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萼正芳菲。初占春时。蒸霞灿锦望中迷。斜出繁枝临曲沼,鸾鉴妆迟。
蜂蝶镇相依。天气融怡。空教追忆武陵溪。片片漫随流水去,风暖烟霏。
桃萼正芳菲。初占春时。蒸霞灿锦望中迷。斜出繁枝临曲沼,鸾鉴妆迟。
蜂蝶镇相依。天气融怡。空教追忆武陵溪。片片漫随流水去,风暖烟霏。
赵师侠

赵师侠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镌木以广之。淳熙丁未(1187)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似师侠生于建炎元年(1127)以前。集中有重明节词,则当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之世。所署最后年干为乙巳,则宁宗庆元三年(1197)也。有《坦庵长短句》一卷。 ▶ 1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huàn)¹(jī)²共凄凄³,春半如秋意转迷
译文: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
注释:¹宦情:做官的情怀。²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³凄凄:形容悲伤难过。⁴春半:春季二月。⁵迷:凄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山城¹过雨百花尽²,榕叶满庭莺(yīng)乱啼³
译文: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
注释:¹山城:这里指柳州。²尽:凋零。³榕叶满庭莺乱啼:借景讽刺当时把持朝政的守旧派人物。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liǔzhōuèryuèróngluòjǐnǒu--liǔzōngyuán

huànqínggòngchūnbànqiūzhuǎn

shānchéngguòbǎihuājǐnróngmǎntíngyīngluàn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¹²
译文:均匀圆润的相思豆,千颗万颗是那么相似。暗自数上千百回,也不厌倦自己的痴情。
注释:¹厌:厌倦。²痴:痴情。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niān)¹来细与话相思。
译文:把它保存下来,等到将来跟她在银烛之下,一颗一颗拈出来细细地倾诉相思之情。
注释:¹拈:用指尖夹取。

  这首诗是对红豆表相思的叹赏。

  上首诗已表明,即使红豆本无知觉,但它既然被当作相思的象征,有意抛却已不可能。于是本首自然过渡到对手头红豆的把玩赞赏上来。“争相似”,怎么那样相似,表难以分辨。“不厌痴”,不怕他人笑自己心痴。诗人亦知红豆本无所谓思与不思,但自已数起恋人相赠的红豆来,竟那样认真,那样痴迷,早已把其他事物置于脑后,真把它看成了相思泪水的结晶。诗人对相思的一往情深,对红豆意象的缠绵思绪,正是“赤子之心”的生动体现。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红豆生南国 历代爱情诗鉴赏[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hóngdòushǒu ·

wángguówéi qīngdài 

yúnyuánwànzhēngxiāng ànshùqiānhuíyànchī 
liúniányínzhúxià niānláihuàxiāng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mào)¹数百里,并斥卤²不可灶种,荒草粘天,略如塞(sài)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tún)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jué)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háo),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³,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sì)。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¹⁰!然野心不过遁逸¹¹耳。阳¹²为亲昵,而阴¹³怀不测¹⁴,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¹⁵患耶?
译文:沧州一带海边煮盐的地方,叫做“灶泡”。伸展延续几百里,都是盐碱地无法耕种,荒草连天,有点儿像塞外,所以很多狼在那里挖洞筑巢。捕狼人挖开地面做成陷阱,深约几尺,宽三四尺,把木板盖在上面,木板中间凿一个圆孔,有盆子大小,有点儿像枷锁的样子。人蹲在陷阱里,带着小狗或小猪,打它们,让它们叫唤。狼听到喊声就跑过来,一定会用脚伸到木板洞里探查。人马上抓紧狼脚站起来,背在肩上跑回家去。狼隔着一层板,爪子牙齿无法抓咬到人。但是遇到狼群,人也会被咬死的。所以,狼一见有人,就把嘴靠近地面嗥叫,狼群就集中过来,好像听到呼号命令一样,这也成为赶路的过客在旅途上的祸患。有一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也相安无事。时间长了,狼长大了,也很驯良,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中午,主人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狗群发出愤怒的“呜呜”声,惊醒起来,四周查看却没有一个人。当他再次靠着枕头准备睡觉时,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待情况。原来那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想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狼不让它向前。主人就把狼杀死了,剥了它们的皮。这件事是从堂侄虞惇那听说的,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是不只有野心罢了。野兽本性不值一提,为什么这个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注释:¹袤延:延袤,伸展延续。²斥卤:盐碱地。³杂畜:混在一起喂养。畜:饲养。⁴稍长:时间长了。⁵厅室:大厅,大堂。⁶就:接近,靠近。⁷俟:等待。⁸伺:看,偷看。⁹未觉:没有醒。¹⁰信不诬哉:的确实没有诬蔑它们。¹¹遁逸:逃跑。这里翻译成掩盖。遁:隐,消失。逸:逃走。¹²阳:表面上。¹³阴:暗地里。¹⁴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¹⁵贻:留下。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永寿¹兵来夜不扃(jiōng)²,金莲³无复印中庭。
译文:夜里宫门不锁永寿殿已来了围兵,如今宫殿荒凉,再也不见潘妃妙曼的舞姿了。
注释:¹永寿:殿名。南齐废帝萧宝卷宠爱潘妃,修建永寿、玉寿、神仙等宫殿,四壁都用黄金涂饰。²扃:关宫门。³金莲:齐废帝凿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梁台¹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²
译文:梁朝宫中的笙歌箫管三更停歇后,仍然能够听到习习夜风摇响檐前九子铃。
注释:¹梁台: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梁台即萧梁宫禁之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畔。²九子铃:挂在宫殿寺庙檐前作装饰用的铃,用金、玉等材料制成。

  这首诗题为“齐宫词”,却兼咏齐、梁两代,此诗从一个横断面描述并剖析了六朝时齐的亡国过程,并将议论不着痕迹地融入了叙事之中。全诗语言简洁凝练,又充满韵味。

  首先前两句“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写南齐亡国的史实。昔时齐废帝生活奢靡无度,而后梁武帝萧衍带兵入城,不久齐便城破人亡。在实际中,这些事件时间跨度很大,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但诗人单刀直入,截取横断面,从兵来国亡之夜着笔,将“永寿”、“金莲”等情事不露痕迹地融化在里面,不仅简炼紧凑地交代了南齐的覆亡,不仅刻画出了废帝死前茫然不觉、纵情享乐的荒淫昏聩,而且透露出亡国前的种种奢淫情况。由此却可窥见南齐亡国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教训。

  这种集中概括的写法颇像戏剧作品把场景限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构成具有尖锐戏剧冲突的场面,通过幕前交代幕后一样。将“含德殿”改为“永寿殿”,将夜开宫门改为“夜不扃”,这种细节上的改动,同样出于集中、强烈地反映生活的需要。废帝国亡身死,是以“金莲无复印中庭”这种富于暗示性的咏叹之笔轻轻带出。“无复”一语,似讽似慨,寓讽于慨。

  后两句“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转写梁台歌管。梁台实即不久前齐废与潘妃荒淫享乐的齐宫,不过宫殿易主而已。“歌管三更”与“夜不扃”、“犹自”与“无复”呼应。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角色上演相同的故事。诗人既没有对梁台歌管作正面描写,更不诉诸平板的叙述议论,而是抓住“九子铃”这一细小事物加以巧妙的暗示。齐废帝曾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宫殿,这在废帝的荒淫生活中虽只是小插曲,却颇具典型意义。诗人特意让九子铃出现在“梁台歌管三更罢”之时,不仅串贯了齐、梁两代,而且让它发挥丰富的暗示作用。以静托喧,暗示梁台歌管的喧闹。诗人虚点“梁台歌管”,实写歌管声歇”后寂静中传来的“风摇九子铃”的声响,巧妙地暗示出不久前的喧闹。因为在喧天的歌管声中是听不到铃声的。

  “九子铃”是齐废帝奢淫、荒唐行为的突出表现,这个亡齐遗物出现在梁宫歌管声中,暗示了梁宫新主继承的是亡齐旧衣钵,“犹自”一语,点明此意。诗人以已经闭幕的一出衬托正在串演的一出,暗示梁台的必然崩溃。“九子铃”不仅是齐废帝荒淫生活的见证,也是其亡国殒身的见证。和荒淫亡国联结在一起的九子铃,对于歌管依旧的新朝来说,乃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歌管既然依旧,“永寿兵来夜不扃”的一幕,“金莲无复印中庭”的结局也必然重演。由此可见这首诗的构思新颖精巧,表现含蓄蕴藉,其暗示的手法用得很成功。

  全诗看来,可知作者的微意似乎不止于此。如果仅仅是以古鉴今,向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一个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专写齐事即可达到目的,不必兼写齐梁,作者借同一齐宫串演齐梁两代统治者肆意荒淫的丑剧,特别是借九子铃着重揭露梁台新主重蹈亡齐旧辙,无视历史教训,其真正用意似乎是要通过“亡国败君相继”的历史现象显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这揭露的规律正是杜牧《阿房宫赋》的结尾所说的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李商隐暗寓在艺术形象中没有明白说出的旨意,杜牧恰像代他作了痛快淋漓的表达。前人之声而后人漠视,重蹈覆辙也是必然的了,这便是李商隐含蓄地揭露的历史潮流和规律。

  值得提出的是,整首诗中尽管表面上未有一处作议论,实际上却处处在议论,只不过诗人的议论已完全融化在诗的叙写与慨叹之中,因此议论便显得不着痕迹。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此诗的高明所在。

参考资料:
1、 赵丽雅.唐诗鉴赏解析.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1014

gōng--shāngyǐn

yǒng寿shòubīngláijiōngjīnliányìnzhōngtíng

liángtáiguǎnsāngèngyóufēngyáojiǔzilíng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陈遗至¹孝。母好食铛(chēng)²底焦饭,遗作郡主簿³,恒装一囊(náng),每煮食,辄(zhé)(zhù)焦饭,归以遗(wèi)母。后值孙恩掠郡(jùn),郡守袁山松即日¹⁰出征。时遗已聚敛¹¹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xié)而从军。与孙恩¹²战,败,军人溃散,遁(dùn)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něi)¹³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译文:陈遗极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粮食的,有因为饥饿而死了的人。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注释:¹至:很,十分。²铛:平底浅锅。³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事。⁴恒:经常,常常。⁵辄:总是。⁶贮收:贮存,收藏。贮,积存,储藏。⁷遗:赠予、送给。⁸值:正好遇到,恰逢。⁹袁山松: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¹⁰即日:当天,当日。¹¹敛:积攒。¹²孙恩:字灵秀,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海而死。¹³馁:饥饿。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秋,道教首领孙恩趁机聚众反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孙恩以兵士10余万,船只2000多艘进攻建康。与晋廷所派刘牢之决战于京口,孙恩大败,损失惨重,再次退人海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孙恩举军攻临海,失败后投海自杀。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陈遗至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