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笔金花,断肠有句闲挥扫。又还落了。梅片阳春小。
古往今来,风味须才调。山林少。这些襟抱。输与江东老。
银笔金花,断肠有句闲挥扫。又还落了。梅片阳春小。
古往今来,风味须才调。山林少。这些襟抱。输与江东老。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凤城杨柳又堪攀,谢脁西园未拟还。
凤城¹杨柳又堪攀,谢脁(tiǎo)²西园³未拟(nǐ)还。
译文:京城里的杨柳又可以折攀,谢榛你仍出入西园还不打算南还。
注释:元美:王世贞字。谢茂秦:谢榛。按李攀龙与谢榛、王世贞同为“后七子”之一,以谢榛年最长。谢榛为盟主,诗对谢榛极力颂扬。后来谢榛与众人意见不合,李攀龙、王世贞都与之绝交。得关字:以“关”字为诗韵。¹凤城:京城的美称。²谢朓:字玄晖,南朝诗人。此代指谢榛。³西园:在邺都,曹操建。曹丕、曹植等文士常在此赋诗饮宴。据《明史》卷二八七:谢榛曾“西游彰德,为赵康王所宾礼。”彰德,府名,即三国时之邺都。故诗以谢朓作比拟。
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译文:由于苦吟和久居他乡,两鬓已生白发,春天到来梦中的故乡也是青翠满山。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
明时抱病风尘下¹,短褐(hè)²论交天地间。
译文:你生当清明盛世,却甘愿托病不起沉埋在风尘里,穿着短布衣结交遍天下,声名籍籍。
注释:¹“明时”句:说谢榛不求闻达,抱病风尘,高卧不起。谢榛生平未出仕,故云。²褐:粗布衣。
闻道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
闻道鹿门¹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²
译文:听说故乡的妻子正在等你一起归隐,而你如今只是暂且吟诗作赋滞留燕关。
注释:¹鹿门:鹿门山,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汉末隐土庞德公携妻隐于此。²燕关:燕地的关塞。此指代北京城。

  这首诗的首联从反面切入,写聚会,偏从离别的象征物杨柳写起,构思奇特,然后次句以“未拟还”拉回,又以谢朓比谢榛,切姓,又切身份;颔联由上“未拟还”生出,把他不归说成不得归,暗中达到颂扬的目的;颈联在谢榛布衣的身份上做文章,说他不屑仕进,而交游遍天下;尾联收缴全篇,说他终将与妻子高隐;尾联一纵一收,收放自如,巧妙地化用典故,为谢榛转圜,把他高人诗客与出入京华富贵之家的形象组织在一起,处处为他占身份,虽是颂扬,但颂扬得十分得体。

  京城送走了严冬,又迎来了春天,路边的杨柳抽出了长长的嫩条,正好供行人攀折话别,而谢榛却游宴歌咏于京师,还没有回乡的意思。古人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三辅黄图》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诗词中多引为赠别语,如唐王之涣《送别》云:“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这首诗写的是聚会,却偏从离别的象征物杨柳写起,构思奇特,非才力大于凡人者难以做到。对句以谢朓比谢榛,即切合其姓,又符合他诗人的身份。而西园又是达官贵人府第的代称,并以文人游宴赋诗而著名,谢榛在京城与当朝大佬过从甚密,诗用西园典,与他的行事密切吻合。李攀龙论诗与“前七子”遥相呼应,力主“诗必盛唐”,特别心醉杜甫。杜甫的赠人诗以用典切合人的姓氏身份著称,如《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用张骞泛槎事切其姓。又如《敬简王明府》:“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以汉叶县令王乔比王明府,切其姓与身份。李攀龙此句正是他学杜甫的经意之作。

  古时提倡清高,对隐逸之士往往推许褒扬,对曳裾侯门者往往多微词。所以首联说了谢榛滞留京师不归,出人权贵之门后,颔联立即拉回弥补。诗说谢榛年事已长,由于苦吟和久居他乡,暗换了青青发,每逢春天到来,魂梦不由得萦绕着故乡的青山。这就把谢榛不归说成了不得归,他出入朱门也就非其所愿。而是由于权贵们仰慕他的诗名。这样对谢榛出入人海的行止作解释,便达到了颂扬的目的。

  颈联在谢榛的身份上大作文章,说他生当清明盛世,正是可以出仕为帝室效力的时候,他却托病不起,甘以布衣终其身,虽然无官无禄,清寒贫苦,却结交遍天下,声名籍籍。尾联则进一步说谢榛虽然目前游走京师,最终仍然要像隐士庞德公一样,偕妻子高隐故乡。这两联仍然是一纵一收,处处为谢榛转圜,把他描绘成高人与诗客的结合体,为他占尽身份。虽是颂扬,而颂扬得非常得体,不露谀媚之态,无论是受者、旁观者都能坦然接受。

  读古诗时总感觉到写赠答诗犹如送礼,措手颇费斟酌,且碍于情面,很难写得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更难表达真实感情。李攀龙这首诗巧妙地化用典故,收放自如,以精湛的技巧弥补了感情的不足。

  这首诗是作于李攀龙与谢榛刚刚缔交时,诗竭力加以捧扬赞美。后来李攀龙论诗与谢榛发生龃龉,王世贞等人站在李攀龙一边,干脆把谢榛排斥在七子之外,自己做起领袖来。明代的世风,到了嘉靖年间已日现颓势,反映到诗人中,便同类相引,异己相斥,互相攻讦,忽离忽散。“后七子”后来一遭公安派的轰炸,马上溃不成军,未尝不是这种世风下的必然结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第1版 辽、金、元、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03:633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江城地瘴¹(fán)草木²,只有名花苦³幽独。
译文: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注释:定惠院:在黄冈县东南。海棠:在定惠院东小山上。¹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²蕃草木:使草木繁茂。³苦:甚。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yān)¹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译文: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注释:¹嫣然:形容笑容美好。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¹在空谷。
译文: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注释:¹佳人: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意。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¹华屋²
译文: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注释:¹荐:献,进。²华屋:华丽的居室,富贵者所居。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朱唇得酒晕(yùn)¹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译文: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
注释:¹晕:指酒后两颊的微红色。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译文: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¹
译文: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注释:¹清淑:清秀美好。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先生¹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mén)腹。
译文: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注释:¹先生:诗人自指。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译文: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忽逢绝艳¹照衰朽²,叹息无言揩病目。
译文: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糊的双眼仔细观看。
注释:¹绝艳:指海棠。²衰朽:诗人自谓。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陋邦¹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shǔ)
译文: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
注释:¹陋邦:这里指黄州。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译文: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译文: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¹那忍触²
译文: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注释:¹雪落纷纷:形容海棠凋零,纷纷飘落。²那忍触:犹言那忍见。触:接触,遇。

  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叹自身的遭遇。全诗因物寄慨,形象鲜明,辞格超迈,不蹈袭前人,是东坡生平得意之作。

  诗歌首句就点出瘴气蒸郁的恶劣环境、海棠的高贵和流落草莽间的孤寂,而“嫣然一笑竹篱间”则又深入一层,写出海棠不以境遇荣辱动其心的品格:纵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却仍然自信地微笑着,相形之下,遍山的桃李似乎都变得粗俗不堪。下句暗引杜甫“绝代有人,幽居在空谷”诗意,将海棠花比为空谷中的佳人,更突显出海棠花的绝代风华。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诗人首先以简练的话语总括其自然富贵的风姿,以下四句则细笔描摹海棠的美丽和在早晨、日暖、雨中和月下的各种情态:她如醉酒的佳人,朱唇沾酒,红晕泛上脸颊。卷起绿纱的衣袖,映现出红润的肌肤。林深雾暗,很迟才能透进阳光;而当日色温暖,清风和畅的时候,春睡十分酣畅。在雨中,海棠垂着泪滴,显得凄怆可怜;而当月下无人之时,则越发地清雅婉淑。诗人发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拟人的手法从容不迫地对海棠作了多角度的描绘,既精细又不板滞。

  诗歌的第二部分转而写诗人的感慨,但是却又不直接加以直白的议论,而是先活画出诗人的乐天与幽默:东坡先生饱食之后,闲得无事,便摩挲着肚皮漫步,不论是民居还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长的绿竹,就拄着拐杖敲门要细加欣赏。而后写诗人初见海棠的诧异与惊喜:忽然看到绝代的艳色出现在我这衰朽之身面前,不禁无言叹息,擦拭着有病的眼睛凝视着她。僻陋的黄州怎么会有这么高贵的海棠花呢。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的。但是诗人很快又作出了否定:一寸多长的幼苗,怎么能够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移植呢。肯定是鸿鹄衔来了种子落到此地才得以成长为这么一株明艳照人的鲜花。

  诗人面对着来自故乡西蜀的海棠,不禁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一阵酸楚涌上心来,于是便痛饮一樽美酒,歌吟出这首诗篇。最后两句是尾声:明朝酒醒之后,作者他还会独自到来,只怕那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这句虽是悬想之词,却是至情之语。

  全诗的最大特色是以物喻人,而且每一描写都贴切自然。如海棠自西蜀来黄州的揣测实是诗人自身际遇的暗喻,而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不过诗人虽然暗用心机进行比附,却并不显得生硬单调。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而其写物抒情,也正如纪昀所评“风姿高秀,兴像微深”,实在是苏轼诗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
1、 闫晓东.苏轼诗文选:南海出版公司,2011.05:第55页

dìnghuìyuànzhīdōnghuāmǎnshānyǒuhǎitángzhūrénzhīguì

shì sòngdài 

jiāngchéngzhàngfáncǎo zhǐyǒumínghuāyōu 
yānránxiàozhújiān táomànshānzǒng 
zhīzàoyǒushēn qiǎnjiārénzàikōng 
ránguìchūtiān姿 dàijīnpánjiànhuá 
zhūchúnjiǔyùnshēngliǎn cuìxiùjuǎnshāhóngyìngròu 
línshēnànxiǎoguāngchí nuǎnfēngqīngchūnshuì 
zhōngyǒulèichuàng yuèxiàréngèngqīngshū 
xiānshēngshíbǎoshì sànxiāoyáomén 
wènrénjiāsēngshè zhǔzhàngqiāoménkànxiūzhú 
féngjuéyànzhàoshuāixiǔ tànyánkāibìng 
lòubāngchùhuā nǎihǎoshì西shǔ 
cùngēnqiānzhì xiánfēiláidìnghóng鸿 
tiānliúluòniàn wèiyǐnzūn 
míngzhāojiǔxǐnghuánlái xuěluòfēnfēnrěnchù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赠君¹一法²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shī)
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注释:¹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²法:办法,方法。³决:决定,解决,判定。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⁴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¹玉要烧三日满,辨²³须待七年期
译文: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
注释:¹试:试验,检验。²辨:辨别,鉴别。³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⁴期:期限。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周公¹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cuàn)²时。
译文: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
注释:¹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²篡: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向使¹当初身便²死,一生真伪复³谁知?
译文: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¹向使:假如,如果,假使。²便:就。³复:又。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参考资料:
1、 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
2、 李晏 等 .白居易诗选 :北京文化出版社 ,2012年 .

fàngyánshǒu ·sān

bái tángdài 

zèngjūnjué yòngzuànguīzhùshī 
shìyàoshāosānmǎn biàncáidàinián 
zhōugōngkǒngliúyán wángmǎngqiāngōngwèicuànshí 
xiàngshǐ使dāngchūshēnbiàn便 shēngzhēnwěishuízhī 
落花无数满汀洲,转眼春休。绿阴枝上杜鹃愁,空拖逗,白了少年头。朝朝寒食笙歌奏,百年间有限风流。玳瑁筵,葡萄酒,殷勤红袖,莫惜捧金瓯。
落花无数满汀(tīng)¹,转眼春休²。绿阴枝上杜鹃愁,空拖逗³,白了少年头。朝朝寒食(shēng)歌奏,百年间有限风流。玳(dài)(mào)(yán),葡萄酒,殷(yīn)勤红袖,莫惜捧金瓯(ōu)
译文:水边平地上铺满了落花,转眼间春天就过去了。繁茂的绿树枝头上杜鹃啼唱着惜春的愁思。虚度多少好时光,白发已布满少年头。每年的寒食节都欣赏美妙的音乐。人生百年,风流岁月多么有限。在华贵的筵席上,殷勤的歌女为你捧上葡萄酒,请不要推辞,须痛快醉饮。
注释:¹汀洲:水边或者水中的平地。²休:完了,罢了。³拖逗:勾引,惹起。拖逗,也作“拖逗”、“挑逗”。⁴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⁵寒食:节令名,在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时大家都不举火,叫做寒食。据说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自焚而死的。⁶玳瑁筵:华贵的筵席。⁷金瓯:盛酒的器皿。

  这首曲题名春怀,写的不是我们习见的怀春、伤春的情杯,而是劝人抓住大好春光,及时行乐。元朝中后期,朝纲混乱,吏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加紧争权夺利,在朝的知识分子辞官归隐,远祸全身;在朝的知识分子,更找不到出路,只好借酒浇愁。

  全曲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又分为两层,共计三层。

  第一层为前三句,写出了暮春的景色,“惜花长恨花开早,何况落江无数”,真的“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春来春去,只在转眼之间,如今已是“林花谢了春红”(李煜《乌夜啼》),树上一片浓密的绿荫,枝上只有杜鹃在悲鸣,似乎在为落花为春天唱挽歌。

  四、五两句为第二层,由时间上的“转眼春休”想到人生中青春的消逝,也只在转眼之间。青春的消逝是牵引不住的,只是在转眼之间,就“自了少年头”。

  由青春早逝,引出了第三层,就是要及时行乐,个人就是天天歌舞欢乐,一生中萧洒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在豪华的筵席上,有香气四溢的葡萄美酒,有绝色佳丽殷勤斟酒,还有歌声婉啭,舞姿翩翩;这就一定要金瓯频举,一醉方休。

  这首里有些稍极成分,但这是产生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的,而且问题的另一方面,不求进取,及时行乐,虽然是消极的,但却是以及时行乐来掩饰其怨恨愤懑,这里透露出了作者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

  整首曲子借用典故而不着痕迹,明说是要人们好好享受有限的时光,实际也含有自己志不得展的悲愤。曲子中对景物的描写赋予人为的感情,将杜鹃也赋予了“愁”,形象而生动。

参考资料:
1、 任讷·卢前选编.元曲三百首 (第2版) (珍藏版):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第295页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gǎo)¹(hú)²乱纷纷。
译文:雪后的深林中出现了一股奇异的芬芳香味,林中松树和其他植物都枯干,呈现一副乱纷纷的荒芜景象。
注释:¹槁:枯干。²槲:落叶乔木,叶子倒卵形,花黄褐色,结坚果,球形,木材坚硬。树皮可制栲胶。叶子和果实可入药。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译文:那唯一的一股芳香应该就是兰花所在之地,能有多少人会专门过来看看它呢。

lánhuā--fānghuí

xuějǐnshēnlínchūfēnsōnggǎoluànfēnfēn

zhōngkǒngshìlánhuāchùwèixíngrénzhew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