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尉年犹少,无辞去路赊。渔舟县前泊,山吏日高衙。
作尉年犹少,无辞去路赊。渔舟县前泊,山吏日高衙。
幽景临溪寺,秋蝉织杼家。行程须过越,先醉镜湖花。
幽景临溪寺,秋蝉织杼家。行程须过越,先醉镜湖花。

sòngshǎozuòsòngféngwèiyǒngkāng--xiàng

zuòwèiniányóushǎoshēzhōuxiànqiánshāngāoyōujǐnglínqiūchánzhīzhùjiāxíngchéngguòyuèxiānzuìjìnghuā

项斯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深院无人帘幕垂,玉英翠羽灿芳枝。
深院无人帘幕垂,玉英¹翠羽灿芳枝。
注释:¹“玉英”句:大意谓白色的花似玉,青绿的叶似翠鸟之羽灿烂挂树枝。
世间颜色难相似,淡月初残未坠时。
世间颜色难相似,淡月初残未坠时。
冰玉风姿照座骞,炎方相遇且相宽。
冰玉¹风姿²照座骞(qiān),炎方³相遇且相宽。
注释:¹冰玉:比喻清润。²风姿:风度仪态。³炎方:炎热的南方。
纻衣缟带平生志,正念幽人尚素冠。
(zhù)衣缟(gǎo)带平生志,正念幽人¹尚素冠²
注释:¹幽人:幽居之人,隐士。²素冠:《诗·桧风》篇名。
阻涉鲸波寇盗森,中原回首涕沾襟。
阻涉鲸波寇盗森,中原回首涕沾襟。
清愁万斛无消处,赖有幽花慰客心。
清愁万斛(hú)¹无消处,赖有幽花²慰客心。
注释:¹万斛:形容量之极多。斛: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²幽花:幽雅的花。幽:僻静。
李纲被贬至琼,游琼山府城天宁寺,咏花抒情,寻知音,诉衷情,北望中原泪沾襟,无奈何,赖花消愁。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吹成疏雨。竹槛气寒,莼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无绪。空望极霓旌,锦书难据。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吹成疏雨。竹槛气寒,莼(chún)(wǎn)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²。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畹。无绪。空望极霓(ní)³(jīng),锦书难据。
译文:从幽谧的梦境中初醒,空中密布的阴云尚未散开,拂晓的曙光催落一阵疏雨。竹栏上寒气漫溢,花圃里风声摇曵,一条新淌的绿溪暗暗通向南浦。寂寥的路上杳无行人,只看到回廊上半扇敞开着的窗户。我心绪繁杂,徒然地极目伫望,天边云霞瑰丽如梦,而我空有相思书信也无处相寄。
注释:¹蕙畹:种香花兰草的园圃。蕙:香草名。畹:面积单位,此处有畦之意。²南浦:本指南边水滨;又常用作送别之地,此处泛指别处通水口。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³霓旌:云旗。这里指女子乘坐的车子。原为皇帝出行时仪仗的一种。此处借指云霓。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犀奁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犀奁(lián)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¹。怎得伊²来,花雾绕、小堂深处。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
译文:踏过点缀着星星点点苍翠苔藓的小径,追忆着旧日游赏的踪迹。思念起曾经与她荡戏秋千的时光,芳柱上彩绳空自摇曵。犀角装饰的妆镜中黛眉轻卷,凤枕上云梦孤栖,在这样寂寥的情境下,她也应当久久地伫立,默默地遥怀着昔日情意罢?怎样才能等到她回到我的身旁,在小小堂屋深处,嗅闻花香如雾气缭绕,芳馥迷离。那时我一定会留住她,相守到老,不再分离。
注释:¹凝伫:凝立伫望。²伊:她。
本篇为抒写相思离情之词。题材陈旧,选用的意象也很传统,称不上名作精品,但从对本词的分析中,却能看出南宋密丽一派的长调在意象营构上的普遍特点。一是意象更为密集。表现在全词,不再是简单的上片景下片情,或上片情下片景,却往往以景代情,景中寓情;表现在词句中,不是一句一象,而是一句多象。二是意象更加精细。每个形象的中心词前面常用另一个词来修饰。这些修饰词往往来自作者对景物的敏锐感受,从中可以窥见主人公内心颤动着的深沉情思。三是意象更有层次。密集、精细容易“质实”而“凝涩晦味”,故需要恰当的层次节奏使其具有流美之感。本词从起处“幽梦”、“重阴”的抑郁,到结处自立盟誓式的率直,情感体现出一种向外扩张的趋势,与之相适应,句式往往是先短后长,使语势如浪阵阵外涌。另外,动词的选择也颇为讲究,如“初回”、“未开”、“暗通”、“半启”、“空望”,以程度副词来表现情绪的细微变化,耐人寻味。

yānshāntíng ·yōumèngchūhuí

zhāng sòngdài 

yōumèngchūhuí chóngyīnwèikāi xiǎochuīchéngshū zhújiànhán chúnwǎnshēngyáo xīn绿àntōngnán wèiyǒurénxíng cáibàn huílángzhū  kōngwàngjīng jǐnshūnán 
táijìngzhuīcéngyóu niànshuíbàn qiūqiāncǎishéngfāngzhù liándàijuǎn fèngzhěnyún yīngfānníngzhù zěnlái huārào xiǎotángshēnchù liúzhù zhídàolǎo jiàoguī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老兔寒蟾(chán)¹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²
译文:月宫的兔子寒蟾在悲泣这幽冷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注释:¹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²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玉轮轧(yà)露湿团光¹,鸾(luán)(pèi)²相逢桂香陌。
译文: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注释:¹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²鸾珮: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黄尘清水三山¹下,更(gēng)变千年如走马²
译文: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注释: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²走马:跑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遥望齐州¹九点烟,一泓(hóng)²海水杯中泻。
译文: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¹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²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9-1001

mèngtiān

 tángdài 

lǎohánchántiān yúnlóubànkāixiébái 
lúnshī湿tuánguāng luánpèixiāngféngguìxiāng 
huángchénqīngshuǐsānshānxià gèngbiànqiānniánzǒu 
yáowàngzhōujiǔdiǎnyān hónghǎishuǐbēizhōngxiè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¹及何所以进²。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là)史崔朴常³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xiān),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gēng)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kuì),与宾客疾驱去。
译文:何易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和通过什么途径做官的。他担任益昌县令。益昌离州有四十里远,刺史崔朴曾经在春天带着宾客乘船路过益昌附近,让百姓挽纤拉船,何易于亲自挽纤拉船。崔朴惊讶地问情况,何易于说:“现在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种养蚕,惟独我没事做,可以担负那劳役。”崔朴惭愧,和宾客们急忙骑马离开了。
注释:¹何所人:什么地方人。²何所以进:通过什么途径做官的。³常:同“尝”,曾经。⁴身引舟:亲自挽纤拉船。⁵可任其劳:可以担负那些劳役。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谋生无奈¹²奔驰³,有弟偏教各别离。
译文: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我不得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谁没有骨肉兄弟呵,我忍受着离愁别绪的凄楚。
注释:诸弟:指作者鲁迅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¹无奈:没有办法。²日:天天。³奔驰:奔波的意思。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最是令人凄绝¹处,孤檠(qíng)²长夜雨来时。
译文:为谋生而无可奈何地离开家乡,这是最使人凄苦痛绝的时候;夜深人静只有孤灯为伴,滴滴嗒嗒的雨声敲打在我的心头。
注释:¹凄绝:伤心,凄痛欲绝。²孤檠:孤灯。檠:放灯盏的架子,代灯。
这首诗在忆别中,用“谋生无奈日奔驰”纵冠三首。它点出了离别的背景,使这组叙别之诗带上了比较凄苦的气氛。作者用“谋生无奈”抱怨手足相离,显然对社会的逼迫表露着愤慨情绪。鲁迅的毅然出走,到南京去,当然并不单单是为了谋生,但自从父亲去世以后,作为长子,他不得不负起家庭的重担。因此,“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则反映出这离别的出于不得已的成份,尤其是“偏教”二字,衬托出这种愤怨的感情。诗人鲁迅在诗中是把这点作为主要的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在异乡感到的郁郁不快的别离之情,贯穿全诗。在这一首中,后两句“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尤为深刻,把背井离乡的游子之心写得十分真切。在那漫漫的长夜中,面对孤寂的灯光,听着那凄凄雨声,怎能不凄绝。诗篇的感人正在于作者真情实感的表现。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皆身所历,非托诸空言也。”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两句诗不仅是居异地的孤寂和怀乡的恩情感人肺腑,而且以情寓景,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张紫晨.鲁迅诗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3--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