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乐游此,江海思迢迢。
贫居乐游此,江海思迢迢。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
独愁秦树老,孤梦楚山遥。
独愁秦树老,孤梦楚山遥。
有路应相念,风尘满黑貂。
有路应相念,风尘满黑貂。

xīnboyuánshàngyuánxiàoshū--hún

pínyóujiānghǎitiáotiáoxuěshūqiānjuǎnhuāshíjiǔpiáo

chóuqínshùlǎomèngchǔshānyáoyǒuyīngxiāngniànfēngchénmǎnhēidiāo

许浑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4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译文: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注释:望夫石:古迹名。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此指安徽当涂望夫石。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来已是几千载(zǎi)¹,只似当时²初望时。
译文: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注释:¹载:一作“岁”。²时:一作“年”。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28-829

wàngshān

liú tángdài 

zhōngwàngguī huàwéishíxiāng 
wàngláishìqiānzǎi zhǐdāngshíchūwàngshí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冬狩¹温泉岁欲阑(lán),宫城佳气晚宜看。
译文:一年将尽,帝王在温泉边冬季围猎;晚上适宜看看帝王宫城的美好气象。
注释:¹冬狩: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汤熏(xūn)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¹寒。
译文:汤泉热气蒸腾,让围猎的仪仗队中的人都感到温暖,雪映照着山边的千家万户,人们感到寒冷。
注释:¹万井:千家万户。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zhé)自安。
译文:我想像司马相如一样献赋,谁来送达;住在客舍中,身无几两银钱,就自我安慰吧。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且喜礼闱(wéi)秦镜¹在,还将妍丑付春官²
译文:让人高兴的是礼部主持的考试还算公平,还是把自己的才能高低交付礼部来评判吧。
注释:¹秦镜: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它能鉴别人心邪正,后用“秦镜”代指明镜。²春官: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代称。

wēntāngshě--liúzhǎngqīng

dōngshòuwēnquánsuìlángōngchéngjiāwǎnkàntāngxūnzhàngqiānnuǎn

xuězhàoshānbiānwànjǐnghánjūnménxiànshuíxiāngshěqiánzhéān

qiěwéiqínjìngzàiháijiāngyánchǒuchūnguān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¹
译文:幽兰,就是生于幽谷的兰花,在幽谷里迎着朝阳。
注释:¹朝阳:向着太阳。
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
含雨露之津润¹,吸日月之休光。
译文:在生长的过程中浸润着雨露,吸收着日月光华。
注释:¹津润:滋润;浸润。
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
美人之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
译文:美人君子平日里想到的只有那些能看到的莲花、萱草,却无人想起幽谷山林中的兰花。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虽处幽林与穷谷¹,不以无人而不芳。
译文:兰草虽然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谷中,但它却并不因为没有人观赏而不绽放芳华。
注释:¹穷谷:深谷;幽谷。

yōulánzhī--yángjiǒng

yōulánshēngcháoyánghánzhījīnrùnyuèzhīxiūguāng

měirénchóucǎiróngnángōngziwàngyōushùxuāncǎoběitáng

suīchùyōulínqióngrénérfāng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
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此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荆溪”发源于秦岭山中,流至长安东北汇入灞水。诗人的别墅也在秦岭山中,此诗所写应是其别墅周边的一段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次句写山中红叶:天气业已寒冷,但山林间仍点缀着稀疏的红叶。从天寒而红叶犹未尽落,表明天气是初冬时节。在以上两句诗中,诗人以“白石出”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不过诗人接着就在第三、四句诗中告诉人们,上述景象并不是此时山景的全貌,此时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众多苍松翠柏等终年长青的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即一望无际的空明的翠绿色。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翠绿所包围,山林间的空气本就湿润,而空明的翠色则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虽然未曾下雨,却不由产生了衣裳被淋湿的感觉。在此,诗人通过一个似幻似真的“湿”字,巧妙地显示出山中“空翠”色彩的浓烈。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选择白石散露的小溪,山林间稀疏点缀的红叶和一望无际的翠绿色,用一条山径和一位行人把它们联接起来,构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中初冬风景画。这幅优美的风景画极具冬的情韵,却无冬的肃杀,而仍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quēèrshǒu

wángwéi tángdài 

jīngbáishíchū tiānhánhóng 
shānyuán kōngcuìshī湿rén 

xiāngkànrěn cǎndàncháopíng 
gèngxiéshǒu yuèmíngzhōuzhǔshēng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采芳人¹(yǎo)²,顿觉³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译文:采集花草的姑娘已经无踪无影,我也顿时失去游山玩水的心情。流落异乡总是以写诗诉说愁苦,哪有心思细细欣赏春天的光景。
注释:¹采芳人:指游春采花的女子。²杳:没有踪迹。³顿觉:顿时觉得。⁴游情:游玩的心情。⁵草草:草率。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去年燕子¹天涯²,今年燕子谁家³?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译文:去年的燕子已飞向辽远的南方,今年的燕子该落在谁家的梁栋?暮春三月不要听那夜间的风雨,雨声不催花开,但见遍地落红。
注释:¹燕子:词人自喻。²天涯:形容很远的地方。³谁家:何处。

  张炎词以“悲秋”见长,离愁别绪,万感情怀皆可由秋景而发。如《清平乐》(候蛩凄断)即是一首“悲秋”名作。然而他的“伤春”之作也别具一格。一“秋”一“春”,景物不同,然其抒发的情怀却是同出一源,——即伤亡国之情,感破家之痛。此词即是其“伤春”的一篇佳作。

  “采芳人杳”两句,前句写春光明媚,芳红草绿,本是赏花采绿之时,然而此时却人迹杳了,昔日美景歌舞生平,人头攒动的景象一扫而空。后句由前句而发出“顿觉游情少”之感。张炎写词,写景常借故国家乡西湖之景之笔。西湖美景美不胜收,举世闻名,然而在作者眼里,由于元兵的践踏,西湖盛景已成过往云烟,人迹杳杳,游情惨淡。作者在此留下一个伏笔,不说元兵南掠,而言人杳,其中所含隐情,不言自明,非不想说,而不能说,也不必说也。承接上两句,“客里看春”两句,似乎是写后悔错过春时,未能饱览一年一度的大好春光。其实一句“客里看春”,客居异地,浪迹天涯,终年如无根之萍,因此看景只会“草草”,“被诗愁分了”,怎么会游兴满怀呢?

  “去年燕子”两句,借写燕子把上文欲说而未忍多说的话,又进一步做了一点吐露。前后联系在一起,才能更深入体会词人的处境。张炎身世前文已知,其国破家亡却经常或被政治逼迫北上大都,或因生活所迫,居无家所,家无常址,如同飞燕一样羁泊无定,浪荡天涯。“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短短两句话,道出作者说不出痛苦情思,其情切切,其感深深。最后两句“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夜雨”指使“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后主《浪淘沙》)的夜雨,不是早春细雨,而是暮春急雨。“催花”不是催促花开而是“摧花折叶”的摧残花草。此时雨却不是催花的媒剂,而是葬送春花的急雨。一“雨”双关,透出家国身世之痛。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对比、比兴。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其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写作之中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有人评价说:“羁泊之怀,托诸燕子;易代之悲,托诸夜雨,深人无浅语也。”

参考资料:
1、 俞陛云《宋词选释》

qīngpíngyuè ·cǎifāngrényǎo

zhāngyán sòngdài 

cǎifāngrényǎo dùnjuéyóuqíngshǎo kànchūnduōcǎocǎo zǒngbèishīchóufēnliǎo 
niányàntiān jīnniányànshuíjiā sānyuèxiūtīng jīnshìcuī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