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麝成尘,薰薇注露,风酣百和花气。品重云头,叶翻蕉样,共说内家新制。波浮海沫,谁唤觉、鲛人春睡。清润俱饶片脑,芬馡是沉水。
捣麝成尘,薰薇注露,风酣百和花气。品重云头,叶翻蕉样,共说内家新制。波浮海沫,谁唤觉、鲛人春睡。清润俱饶片脑,芬馡是沉水。
相逢酒边花外。火初温、翠炉烟细。不似宝珠金缕,领巾红坠。荀令如今憔悴。消未尽、当时爱香意。烬暖灯寒,秋声素被。
相逢酒边花外。火初温、翠炉烟细。不似宝珠金缕,领巾红坠。荀令如今憔悴。消未尽、当时爱香意。烬暖灯寒,秋声素被。
李彭老

李彭老

李彭老(约公元1258年前后在世)字商隐(词综作字周隐,此从绝妙好词),号筼房,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佑末前后在世。淳佑中,官沿江制置司属官。工词,与周密、吴文英等相唱酬。尝纳妾,吴文英作绛都春词以贺。彭老所作词,周密绝妙好词采录不少,与弟李莱老同为宋遗民词社中重要作家,合有《龟溪二隐词》。 ▶ 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文杏¹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译文:用白果树木作为支撑房顶的横木,用香茅草搭建房子的屋檐和屋顶。
注释:¹文杏:即银杏。俗称白果树。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不知栋里云¹,去作人间雨。
译文:不知道山野中的岚雾,化作了人间的雨水。
注释:¹栋里云:山野中的岚雾。

  文杏馆是辋川园林中的重要建筑,馆在山之最高处。

  诗的首二句写题面。“文杏裁为梁”,从司马相如《长门赋》“饰文杏以为梁”化来。文杏是极其名贵的杏树品种,据《西京杂记》卷一记载,当初修建上林苑时,群臣和外地纷纷贡献名果异卉,其中杏树珍品两种,即文杏和蓬莱杏。以后文杏在关中一带逐渐普及。文杏馆的得名,大抵因馆前植有文杏;而诗中却说“文杏裁为梁”,这就如同《楚辞·九歌》中的“桂棹兮兰枻”,意在夸饰馆的高雅。“香茅结为宇”,意谓用香茅结屋檐。香茅是一种有香味的茅草,又名茅菁或琼茅,生长于湖南和江淮之间。文杏馆的茅草也大有讲究,有香味,自非普通的低矮茅舍可比。立馆而不求华丽,茅庐而以馆名,这就使“文杏馆既区别于权贵势要们的亭榭馆阁,也区别于老杜浣花溪畔的经不起八月秋风的茅屋,它是高人王右丞啸傲流连之所,体现了主人的性格特征。

  三、四句写其地之高。“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栋里有云,这是山居习见景象。而云自栋间出而降雨,人犹不知,则所居在山之绝顶可知。登过华山、泰山这样高山的人都可能有身出云表的体验:头顶是红日,脚下是云海,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此时尘虑顿消,心境格外舒坦。当诗人置身文杏馆,注视着奄冉四泻的流云,并遥想它“去作人间雨”的情景,他的心境将不再“惆怅情何极”(《华子冈》),而很可能变得平静而闲适。称山下为“人间”,诗人俨然以世外人自命。这样刻画文杏馆处境之高,迥出常情之外,动人遐想。

wǎngchuānwénxìngguǎn--wángwéi

wénxìngcáiwèiliángxiāngmáojiéwèizhīdòngyúnzuòrénjiān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¹龙城飞将在,不教²胡马³阴山
译文: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¹但使:只要。²不教:不叫,不让。教,让。³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⁴度:越过。⁵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liú)¹²跨白玉鞍(ān),战罢沙场³月色寒。
译文: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注释:¹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²新:刚刚。³沙场:指战场。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城头铁鼓声犹震¹,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¹震:响。

  其一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人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人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其二

  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骝马新跨白玉鞍”是“新跨骝马白玉鞍”的倒装。“白玉鞍”极言马鞍的华贵。这一句表面上写骏马华鞍,实际上是写那位跨在马上的人。人的形象如何,诗没有作直接描绘;但是,红色的战马映着白玉装饰的马鞍,色彩明丽,跨在马上的人,自然显得英姿飒爽,光彩照人。“新跨”的 “新”字说明这马的主人是一位刚刚立过战功摧升起来的将军,骏马雕鞍正是他新近得到的赏赐。这样,骏马雕鞍就不只衬出马上将军的英姿,而且表现了他踌躇满志的意气,杀敌致果的威风。诗一开始,就显得形象鲜明,神采飞动。

  这英武的将军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将军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将军,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这首诗主要是运用形象的描绘,来说明唐军奋勇杀敌激战沙场的事实的。诗中所用的“骝马”“白玉”“鞍”“沙场”“月色”“铁鼓”“金刀”“血”,都是有形象的,是在生活中能看得到的;“震”有声,可以听见;“寒”是气温,可以感觉到;“跨”是动作,也可以看见。此诗除了“战罢”二字是抽象的叙述以外,用的全是形象化的语言。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并借战士们的勇武杀敌、速战速胜的飒爽英姿,从侧面衬托出盛唐时期的兵强马壮、国力雄厚、威慑四方的兴旺景象。

参考资料:
1、 张迎胜.王昌龄边塞诗的思想精华和艺术造境[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chūsàièrshǒu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qínshímíngyuèhànshíguān wànchángzhēngrénwèihuán 
dànshǐ使lóngchéngfēijiàngzài jiāoyīnshān 

liúxīnkuàbáiān zhànshāchángyuèhán 
chéngtóutiěshēngyóuzhèn xiájīndāoxuèwèigān 

登陂陁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豁谽谺。汩淢靸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观众树之蓊薆兮,览竹林之榛榛。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弭节容与兮,历吊二世。
登陂(pō)(tuó)¹之长阪(bǎn)兮,坌(bèn)²入曾(céng)³宫之嵯(cuó)(é)。临曲江之隑(qí)州兮,望之山之参(cēn)(cī)。岩岩深山之谾(hōng)兮,通谷豁(huò)(hān)(xiā)。汩(gǔ)(yù)(sǎ)¹⁰以永逝兮,注平皋(gāo)之广衍。观众树之蓊(wěng)(ài)¹¹兮,览竹林之榛(zhēn)¹²。东驰土山兮,北揭¹³石濑(lài)¹⁴。弭(mǐ)¹⁵容与¹⁶兮,历吊二世。
译文:登上崎岖不平的山坡啊,一直延伸到高大的宫殿中。面前是江水中岸曲长的小洲,再远望是起伏蜿蜒的之山。高峻的深山连绵不绝啊,漫长的溪谷深而又深。湍急的水流奔向远方啊,流入宽广平坦的河滩。看群树茂密啊,览竹林丛生。于是东行越过土山啊,向北提衣趟过小溪。在那儿停下不前啊,到秦二世墓前进行凭吊。
注释:¹陂陁:倾斜不平。阪:山坡。²坌:一起。³曾:通“层”。⁴隑:曲折的堤岸。⁵岩岩:形容高峻。⁶谾谾:形容长大。⁷豁:深。⁸谽谺:形容山深。⁹汩淢:形容水流急速。¹⁰靸:形容浪花飞扬。¹¹蓊薆:形容草木茂盛。¹²榛榛:形容草木丛生。¹³揭:提起衣裳过河。¹⁴濑:水浅而有石处。¹⁵弭节:停息。¹⁶容与:不前。
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呼哀哉!操行之不得兮,坟墓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夐邈绝而不齐兮,弥久远而愈佅。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呜呼哀哉!
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呼¹哀哉!操行之不得²兮,坟墓芜(wú)(huì)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夐(xiòng)³(miǎo)绝而不齐兮,弥久远而愈佅(mèi)。精罔(wǎng)(làng)而飞扬兮,拾(shè)九天而永逝。呜呼哀哉!
译文:想到他做人不谨严啊,致使国家灭亡;轻信谗言而不醒悟啊,到头来宗庙被毁。呜呼!只因他操行不合典则啊,到如今坟墓荒芜而无人修葺,他的灵魂无处安息,享受不到子孙的祭祀。很久以前就断绝而无人供斋啊,越长久而越加荒漠阴沉。灵魂无依而到处飘扬啊,飘向九天而永远消逝。呜呼哀哉!
注释:¹呜呼:伤悼之辞,祭文中习惯用的套语。²得:宜。³夐:远。⁴佅:通“昧”,昏暗。⁵罔阆:恍惚而无依靠。⁶拾:升。

  此赋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叙事写景和议论抒情。

  第一部分以叙述人的口气,点出宜春苑的标志性建筑“曾宫”和特殊地貌:发源于南山的水流汇聚成的“曲江”。南望终南山、东驰小土山,西有河水弯曲向北,即为“石濑”之激流。同时,作者也描写了终南山的峰峦和深谷,以及从谷底涌出的泉水。而“曾宫”附近的曲江两岸,则是介于“平皋”和“深山”缓冲地带的丘陵,那里众树“蓊蓑”、竹林“榛榛”,真可谓青山绿水间的休闲胜地也。第一部分结尾句“弭节容与兮,历吊二世”既交代了作者“登陂陛之长阪”凭吊二世的荒冢的最终目的,又起到吊古而评人的顺接作用。

  第二部分直接进入议论。作者用“持身不谨兮,亡国失执。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两句,明谈自己的感悟,实是对汉武帝的讽谏。紧接着用“呜乎”一语将情感递进了一层,批评秦二世在操守和德行方面存在的严重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可悲下场。最后,作者面对“二世”不能传到“万世”反而仅三年就没入荒丘时断言:秦二世的墓地“复邈绝而不齐”、其坟丘“弥久远而愈侏”其灵魂即使变为“罔阆而飞扬”“九天”也要“永逝”。至此,作者的情感也由可叹、可怜转到可悲。

  全赋以乐景写哀情,感情凝重、议论精辟,实乃劝喻委婉的警帝良言也。

参考资料:
1、 李生万 编著.祭文名篇注译赏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22-25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前时¹小饮春庭院。悔放笙(shēng)²散。归来中夜³酒醺(xūn),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译文:那是从前的一个春天,我在一处庭院里小酌,这里有歌相随,有舞相伴,并有幸和她邂逅。可是,我现在悔恨当初轻易放手让她离我而去。回到家里,半夜时分,我酣然大醉,引起过去无限的愁绪。虽然石崇所爱的绿珠可以为石崇坠楼而死,韦生的爱妾可以以身换取韦生所喜爱的骏马紫叱拨,无奈他们都不能像鸳鸯一样永远相伴。
注释:¹前时:从前,以前。²笙歌:此指酒筵歌席。³中夜:半夜。⁴醺醺:形容醉态。⁵坠楼换马:坠楼,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换马,指用马换爱妾。⁶争奈:怎奈。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朦胧(lóng)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¹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shǔ)²闻长叹。
译文:我神志迷糊,默默地想着她如花似玉的面容,想在梦中与她相聚,但又突然从梦中惊醒,难以圆梦。我在床上穿着外衣抱着被子,千辗万转,怎么也睡不着。只有栖息在那屋梁上新来的一对燕子,在通宵达旦地听着我深深的叹息。
注释:¹和衣拥被:穿着衣服,裹着被子。²彻曙:直到天亮。

  这首词由回忆起笔,直接写在妓院饮酒听歌的情景:“前时小饮春庭院。”“前时”,表明是回忆刚刚发生不久的事;“小饮”,说明人不多,场面也不大,非常随意;“春庭院”,春意融融的院落,这是暗指妓院。悠闲地小酌几杯美酒听妙龄歌妓:吹笙唱歌,兴尽而归,对一个风流浪子而言,本也是件快意的事。但接下来的一句“悔放笙歌散”,开头用了一个“悔”字,词人为何会后悔呢?词人在此设下了一个疑团。接下来,“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原来,他夜半时分醉意盎然地回到住处,回忆刚才的情景,引起了对往事的无限愁思。不过,这两句对“悔”仍然解释不了,“不放笙歌散”就不会“惹起旧愁”了吗?所谓的“旧愁”到底指的是什么?然后,“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至此,“悔”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原来他是有感于适才酒席筵上的歌妓虽色艺双绝,却不是自己的心上人,不能和自己成双作对,相亲相爱。词人先肯定有绿珠、换马爱妾这类资质美艳而又多才多艺的歌妓,再由“虽”“争奈”一转,表现了他对所爱者的一往情深,既解释了“旧愁无限”的根由,也自然地引出了词作怀人的主题。

  下片“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紧承上片末两句的内容,直抒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实际上,此句也与上面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是“虽看……争奈不是……”,一个是“暗想"、“欲梦”,词人对后者用情之深可以想见。由酒意“醺醺”中的“旧愁无限”,到朦朦胧胧中的凝神“暗想”,再到梦中欲见,然而梦未成又被惊断,行文自然奔涌而又波澜起伏,显示了柳永铺叙委婉的词风。接下来“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他彻夜难眠。词人一会儿披上衣服围着被子,苦思痴念,郁郁难眠;一会儿又躺在枕上辗转反侧,好梦难成。这就将他饱受相思之苦,心绪烦乱、孤寂无聊、无法入睡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与《诗经》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优哉,辗转反侧”有异曲同工之妙。“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夜过去了,黎明来到了,一双刚飞来的燕子映入了词人的眼帘。“新来双燕”不但照应了上片的“春”,也反衬了词人的形单影孤,更加深了对心上人铭心刻骨的相思之情。而给“双燕"着“闻”字,不从自身着笔,说自己天亮了还睡意全无,盯着梁上双燕长吁短叹,反从双燕着笔,说双燕自夜至晓都听着自己的叹息声,通过设想的外物的感受来表现自身的情态,实属意出天外的奇笔。以之收束全词,妙不可言。

  这首词文思细密,结构谨严,叙事曲折却一丝不乱,又能在层层铺叙中笔笔带情,层层相扣,一波三折,曲尽其意。刘熙载所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实非虚语也。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6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韩魏多奇节,倜(tì)(tǎng)遗声利¹
译文:韩魏多有轻生重义、为知己者死的游侠,洒脱不拘留下名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共矜(jīn)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译文:少年游侠者重然诺、好结交,各负凌云之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译文:然而一言九鼎,一旦结交,即千里相会。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绿沉¹明月弦,金络浮云辔(pèi)
译文:绿带缠绕在如月的弓弦上,金丝绦络住如云的马辔头。
注释:¹绿沉:浓绿色。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吹箫入吴市¹,击筑游燕肆²
译文:伍子胥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高渐离为欲前去刺杀秦王的荆轲击筑送行。
注释:¹吹箫入吴市: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从楚国逃到吴国,曾在吴国吹箫乞食。²击筑游燕肆:荆轲欲前去刺杀秦王,其友高渐离在易水击筑为他送行。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寻源博望¹侯,结客远相求。
译文: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
注释:¹寻缘博望:指汉代的张骞,汉武帝命其穷黄河之源,因出使西域。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lǒng)¹
译文:只要君王一垂顾,肝脑涂地、流血野草也在所不辞,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注释:¹陇头: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焰焰戈霜动,耿(gěng)耿剑虹浮。
译文:刀光剑影映照着游侠儿矫健的身影,强弓劲弩尽显少年侠士的身手。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译文:天山无论是冬日夏日都会飞雪,交河南北向流淌着。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云起龙沙¹暗,木落雁门²秋。
译文:云从漠北边塞升起,雁门关的秋日草木早已凋零。
注释:¹龙沙: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后泛指漠北边塞之地。²雁门:长城上重要的关隘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北部。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轻生殉(xùn)知己,非是为身谋。
译文:游侠为知己者死,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这首诗发端二句已概全篇之旨,“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以下均围绕“多奇节”处而展开。承接此二句,以下八句历叙少年游侠者的精神品格与豪荡气魄。“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此十字着重从形象上描绘少年侠士潇洒倜傥的飒爽英姿。“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伍子胥有经文纬武之才,因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奢与伍尚,他逃奔吴国,欲借外力以报杀父兄之仇。伍子胥在吴都梅里(即今无锡梅村),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被迫吹起斑竹箫管,在市中乞食,后得公子光的赏识,谋刺王僚,成就大业。高渐离与荆轲为友,善击筑,“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刺客列传》)。后燕亡,高渐离为秦王击筑,因在筑中置铅以伺机击秦王,未果被害。游侠之人并非久居人上,即使沉沦下僚之时,胸中仍怀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这段奇气促其忍辱负重,完成自己重然诺的历史使命。

  下面以博望侯张骞的典故轻轻地转到了游侠儿慷慨立边功的主题上来,继写其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奇节”。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直至昆仑山下,“大宛之迹,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史记·大宛列传》)。其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永不可磨灭,“博望侯”就衍化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而与任侠风气相联系在一起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云气散漫风萧索,紫塞雁门草木凋,艰苦的边关生活并没有消损少年游侠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而是黄沙穿金甲,马革裹尸还,甘愿赴汤蹈火以报知己之恩遇。这样就自然引出了“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的感慨来,这既照应了开头的“遗声利”,也使全篇的中心思想得到统一。

  综观全诗,首联已概括全篇之主旨,“侠”之精神在“奇”,此“奇”非他“奇”,而是奇在其轻身重义上,奇在其士为知己者死上,奇在其“遗声利”“非是为身谋”上,正与尾联相应。中篇尽叙侠客之态,承首联之“奇”而启尾联之“殉知己”“一言重”“垂一顾”“千里至”“远相求”,皆应照生情,写得气脉流转、神情摇曳,悲壮英豪之中有清新雅致之音,与虞氏的一贯风格有其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6-8
2、 于至堂.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2009

jiéshǎoniánchǎngxíng--shìnán

hánwèiduōjiétǎngshēng

gòngjīnránnuòxīnzònghéngzhì

jiéjiāoyánzhòngxiāngqiānzhì

绿chénmíngyuèxiánjīnluòyúnpèi

chuīxiāoshìzhùyóuyàn

xúnyuánwànghóujiéyuǎnxiāngqiú

shǎonián怀huáizhǎngbèilǒngtóu

yànyànshuāngdònggěnggěngjiànhóng

tiānshāndōngxiàxuějiāonánběiliú

yúnlóngshāànluòyànménqiū

qīngshēngxùnzhīfēishìwèishēnm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