鱼玄机写得最多和最得心应手的七言律诗,中二联对牡丹形象的描绘对偶工致而含蕴丰富。传统诗论对此题材诗歌的要求是既生动描绘所咏之物的外在形相和内在精神,又将诗人或其他人的个性或情感投射于所咏之物。此诗完美地达成此两个目标。诗中不仅描绘了牡丹不同寻常的美丽外貌、香味和颜色,而且传达了她们的高尚品性、精神和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诗中字字皆可读为既指牡丹,又指诗人,花即人,人即花,人花合一,不可分离。

参考资料:
1、 贾晋华.重读鱼玄机[J].华文文学, 2016 (01) :31-41.
2、 杨绪银.忿恨无限托牡丹——鱼玄机《卖残牡丹》试析.阅读与写作,2000(10).

màicándān--xuán

línfēngxìngtànluòhuāpínfāngqiánxiāoyòuchūn

yīngwèijiàgāorénwènquèyuánxiāngshéndiénánqīn

hóngyīngzhǐchēngshēnggōngcuìkānrǎnchén

zhìgēnshànglínyuànwángsūnfānghènmǎiyī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频频叹息花被狂风吹落太多,芳香渐消失又要过一个春天。

应是价格太高人们不敢询问,又因香气太浓蝴蝶难以亲近。

只有皇宫才配生长这种鲜花,哪能忍受让它沾染路上灰尘。

等到把花移植到皇宫上林苑,王孙贵族才为没有买而遗恨。

注释

频:频频不断。

潜消:暗暗地消失。

缘:因为。

红英:鲜花。

称:配,够格。

上林苑:秦旧苑,汉武帝扩建,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苑中养禽兽,供皇帝春秋打猎。此指唐代宫苑。

王孙: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赏析

  诗题“卖残牡丹”不能理解为“出卖残败的牡丹”,正确解读应为“卖剩下的牡丹”或“未卖出的牡丹”。此类句法在唐宋诗十分常见,例如乔知之的“床积读残书”,这里“读残书”不是指“阅读残破的书”,而是“读了一半是书”或“未读完的书”。再如许棐的诗联“仆温携剩酒,邻送卖残蔬”,邻居并非送来“残败的蔬菜”,而是“卖剩下的蔬菜”或“未卖出的蔬菜”。

  此诗还是一首出色的咏物诗。此诗表面是咏牡丹花,实则是以牡丹自况,以物喻人,寄托着女诗人的身世之感,表现了诗人因清高不被赏识、因才高不被接纳的处境,道出了诗人衰微不幸的遭际和孤傲清洁的品格。全诗风格清婉,寄托深远。

  此诗首句的“临风兴叹落花频”,“落花”并非指牡丹,而是晚春时纷纷飘落的普通花卉,用来点明季节。事实上,牡丹通常在其它花卉飘落的暮春时节开放。如李山甫《牡丹》一诗所云:“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因此,首句的落花在诗中为第二、三联中盛开的牡丹起了反衬的作用。

  牡丹在中国一直被誉为花之皇后。在唐代,尤其是在九至十世纪间,长安和洛阳人格外喜爱牡丹。暮春时节,牡丹到处开放和售卖,诗人们则外出欣赏和撰写赞美牡丹的诗。在鱼玄机的诗中,那些未卖出的牡丹是最出色的:她们的价格是最高的,故无人买得起。虽然她们未被卖出,这些骄傲的花仍然对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相信将来会被移植入皇家花园。她们最终将自己从失败者转为胜利者:缺乏眼光的王孙贵族将后悔未在还可得到她们时购买。

  花是女性的古老象征。这些高尚的、美丽的牡丹可以看成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花的购买者象征那些不诚实的情人,而在唐诗中皇家宫苑总是与天上宫苑成为同义词。与这些美丽的牡丹相似,鱼玄机也是未被赏识和“出售”,也与这些骄傲的牡丹相似,她相信自己的价值:她是无价之宝,只配居住于最崇高的地方——帝王的宫苑或天上的仙境(即道教的神仙世界)。这种自尊自重的、性别化的主体意识在中国古女史上是十分突出的。明代批评家钟惺虽然仍然批评鱼玄机的自尊意识及对轻浮男子蔑视为不符合“正意”,但是他明显地表示了对她的遭遇的同情,及对她的感情和尊严的理解和赞赏。

  整首诗都笼罩着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一个简单的“潜”字带有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把那些悲伤、痛苦的情绪都掩埋其中。

  鱼玄机以牡丹自喻,无人问津是因为标价太高;而那些蜂蝶难以亲近,却是因为香气过于浓郁。一方面倾诉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自视很高,难觅知音人,有卓尔不群之志。

  诗中“红英”“翠叶”等词道出了女诗人非比寻常的身世,表现其纯洁清丽、一尘不染的孤傲品格。此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婚姻生活的悲慨,她将这无限的忿恨都寄托在了这牡丹倾泻出来。这样的诗句不禁让读者产生恻隐之心,为诗人的悲惨遭遇而伤心难过,同时也被诗人的不凡气度与品格所折服。

  这首诗又是鱼玄机写得最多和最得心应手的七言律诗,中二联对牡丹形象的描绘对偶工致而含蕴丰富。传统诗论对此题材诗歌的要求是既生动描绘所咏之物的外在形相和内在精神,又将诗人或其他人的个性或情感投射于所咏之物。此诗完美地达成此两个目标。诗中不仅描绘了牡丹不同寻常的美丽外貌、香味和颜色,而且传达了她们的高尚品性、精神和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诗中字字皆可读为既指牡丹,又指诗人,花即人,人即花,人花合一,不可分离。

参考资料:
1、 贾晋华.重读鱼玄机[J].华文文学, 2016 (01) :31-41.
2、 杨绪银.忿恨无限托牡丹——鱼玄机《卖残牡丹》试析.阅读与写作,2000(10).
鱼玄机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44—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 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断芦洲渚(zhǔ)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译文:江边渡口,可以看到洲渚上衰败的芦草,以及江桥上飘落的枫叶,午潮已过,送君于江畔渡口。
注释:山鸟: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过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山鸟自呼泥滑滑¹,行过相对马萧萧²
译文: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
注释:¹泥滑滑:山鸟鸣声。²萧萧:马鸣声。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十年长自青衿(jīn)识,千里来非白璧(bì)¹
译文:我们两人年龄相差十岁,但亲如兄弟,初识时,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千里迢迢来此,并非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注释:¹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即以白璧招聘。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握手祝君能强饭¹,华簪(zān)²常得从鸡翘³
译文:握手祝君多多保重身体,将来定能美服华车,前途无量。
注释:¹强饭:努力加饭,即保重身体。²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³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洲,可见送别的地点是在江畔渡口。“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次句“沙长”与“午潮”密切相关,由于午潮已过,随着潮水的退落,原来被水淹没的岸边沙滩尽皆呈现眼前,显示送别的时间是过午以后。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萧萧马鸣”出自《诗经·车攻》;这里的“马萧萧”,源自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诗句,与上句“泥滑滑”成对,也是谐音。作者运用唐代诗人的句子,熟极如流,写情写景,妙到毫瑞,却又各不相犯,足见其艺术手腕之高。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两句写与项判官的交谊以及项判官的为人。第五句包括了两个典故:“十年”用《礼记·曲礼》中的“十年以长,则兄事之”;“青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矜。”据《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这句是说,两人的年龄大约相差十岁,亲如兄弟,最初认识的时候,彼此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第六句“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两句,是临别赠言。第七句的“强饭”,用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说的话。卫皇后即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见《汉书·外戚传》)第八句的“簪”,指系发于冕的簪,“华”是形容词,言其美。“鸡翘”,是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这两句是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

sòngxiàngpànguān--wángānshí

duànzhōuzhǔluòfēngqiáokǒushāzhǎngguòcháo

shānniǎohuáhuáxíngrénxiāngduìxiāoxiāo

shíniánzhǎngqīngjīnshíqiānláifēibáizhāo

shǒuzhùjūnnéngqiángfànhuázānchángcóngqiào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
朝入天苑¹中,谒帝蓬莱宫。
译文:清晨来到天子的庭苑中,在蓬莱宫拜谒皇上。
注释:¹天苑:禁苑也。
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
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
译文:青山掩映皇上的辇道,碧树摇曳在苍茫的天空。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
译文:在翰林院滥竽充个谬数,侥幸可以与银台阁的文人沟通。
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译文:翰林待诏侍奉贤明的皇上,振笔挥毫歌颂清明的政风。
归时落日晚,蹀躞浮云骢。
归时落日晚,蹀躞浮云骢。
译文:归翰林宿舍时已经是落日黄昏,浮云骢小步行走。
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译文:人与马都不想逞能,没有飞驰起来逞豪雄。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
译文:一入宿舍门就看见紫鸳鸯戏水,金井中高大的两棵梧桐树。
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译文:树下来段清歌配古琴曲,喝的当然是新丰的美酒。
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
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
译文:人生快意且须及时行乐,与群公大臣列筵喝酒吃肉。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译文:时光不可挽留,人生在世就如飞转的蓬蒿。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¹
译文:还是早点腾达好,羞比姜太公那个垂钓翁,八十多岁才与文王相逢。
注释:¹垂钓翁:谓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始遇文王。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译文:自古以来都有美人,西施与她的东邻东施。
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译文:蛾眉不可妒忌,何况效仿她皱着眉头。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
译文:所以尹婕妤很明智,一见邢夫人就自叹不如。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译文:低头连大气也不敢出,沉默不作一声。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寄语无盐¹子,如君何足珍。
译文:无盐子啊,丑陋如斯!你有什么可珍爱的?
注释:¹无盐:战国丑妇钟无盐,齐宣王之王后。

xiàoèrshǒu--bái

cháotiānyuànzhōngpéngláigōng

qīngshānyìngniǎndàoshùyáoyānkōng

miùjīnguīyíntáitōng

dàizhàofèngmíngzhǔchōuháosòngqīngfēng

guīshíluòwǎndiéxièyúncōng

rénběnfēichíháoxióng

ményuānyāngjīnjǐngshuāngtóng

qīngxiánměijiǔxīnfēng

kuàiqiěwèilièyánzuòqúngōng

guāngjǐngliúshēngshìzhuǎnpéng

zǎoshèngwǎnxiūchuídiàowēng

yǒuxiù西shīdōnglín

éméikuàngnǎixiàopín

suǒyǐnjiéxiūjiànxíngrén

tóuchūsāishǎojīngshén

yánzijūnzhēn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译文:在高高山树下翩然飞落一朵梅花,如此清冷欢快的一朵梅花,偏偏停驻在山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
野人何所有,满瓮(wèng)¹阳春酒。
译文:要问山野人家有什么,只有一坛子阳春酒罢了。
注释:¹瓮: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译文:我携着酒走上高高的春台,踏着梅花飞落的节奏高歌。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译文:醉了就卧在明月上,在梦里游历到天宫深处。

chūnxíng--liú

shānshùluòméihuāfēiluòrénjiārénsuǒyǒumǎnwèngyángchūnjiǔxiéjiǔshàngchūntáixíngbànluòméizuìmíngyuèchéngmèngyóutiāntái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dǔ)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huò)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gèn)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zú)乎泰山不足为高,巍(wēi)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译文:读书人的立身行事独特,符合道义罢了。不理会别人的赞誉或批评的,都是豪杰之士,也是忠实地相不自己的道并且清楚知道自己的人。全家的人批评他,仍坚定执行而不迷惑的人很少。至于一国一州的人批评他,仍坚定执行而不迷惑的,大概整个天下只有一人罢了。若是到了全世界的人都批评他,仍坚定执行而不迷惑的,则千百年来只有一人罢了。像伯夷这样的人,是穷尽天地,经历万世也不回头的人。(与他比较),即使光明的日月也不算亮,雄峻的泰山也不算高,宽广的天地也不算能包容。
注释: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叔齐为其弟。姓罗,名允,字公信,“夷”是其谥号。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谦让,不愿自立为君,最后共同弃国而走。周武王讨伐残暴的殷纣王,他们认为是“以臣弑君”,曾谏”武王灭殷后,两人躲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特立独行:谓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适:适合,符合。义:儒家所倡导的道义。是非:肯定或否定。是,认为正确,肯定;非,认为不正确;否定,非难,责怪。笃:深厚,坚定。自知明:意思是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乃:只,仅仅。穷天地、亘万世:穷尽于天地之间,横贯于古今万世。穷:穷尽;亘:横贯,贯通。昭:明显,显著。崒:高,险峻。巍:文中是宽广有容的意思。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jì)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yīn)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sù),饿死而不顾。繇(yáo)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译文:当殷商要灭亡而周要兴盛时,微子这样的贤人都抱着祭祀的器具离开殷商。武王、周公是圣人,率领天下的贤士和诸侯前去进攻殷商,未曾听说有人批评过他们。独有伯夷、叔齐认为他们不该。殷商灭亡后,天下承认周为宗主国,伯夷、叔齐二人独认为吃周的粮食是羞耻的,即使饿死也不后悔。由此说来,他这样做难道是要博取甚么吗?是因为忠实地相不自己的道并且清楚知道自己罢了。
注释:微子:殷纣王之兄。贤:德才兼备。祭器:祭祀用的礼器。古人重祭祀,故常把祭器作为传国重器。去之:离开殷纣王。圣:圣人,人格品德极高的人。从:使跟从,带领。乃:却。独:偏偏。宗周:即尊奉周的权威,承认周的统治权。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译文:现今的所谓读书人,当有一人称誉他,自以为该得到更高的赞誉。当有一人诋毁他,就自认为自己不行。伯夷偏偏批评圣人(武王,周公)而肯定自己到如此的地步。圣人的行事是万世的标准啊。所以我认为,好像伯夷这样的人,是立身行事独特,穷尽天地,经历万世也不会回头的人啊。虽然这样,如果没有他们二人,乱臣贼子便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后来的世代了。
注释:沮:诋毁。微:无,没有。

  这篇文章主要是赞扬伯夷的“特立独行”、“信道笃而自知明”的精神,严厉批评当世之士以世俗之是非为是非的处世态度。“特立独行”既是对伯夷的称颂,也是作者一生立身行事的重要原则,表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全文以论为主,语气连贯,气势非凡,运用排句,更见力量。

  全文短小精悍,由三段组成。

  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对“士”的要求“特立独行”“不顾人之是非”“信道笃而自知明”。立身行事,绝对不可以人云亦云,是“士”对待外界环境总的态度;不顾别人的抨击、议论,是对外界反应采取独立的看法,乃“特立独行”的具体化;有坚定的信念又了解自己,是对内心天地的要求,也是挖掘“特立独行”的力量源泉。

  第二段紧扣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赞叹伯夷“特立独行”,不被世俗所困。可分三层。第一层就“不顾人之是非”阐发、议论。全家人都指责他不对,仍能坚持不动摇的人,是很少的,“一国一州非之”“举世非之”却“力行不惑者”,则“天下一人”“千百年乃一人”也。谓“不顾人之是非”之难。第紧承前意,提出伯夷之名,予以高度评价。伯夷,乃“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因此,日月没有他光明,泰山没有他高峻,天地没有他宏大。先颂后叙,以伯夷、叔齐“叩马而谏”,“饿死首阳山”的事例印证“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第三层,点出他们能这样做,没有别的想法,原因在于“信道笃而自知明”。

  第三段,联系现实,总结全文,提出伯夷“特立独行”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今世之所谓士者”则是与伯夷完全不同,普通人赞美他,就自以为了不起;毁坏他,就以为自己不行,而伯夷、叔齐却与众不同,敢于“非圣人而自是”,而“圣人乃万世之标准”,并不因伯夷的反对,就丢掉其“圣”。在作者眼里,伯夷最可贵之处就在于“非圣人而自是”,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圣人乃万世之标准”,这句话是为了表明作者对圣人的崇敬,可见作者并不否定周武王伐纣之伟业。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主要是采用前呼后应,对比、递进的方法。篇首揭露“士之特立独行”,篇末仍以“特立独行”结束。第二段有“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后面则有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与之呼应。第三段写殷、周交替之际,殷纣王的庶兄微子,抱着祭祀祖先的用具,到武王军前投诚,武王伐纣,未尝闻有非之者,跟伯夷、叔齐“乃独以为不可”,宁愿饿死,也不吃周粟对比,以强调伯夷、叔齐“特立独行”、“不顾人之是非”。从不顾人之是非,说到不顾一家、一国、一州、天下之人是非,再说到不顾天地万世之对错,逐层推进,从而突出伯夷、叔齐的特立处。

参考资料:
1、 罗斌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第一卷: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01:第38-39页

sòng

hán tángdài 

    shìzhīxíng shìér rénzhīshìfēi jiēháojiézhīshì xìndàoérzhīmíngzhě jiāfēizhī xíngérhuòzhěguǎ zhìguózhōufēizhī xíngérhuòzhě gàitiānxiàrénér ruòzhìshìfēizhī xíngérhuòzhě qiānbǎiniánnǎirénérěr ruòzhě qióngtiān gènwànshìérzhě zhāoyuèwéimíng tàishānwéigāo wēitiānwéiróng 

    dāngyīnzhīwáng zhōuzhīxīng wēixián bàoérzhī wáng zhōugōng shèng cóngtiānxiàzhīxiánshì tiānxiàzhīzhūhóuérwǎnggōngzhī wèichángwényǒufēizhīzhě  shūzhě nǎiwéi yīnmiè tiānxiàzōngzhōu èrnǎichǐshí è饿ér yóushìéryán yǒuqiúérwéizāi xìndàoérzhīmíng 

    jīnshìzhīsuǒwèishìzhě fánrénzhī wéiyǒu fánrénzhī wéi fēishèngrénérshì shèngrén nǎiwànshìzhībiāozhǔn yuē ruòzhě xíng qióngtiān gènwànshìérzhě suīrán wēièr luànchénzéijiēhòushì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时梁冀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陈留太守发遣余。到偃师,病不前,得归。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
延熹(xī)¹二年秋,霖(lín)²(yú)³。是时梁冀(jì)新诛,而徐璜(huáng)、左悺(guàn)等五侯(shàn)贵于其处。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¹⁰令李云¹¹以直言死,鸿胪(lú)¹²陈君陈¹³以救云抵罪¹⁴。璜¹⁵以余能鼓琴¹⁶,白¹⁷朝廷,敕(chì)¹⁸陈留¹⁹太守发遣²⁰余。到偃(yǎn)²¹,病不前²²,得归。心愤²³此事,遂托²⁴所过²⁵,述而成赋。
译文:延熹二年的秋天,连阴雨下了一个多月。当时梁冀刚刚被杀死,而徐璜、左悺等五侯占有了他的华贵住所,接着又在洛阳城西修建显阳宫苑。被拉去修宫苑的百姓,因为劳累冻饿而死的人很多。白马县令李云因为上书说真话被杀死,大鸿胪陈蕃也因为营救李云被治了罪。徐璜把我会弹琴的事禀报朝廷,皇帝下诏让陈留太守打发我出发去京城。我走到偃师,生了病不能前进,又回来。心里对这件事愤愤不平,于是就记述我经过的地方,写成了这篇赋。
注释:¹延熹:东汉桓帝刘志年号(公元年-年)。延熹二年,指公元年。²霖雨:连阴雨,久下不停的雨。³逾月:超过了一个月。⁴梁冀: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汉顺帝梁皇后、汉桓帝梁皇后之兄,继其父梁商为大将军,专断朝政近二十年,骄奢横暴。顺帝死,与妹梁太后谋立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质帝只说了他一句“跋扈将军”,就把质帝活活毒死。梁太后、梁皇后先后死后,桓帝与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和徐璜等合谋杀之。⁵五侯:指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和徐璜,皆桓帝所宠信的宦官,因他们五人同日封侯,史称“五侯”。⁶于其处:意指五侯接替梁冀,同样专权恃宠。⁷起:造。⁸显阳苑:宫苑名称。⁹不得其命:死于非命,指被征调修筑显阳苑的百姓多因冻饿、劳累而死。¹⁰白马:汉县名,治所在今河南花县东北。¹¹李云:字行祖,甘陵人,因上书指责宦官单超等无功不得封侯,被桓帝和宦官杀害。¹²鸿胪:即大鸿胪,汉朝掌管朝祭礼仪的官职。¹³陈君陈:指陈蕃,字仲举,以反对宦官著称。桓帝时官至太尉,灵帝时为太傅,与外戚窦武谋杀宦官,事败被杀。¹⁴抵罪:治罪。¹⁵璜:指徐璜。¹⁶鼓琴:弹琴。¹⁷白:报告。¹⁸敕:皇帝的诏书、命令。¹⁹陈留: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为蔡邕的本籍。²⁰发遣:派遣。²¹偃师:县名,在今河南西南部,洛阳市之东。²²病不前:因病不能前行。其实,偃师距东汉国都洛阳近,回陈留远,病不前乃其托词。《后汉书》本传亦说:“(蔡)邕不得已,行至偃师,称疾而归。”²³愤:愤恨、愤慨。²⁴托:寄托、依据。²⁵过:经历。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涂迍邅其蹇连兮,潦污滞而为灾。乘马蟠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
余有行于京洛¹兮,遘(gòu)²淫雨³之经时。涂迍(zhūn)(zhān)其蹇(jiǎn)兮,潦(lǎo)而为灾。乘马蟠(pán)而不进兮,心郁悒(yì)¹⁰而愤思¹¹。聊¹²弘虑¹³以存古¹⁴兮,宣¹⁵幽情¹⁶而属(zhǔ)¹⁷
译文:我行走在去京城洛阳的路上啊,正赶上阴雨绵绵的时候,路上的处境艰难连着困苦啊,雨水积聚起来简直成了灾祸,驾车的马停住脚不肯向前走啊,心中的苦闷激起了我深深的思绪。暂且打开思路想想古代的事情吧,为宣泄我深远的感情提笔作文。
注释:¹京洛:东汉建都洛阳,故称京洛。²遘:遭遇。³淫雨:久雨。⁴经时:历时很久。⁵迍邅:处境苦难,停滞难行。⁶蹇连:不顺利。⁷潦污:积水。⁸滞:积留。⁹蟠:盘旋不走。¹⁰郁悒:愁闷,心情不畅。¹¹愤思:内心愤愤不平。¹²聊:姑且。¹³弘虑:打开思路。¹⁴存古:怀念古昔。¹⁵宣:抒发、宣泄。¹⁶幽情:幽深的思绪。¹⁷属词:作文。
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问宁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
夕宿余于大梁¹兮,诮(qiào)²无忌³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忿(fèn)朱亥(hài)之篡(cuàn)。历¹⁰中牟(móu)¹¹之旧城兮,憎佛(bì)(xī)¹²之不臣¹³。问宁越¹⁴之裔(yì)(zhòu)¹⁵兮,藐(miǎo)¹⁶(fǎng)(fú)¹⁷而无闻¹⁸
译文:夜晚我住宿在魏国的大梁啊,真要讥笑魏无忌的被人们称颂。可怜大将晋鄙无辜被杀死啊,无情的朱亥夺取了晋鄙的军权。经过中牟这个古老的城邑,我憎恨佛肸这个不义的小臣,请问宁越的后代你在哪里啊,好像很遥远听不到一点音信。
注释:¹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²诮:责备。³无忌:魏公子无忌,号信陵君,以善养士、解赵危而闻名于当时。⁴称神:被推崇。⁵哀:哀伤、可怜。⁶晋鄙:魏将。《史记·信陵君列传》记载,公元前年,秦军围赵,危在旦夕。赵求救于魏,魏王派将军晋鄙救助,晋鄙将兵持重,畏秦不敢进兵。赵平原君赵胜又求救于无忌。无忌听侯嬴计,窃得魏王兵符,并由勇士朱亥椎杀晋鄙,夺得兵权,兵从而击退了秦军。作者认为此属违道,不加赞赏。⁷无辜:无罪。⁸忿:怨愤。⁹篡军:篡夺军权。¹⁰历:经过。¹¹中牟:县名,在今河南中某县境内。¹²佛肸:春秋晋国赵简子的家臣,曾为中牟宰,后据中牟以叛赵氏,曾邀孔子参名,孔子欲往,被学生劝阻,见《论语·阳货》。¹³不臣:指背叛赵氏。¹⁴宁越:战国时赵人,原为中牟农民,因刻苦好学,得到人们的赞誉。别人说他三十年可以学成,他却十五年即已学成,后成为周威王的师傅。¹⁵裔胄:后代。¹⁶藐:遥远。¹⁷髣髴:模糊不清。¹⁸闻:传说,传闻。
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晤卫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经圃(pǔ)¹而瞰(kàn)²北境兮,晤(wù)³卫康之封疆。迄(qì)管邑(yì)而增感叹兮,愠(yùn)叔氏之启商。过汉祖¹⁰之所隘(ài)¹¹兮,吊纪信于荥(xíng)¹²
译文:经过圃田站在高处望北方啊,我知道这是卫康叔当时的封地!到管叔的领地我又增加了感慨啊,我憎恨管叔、蔡叔这些引商反周的叛逆。经过汉高祖受困的地方啊,我在荥阳怀念纪信的英魂。
注释:¹圃田:泽薮名,其遗址在今中某县境内。《周礼》:“河南曰豫州,其薮泽曰圃田。”据《左传》记载,圃田之北境是卫康叔的分地。²瞰:站在高处往下看。³晤:面对。⁴卫康:即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弟,卫国的始封国君。⁵迄:到。⁶管邑:又称管城,在今河南郑州市附近。周武王灭商后,封其胞弟管叔鲜于管,蔡叔度于蔡,霍叔处于霍,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商,共同安抚殷商遗民。管、蔡、霍称为三叔,亦称三监,有监护武庚的意思。周武王死,周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旦摄政,三叔乘机制造流言,并联合武庚谋反叛乱,后被周公诛灭。⁷愠:恨。⁸叔氏:指三叔。⁹启商:指引导商人反周。¹⁰汉祖:汉高祖刘邦。¹¹隘:遭到困厄的地方。公元前年月楚汉相争中,刘邦被项羽困于荥阳,形势十分危机,将军纪信伪装刘邦出降,刘邦乘机逃出,以后逐步转败为胜,详见《史记·高祖本纪》。¹²荥阳:今河南荥阳县西南。
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稔涛涂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登长坂以凌高兮,陟葱山之峣陉;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回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异形。冈岑纡以连属兮,溪谷夐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严壑以峥嵘。攒棫朴而杂榛楛兮,被浣濯而罗生。步亹菼与台菌兮,缘层崖而结茎。行游目以南望兮,览太室之威灵。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
¹虎牢²之曲阴³兮,路丘墟以盘萦(yíng)。勤诸侯之远戍(shù)兮,侈(chǐ)申子之美城。稔(rěn)涛涂之愎(bì)¹⁰兮,陷夫人¹¹以大名¹²。登长坂(bǎn)¹³以凌高¹⁴兮,陟(zhì)¹⁵葱山¹⁶之峣(yáo)(xíng)¹⁷;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¹⁸。回峭(qiào)¹⁹以降阻²⁰兮,小阜(fù)²¹(liáo)²²其异形²³。冈岑(cén)²⁴(yū)²⁵以连属(zhǔ)²⁶兮,溪谷夐(xiòng)²⁷其杳(yǎo)²⁸。迫²⁹(cuó)³⁰以乖邪³¹兮,廓³²严壑(hè)³³以峥(zhēng)(róng)³⁴。攒(cuán)³⁵(yù)(pò)而杂榛(zhēn)(hù)³⁶兮,被³⁷(huàn)(zhuó)³⁸而罗生³⁹。步虋(mén)⁴⁰(tǎn)⁴¹与台⁴²菌兮,缘⁴³层崖而结茎。行游目⁴⁴以南望兮,览太室⁴⁵之威灵。顾⁴⁶大河⁴⁷于北垠(yín)⁴⁸兮,瞰洛汭(ruì)⁴⁹之始并⁵⁰。追⁵¹刘定⁵²之攸(yōu)⁵³兮,美⁵⁴伯禹(yǔ)⁵⁵之所营⁵⁶。悼(dào)太康⁵⁷之失位兮,愍(mǐn)⁵⁸五子之歌声。
译文:往下走到虎穴这个弯曲的山谷啊,这里是一片盘旋缠绕的废墟。当时的诸侯艰苦地守在这里啊,那申侯奢侈地建立了城邑。涛涂固有的恶习不改呀,陷害申侯是谋反郑国的叛逆。走到长坂的最高处啊,登上葱山险要的崖顶。那高大挺拔的群山啊,经过多少岁月仍然那么耸立!从陡峭的高处走下来啊,那小土丘就显得空旷而奇异。弯弯曲曲的山岗连接不断啊,溪谷的辽阔就显得阴暗无际。高山拥在一起多么不协调啊,宽阔的山沟就显得特别出奇。山谷里的柞树、榛子和槠树啊,得到雨露滋润丛生在一起。满山的荻草、赤草与苔菌啊,顺着山崖一层层地爬上去。移动着目光我向南看啊,饱览嵩山那令人敬佩的灵性。回头再看看黄河北边的情形吧,洛河在转弯的地方并入黄河之中。遥想刘定公所敬仰的呀,那是夏禹所建立的治水大功。哀悼太康失去了君位啊,怜悯五兄弟白为他发出叹息的歌声。
注释:¹降:从高处往下走。²虎牢:春秋时郑国的城邑,在今河南荥阳县附近。³曲阴:弯曲的山谷。⁴路丘墟:路过了很多废墟。⁵盘萦:盘桓徘徊的样子。⁶勤:劳苦。⁷侈:奢侈。⁸稔:熟悉,知晓。⁹涛涂:即辕涛涂,春秋时陈国 大夫。¹⁰愎恶:刚愎不仁,令人厌恶。¹¹夫人:那个人,指申侯。¹²大名:大的罪名。¹³长坂:长山坡。¹⁴凌高:登高。¹⁵陟:登山。¹⁶葱山:山名,在今河南巩县东南。¹⁷峣陉: 高峭的断崖。¹⁸倾:倒。此句所指不详。¹⁹回峭峻:从峭拔高峻的山路中下来。²⁰降阻:从险阻的山路中下来。²¹小阜:小土丘。²²寥:空旷。²³异形:形态各异。²⁴岗岑:小而高的山冈。²⁵纡:弯曲。²⁶连属:连绵不断。²⁷夐:深远。²⁸杳冥:幽暗。²⁹迫:逼迫,迫使。³⁰嵯峨:山势高峻。³¹乖邪:形态变幻不定。邪,同“斜”。³²廓:空阔。³³岩壑:山崖和山谷。³⁴峥嵘:卓越不凡。³⁵攒:聚集。³⁶棫、朴、榛、楛:皆为树名,此句喻贤才多,人才盛。³⁷被:蒙、受。³⁸浣濯:洗涤,这里指滋润的意思。³⁹罗生:犹丛生。⁴⁰虋:同“(艹衅)(注:古体字,现已废弃)”,门冬草。⁴¹菼:初生的芦荻。⁴²台:通“苔”,莎草。⁴³缘:攀缘。⁴⁴游目:纵眼远望,放眼观看。⁴⁵太室: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五岳之一,亦称太室山。⁴⁶顾:回看。⁴⁷大河:指黄河。⁴⁸北垠:北边。⁴⁹洛汭:洛水进入黄河的地方。洛,洛水;汭,汭水。⁵⁰并:合流。古代洛水与汭水于巩县一带合并而流人黄河,今已改道。⁵¹追:追念。⁵²刘定:即刘定公,春秋时周大夫。据《左传·召公元年》载,他曾赞扬大禹治水的功绩说:“微禹,吾其鱼乎!”⁵³攸仪:所敬仰、所效法。⁵⁴美:赞美。⁵⁵伯禹:即夏禹。⁵⁶营:经营,指治水。⁵⁷太康:夏代君主,大禹之孙。他耽于游乐,不理朝政,常在洛水行猎十旬而不归,后羿乘机夺其国政,其弟五人在洛汭作歌,表示戒劝。今《书·五子之歌》传说即指此事。⁵⁸愍:同“悯”,哀怜。
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风汩以飙涌兮,气懆懆而厉凉。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仆夫疲而劬瘁兮,我马虺隤以玄黄。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
寻修¹²以增举兮,邈(miǎo)悠悠之未央³。山风汩(yù)以飙(biāo)兮,气懆(cǎo)而厉凉。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¹⁰。仆夫疲而劬(qú)¹¹兮,我马虺(huī)(tuí)以玄黄¹²。格¹³莽丘¹⁴而税驾¹⁵兮,阴曀(yì)¹⁶而不阳¹⁷
译文:前面的道路还在不断的延长啊,悠悠的远路好像没有尽头一样。山风突然越刮越急啊,不安的心绪又赶上天气寒凉。黑云聚起从四面涌来啊。潆漾的细雨把道路都变成泥塘。仆人车夫都显得劳累疲乏啊,我的马也累得病体如伤。到乱草丛生的山丘卸下车马啊,阴沉沉的天气仍不见阳光。
注释:¹修:长。²轨:道路。³未央:无尽。指道路遥远。⁴汩:急速的样子。⁵飙涌:暴风骤起的样子。飙,暴风。⁶懆懆:忧愁不安的样子。⁷厉凉:凌厉而寒冷。⁸郁术:郁结,丛聚。⁹四塞:聚满天空。¹⁰渐唐:道路被雨水浸湿。唐,通“塘”,堤岸,此指山路。¹¹劬瘁:劳累,疲乏。¹²虺隤、玄黄:指马匹因劳累成疾而毛色发黄。¹³格:到。¹⁴莽丘:杂草丛生的高地。¹⁵税驾:解下驾车的马匹,即停宿。税,通“脱”,解,释。¹⁶曀曀:阴暗的样子。¹⁷不阳:没有阳光。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
哀衰周¹之多故²兮,眺濒(bīn)(wēi)³而增感。忿(fèn)子带之淫(yín)兮,唁襄王于坛坎。悲宠嬖(bì)之为梗(gěng)兮,心恻(cè)(chuàng)而怀惨¹⁰
译文:想到周朝的衰落多变故啊,望见湿地更增加了我的感慨。姬带的淫乱叛逆令人恨啊,可怜的襄王被赶到坛坎。受到宠爱的人成了祸害啊,忧伤的心更使我同情他的悲惨。
注释:¹衰周:指东周。东周以来,诸侯纷争,王权衰微。²故:事。³濒隈:水边弯曲的地方。⁴子带:东周惠王的儿子姬带。周惠王死时,姬带与太子姬郑争夺王位。太子郑继位后,是为周襄王,其庶弟姬带失败出走。后来姬带又回国内,并与周襄王之后隗氏私通,举兵赶走了襄王,襄王逃走到坎欿(即坛,在今河南巩义附近)。后周襄王在晋文公的帮助下,杀了王子带,平定了王室的叛乱。⁵淫逆:指与隗氏私通等事。以上见《左传》僖公二十四、二十五年。⁶坛坎:地名,在今河南巩县境。⁷宠嬖:受宠爱的人,指王子带的母亲周惠王后隗氏。⁸梗:阻塞,引申为祸患。⁹恻怆:悲痛。¹⁰怀惨:内心凄惨。
乘舫州而泝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实熊耳之泉液兮,总伊瀍与涧濑。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济西溪而容与兮,息巩都而后逝。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
乘舫(fǎng)州而泝(sù)¹(tuān)²兮,浮清波以横厉³。想宓(fú)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yì)。实熊耳之泉液兮,总¹⁰(chán)¹¹与涧(jiàn)¹²(lài)¹³。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¹⁴乎荒裔(yì)¹⁵。操吴榜¹⁶其万艘(sōu)兮,充王府而纳最¹⁷。济¹⁸西溪¹⁹而容与²⁰兮,息²¹巩都²²而后逝²³。愍(mǐn)简公²⁴之失师兮,疾²⁵子朝之为害。
译文:坐着船逆流往上走啊,浮在清波之上渡过河去。想到那洛水之神宓妃啊,那神灵的光彩却深深隐蔽。是熊耳山上那清凉的泉水啊,汇成伊、湟和涧河的水流急。源源的河渠直通到京城啊,纳贡的官人由远方来会集。他们摇着桨划着无数只船啊,那珍奇的贡品充满王公府第。渡过西溪是那样从容不迫啊,到巩都休息一下又赶快离去。可惜巩简公支持王子猛打了败仗,王子朝一时成了祸害令人气愤。
注释:¹泝:同“溯”,逆流而上。²湍流:急流。³横厉:横渡。⁴宓妃:洛水女神。⁵灵光:神异的光彩。⁶潜翳:隐蔽。⁷实:的确是。⁸熊耳:山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南,是洛水和伊水的分水岭。⁹总:汇集。¹⁰伊:伊水,洛水的支流。¹¹瀍:瀍水。源于河南渑池东北,东南流会渑水,再东流至洛阳东南入洛河。¹²涧:河名。¹³濑:急流。¹⁴职贡:朝贡物品。¹⁵荒裔:荒僻边远的地区。¹⁶吴榜:吴地生产的船桨,此指船。¹⁷纳最:上贡。¹⁸济:渡过。¹⁹西溪:西山沟。²⁰容与:从容疏缓、慢慢徘徊的样子。²¹息:停留、休息。²²巩都:地名,西周时为巩简公的封邑,在今河南巩义。²³逝:离去。²⁴简公:指巩简公。东周景王死后,庶子朝与世子猛争位,各树私党。王子猛继位(即周悼王)后,王子朝发动叛乱,巩简公支持王子猛,讨伐王子朝,结果被王子朝打败,后在晋国的援助下,才把王子朝逐走。事详见《左传》召公二十二至二十六年。²⁵疾:“嫉”,恨。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溺而难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伫淹留以候霁兮,感忧心之殷殷。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见阳光之颢颢兮,怀少弭而有欣。
玄云¹黯以凝结兮,集²零雨³之溱(zhēn)。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溺而难遵(zūn)。率陵阿(ē)¹⁰以登降¹¹兮,赴偃(yǎn)师而释勤¹²。壮¹³田横¹⁴之奉首¹⁵兮,义¹⁶二士¹⁷之侠坟。 伫(zhù)¹⁸淹留¹⁹以候霁(jì)²⁰兮,感忧心之殷(yīn)²¹。并日夜²²而遥思²³兮,宵不寐(mèi)以极晨²⁴。候²⁵风云之体势²⁶兮,天牢湍(tuān)²⁷而无文²⁸。弥²⁹信宿³⁰而后阕(què)³¹兮,思逶(wēi)(yí)³²以东运³³。见阳光之颢(hào)³⁴兮,怀少弭(mǐ)³⁵而有欣³⁶
译文:黑云慢慢聚在一起啊,雨一下起来就又大又急。行走艰难又看不见路迹啊,满路的泥泞不知该向哪里去。沿着山岭胡乱地往前走吧,到偃师解除疲劳快休息。田横奉首是多么壮烈啊,侠士的自杀也很义气!长久地住在这里等待着天晴啊,殷切的盼望更让人心急。日夜想着那遥远的过去啊,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天露晨曦。观看风云等待天气的变化啊,天上乌云滚滚没有一点晴意。再住几天好好休息一下吧,我想来想去还是应该回去。看见天光稍微有些明亮啊,给我刚刚平息的忧思带来欢喜。
注释:¹玄云:黑云。²集:聚集、汇集。³零雨:落下的雨水。⁴溱溱:雨水盛多的样子。⁵阻败:道路破烂难行。⁶无轨:找不到车辙。⁷泞溺:道路堆满泥泞。⁸遵:行。⁹率:循。¹⁰陵阿:山坡。¹¹登降:上下。¹²释勤:解除疲劳,指休息。¹³壮:壮烈。¹⁴田横:战国末年齐国的贵族,秦末起兵,自立为齐王。汉高祖灭齐,田横率徒逃入海岛。汉高祖召他到洛阳,他与二门客不得已前往,行至偃师自杀,由两门客捧着他的首级去见高祖,高祖赞叹他的壮烈行为,命人为他筑坟礼葬,两门客在坟旁亦掘穴自杀。¹⁵奉首:奉献首级。¹⁶义:义侠。在这里都用为以动词,赞叹的语气。¹⁷二士:即二门客。¹⁸伫:长久站立。¹⁹淹留:停留。²⁰霁:天晴。²¹殷殷:内心郁积沉重的样子。²²并日夜:夜以继日。²³遥思:遐思。²⁴极晨:直到天明。²⁵候:守望、观测。²⁶体势:风云变幻的形态。²⁷牢湍:天空阴沉、乌云密布的状态。²⁸无文:没有缝隙,指不见阳光。²⁹弥:满。³⁰信宿:两夜。³¹阕:止息,指雨停。³²思逶迤:思绪曲折迂回。³³东运:东来的道路。³⁴颢颢:阳光明亮的样子。³⁵怀少弭:愁绪稍解。³⁶欣:喜悦。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骎急。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命仆夫其就驾¹兮,吾将往乎京邑(yì)²。皇家赫(hè)³而天居兮,万方徂(cú)而星集。贵宠(shān)以弥炽兮,佥(qiān)守利¹⁰而不戢(jí)¹¹。前车覆¹²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¹³于台榭(xiè)¹⁴兮,民露处¹⁵而寝洷(zhì)¹⁶。消¹⁷嘉谷¹⁸于禽兽兮,下¹⁹(kāng)(bǐ)而无粒。弘²⁰宽裕²¹于便(pián)(bì)²²兮,纠²³忠谏(jiàn)²⁴其骎(qīn)²⁵。怀²⁶²⁷²⁸而黜(chù)²⁹兮,道³⁰无因³¹而获人。唐虞(yú)³²³³其既远兮,常俗³⁴生于积习。周道³⁵(jū)³⁶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sè)³⁷
译文:让仆夫赶快驾好车马吧,我将到京城洛阳去。那里是显赫的皇族居住的地方啊,各方诸侯都归顺那里。权贵们做尽坏事无人管啊,一个个贪得无厌不收敛。前面翻车的教训还在眼前啊,后边的驱车还往前赶。富人的房子精巧又别致啊,穷人的住屋潮湿又破败。富人家的鸡狗都吃精粮啊,穷人家粮食只能吃糠菜。对诌媚的小人讲究宽厚啊,对忠正的志士却不能忍耐。像伊尹、吕望那样的贤人都不容啊,要想进言相劝比上天还难。唐尧、虞舜的圣明不复见啊,世俗的恶习却像生根一般。由于贫困,道路都长满荒草啊,人间正路被堵塞得不通畅。
注释:¹就驾:套车。²京邑:京都,指洛阳。³赫:显赫、华贵。⁴天居:天宫。此句是说皇家显贵,俨如住在天宫。⁵徂:往,归向。⁶星集:汇集。⁷贵宠:受宠幸的权贵。⁸煽以弥炽:火焰越扇越旺,比喻贵宠们气焰越来越高。煽,同“扇”。⁹佥:全,都。¹⁰守利:贪利、趋利。¹¹戢:收敛。¹²覆:倾倒。¹³变巧:变换奇巧。¹⁴台榭:这里泛指权贵们的宫室房舍建筑。¹⁵露处:露天而居。¹⁶洷:湿。¹⁷消:消耗。¹⁸嘉谷:上等粮食。¹⁹下:下民,百姓。²⁰弘:大。²¹宽裕:宽容、优待。²²便辟:即“便嬖”:佞巧献媚的人。²³纠:纠察、责备。²⁴忠谏:忠正直言的人。²⁵骎急:很急,越来越急。²⁶怀:抱有。²⁷伊:伊尹,商汤的贤臣,助汤灭夏。²⁸吕:吕望,即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时贤臣,助周灭商。²⁹黜逐:黜退、放逐。³⁰道:治国之策、正确言论。³¹因:因由、时机。³²唐虞:指唐尧虞舜的圣明政治。³³渺:渺茫。³⁴常俗:习以为常的世俗。³⁵周道:大道。³⁶鞠:阻塞,穷困。³⁷歰:阻塞难行。
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挐其多远。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爰结踪而回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观风化¹之得失兮,犹纷挐(rú)²其多远。无亮采³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jī)?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爰(yuán)结踪¹⁰而回轨¹¹兮,复邦族以自绥(suí)¹²
译文:观察风俗教化的得与失啊,纷乱的世事与自己的志趣相违背。忠于职守也不能改变世俗啊,为什么我还要到京城去?简陋的柴门里可以守志啊,读着《都人士》我更想回家去。结束旅程还是回原路吧,只有回到家乡才可以安居。
注释:¹风化:指教化。²挐:纷乱。³亮采:终于职事。语出《尚书·舜典》:“亮采惠畴。”⁴匡:辅佐、救。⁵畿:京畿。⁶衡门:即简陋的门庭。衡,通“横”。⁷宁神:安定精神、修身养性。⁸都人:《诗经·小雅》有:《都人士》,伤叹今不复见古人。⁹爰:于是。¹⁰结踪:结束游踪。¹¹回轨:回车。¹²绥:安居。
乱曰:跋涉遐路,艰以阻兮。终其永怀,窘阴雨兮。历观群都,寻前绪兮。考之旧闻,厥事举兮。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翩翩独征,无俦与兮。言旋言复,我心胥兮。
乱曰¹:跋(bá)(shè)(xiá)²,艰以阻兮。终³其永怀,窘(jiǒng)阴雨兮。历观群都,寻前绪兮。考之旧闻,厥(jué)¹⁰兮。登高斯赋¹¹,义有取¹²兮。则善¹³戒恶¹⁴,岂云苟¹⁵兮?翩(piān)¹⁶独征¹⁷,无俦(chóu)¹⁸兮。言¹⁹²⁰言复²¹,我心胥(xū)²²兮。
译文:结语:我行走了这么多的路,艰难而且多险阻啊!结束我永久的怀念,那被困在阴雨里的时候啊。经历了那么多故都,寻找前人的踪迹啊。研究了那么多旧事,熟悉了古人的功绩啊!登高作了这篇赋,取的就是这个意义啊。以善为本以恶为戒,怎能苟且偷生顾自己啊!也可能我将独自征战,连个同伴都没有啊!回去吧,回去吧,这才是使我快乐的啊!
注释:¹乱曰:篇末概括用语。²遐路:长途。³终:自始至终。⁴永怀:深远的感慨。⁵窘:困迫。⁶群都:指上述古事发生的地方。都,城邑。⁷前绪:前人的业绩。⁸旧闻:历代的传闻轶事。⁹厥事:指上述古事古闻。厥,其。¹⁰举:提出,举出。¹¹登高斯赋:《汉书·艺文志》:“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¹²义有取:义有所取,即寄托有深刻的含意。¹³则善:效法善良。则,以……为则。¹⁴戒恶:警戒邪恶。戒,以……为戒。¹⁵苟:苟且,随意。¹⁶翩翩:轻快飞舞的样子。¹⁷征:行。¹⁸俦与:同伴。¹⁹言:语助词,无义。²⁰旋:回转。²¹复:返回。²²胥:欣喜。《诗经·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祐。”

  文章开门见山,既和小序内容相呼应,又点明主旨,迅速入题。“余有行于京洛兮”,点明此行所赴之地;“遘淫雨之经时”至“乘马蹯而不进兮”几句,说明途中遭遇的阴暗艰难的自然环境;“心郁悒而愤思”,说明作者在此行中凄楚沉郁、悲怆愤慨的心情; “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说明该文借古喻今、借他人之酒杯浇一己之块垒的抒情特色:首段统领全文,自然引出下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从陈留到偃师,所经之处历史遗迹甚多,心怀忧愤的作者触目伤情、追古述今,把自己对东汉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悲愤全部寄寓在对历史的回顾与陈述中。作者所列举的史实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君臣关系。其中多是臣下叛逆君主,实际上,作者意在影射东汉时期宦官专权、矛盾尖锐的黑暗政治现状。

  行至大梁,作者想起战国时信陵君为窃取虎符搬兵救赵国,贸然派朱亥杀掉魏国名将晋鄙的史实,讥笑信陵君的鲁莽,也为晋鄙的无辜牺牲感到悲哀;到大牟,回忆起晋国大夫赵简子手下的佛肸据中牟反叛赵氏一事,而同为中牟人的宁越经过十五载苦学,最终成了周威王的老师;迄管邑,鞭挞管叔和蔡叔制造流言、诬蔑周公、勾结武庚、进行叛乱的无耻行径。

  当然,作者也对历史上的明君明臣进行肯定和赞扬。到洛汭时,想起历经千难万险、为救生民于水患之中的夏禹,不禁衷心歌颂;到荥阳时,想到为整体胜利而慷慨献身的纪信,愿怀着敬意去凭吊:作者虽未作评,但其对倒行逆施、祸国殃民者的谴责,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鞭笞,已经在字里行间明显地表现出来。

  作者行到洛水与黄河汇合之处,想起继承父亲夏启为帝的太康,他放纵田猎,荒淫无道,不顾民生,最终被后羿驱逐出国,死于异域。作者发出“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的感叹,为太康的执迷不悟而深感痛心,为五子的殷切劝告而深表同情,委婉地寄寓了但愿当朝皇帝保持清醒头脑、反省自身、虚心纳谏的殷切希望。

  当作者走到坛坎时,回顾了姬带在周惠王纵容下祸国殃民的史实。“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既对惠王纵子作恶感到痛心,又对襄王怀有无限的同情: “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既对红颜祸水的姬带发出无限愤恨,又对百姓深受灾难而满怀伤感。行至巩县,作者无情控诉了周王二子为争权夺利而发动叛乱的行为,表达了对子朝和其父周景王的不满,抒发了“哀衰周之多故”的喟叹。

  从陈留到偃师,作者概括地反映了汉桓帝时期黑暗社会现实。“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权贵豪门争权夺利,贪赃枉法,令人愤慨;“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消嘉榖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权贵的生活穷奢极侈,而人民生活竟比权贵养的禽兽都不如,贫富对立极其尖锐,令人不忍卒读。

  作者还由争权夺利、贫富对立的表象,看到了当时朝廷昏暗不明、世风口益败坏的深刻本质“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驳急。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对阿映奉承的小人,朝廷竟然加以恩宠、庇护,而对忠诚敢谏的直臣,却苛刻、冷酷德才兼备之十既被放逐,正义当然无法伸张,世风必然日益败坏:“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想到惨痛的历史教训,看到衰败的社会现实,忧围忱民的作者已经身心疲惫,而曲折颠簸、阴暗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是加重了他心中的抑郁之气 “寻修轨以增举兮”和“玄云黯以凝结兮”两个自然段,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自然环境的艰难,雨急风狂、道路泥泞、危岩险山林立,荆棘丛生,这一切进一步为上文描写的衰败社会渲染了阴忧暗淡的色调和凄怆悲凉的气氛,也象征朝廷的腐败与仕途的险恶。

  文章中国衰民闲的社会现实、惊悚恶劣的自然景色不断交错,准确揭示了汉桓帝时积弊已深、颓势已定的现实本质,展现了当时危机四伏的局面,表达了作者震荡不平的激愤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该文借昏君庸臣之古,喻宦官号权之今;借社会自然之景,抒悲慨怨愤之情、感情由弱到强,语气由平和到沉痛,时空推移和感情的强化融为一体,行文中虽蕴有刚劲之志,但更多的是悲凉之感,虽不乏执著之意,但更多的是忧郁之情,以抒情主体为中心深化了天下治乱的深刻主题。

参考资料:
1、 白雪,李倩编著.《古文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0:第191-19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