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
乐道
撇罢了是和非,拂掉了争和斗,把心猿意马牢收。舞西风两叶宽袍袖,看日月搬昏昼。
撇罢了是和非,拂掉了争和斗,把心猿意马牢收。舞西风两叶宽袍袖,看日月搬昏昼。
【滚绣球】千家饭足可周,百结衣不害羞。问甚么破设设歇着皮肉,傲人间伯子公侯。闲遥遥唱些道情,醉醺醺打个稽首,抄化些剩汤残酒,咱这愚鼓简子便是行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求,散诞无忧。
【滚绣球】千家饭足可周,百结衣不害羞。问甚么破设设歇着皮肉,傲人间伯子公侯。闲遥遥唱些道情,醉醺醺打个稽首,抄化些剩汤残酒,咱这愚鼓简子便是行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求,散诞无忧。
【倘秀才】积书与子孙未必尽收,积金与子孙未必尽守,我劝你莫与儿孙作马牛。恰云生山势巧,早霜降水痕收,怎熬他乌飞兔走。
【倘秀才】积书与子孙未必尽收,积金与子孙未必尽守,我劝你莫与儿孙作马牛。恰云生山势巧,早霜降水痕收,怎熬他乌飞兔走。
【滚绣球】恰见元宵灯挑在手,又早清明至门插柳。正修禊传觞流曲,不觉击鼍鼓竞渡龙舟。恰才七月七,又早是九月九,咱能够几番价欢喜厮守?都在烦恼中过了春秋。你子见纷纷世事随缘过,都不愿急急光阴似水流,白了人头。
【滚绣球】恰见元宵灯挑在手,又早清明至门插柳。正修禊传觞流曲,不觉击鼍鼓竞渡龙舟。恰才七月七,又早是九月九,咱能够几番价欢喜厮守?都在烦恼中过了春秋。你子见纷纷世事随缘过,都不愿急急光阴似水流,白了人头。
【倘秀才】有一等造园苑磨砖砌甃,盖亭馆雕梁画斗,费尽工夫得成就。今日是张家地,明日是李家楼,大刚来只是翻手合手。
【倘秀才】有一等造园苑磨砖砌甃,盖亭馆雕梁画斗,费尽工夫得成就。今日是张家地,明日是李家楼,大刚来只是翻手合手。
【滚绣球】刬荆棘凿做沼池,去蓬蒿广栽榆柳。四时间如开锦绣,主人公能得几遍价来往追游?亭台即渐摧,花木取次休,荆棘又还依旧,使行人嗟叹源流。往常间奇葩异卉千般秀,今日个野草闲花满地愁,叶落归秋。
【滚绣球】刬荆棘凿做沼池,去蓬蒿广栽榆柳。四时间如开锦绣,主人公能得几遍价来往追游?亭台即渐摧,花木取次休,荆棘又还依旧,使行人嗟叹源流。往常间奇葩异卉千般秀,今日个野草闲花满地愁,叶落归秋。
【呆古朵】休言尧舜和桀纣,都不如郝孙谭马丘刘。他每是文中子门徒,亢仓子志友。休说为吏道的张平叔,做烟月的刘行首。若不是阐全真的王祖师,拿不着打轮的马半州。
【呆古朵】休言尧舜和桀纣,都不如郝孙谭马丘刘。他每是文中子门徒,亢仓子志友。休说为吏道的张平叔,做烟月的刘行首。若不是阐全真的王祖师,拿不着打轮的马半州。
【太平年】汉钟离原是个帅首,蓝采和本是个俳优,悬壶翁本不曾去沽油,铁拐李险烧了尸首,贺兰仙引定曹国舅,韩湘子会造逡巡酒。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了数千年的绿柳。
【太平年】汉钟离原是个帅首,蓝采和本是个俳优,悬壶翁本不曾去沽油,铁拐李险烧了尸首,贺兰仙引定曹国舅,韩湘子会造逡巡酒。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了数千年的绿柳。
【随煞】休言功行何时就,谁道玄门不可投?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说甚么四大神游,三岛十洲。这神仙隐迹埋名,敢只在目前走。
【随煞】休言功行何时就,谁道玄门不可投?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说甚么四大神游,三岛十洲。这神仙隐迹埋名,敢只在目前走。

zhènggōngduānzhènghǎodàopiēle--dèngxué

dào

piēleshìfēidiàolezhēngdòuxīnyuánláoshōu西fēngliǎngkuānpáoxiùkànyuèbānhūnzhòu

gǔnxiùqiúqiānjiāfànzhōubǎijiéhàixiūwènshénmeshèshèxiēzheròuàorénjiānzigōnghóuxiányáoyáochàngxiēdàoqíngzuìxūnxūnshǒuchāohuàxiēshèngtāngcánjiǔzánzhèjiǎnzi便biànshìxíngtóujīncháoyǒujiǔjīncháozuìmíngqiánmíngqiúsàndànyōu

tǎngxiùcáishūzisūnwèijǐnshōujīnzisūnwèijǐnshǒuquànérsūnzuòniúqiàyúnshēngshānshìqiǎozǎoshuāngjiàngshuǐhénshōuzěnáofēizǒu

gǔnxiùqiúqiàjiànyuánxiāodēngtiāozàishǒuyòuzǎoqīngmíngzhìménchāliǔzhèngxiūchuánshāngliújuétuójìnglóngzhōuqiàcáiyuèyòuzǎoshìjiǔyuèjiǔzánnénggòufānjiàhuānshǒudōuzàifánnǎozhōngguòlechūnqiūzijiànfēnfēnshìshìsuíyuánguòdōuyuànguāngyīnshìshuǐliúbáileréntóu

tǎngxiùcáiyǒuděngzàoyuányuànzhuānzhòugàitíngguǎndiāoliánghuàdòufèijǐngōngchéngjiùjīnshìzhāngjiāmíngshìjiālóugāngláizhǐshìfānshǒushǒu

gǔnxiùqiúchǎnjīngzáozuòzhǎochípénghāo广guǎngzāiliǔshíjiānkāijǐnxiùzhǔréngōngnéngbiànjiàláiwǎngzhuīyóutíngtáijiàncuīhuāxiūjīngyòuháijiù使shǐxíngrénjiētànyuánliúwǎngchángjiānhuìqiānbānxiùjīncǎoxiánhuāmǎnchóuluòguīqiū

dāiduǒxiūyányáoshùnjiézhòudōuhǎosūntánqiūliúměishìwénzhōngziménkàngcāngzizhìyǒuxiūshuōwèidàodezhāngpíngshūzuòyānyuèdeliúxíngshǒuruòshìchǎnquánzhēndewángshīzhelúndebànzhōu

tàipíngniánhànzhōngyuánshìshuàishǒuláncǎiběnshìpáiyōuxuánwēngběncéngyóutiěguǎixiǎnshāoleshīshǒulánxiānyǐndìngcáoguójiùhánxiāngzihuìzàoqūnxúnjiǔdòngbīnsānzuìyuèyánglóuleshùqiānniánde绿liǔ

suíshāxiūyángōngxíngshíjiùshuídàoxuánméntóurénchǎngzhōngwǎngchízhòuhǎizhōngzǎohuíshǒushuōshénmeshényóusāndǎoshízhōuzhèshénxiānyǐnmáimínggǎnzhǐzàiqiánzǒu

邓学可

邓学可

[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均无考,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生平亦不详。与诗人张雨友善。工曲,今见散曲乐道一套,颇有致。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¹叹转蓬(péng)
译文:我长年寄居他乡,漂泊在外,又赶上一年一度的寒食节,不记得自己曾多少次在江上乘着船为走投无路而伤心落泪,每当遇上美好的日子就叹息自己像是随风飘转的蓬草。
注释:¹良辰:美好的日子。
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
火燧(suì)¹知从新节变,灰心还转故人同。
译文:人们请新火用的引火之物随着时节而变化,但我对人生前途的悲观心态依旧和以前一样。
注释:¹火燧:引火之物。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译文:在外漂泊的游子啊,你不要只去听那枝头黄鹂的悲啼声,春天来了,自然会有花儿在久居外乡的游子心中开放。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译文:贫寒和疾病本来就不能够使我低头屈服,只管将理想和抱负暂时放下,尽情地去欣赏美好的春色。
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寒食¹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²,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zhì)³也。”午霁(jì),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¹⁰,多者浮¹¹,少者歌¹²,以为乐。偶艇(tǐng)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chuò)¹³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译文:寒食节过后下了场雨,我说这场雨是为西湖洗去红妆,应当马上去与桃花话别,不能再拖延了。中午时分雨停了,我同几位朋友来到了苏堤第三桥,凋落的花在地上堆积了一寸多厚,游人很少,我们反而因为这个感到很快乐。忽然有穿着白绸衣的骑者奔驰而过,绸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加倍鲜艳美丽,朋友中穿着白色内衣的都脱去了外衣。稍稍疲倦的时候,我们就躺在地上喝酒,用脸颊来承接落花,脸上落花多的人饮酒,脸上落花少的人罚唱歌,拿这个来取乐。偶见花丛中划出一条小艇,叫近一看,原来是和尚送茶来了。我们每人小饮一杯茶,就随着小船高声唱着歌回去了。
注释:六桥:在杭州西湖中的苏堤上。北宋元祐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堤由南至北横贯西湖,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堤上建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成为西湖一景。后人称此堤为苏堤。袁宏道:(1578-1615),字中郎,号石公,明朝湖北公安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令,国子监助教,考功员外郎等职。袁宏道是明末公安文派的首领,论文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创作上以小品文著称,风格流丽清新,不拘格套,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 "三袁"。¹寒食:节名,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内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做寒食。²洗红:洗去红妆,这里比喻雨摧落花。意谓春雨打落春花。³滞:延留,耽搁。⁴霁:雨后转晴。⁵翻:同“反”,反而。⁶忽骑者白纨而过:忽见穿白绸衫的人骑马驰过。⁷光晃衣:绸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⁸白其内者:穿着白色内衣的人。⁹去表:脱去外套。意谓本来穿着白内衣的人。¹⁰以面受花:用脸颊来承接树上掉下的落花。¹¹多者浮:脸上落花多的人饮酒。浮,饮酒,喝一大碗酒。¹²少者歌:脸上落花少的人罚唱歌。¹³啜:喝,小饮一口。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五里滩¹头风欲平,张帆举棹(lǔ)觉船轻。柔橹(lǔ)²不施停却棹(zhào),是船行。
译文:船行至五里滩时风势将要平息,马上举棹扬帆,船行瞬间轻松了许多。轻轻地摇着橹不用划桨,船儿都行走的飞快。
注释:¹五里滩:河上的一个地名。²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译文:放眼望去,只见微风吹来,水面上波光荡漾。看着眼前的山,就好像是来迎接你似的,但当你仔细一看,山并没有动,而是船在前行。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不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不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象鱼的尾和鳍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不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象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闰后阳和腊里回,濛濛小雨暗楼台。
(rùn)¹阳和²³里回,濛(méng)小雨暗楼台。
译文:闰月后暖和之气上升,虽是腊月,却已春意盎然。濛濛细雨中,远处的楼台若隐若现。
注释:¹闰后:闰月过后。阳和:春天暖和之气,春属阳,故称阳和。³腊:原为岁末祭名。《艺文类聚》卷五引《风俗通》曰:“因腊取兽,祭先祖也。”《汉旧仪》曰:“腊者报诸鬼神,古圣贤有功于民者也。”汉以后行夏历,以十二月为终,故称腊月。⁴濛濛:迷茫貌。
柳条榆荚弄颜色,便恐入帘双燕来。
柳条榆荚弄颜色¹,便暗入帘双燕来。
译文:柳条和榆荚都开始泛出春天的颜色。雨过天晴后,恐怕双燕该飞进帘子里了吧。
注释:¹“柳条”句: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榆荚,即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条间生荚,继而呈白色,随风飘落。
亭台经雨压尘沙,春近登临意气佳。
亭台经雨压尘沙¹,春近登临²意气佳³
译文:雨后亭台清洁明净,原先飞扬的尘沙已被压实。春天即将到来,我登上亭台远眺,心情极好。
注释:¹压尘沙:指雨后尘沙飞扬不起。²登临:即登临亭台。³意气佳:心情极好。
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更喜轻寒¹(lè)²成雪,未春³先放一城花
译文:更使人高兴的残冬时的轻微寒气,终于酿成了漫天飞雪,仿佛把洁白的花朵向满城飘洒。
注释:¹轻寒:残冬时的轻微寒气。²勒:在这里有酝酿、挽勒之意。³未春:没到春日。⁴花:指雪花。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¹红日弄朝晖²
译文:小雪之后,太阳照射的沙地还未被踩踏成泥。稀疏的竹帘中透出朝阳的光辉。
注释:¹疏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²朝晖:早晨的阳光。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年华¹已伴梅梢²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译文:年岁将尽,梢头的梅花已经凋谢。春色正从小草的嫩叶上悄然归来。
注释:¹年华:岁月,时光。²梅梢:梅树梢头。
梅英欲尽香无赖,草色才苏绿未匀。
梅英¹欲尽香无赖²,草色才苏绿未匀。
译文:梅花将要开尽,但它的香气依旧撩人。小草才长出点点新芽,绿得还没有十分均匀。
注释:梅¹英:梅花。²香无赖:香气撩拨人,亦即香气恼人之意。
苦竹空将岁寒节,又随官柳到青春。
苦竹¹空将岁寒节,又随官柳²到青春³
译文:苦竹经冬不凋,空有岁寒之节。它又随着路边的柳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注释:¹苦竹:竹的一种,杆矮小而竹节长,四月中生笋,味苦不中食。²官柳:旧时官府常植柳于庭院和道旁,如陶侃曾在武昌道上种柳。后也泛指路边的柳树。³青春:春天。

  黄这组诗紧紧扣住春意茁然发生之意,写得气象勃勃。这里没有凛冽的寒风,没有萧飒的情调,有的只是隐约潜行的春天的倩影。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美好生机的敏感心理,饶有唐韵,清新流丽,情韵悠扬。

  “闰后阳和腊里回”,是说闰十一月过后,阳和之气便在腊月里提前降临到人间。闰月是古人调整节令农时的手段,闰十一月之后,腊月事实上就是正月。那濛濛的细雨无声地飘洒着,远处的楼台显得缥缈而又恬静。这哪里像是寒冬腊月,分明是春雨。在雨的梳洗滋润中,柳条榆荚都隐隐地透出绿意。“弄颜色”的“弄”字,把榆柳都人格化了。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把无意识之物写得绰有情致。而且这个“弄”字,有若有若无、闪烁不定的意味。用于生意初萌的柳条榆荚,准确而生动。诗人想到,榆柳都要绿了,雨过天晴之后,暗怕燕子也要飞来了吧。“便暗”二字,是揣测语气,犹“相将见”之意,透露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理。

  其二

  诗人凭借着敏锐的感觉,意识到冰雪即将化去,万物就要萌生,表现出一种无比愉悦的迎春心情。

  “亭台经雨压尘沙”,描写景物,清新而又明丽。七字四物,亭、台、雨、沙,各得其所。诗人通过一个“压”字,巧妙地把这四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写出了雨后亭台清洁明净,而且还使人想起平时尘沙飞扬的情景,也透露出诗人雨后的喜悦心情。“春近登临意气佳”,抒发情怀,字里行间一派喜气。在春天将要到来的时候,在雨后放晴的天气里,诗人来到亭台游览,兴致是多么高,心情是何等愉快。“春近”,点明季节,回扣诗题。“登临”与上句的“亭台”相呼应。经过如此细致安排,最后的“意气佳”则直抒胸臆,把诗人登临赏景的喜悦心情表露无遗,十分自然。

  后两句写诗人更加喜爱残冬的雪景。“更喜轻寒勒成雪”,承上启下,情景相生,用词颇见凝炼。“更喜”,既是诗意的转折,也是承上面的“意气佳”而来,进一步抒写喜悦的情怀,意脉贯通。由于诗人看到的是一年之末的雪景,甚觉难得,所以他别具匠心下一“勒”字,意在告诉人们这雪是轻寒有意逼“勒”下来的,这种视无情为有情的写法,既为下文作了衬笔,又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心情。“未春先放一城花”,以雪比花,写冷景却给人以暖和之感,通过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联想,把人们带进了春天的世界。以花喻雪,这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便是实例。不过黄庭坚这句则有自己的特点,它以小见大,化静为动,比喻中含有想象,不仅写出了雪景的美丽,也写出了迎春的喜悦。

  全诗把景和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诗人“意气佳”也好,“更喜”也好,都是从景中引发出来的;写雨后的亭台也好,写城中的雪景也好,都充满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情从景中来,景中也含情。但是,诗人不是静止地写景写情,而是随着自然景色的变换使感情色彩也不断加深,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其三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雪后更有佳处,地上不泥泞,潮湿润地,无沙无尘。初日的光辉照射过来,薄薄的竹帘晃动着,光影闪烁,仿佛竹帘在和朝晖嬉戏。又是一个“弄”字,同样流露了诗人欣喜欢悦的情绪。“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年光将尽,枝头的梅花也已经调谢了。然而不要紧,因为春色已经从小草的芽尖上,悄悄地归来了。

  其四

  “梅英欲尽香无赖”,梅花快要谢尽,清香却还在空气中氤氲荡漾。“香无赖”三字,大有情致。以“无赖”写“香”,并非亵渎,更不是“狂奴”的恶作剧。花谢而香存,似反常,“无赖”有“无端”之意。更重要的是,梅花的清香仿佛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所谓“无赖”,正见其有情。这种细腻而微妙的情趣,非“无赖”二字不足以仿佛。梅香还未散去,草色又已绿,尽管绿色还未均匀遍布,但那是不愁的。“苦竹空将岁寒节”,是说苦竹经冬不凋,颇有岁寒之节。然而春天一到,大地皆绿,苦竹的特立,也就显示不出孤高了。

  这四首诗初看若散缓,其实亦有章法。诗人是将修辞中的顶针或连环句式放大,前后相连,结成一体。第一首写雨,第二首写雪,第三首写梅,第四首写柳。后面三首,每一首的第一句,都点出前一首诗中的景物,以相连缀,形成了组诗的线型结构。这四首绝句风格恬淡清新,色彩、字面、景物、情绪都是淡淡的,仿佛读散文诗,又仿佛是四帧水墨小景。雨是“小雨”,雪是“小雪”,又是“濛濛”“轻寒”“疏帘”“绿未匀”,笔调空灵而协调。两个“弄”字,一个“无赖”,更使得组诗平添了几分活泼气象。这种闲适冲和的风格,和黄庭坚后日的老气横秋大不一样,却很接近程颐和朱熹这些道学家的风格,这倒是很耐人寻味的。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著. 历代山水诗 珍藏版[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0:329-330.
2、 潘中心,房开江选编. 宋人绝句三百首[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207-208.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¹
译文:何处的秋景最令人伤魂?莫过于残阳下西风里的白下门。
注释:¹白下门:指六朝古都南京。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他日差池¹春燕影,只今憔下晚烟痕。
译文:往日春天几只燕子在参差不齐的柳枝间穿梭,如今笼罩在烟霭中,在萧瑟的西风里轻轻摇曳。
注释:¹差池:参差不齐。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愁生陌上黄骢(cōng)¹,梦远江南乌夜村。
译文:原野上飘荡着悼念御骑战死的哀乐,像江南乌夜村这样的荣华富贵之梦已永远不可重现。
注释:¹黄骢曲:黄骢是唐太宗的爱马;此马死后,太宗命乐人作黄骢叠曲,以示悲悼。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译文:别再听那樵伊临风的笛声,“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哀怨总归难评。

  《秋柳》四章是渔洋山人王士禛写于顺治十四年的组诗。顺治十四年,王士禛与众名士在济南大明湖的水面亭相会,饮酒赋诗,赏景享乐。作者在此时看见秋柳,竟也引发了无限的感伤,写出了这四首诗。诗成轰动一时,后世很多学者把这组诗誉为“神韵诗”的真正发端。

  本诗为第一首,可以说是组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出色的诗歌。写秋柳的摇落憔悴,从而感叹良辰易逝,美景难留。全诗辞藻妍丽,造句修整,用曲精工,意韵含蓄,风神高华,境界优美,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因此为一时绝唱。

  白下门,指今江苏南京。那是六朝的首都。后来虽还是有名的城市之一,但比起其长期作为首都的六朝时代来,当然可说是没落了。所以,在古代的诗词中,经常被用来作为抒发今昔盛衰之感的对象。 

  黄骢是唐太宗的爱马;此马死后,太宗命乐人作黄骢叠曲,以示悲悼。乌夜村是晋代何准隐居之地,其女儿即诞生于此,后来成为晋穆帝的皇后。诗人在此加上“梦远”二字,则意为着这样的荣华富贵之梦已永远不可重视,正如死去的骏马黄骢已永远不可复生一样。所以,诗人所感到的,并用来传给读者的,乃是彻底的,不存在的任何希望的幻灭,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幻灭。

  于是,剩下来的唯一的路就只能是逃避;“莫听临风三弄笛”。也就是说,不要再听那悲衰的音乐,想那些悲哀的事情了。然而,“玉关哀怨总难论”。幻灭的哀愁是深深潜藏在心底,又逃避不了,逃避本身也不得不归于幻灭,而诗人与读者也就是只能永远沉浸于幻灭的悲哀之中。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秋柳四首·其一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