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何人,登临处、沧洲空阔。凭阑外、晴杨两岸,晚烟泼□。水鸟不知梁燕去,溪山半属冬青阁。有小舟、隐约载歌姝,调新曲。
留与去,如何得。风又雨,催行色。共白苹红蓼,好生飘泊。别后三年重会面,人生几度三年别。正乡心、客梦两绸缪,城头角。
载酒何人,登临处、沧洲空阔。凭阑外、晴杨两岸,晚烟泼□。水鸟不知梁燕去,溪山半属冬青阁。有小舟、隐约载歌姝,调新曲。
留与去,如何得。风又雨,催行色。共白苹红蓼,好生飘泊。别后三年重会面,人生几度三年别。正乡心、客梦两绸缪,城头角。
柴望

柴望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煮豆燃豆萁(qí)¹,萁在釜(fǔ)²下泣。
译文:烧豆秸去煮豆子,豆秸在锅下哭泣:
注释:¹萁:豆秸。²釜:锅。首两句出自曹植《七步诗》。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我烬(jìn)¹你熟了,正好办教席²
译文:我被烧成灰却煮熟了你,正好去办酒席!
注释:¹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此处作动词用,指燃烧成灰烬。²教席:宴请教师的酒席。

  首句与曹诗(指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同,次句稍作改动,把“豆在釜中泣”,改为“萁在釜下泣”。这里以豆喻杨荫榆及其一伙,以“萁”喻横遭迫害的学生。对于杨荫榆这个代表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豆”一般的人物,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鲁迅先生与女师大事件》中一段生动的描绘:“而且那位校长,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只见那系着白头绳的带子的人,穿着黑花缎的旗袍和斗篷,像一个阴影的移来移去。如果有人真个去请教时,据说又有事出去了。否则,她的卧室就在校舍的幽静的一角,学生们除了去开储藏室的门,是不会听到紧邻的她的房间的嘁嘁喳喳,低声媚笑的”。

  鲁迅说是“活剥”,但整首诗完全出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崭新境界。后两句不仅意境深厚,含意深沉,而且讽刺挖苦,跃然纸上,使整首诗“活”了起来。开头“豆”“萁”相对,接后“烬”“熟”相对;前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没有萁,豆根本不会存在;后者说明两者的利害,毁了人家,成全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家”。鲁迅以犀利的文笔,一语戳穿了“有尊长之心”的杨荫榆者流不过是以办教育为名,而行残害学生之实。它们是中国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人肉筵席上的“食人者”。

  曹子建的《七步诗》讲的只是兄弟不合,毫无社会意义。汪懋祖用萁豆相煎的典故,妄图把本是杨荫榆对学生的迫害,反诬为学生逼杨荫榆,那么学生成了烧人的“萁”,杨荫榆倒成了被烧的“豆”了。这是对事实的肆意歪曲。鲁迅因此把《七步诗》改了一下,目的在为学生伸冤,但锋芒指向以杨荫榆为代表的营垒,充分表现出鲁迅“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战斗精神。在《“碰壁”之后》里,鲁迅对杨荫榆借请客吃饭美其名日“解决种种重要问题”的阴谋诡诈有一段生动的描述:“我吸了两支烟,眼前也光明起来,幻出饭店里电灯的光彩,看见教育家在杯酒间谋害学生,看见杀人者于微笑后屠戮百姓。看见死尸在粪土中舞蹈,看见污秽洒满了风籁琴…”这就是杨荫榆“办教席”的实质。

  全诗文白相结合,前两句用文言来写,后两句用白话,组合得妙趣横生,故虽“活剥”曹植《七步诗》,却一改原诗的严肃而悲愤的风格,而显幽默恢谐,其中又有愤激之情。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近现代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69-170页
2、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39页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蛛语蚕曰:“尔¹饱食终日以至于²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³。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jué)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¹⁰,天子衮(gǔn)¹¹,百官绂(fú)¹²,孰¹³非我为?汝乃枵(xiāo)¹⁴而营¹⁵,口吐经纬¹⁶,织成网罗,坐伺¹⁷其间,蚊虻(méng)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¹⁸蛛者寡矣夫!
译文:蜘蛛对蚕说:“你每天吃饱桑叶一直到老。口中吐出纵横交叉的蚕丝,金光灿灿,使它牢固地裹住于己。蚕妇将你们放入到沸腾的水中,抽取成为长丝,最后毁了你的身躯和茧壳。你口吐银丝的绝技恰恰成了杀死于己的手段,这样做不是太愚蠢了吗?”蚕回答蜘蛛说:“我固然于寻死路,但我所吐的丝,可以织成精美的绸缎,帝王穿的礼服,百官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哪个不是我吐的丝做成的呢?你现在空腹制造(网),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在那上面等候着。看见经过的蚊、虫、蜂、蝶没有不杀了它们的,只为(让)于己(吃)饱。巧妙是巧妙啊,多么残忍啊!” 蜘蛛说:“(如果)为别人着想就做你,(如果)为于己着想就宁可做我!” 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
注释:¹尔:你。²至于:到。³固之自裹:使……坚固。⁴操:拿着。⁵沸汤:开水;蚕妇缠丝时先要将茧子在开水中煮。⁶厥:代词,同“其”,自己。⁷然则:虽然如此...那么...。⁸适:恰好。⁹固:固然。¹⁰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¹¹衮龙:龙衣,古时帝王的礼服。¹²绂绣:祭祀时穿的礼服。¹³孰:哪一样。¹⁴枵腹:空腹。¹⁵营:营生,谋生。¹⁶经纬:织物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¹⁷伺:等待。¹⁸为:作为。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感官体会,描写静景,却能给人以动态的体验感。另外全诗不过寥寥几句,但简明凝练,描景抒情,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第一句“樱桃花”开门见山的推出所要描写的景物。第二句马上承接上一句并运用一系列的量词由一到二到千万,恰似人的视线般由远及近,由一处及整体。这样的描写手法立马使静默沉寂的樱桃花有了一种爆发般活泼、热闹的气氛,恰拟于宋子京“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却又比宋句写的更含蓄,若绵酒般可令人回味无穷。第三句笔锋一转却是睹物思人,“花砖曾立摘花人”便是物是人非,然而无论作者或读者却都能将摘花人的形象还原回樱桃花枝下的花砖上面。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一袭罗裙,红艳似火,花衬人娇,人比花灿。素手若玉,皓腕凝霜,折花微扬,婷婷玉立,回眸嫣然一笑,热情似火,瞬间黯淡了周围。

  然而片刻的恍惚过后呢?却是油然而至的失落。譬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喧闹开着的花儿,那一池的活泼美丽,终却只化作了一句叹息:“那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又譬若六一居士的《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如火般的樱桃花渲染出来的热闹却愈发衬出一份斯人不再的惆怅与落寞来。写乐景,喻哀情,恰似我们读完这首诗后没由来的失落一样,我们不知何时,似也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之中。

yīngtáohuā--yuánzhěn

yīngtáohuāzhīliǎngzhīqiānwànduǒhuāzhuāncéngzhāihuārénluóqúnhóngshìhuǒ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闭宝匣,掩金铺, 倚屏拖袖愁如醉。
小芙蓉,香旖(yǐ)(nǐ)¹,碧玉堂深清似水。闭宝匣(xiá)²,掩金铺³, 倚屏拖袖愁如醉。
注释:¹旖旎:繁茂的样子。宋玉《九辩》:“窃悲夫惠华之曾敷兮,丝旖旎乎都房。”²宝匣:梳妆盒。³金铺:门上装饰,借代为门。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凝然愁望静相思, 一双笑靥嚬香蕊。
迟迟好景烟花媚¹,曲渚(zhǔ)鸳鸯眠锦翅。凝然愁望静相思, 一双笑靥(yè)(pín)香蕊(ruǐ)²
注释:¹烟花媚:烟花雾霭中的花朵。韦应物《因省风俗与从侄成绪游山水中道先归寄示》诗:“阴壑云松埋,阳崖烟花媚。”²一双句:对饰有香蕊的酒窝含着愁意。香蕊:酒窝上的妆饰。

  这首词上片首三句明写荷花,实写美人,以“碧玉堂深”点出美人所居之地;以“水”兼写“小芙蓉”及美人所在玉堂的清姜环境。后三句连用“闭”、“掩”、“倚”、“拖”四个有独特含意的动词,把女主人公如痴如醉如怨的情状淋漓写出。

  下片“迟迟”二句以乐景写愁情,以鸳鸯兴相思。结尾二句,是女主人公对上二句“凝望”后的瞬间表情,如梦如幻,以笑写愁,笑得愈沉醉,愁情也愈酸楚。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¹(yàn)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注释:¹几:此处指书案。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松坚终发石¹,鱼变²即辞流。
注释:¹发石:剖开石头。²鱼变:鱼变化为龙。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近郡¹无飞檄(xí)²,清时³不借筹(chóu)
注释:¹近郡:古谓距王城五百里之外为近郡,指邻近京城之郡。²飞檄:飞马传递的军情文告。³清时:清平之时,太平盛世。⁴借筹:代人策划。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淇园春竹美,军宴¹日椎(chuí)²牛。
注释:¹军宴:稿劳军人的宴席。²椎:用木棰砸死。
送十年前的学友龚章赴卫州做判官,先忆同窗之谊,再赞其苦学成材不易,又勉励其忠于王事,后写赴任地风物之胜。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