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华州留语晓至暮,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华州留语晓至暮,
高声喝吏放两衙。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高声喝吏放两衙。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乌纱。其弟炳章犹两丱,
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乌纱。其弟炳章犹两丱,
瑶林琼树含奇花。陈留阮家诸侄秀,逦迤出拜何骈罗。
瑶林琼树含奇花。陈留阮家诸侄秀,逦迤出拜何骈罗。
府中从事杜与李,麟角虎翅相过摩。清词孤韵有歌响,
府中从事杜与李,麟角虎翅相过摩。清词孤韵有歌响,
击触钟磬鸣环珂。三月石堤冻销释,东风开花满阳坡。
击触钟磬鸣环珂。三月石堤冻销释,东风开花满阳坡。
时禽得伴戏新木,其声尖咽如鸣梭。公时载酒领从事,
时禽得伴戏新木,其声尖咽如鸣梭。公时载酒领从事,
踊跃鞍马来相过。仰看楼殿撮清汉,坐视世界如恒沙。
踊跃鞍马来相过。仰看楼殿撮清汉,坐视世界如恒沙。
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一百八句在贝叶,
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一百八句在贝叶,
三十三天长雨花。长者子来辄献盖,辟支佛去空留靴。
三十三天长雨花。长者子来辄献盖,辟支佛去空留靴。
公时受诏镇东鲁,遣我草诏随车牙。顾我下笔即千字,
公时受诏镇东鲁,遣我草诏随车牙。顾我下笔即千字,
疑我读书倾五车。呜呼大贤苦不寿,时世方士无灵砂。
疑我读书倾五车。呜呼大贤苦不寿,时世方士无灵砂。
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颓泰山惊逝波。明年徒步吊京国,
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颓泰山惊逝波。明年徒步吊京国,
宅破子毁哀如何。西风冲户卷素帐,隙光斜照旧燕窠。
宅破子毁哀如何。西风冲户卷素帐,隙光斜照旧燕窠。
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如公之德世一二,
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如公之德世一二,
岂得无泪如黄河。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泽方滂沱。
岂得无泪如黄河。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泽方滂沱。

ānpínggōngshīzèngshàngshūhánshì--shāngyǐn

zhàngrénlíngwángmíngjiāliánzǒngjiǎochēngcáihuáhuázhōuliúxiǎozhì

gāoshēngfàngliǎngmíngcháochūchéngwàisòngnánshānā

zhòngziyányuèniánshíliùmiànbáishābǐngzhāngyóuliǎngguàn

yáolínqióngshùhánhuāchénliúruǎnjiāzhūzhíxiùchūbàipiánluó

zhōngcóngshìlínjiǎochìxiāngguòqīngyùnyǒuxiǎng

chùzhōngqìngmínghuánsānyuèshídòngxiāoshìdōngfēngkāihuāmǎnyáng

shíqínbànxīnshēngjiānyànmíngsuōgōngshízàijiǔlǐngcóngshì

yǒngyuèānláixiāngguòyǎngkànlóu殿diàncuōqīnghànzuòshìshìjièhéngshā

miànjiǎodiàodēngzhìqīngyúnbiǎozhùbáiyúnbǎizàibèi

sānshísāntiānzhǎnghuāzhǎngzhěziláizhéxiàngàizhīkōngliúxuē

gōngshíshòuzhàozhèndōngqiǎncǎozhàosuíchēxiàqiān

shūqīngchēxián寿shòushíshìfāngshìlíngshā

yuèzhìzhǐliùyuèbìngtuítàishānjīngshìmíngniándiàojīngguó

zháizihuǐāi西fēngchōngjuǎnzhàngguāngxiézhàojiùyàn

rénchángtànzhīshǎokuànglúnjiànjiānduōgōngzhīshìèr

lèihuángdǎnzhòuyuàntiānyǒuyǎnjūnzizhīfāngpāngtuó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dài)¹浓。
译文:我的夫君,你知道么?自从你出门远去,我百无聊赖,再也提不起精神来梳妆打扮。
注释:¹眉黛: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颜料,因称眉为眉黛。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愁心¹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译文:我的愁像什么?是了,就像那破旧的屋子漏下来的雨水,一滴接着一滴,绵绵不绝,总是滴在那同一个地方。
注释:¹愁心:忧愁之心。

  “自君之出矣”是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写女子思念丈夫。诗起于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自后,诗的结构,均是前两句实写,表示离别后对丈夫的思念;后两句用比喻虚写,表达自己的情意。如梁范云诗:“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唐李康成诗:“自君之出矣,梁尘静不飞。思君如满月,夜夜减容辉。”徐照这首诗采取的也是这一约定的写法。

  诗前两句写丈夫出门后,她再也没有心思化妆了。女子爱美,可她因为丈夫不在,连天天要做的梳妆打扮都撂下了,可见她对丈夫思念的程度,以及如今独自一人的孤寂愁苦。诗拈取了平时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予以说明,很有说服力,丈夫不在,懒于画眉,便反衬出夫妇团圆时的恩爱情况,离别后的伤感就加倍突出了。后两句说自己的愁心好比屋漏,一点点一滴滴都落在固定的地方。这个比喻很新颖。屋子漏了,象征着美满的生活出现了缺陷,隐指丈夫远出;屋漏不绝,是愁心不绝的写照;屋漏不移踪,又表示了她的愁心是那么的专一,她对丈夫的思念是那么的执著不移。

  诗明白如话,带有浓重的民歌意味,置于南朝民歌中,毫不逊色。“永嘉四灵”的作者,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给人以细腻新鲜的感觉,这首小诗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以雨滴不移喻愁心不变,杨万里的《细雨》也曾用过。杨诗云:“孤闷无言独倚门,梅花细雨欲黄昏。可怜檐滴不脱洒,点点何曾离旧痕。”两首诗可以合起来参看。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266-267页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采玉采玉须水碧¹,琢(zhuó)作步摇²徒好色³
译文: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注释:¹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从溪底水中采出。²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用金银丝穿绕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后随步摇动,故名。³好色:使容颜美好。色,指女色、女容。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¹
译文: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注释:¹“老夫”两句: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夜雨冈头食蓁(zhēn)¹子,杜鹃口血老夫泪²
译文: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
注释:¹蓁:同“榛”。榛子可食。²“杜鹃”句: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蓝溪之水厌¹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译文: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注释:¹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因采玉工常溺死于水中,故言。一说指厌恶,因采玉工溺死者甚多,所以溪水对活人也感到厌恶。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斜山¹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niǎo)²
译文: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注释:¹斜山:陡斜的山坡。²“泉脚”句: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村寒白屋¹念娇婴²,古台石磴(dèng)³悬肠草
译文: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
注释:¹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²娇婴:指老人家中的小儿女。³石磴:石级;石台阶。⁴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

  这首诗是写采玉民工的艰苦劳动和痛苦心情。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忍受着饥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复一日,就连蓝溪里的龙也被骚扰得不堪其苦,蓝溪的水气也浑浊不清了。“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杜鹃口血老夫泪”,是用杜鹃啼血来衬托和比喻老夫泪,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

  七、八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长。这种写法很委婉,对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山崖间,柏林里,风雨如啸;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来形成一条条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只见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摆动着。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了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自己一旦丧命,那他的儿女就将很难为生了。

  早于李贺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蓝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诗是这样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对比之下,李贺此篇立意更深,用笔也更锋利,特别是对老夫的心理有很细致的刻画。

  《老夫采玉歌》是李贺少数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它既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又富有浪漫主义的奇想。如“龙为愁”“杜鹃口血”,是奇特的艺术联想。“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二句,更是超越常情的想象。这些诗句渲染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浪漫情趣,体现了李贺特有的瑰奇艳丽的风格。

  从结构上说,诗一开头就揭露统治阶级强征民工采玉,是为了“琢作步摇徒好色”,语含讥刺。接着写老夫采玉的艰辛,最后写暴风雨中生命危殆的瞬间,他思念儿女的愁苦心情,把诗情推向高潮。这种写法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难忘的印象,颇见李贺不同凡响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18-1020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蝉鸣空桑林¹,八月萧(xiāo)²道。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注释:¹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²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出塞(sài)入塞寒¹,处处黄芦草。
译文: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注释:¹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从来塞并¹客,皆共沙尘²老。
译文: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注释:¹塞并:塞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²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不学游侠儿¹,矜(jīn)²夸紫骝(liú)³好。
译文: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注释:¹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²矜:自夸。³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yìn)¹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注释:¹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平沙¹日未没,黯(àn)²见临洮(táo)³
译文: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注释:¹平沙:广漠的沙原。²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³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¹日长²城战,咸言意气高。
译文: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注释:¹昔:一作“当”。²长:一作“龙”。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黄尘足¹今古,白骨乱蓬蒿(hāo)²
译文: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注释:¹足:一作“漏”,一作“是”。²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奉诏¹甘泉宫²,总征³天下兵。
译文: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注释:¹奉诏:敬受天子诏书。²甘泉宫:这里借指唐宫。³总征:普遍征召。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朝廷备礼¹出,郡(jùn)²(yù)³郊迎
译文: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注释:¹备礼:安排好命将出征的礼节仪式。²郡国:指州郡。³豫:通“预”。⁴郊迎: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尊敬。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译文: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臣愿节宫厩(jiù)¹,分以赐边城。
译文:我希望节用宫中用以享乐的马匹,能把它们赐给守边将士来抵御外敌。
注释:¹宫厩:宫中马舍。这里指专供宫中享乐用的马匹。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huò)将军¹
译文: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注释:¹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这里借指当时战功卓著、以身殉国的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部曲(qū)¹皆相吊,燕南代北²闻。
译文:他的部下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注释:¹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此指“部下”。²燕南代北:泛指当时的北部边塞。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功勋多被黜(chù)¹,兵马亦寻²分。
译文: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注释:黜¹:贬斥,废免。²寻:不久。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更遣(qiǎn)黄龙¹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释:¹黄龙:古城名,即龙城。故址在今辽宁朝阳。

  其一

  唐代边事频仍,其中有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也有许多拓地开边的非正义战争。这些战事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无休止的穷兵黩武。主要由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同时也有统治者煽动起来的某些人的战争狂热作祟。这首小诗,显然是对后者的功诫。

  这首诗可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为第一层,描绘边塞的秋景。作品所写是“八月萧关道”的景象,但诗人首先描绘的则是一幅内地的秋色图:“蝉鸣空桑林”,绿色的桑林叶落杈疏,显得冷落而萧条,又加之寒蝉的鸣叫,更寒意大起,诗诗中的主人公就在这样的季节踏上奔赴萧关的道路,走出一个关塞又进入另外一个关塞,边塞的景色就更为凄凉不堪了:他看到的只是“处处黄芦草”。诗人先以内地的秋景为衬垫,进而将边塞的从景描写得苍凉之极,其用意在于暗示战争的残酷和表达诗人对此的厌恶之情。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表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其二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其三

  第三首诗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从征兵到战斗结束,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

  前两句记述将军领旨征兵,暗示了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会战,统兵者权倾一时,名耸天下。第三、四句写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而大军沿途经过的州郡也预先按制迎送。这四句描写声势浩大,为下文伤亡之重做了铺垫。接着写出征的结果:参战的几万将士无一生还。虽然言语浅白,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纷纷”,将慷慨赴死的悲壮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但这些戍卒的生命又不同草芥。作者隐愤难平,发出了“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的呼声,这是作者那颗忠直爱国殷殷之心的自然流,虽然这次惨败,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最后两句含蓄地揭示了这次惨败的重要原因,即战略物资奇缺,以步兵之帅与强大的游牧骑兵部落在广漠里作战,必然失败。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不得已而用之,战前不作充分的准务,就仓促应战,其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也含蓄地讽刺了唐王朝视战争如儿戏的草菅人命行为。

  其四

  第四首前两句以汉朝霍去病代指唐朝立下赫赫战功的边疆将领。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将军。然后写将军的部下都前来祭奠他,他的死讯使广大的北方边境为之震动。这四句从侧面烘托了将军生前深孚众望,深受士卒爱戴,威震边疆的名将风采,他的死是天下百姓的一大损失。

  第五、六句写了忠实的部曲在将军生前随他转战北方广大而漫长的边境地带,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今将军去世,他们的功勋人多被取消了,而且他们所率领的部队不久也会被调离开去。接着写将军的旧部们虽被剥夺了功勋,但还将被派往别处的的边地驻防,他们悲愤不已,却也只能是对天痛哭。

  全诗叙事严整有序,笔力雄健奔放,格调悲壮沉雄,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记录了一位将领的丧葬场面,并由此而折射出军队之中由于有功难赏,致使英雄流涕的不公平现像,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深刻的内部矛盾,对有功将士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更遣”二字值得玩味,愈显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扼腕叹息。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95-97
3、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61-64

sàixiàshǒu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chánmíngkōngsānglín yuèxiāoguāndào 
chūsàisàihán chùchùhuángcǎo 
cóngláiyōubìng jiēgòngshāchénlǎo 
xuéyóuxiáér jīnkuāliúhǎo 

yìnqiūshuǐ shuǐhánfēngdāo 
píngshāwèi ànànjiànlíntáo 
chángchéngzhàn xiányángāo 
huángchénjīn báiluànpénghāo 

fèngzhàogānquángōng zǒngzhēngtiānxiàbīng 
cháotíngbèichū jùnguójiāoyíng 
fēnfēnwànrén zhěquánshēng 
chényuànjiégōngjiù fēnbiānchéng 

biāntóucǎncǎn zànghuòjiāngjūn 
jiēxiāngdiào yànnándàiběiwén 
gōngxūnduōbèichù bīngxúnfēn 
gèngqiǎnhuánglóngshù wéidāngsàiyún 

笑矣乎,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
译文:真可笑呀,真可笑。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译文:君不见曲如钩吗,古人知此可以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译文:君不见钩如弦吗,古人知此可要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¹,苏秦所以不垦(kěn)二顷田²
译文:张仪之所以愿鼓三寸不烂之舌,苏秦之所以不愿种洛阳负郭二顷田,皆是此由之故也。
注释:¹“张仪”句:张仪,战国时纵横家,魏国人。游说入秦,首创连横,先后任秦相、魏相。《史记·张仪列传》:张仪通楚,“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观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汉书·蒯通传》:“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颜师古注:“掉,摇也。”²“苏秦”句:苏秦,战国时纵横家,洛阳人。倡六国合纵抗秦。《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二顷田,全唐诗本作一顷田。误。
笑矣乎,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
译文:真可笑呀,真可笑。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zhuó)吾足¹
译文:君不见沧浪老人唱一曲吗,“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注释:¹“沧浪”二句:《楚辞·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qiǎn)人读。
译文:可怜的屈大夫,连自己保身都无术,却虚作《离骚》教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
译文:真可笑呀,真可笑。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赵有豫(yù)让楚屈平¹,卖身买得千年名。
译文:赵国有个豫让,楚国有个屈平,卖身却只买得千载虚名。
注释:¹“赵有”句:豫让,春秋战国间人。始事范中行氏而不悦,去而投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为饮器。豫遁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欲刺襄子未果。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变容,又吞炭哑音,一再谋刺襄子,均不果。后被兵包围,请求襄子衣而击之,呼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屈平,即屈原。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cháo)由洗耳¹有何益,夷(yí)²饿死终无成。
译文:许由洗耳又有什么用?伯夷和叔齐饿死也至无所成。
注释:¹洗耳: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²夷齐:伯夷、叔齐二人。《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译文:君爱身后之名,我爱眼前之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译文:饮酒眼前即能享乐,虚名身后又在何处?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译文:男儿穷通当有时,今日之不遇,并非将来也没有时机。如今我曲腰向君,君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猛虎不看几上肉¹,洪炉²不铸³(náng)中锥(zhuī)
译文:猛虎向来不食案上之死肉,洪炉也不铸囊中锥一类的小玩意儿。
注释:¹“猛虎”句:猛虎,含有苛政之意。看,观察,注意。机上肉,机同几,全唐诗本作几上肉。指案板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者。²洪炉:指天地。《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³铸:熔炼金属以成器。⁴囊中锥:比喻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
笑矣乎,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
译文:真可笑呀,真可笑。
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
宁武子,朱买臣¹,叩角²行歌背负薪(xīn)³
译文:宁武子和朱买臣,当年也是叩着牛角唱歌,背着柴薪诵书。
注释:¹朱买臣:汉武帝时人,官至会稽太守。²叩角:指击牛角。³背负薪:《乐府诗集》作皆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yáng)¹人。
译文:这些一时遭困顿的贤土若今日逢君,君却看不出来,岂不令人佯狂而傲世哉!
注释:¹佯狂:《史记·殷本纪》:“箕子惧,乃佯狂为奴。”佯狂即装疯。

  此诗可分为四段。每段都是以“笑矣乎”开头。第一段,诗人化用汉代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来讽刺是非错位、黑自颠倒的丑恶社会现实。接着举了战国时张仪、苏秦的例子来说明“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现象。张仪和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权诈之术,取得了人主的信任。张仪曾作过秦国的丞相,而苏秦却能佩六国相印,成了纵约长。他们都凭着“曲如钩”的本领,成了显赫一时的权贵。如果他抱诚守直,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话,说不定他们早就饿死在道边了。李白的这些诗句,借古讽今,旨在揭露当时国君昏聩,才使得象张仪、苏秦那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个个受宠得势,而象自己守直不阿的人,却只能作阶下囚了。

  由于李白自己将社会看透了,认为不值得为统治者卖命卖力,思想反转为出世。第二段就写出了这种思想的转变。“君不见”四句,借用《楚辞·渔父》的典故,先写那位“避世隐身” 、“欣然自乐”的渔父,后写抱直守忠的屈原。屈原被楚王放逐,行吟泽畔,遇到了隐者渔父。渔父劝他和光同尘,与世推移,而屈原要坚守正义,正道直行,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宁赴湘流,葬身子鱼腹之中,也不愿“以皓皓之自,而蒙世之尘埃。”渔父听完后:“荛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君足’。遂去,不复言。”李白在这里以调侃的口气,表面上是奚落屈原“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其实骨子里是对现实社会的冷嘲热讽。在“曲如钩”的社会里,正直如屈原的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还不如学沧浪老人,“避世隐身”为好。

  第三段,诗人运用豫让、屈平、巢父、许由、伯夷、叔齐等古人以不同方式求得“身后名”,深入展开议论。屈平自投汨罗,博得“以身殉国”的美名。豫让,春秋时晋国人,为智伯多次行刺赵襄子未遂而自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刺客”。巢父和许由为古代著名隐者,传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听后,认为有污自己的耳朵,便逃到颖水边洗耳,当时,巢父正牵犊饮于下流,就责怪许由污其犊口,遂牵犊到上游。伯夷、叔齐为殷朝末年孤竹国君之子,武王伐纣之后,不食周粟而饿死,被孔子称为“古之仁人”。但是,诗人认为这些古人都是为“爱身后名”的奴役,不如“我爱眼前酒”。这个中的妙理在于“饮酒眼前乐”是实实在在的,“身后虚名”则不是。“男儿穷通”自有机遇,不必强求,即使求得“身后名”,死后人们弯腰向你礼拜,你也不知道了。这一“虚”一“实”的反差,正是李白的牢骚话。“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诗人正是以这种惊世骇俗的牢骚话博得千古美名。诗人借用猛虎不屑一顾案头肉和洪炉不熔铸囊中小锥进行类比反衬,表现自己不汲汲于“身后名”的傲骨和大志,嘲笑那些贪图靠“身后名”者不过是些心底狭窄之辈!

  最后一段,又以宁武子和朱买臣宕起一笔。宁武子,即宁戚,春秋齐人,有奇才,隐于商旅,齐桓公夜出巡访,他正在喂牛,并击牛角而歌唱,桓公闻而奇之,委以重任。朱买臣,西汉人,家贫,以卖柴为生,好读书,能朗诵《楚辞》,后被汉武帝征用。诗人用这两个古人的事迹,旨在说明穷通有时,应该顺其自然,从而嘲讽那些被“曲如钩”者迷惑了心窍的当权者,即是遇到宁、朱二人,也不会了解他们,他们也只好去佯狂避世了。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328-331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梵fàn)¹、晚钟。落日蝉(chán)声送。半规²凉月半帘风,骚(sāo)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³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译文: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注释:梵¹宫:即佛寺。²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³二毛:鬓发斑白。⁴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cháotiānzi··qiūyín--zhìyuǎn

fàngōngwǎnzhōngluòchánshēngsòngbànguīliángyuèbànliánfēngsāoqíngyóuzhòngchùlóutáishēngbēidòngèrmáobānqiūyǒngchǔfēngzhòngzhēduànxiāngmè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