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过半也。怅壮心零落,鬓星星也。风儿渐凉也。
百年过半也。怅壮心零落,鬓星星也。风儿渐凉也。
近中秋月儿,又初生也。田园暇也。矍铄哉、是翁也。
近中秋月儿,又初生也。田园暇也。矍铄哉、是翁也。
记当时,弧矢垂门,孤负四方志也。休也。牙签插架,玉帐持麾,总成非也。
记当时,弧矢垂门,孤负四方志也。休也。牙签插架,玉帐持麾,总成非也。
浮生梦也。皇皇欲、奚为也。趁身闲、随分粗衣淡饭,一笑又何妨也。
浮生梦也。皇皇欲、奚为也。趁身闲、随分粗衣淡饭,一笑又何妨也。
问神仙,底处蓬莱,醉乡是也。
问神仙,底处蓬莱,醉乡是也。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8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春近寒虽转¹,梅舒(shū)²雪尚飘。
译文:春天临近,寒冷的天气虽然转暖,梅花开放,雪花却还在飘洒。
注释:¹转:意谓转暖。²舒:开放。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xiāo)¹
译文:雪随着风一起零落,太阳照着,却并不一起融化。
注释:¹销:消失、融化。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叶开随足影¹,花多助重条²
译文:枝叶招展,梅影更多更密,花儿许多,梅枝显得更重。
注释:¹足影:梅影更多更密。²重条:梅枝显得更重。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今来渐异(yì)¹,向晚²³胜朝
译文:现在渐渐与昨日不同,时间临近傍晚分明胜于早晨。
注释:¹异昨:与昨日不同。²向晚:时间临近傍晚。³判:分明。⁴胜朝:胜于早晨。

  自古诗人酷爱梅花,自然是为了其高风幽韵所沉醉。但更为诗人所倾倒的,则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洁品格。阴铿的这首诗,就歌咏了梅花迎寒风、傲飞雪的姿态。

  开头两句直接入题,描写出梅花凌霜傲雪的自然属性。“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春天虽将迫近,严冬的寒气尚存,雪花仍在飘舞,这时梅花早已盛开,可谓是“冰雪独相宜”。这里,诗人赞美了梅花不怕雪霜侵,“万花敢向雪中开”的无畏品格。可以想见,那一树树傲然开放的梅花,或红或白,或粉或黄,在漫天飞雪的映衬下,色彩会是多么分明。这梅花,充满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作者顿生敬意,也无怪历代诗人和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赞美它那“凌寒独自开”的大无畏的精神;或赞美它“畏落众花后”的积极进取精神;或赞美它那“凌厉冰霜节愈坚”的高洁品格。

  三、四两句,诗人是在写雪,也是在写梅:“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春天风大,被刮落的梅花风着春雪在春风中飞舞,景象真是美妙极了。或是白梅,那飘落之花与雪花齐风飞舞,难以辨认,真是“开时似雪,谢时似雪”;或是红梅,那鲜红的花瓣与如玉的雪花交相飘洒,红白分明的色彩,奇妙变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这与宋代诗人韩元吉所写的“不风群艳竞芬芳,独自施朱对雪霜”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残雪融化了,而留在枝头上依然微笑的梅花显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别有一番神韵。观赏此花,自然心旷神怡。

  五、六两句,则分别写梅之花、叶情状。“叶开风足影”形容梅放叶的时间。梅先花后叶,当花儿凋谢之时,叶子才逐渐长出,这是仍是暮春之时,“风足影”用词极为巧妙,“花多助重条”一句,形容梅开花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却繁花满缀。这一句写得极为逼真。

  最后两句则形容梅花多变,不断给人以新貌。“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一树树梅花,今天所见和昨天所见有异,早上与晚上有别,描写出梅花由花苞逐渐开到完全开放的不断变化。“向晚判胜朝”言其梅花越开越美,不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这首小诗,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又有清新明快之感。状物写景都很细腻,以梅花傲雪开放到风风与雪飘落,以及花落放叶之状、花儿多变等都写到了,让作者观赏到了雪里梅花的千姿百态,创造了美的意境,留下的是不尽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1-2

xuěméihuāshī--yīnkēng

chūnjìnhánsuīzhuǎnméishūxuěshàngpiāo

cóngfēngháigòngluòzhàoxiāo

kāisuíyǐnghuāduōzhùzhòngtiáo

jīnláijiànzuóxiàngwǎnpànshèngcháo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译文:本来应该及时行乐,可惜岁月不饶人;也想学曹操“对酒当歌”,慷慨激昂,然而时运不佳,难以施展才华。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
译文:天色已晚,崇山峻岭,层峦叠翠,冬天的溪水,无论深浅都清澈澄明。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译文:世外高人都是把饮酒消闲当成忙事,人生浮世,除了诗词,其他都是虚名。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看著白蘋(pín)¹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译文:江上的浮萍即将吐出小芽,雪后乘舟,相访诗友,饮酒作诗,胜过闲度光阴。
注释:¹白蘋:又名"水苹",夏末秋初开花,花色洁白。

nánzhèngchūzhāoyǐngxiùcái--

xíngshíshíwǎnduìjiǔdāngchéngqiānshānzhòngdiécuì

hánshuǐqiǎnshēnqīnggāorényǐnwèimángshìshìchúshījǐnqiángmíng

kànzhebáipíngxuězhōuxiāng访fǎngshèngxiánxíng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译文:君子的气量没有极限,器量宏大能胸纳百川。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嫉邪霜气直,问俗¹春辞柔。
译文:为人嫉恶如仇,刚正威严正直,对待百姓仁慈宽和。
注释:¹问俗:访问风俗。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译文:白天屋里光亮又安静,月夜举杯品味幽景。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译文:文章一出惊艳好比芙蓉盛开,笑声爽朗好比旷野秋风。
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
(luán)¹独无侣,鹤音²仍寡俦(chóu)
译文:凤凰还没侣伴,仙鹤依然独鸣。
注释:¹鸾步:古代对贵者脚步的美称。²鹤音:指鹤的鸣叫声。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译文:幸运的是有您注意到了我,化解了我的万千忧愁。

tóuzèngzhāngduāngōng--mèngjiāo

jūnziliàngxiōngtūnbǎichuānliú

xiéshuāngzhíwènchūnróu

zhòuhuījìngyuèbēijǐngyōu

yǒngjīngróngxiàofēngbiāoqiū

luányīnréngguǎchóu

xìngzhānfēncùnsànqiānwànyōu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子曰:“好学近乎知(zhì)¹,力行近乎仁,知耻²近乎勇。知斯³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译文: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行善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 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注释:¹知:同“智”。²耻:差耻。³斯:这。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yíng)¹乘鸾(luán)已上天,仁祠(cí)空在鼎湖²边。
译文:公主不幸去世了,只留下瑶台寺还在昭陵旁边。
注释:¹嬴女:指传说中的秦穆公女弄玉。²鼎湖:地名。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译文:今天晚上正值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清秋月夜,明亮的月光照着这座用公主的汤沐所得造的寺庙。

  中唐宰相权德舆有诗《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据宋·宋敏求《长安志图》所绘的唐太宗昭陵图,在陵域范围之内,有“瑶台寺”、“广济寺”、“澄心寺”、“百城寺”、“舍卫寺”、“升平寺”、“证圣寺”、“宝国寺”等。又据《金石萃编》记载:“瑶台寺,则《昭陵图》有之,在昭陵之西、澄心寺之南也。”据今考古,瑶台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处。此诗当是权德舆于昭陵所写。查其诗中之意,则与某位公主有关。

  “嬴女乘鸾已上天”。“赢女”,指秦穆公之女弄玉。萧史教弄玉吹箫引凤,后来二人乘凤鸟而去。此句以弄玉成仙比喻公主去世。

  “仁祠空在鼎湖边”。“仁祠”,明·杨慎《艺林伐山·仙陀》:“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在此当指瑶台寺。“鼎湖”,本为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处,后借指帝王。如清·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此句指公主死后,空留下瑶台寺在唐太宗的昭陵旁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此句扣题,点明写诗之时是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月夜。

  “一望金波照粉田”。“金波”,月光。“粉田”,脂粉田,即公主的汤沐邑。此句再次点明季节,及瑶台寺与公主的关系。

  全诗大意:公主不幸去世了,只留下瑶台寺还在昭陵旁边。今天晚上正值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清秋月夜,明亮的月光照着这座用公主的汤沐所得造的寺庙

  那么,此诗中提到的公主是谁呢?

  此诗既然写于昭陵,则公主当是唐太宗的姐妹或者女儿。查《新唐书·公主传》,唐太宗的姐妹与女儿中,葬地与佛寺有关者有二:一、比景公主,始封巴陵……显庆中追赠,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二、晋阳公主……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又据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三》:“第五百九十三,《唐瑶台寺碑》:许敬宗撰,诸葛思祯正书。贞观十八年。”则至迟到贞观十八年,瑶台寺就已经存在,则此庙与比景公主无关。再据《新唐书·公主传》,“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与“粉田”之意正合,则晋阳公主的葬地极可能就在瑶台寺附近。

  当然,瑶台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算是很外围了,比起同母姐妹们,离昭陵主峰似乎太远,不符合晋阳的身份。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当时认为女子未及笄而亡的有戾气,不能葬在家族墓地,只能葬在佛寺中,用佛法化解戾气。所以二凤在昭陵边修佛寺,并且把小犀牛葬在那里,其实已经是在打擦边球,没办法再近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