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虬夭矫拿苍玉。飞来到、吾庐溪湾山麓。一笑忽相逢,更解包投宿。
翠虬夭矫拿苍玉。飞来到、吾庐溪湾山麓。一笑忽相逢,更解包投宿。
北池之畔西墙曲,与主人、呼青吸绿。恨我,无天寒翠袖,共倚修竹。
北池之畔西墙曲,与主人、呼青吸绿。恨我,无天寒翠袖,共倚修竹。
每遇飞雪萧萧,更惊风摵摵,清标可掬。更与月同来,无半点尘俗。
每遇飞雪萧萧,更惊风摵摵,清标可掬。更与月同来,无半点尘俗。
冬有寒梅闲相伴,春亦有、幽兰相逐。香足。才露下霜飞,又有秋菊。
冬有寒梅闲相伴,春亦有、幽兰相逐。香足。才露下霜飞,又有秋菊。
王质

王质

王质(1135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4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zhēn)酒敛芳颜¹。不是渭(wèi)城西去斟,休唱阳关²
译文: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
注释:¹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²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醉袖抚危¹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²
译文: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注释:¹危:高。²长安:此指汴京。

  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84-586 .

màihuāshēng ·yuèyánglóu

zhāngshùnmín sòngdài 

xiàjūnshān kōngshuǐmànmàn shífēnzhēnjiǔliǎnfāngyán shìwèichéng西 xiūchàngyángguān 
zuìxiùwēilán tiāndànyúnxián rénshēnghuán huíshǒuyánghóngjìnchù yīngshìchángān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lái)¹,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译文:天马从西方极远之处来到,经过了沙漠之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都降服了。
注释:¹徕:与“来”相通。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出泉水¹,虎脊两²,化服鬼³
译文:天马出自水中,长有双脊,皮毛颜色像老虎一样。天马能变化,如同鬼神那样灵异。
注释:¹出泉水:汉人以为千里马是龙种,所以几次获得骏马,都说是出自水中。²虎脊两:指马有双脊梁,皮毛颜色如同老虎。³化服鬼:指天马能任意变化,如同鬼神。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历无草¹,径千里,循(xún)²东道。
译文:天马穿越千里,迅速越过无草的区域,在辰年来到东方。
注释:¹无草:这里指没有草、不生长草的地方。²循:顺着,沿着。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执徐¹时,将摇举²,谁与期?
译文:将驾着天马,高飞到遥远的地方,无可限期。
注释:¹执徐:指日期。太岁在辰曰执徐。这里是说天马在辰年来到。²将摇举:将奋翅高飞。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开远门,竦(sǒng)¹予身,逝昆仑。
译文:天马既来,开通了上远方之门,可以上昆仑山去会神仙了。
注释:¹竦:同“耸”,高高地飞跃。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天马徕,龙之媒¹,游阊(chānɡ)(hé)²,观玉台³
译文:天马既来,龙也将来,可以乘着龙登天门,去观赏天帝住的地方了。
注释:¹龙之媒:这里是说天马是神龙的同类,现在天马已经到来,龙就一定会来了。后人因此把骏马称为“龙媒”。²阊阖:天门。³玉台:天帝居住的地方。

tiānèrshǒu··èr--liúchè

tiānláicóng西shèliúshājiǔ

tiānláichūquánshuǐliǎnghuàruòguǐ

tiānláicǎojìngqiānxúndōngdào

tiānláizhíshíjiāngyáoshuí

tiānláikāiyuǎnménsǒngshēnshìkūnlún

tiānláilóngzhīméiyóuchāngguāntái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¹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译文: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瞬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云已命中注定。
注释: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¹计较:算计。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¹相亲²,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有幸遇到三杯美酒,又邂逅了一朵含苞初放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注释:¹且:姑且,聊且。²相亲:互相亲爱。

  这首小词从慨叹人生短暂入笔,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

  回首平生,少年的欢情,壮年的襟抱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飞逝的岁月在这位年迈的词人心中留下的只有世态炎凉命途多舛的凄黯记忆。所以词的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笔触。这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帖而自然。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命运)的力量。“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在强大的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这两句倒装,不只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在下句的因素。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他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

  似乎是从宿命的解释中真的得到了解脱,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幸遇三杯美酒,况逢一朵花新”,使本词转灰暗向光明、化伤悲为可喜。人之一生虽然有充满变量且难以掌握的“命”存在,但仍有己力能够操控者,譬如:面对美酒,可以独自小酌,也可偕友对饮;而目睹一朵清新可爱、初初绽放的小花,也足以兴发美感,使身心愉悦。此处词人所拣取之“酒”与“花”(“酒”、“花”,在朱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例如:“携酒提篮,……索共梅花笑”(〈点绛唇〉);“落帽酒中有趣,……花影阑干人静”(〈西江月〉);“酥点梅花瘦。金杯酒”(〈点绛唇〉)……等等)颇耐人寻味,因为酒代表纵放恣肆,而花则关涉宁静自得,在深谙世事人情的无奈后,心灵自由放松了,这两种不同的生命情境便能兼而有之。朱敦儒这种通过达命而产生的欢喜态度,后出的张孝祥(一一三三~一一七○)领会亦深,因此填有“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新有趣。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下片末句与上片“万事原来有命”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起首二句是饱含辛酸的笔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的力量。结语两句,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这首词对仗工整,比喻熨贴而自然,自然流转,若不经意,全词如骏马注坡,一气直下,上下文的议论,亦使得对应句尤其清新有趣。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916页
2、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M]. 北京:长征出版社, 1999.11.第701页

西jiāngyuè ·shìshìduǎnchūnmèng

zhūdūn sòngdài 

shìshìduǎnchūnmèng rénqíngqiúyún jiàoláoxīn wànshìyuánláiyǒumìng 
xìngsānbēijiǔhǎo kuàngféngduǒhuāxīn piànshíhuānxiàoqiěxiāngqīn míngyīnqíngwèidìng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百舌¹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²雨。
译文:百舌鸟问花,花却不说话,低头好像怨恨横塘的雨。
注释:¹百舌:鸟名,能模仿百鸟之声。或代指百鸟。²横塘:原为三国时吴国在建业(今南京市)秦淮河边修建的堤岸,后为百姓聚居处。此处未必即是吴国的横塘,或只是借名泛指而已。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lǚ)¹
译文:蜜蜂争相采集着花粉,蝴蝶也分享着花的芳香。不像垂杨柳那样珍惜一丝丝金色的枝条。
注释:¹金缕:金色枝条。此二句或只是飞卿(温庭筠)即目所见而别无深意;或是表面上赞扬妓女、讽刺良女。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愿君¹留得长妖韶(sháo)²,莫逐东风还荡摇。
译文:希望你能够长久的留下妖娆美好,不随着春风依旧荡摇。
注释:¹君:指花。²妖韶:妖娆美好。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秦女¹含颦(pín)²向烟月,愁红³带露空迢(tiáo)迢。
译文:秦女皱着眉头望向烟云笼罩的月亮,感慨青春就像那渐渐凋零的带露残花。
注释:¹秦女:刘学锴认为这是泛指秦地之女。²颦:皱眉,常用来形容愁态。³愁红:指枯萎或即将枯萎之花,其状似女子含愁之态。此处借指诗中的女子。迢迢:喻指远逝。

  此诗写青楼女子的悲叹,诗人也借惜花而表达青春远逝、不堪命运的自怜、自伤之情。首联采用拟人手法写花朵含恨凋零,花是比喻妓女的青春;颔联反衬,表达妓女对坎坷、悲惨、无奈之人生的自我慰藉而已;颈联语义双关,表面上写妓女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摧落,实际上却是自顾自怜;尾联写妓女皱着眉对月惆怅,青春犹如枯萎的花朵渐渐凋零,实则表达出诗人备受打击后忧愁、痛楚的心境。全诗借景抒情,以花自喻,引起丰富联想。

  首“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采用拟人手法写花朵含恨,与之亲近的鸟儿问它也不说话,而心有所恨的原因是秦淮河上雨,花落自凋零。其中的花是比喻妓女的青春。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比较有趣,初看似乎并无深意,不过是眼前所见的即景,和一二句连贯,但实际上如果理解了是描写什么人,那么这一句就大有深意:首先从字面上看,先是称赞妓女的“粉蕊”和“香”任君采撷,非常大方,然后讽刺良女自珍“金缕”,十分小气。从潜台词上看,作者并非要对良好的礼教品德进行讽刺,而是以此反衬妓女人生的坎坷、悲惨和无奈,这种以妓女之口传递出来的意思,一方面代表不同角度的不同人生价值态度,另一方面也传递出妓女的这种观念不过是自我慰藉的“精神胜利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同样语义双关,表面上写妓女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摧落,实际上却是自顾自怜,希望自己青春长久一些,否则年老色衰就会失宠,以后的生活将会如花摧落、凄凉无比。

  最后“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的读解稍有异议,这主要是因为对其中“秦女”二字的看法不同,有学者认为“秦女”为秦地之女的泛指,这二句是写妓女皱着眉对月惆怅,自己的青春犹如枯萎的花朵渐渐凋零。但如果为泛指,就包括了良家妇女,与上几句妓女的自述语境并不十分贴切,所以也有人提出“秦女”当泛指秦准河的青楼女子,理由是当时的秦淮河是烟花之地的代指。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不过这里的春天既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春天,更是人生中美好事物的象征。

  温庭筠写这首《惜春词》不仅是为歌伎的青春不再而哀叹,更是劝慰世人要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珍惜自已有限的生命。他对歌伎无奈的生活际遇有着深深的同情,同时也是在勉励自己——自己拥有自由的生命,更应该珍惜青春,在年轻的岁月里多做一些事情。“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更是他对自己的寄语:希望自己心中永远保持美好的一面,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丑恶的东西同化,自己真正应该珍惜的是这些。

参考资料:
1、 乌一行,吕雁.《千年古韵·相逢今生 中国古诗词鉴赏》: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08:199页-200页
2、 丁龙著.唐诗是一曲风流 6 温庭筠诗传:时事出版社,2015.01:15页

chūn--wēntíngyún

bǎishéwènhuāhuāhuíshìhènhéngtáng

fēngzhēngfěnruǐdiéfēnxiāngshìchuíyángjīn

yuànjūnliúzhǎngyāosháozhúdōngfēngháidàngyáo

qínhánpínxiàngyānyuèchóuhóngdàikōngtiáotiáo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秋七月,公¹会齐侯²、郑伯³伐许。庚辰,傅于许。颍(yǐng)考叔取郑伯之旗蝥(máo)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xiá)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huī)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译文:鲁隐公十一年秋天七月,鲁隐公会合齐侯、郑伯讨伐许国。初一这一天,三国的军队逼近许国城下。颍考叔举着郑国的蝥弧旗,首先登上了城墙,子都(郑大夫,公孙阏)从下面射他,颍考叔跌下来死了。瑕叔盈又举起蝥弧爬上城墙,挥舞旗帜并呼喊道:“我们国君登城啦!”郑国的军队全部登上城墙。初三这一天,便攻入许国。许庄公逃到卫国去了。齐侯要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说:“您说许国不交纳贡物,又不履行诸侯的职责,所以跟随您讨伐它。现在许国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了,虽然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参与这事的。”于是就把许国给了郑庄公。
注释:¹公︰鲁隠公。²齐侯︰齐僖公。³郑伯︰郑庄公。⁴许︰国名,在今河南许昌县。⁵傅:同附,靠近。⁶蝥弧︰旗名。⁷子都︰郑国大夫。子都与颍考叔有争车之怨,故射之以报怨。⁸瑕叔盈︰郑国大夫。⁹共︰同“供”。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¹奉许叔²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³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jì),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gòu),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yīn)(sì)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yǔ)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¹⁰器用财贿(huì)¹¹,无置于许。我死,乃¹²(jí)¹³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¹⁴。夫许,大岳¹⁵之胤(yìn)¹⁶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译文: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侍奉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国的东部边邑,对他说:“上天降祸给许国,鬼神也不满意许君,所以借我的手来惩罚他,我有少数的几个同姓臣子,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哪里还敢拿打败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呢?我有个弟弟(共叔段),还不能和睦相处,致使他到处流浪,在四方奔走寄食,又怎么能长久占有许国呢?你侍奉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帮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终而长眠于地下,上天施恩,懊悔前日对许的降祸,难道许公就不能再来掌管他的国家?只是我们郑国请求时,希望相亲相近像老亲家一样,能屈尊降贵答应我们。千万不要助长他族,使他族逼近、居住在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地方。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自己挽救郑国自己的危亡都无暇照顾,又怎能祭祀许国的山川呢?我之所以让你住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们郑国的边防啊。”于是又派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边境,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物钱财,不要放在许国。我死了,你就马上离开许国!先君是新近在这里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权力一天天衰微,周的子孙也一天天的失掉所继承的祖先功业。许国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厌弃周朝的气运了,我们是周的子孙,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注释:¹百里︰许国大夫。²许叔︰许庄公之弟。³父兄:父老兄弟。指同姓臣子。⁴共亿:相安无事。⁵吾子:二人谈话时对对方的敬称。⁶获︰指郑国大夫公孙获。⁷昏媾︰昏通婚,婚姻;结亲。⁸禋祀︰祭天神之礼。⁹圉︰边境。¹⁰而︰代词,你;你的。¹¹贿︰货财。金玉称货,布帛称贿。¹²乃︰汝;你。¹³亟:急切。¹⁴序︰同“绪”,前人的功业。¹⁵大岳︰传说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¹⁶胤︰后嗣。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序民人 一作:序人民)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序民人 一作:序人民)
译文: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是符合礼制的。礼制,是可以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孙的。许国不守法度就去讨伐它,伏罪了就宽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估量自己的实力去行事,看清形势而后行动,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郑庄公是个成功的政治家,文治武功都很有一套,在纷争多变的国际争斗中,郑庄公通谋略,精权变,善外交,将郑国经营的显赫一时。追求强势人生,郑庄公的一生无疑是强势的,因此他成了春秋霸主。同时他又是知礼的,因此他重用高渠弥,最终导致了郑国国势由盛转衰,令人唏嘘。不管如何,强势人生的观念值得推崇,活一天就要进取一天。

  春秋时期,与郑国毗邻的地区有个中原之中的小国,叫做许国。许国是被周朝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属于五等诸侯男爵。相传许国与齐国共一个祖先,都是上古尧舜时期的四岳伯夷之后,许国的始祖为许文叔。

  平王东迁,许国也是坚定的拥立者之一,因而东周初年,甫侯申伯为王贤相,齐、许列为诸侯,霸于中国。然而,好景不长。自东周迁都以来,王室势颓,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成了国与国之间的家常便饭,诸侯连周王室都不放在眼里,更遑论其座下的犬马小国。

  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虎狼环伺,豪强林立,作为一个弱小国家,只好依附列强,夹缝求生,比如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但是即便如此,北方的郑国仍然对许国虎视眈眈。

  郑国的国君名叫寤生,寤生又号郑庄公,郑庄公乃是著名的春秋一小霸。同时郑庄公也可谓春秋时期最老谋深算的野心家。东周初年,他便借周平王东迁之机,一度相继灭掉对他有恩的虢国和桧国,接下来郑国把自己的战略打击目标定为许国,弱小的许国,很快就沦落成为郑国欲与吞食的一块肥肉。

  这篇古文记载的正是郑庄公攻克许都之后,对留守许地的臣子所作的两次训戒,这篇训戒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由这段戒饬之词实在是不难看出,郑庄公其人之精明能干,以及他为政的深谋远虑。

  历史上历来对郑庄公的评价莫衷一是,不过后来的许多正人君子们读到这一段历史,无不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礼数的。而遵行礼制,不仅有利于治理国家,巩固社稷,更有利于子孙后代。许国不守法度就讨伐它,伏罪之后就饶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根据自己的能力来为人处事,尽可能的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