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节将行,愿隰尽、花毡铺白。人羡道、青丝辔整,红蕖幕出。宇宙中间无点翳,水天上下俱同色。向个中、著此玉为人,真英特。
元自得,融和力。浑不管,凝寒极。看福星临照,政敷民格。且访桃源仙世界,伫传梅驿春消息。定明年、拜表贺端闱,螭坳立。
荡节将行,愿隰尽、花毡铺白。人羡道、青丝辔整,红蕖幕出。宇宙中间无点翳,水天上下俱同色。向个中、著此玉为人,真英特。
元自得,融和力。浑不管,凝寒极。看福星临照,政敷民格。且访桃源仙世界,伫传梅驿春消息。定明年、拜表贺端闱,螭坳立。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8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红杏了¹,夭桃尽²,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shè)³,自然透骨生香。
译文:红杏花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凋谢了,梨花独自暮春开放,兰草麝不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不气自然飘来深深的像从骨子里沁出。
注释:¹红杏了:红杏花开过了。²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凋谢了。³兰麝:兰草与麝香,即大自然生成的兰草香和人工制成的麝香。⁴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¹。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译文:饮酒赏花,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不艳,梨花啊!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
注释:¹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醾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与咏梅花、咏海棠一样,苏轼以梨花自况,袒露他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

  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开头三句,以“红杏”开过了,“夭桃”谢“尽”了来衬托梨花盛开状态,交代梨花独放的暮春季节。“独”字一用,宛有万花皆离我独笑的孤姿;“占春芳”再无他花,只有此花独为大地占尽春芳,显示高洁。以红衬白,个性鲜明。“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从嗅觉上和心态上,以反衬之笔,写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兰草与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与梨花相比,自然逊色多了。但他并未贬低兰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兰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这为下片写人埋下了隐示性的一笔。

  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们饮酒赏花,酒花香醉的谐谑情景。“对酒莫相忘”为领颔句,领取串连下文。喝上了酒,就会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还兼有或占尽那似酒似花的、“无花香自远”的“明光”酴醾的韵味。酒、佳人与酴醾的联系是从白色与麝香般的气味为媒体的。紧接着两句点题:“只忧长笛吹花落,除了宁王。”由上的写物而隐喻到写人,让人留恋的红杏、夭桃最后凋谢了,但最担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很显然,作者以此隐寓着贤明的神宗,能否像宁王那样,不要吹落他这“梨花”。

  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红杏”、“夭桃”红色和凋谢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继而以兰麝的兰黑色和沉香来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质;再以上片的花物来喻隐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醾般的酒、花与忆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为一体,互得益彰。最后,借花抒发花与宁王息息相关的命运,来影射宋朝皇帝是否爱惜孤洁梨花般的贬臣东坡;何况苏东坡早是“酴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齐安花了。

参考资料:
1、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29-230
2、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2-123

zhànchūnfāng··hóngxìngle--shì

hóngxìngleyāotáojǐnzhànchūnfāngrénjiānlánshèrántòushēngxiāng

duìjiǔxiāngwàngshìjiārénjiānmíngguāngzhǐyōuzhǎngchuīhuāluòchúshìníngwáng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
(zōu)¹吾小弟,被²发下瀛(yíng)³
译文:邹容我的小兄弟,小小年纪走东洋。
注释:¹邹容:清朝末年四川巴县人,字蔚旦,日本留学生,富于民族思想,力主革命排满,著有《革命军》一书,脍炙人口。回国后继续著文攻击清朝政府,与章炳麟一起被捕,后在狱中病死,死时年才二十一岁。²被,同披,披发,说尚未束发成童,形容年纪小。³瀛州,这里指日本。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
快剪刀除辫¹,干牛肉作餱(hóu)²
译文:快刀剪去猪尾巴,随身牛肉当干粮。
注释:¹快剪句:满清统治中国后,强迫汉人都要和满人一样梳辫子,当时汉人称之为“豚尾”;剪除辫子是表示献身反清革命的决心,邹容不但自己剪辫,还曾勇敢地剪去清政府派驻日本的留学生监督的发辫。²餱:干粮。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¹
译文:英雄打进牢狱门,天地也为你悲伤。
注释:¹悲秋:感秋气而悲伤,屈原《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临命须掺(shǎn)¹,乾坤只两头²
译文:临死还要搀着手,生的伟大死荣光!
注释:¹掺手:掺,执手。²乾坤句:说两颗头颅,好比天地一样大,含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意思。
清朝光绪廿九年,作者和邹容一道在上海被捕。邹容写了一本《革命军》,作者为他作序,另外还在报纸上写了骂满清皇帝的文章。作者以为他们这次入刀怕不能活着出来了,因而写了这首诗送给邹容,表示和他同患难,共生死。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¹。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注释:¹“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 一作:芳)
倚遍阑(lán)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¹,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 一作:芳)
译文: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注释:¹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词人首先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闺”指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柔”有作“愁”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深院闺房中,心中总是积郁了千丝万缕的愁绪。开篇就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再现了词人独守深闺,孤单寂寞,思念亲人,愁情不绝,柔肠寸断,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柔肠一寸”就是“愁千缕”,由此可见词人寂寞愁苦、深情绵长、思念之情无可排遣的程度已经到了极致。

  接着写道:“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一个“惜”字表明了词人对“春春去”的情感。接着又是“几点催花雨”,真有雪上加霜的感觉。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可是,“屋漏偏雨”,这里,春去而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雨。可见,词人惜春中自然也包含着怜惜青春年华的心理。

  接着下片写伤别,抒写词人对丈夫强烈的思念和盼归之情。

  词人写道:“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无情绪”就是心怀抑郁惆怅,没有兴趣。“独处深闺”的词人,心头总觉是“寂寞”,更是“柔肠一寸愁千缕”。词人深感寂寞,只好走到闺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风景,也好排遣心中的忧烦愁思。可是“倚遍栏杆”,极目远望,终究还是没有好心绪,真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的感受。词人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望不见的,可是心思又放不下,而词人“倚遍栏干”不但不见丈夫,甚至还不知道“人何处”。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参考资料:
1、 侯健、吕智敏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215-1216 .

diǎnjiàngchún ·guī

qīngzhào sòngdài 

shēnguī róuchángcùnchóuqiān chūnchūn diǎncuīhuā 
biànlángān zhǐshìqíng rénchù liántiānshuāicǎo wàngduànguīlái  (shuāizuò fāng )
春酒甘如醴,秋醴清如华。
春酒甘如醴(lǐ)¹,秋醴清如华。
译文:好的春酒喝起来如同甜酒,好的甜酒清澈如水泛着光采。
注释:¹醴:甜酒。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清明寒食不多时¹。香红渐渐稀。番腾(téng)²妆束闹苏堤(dī)³。留春春怎知。
译文: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 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 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 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注释:¹不多时:过了不多久。²番腾,即“翻腾”。此处指 翻腾衣柜,寻找春衣。³苏堤:亦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 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 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 春晓”。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花褪雨¹,絮(xù)沾泥²。凌波寸不移³。三三留留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译文: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 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 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注释:¹花褪雨:花朵被雨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²絮沾泥: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³凌波句:凌波 指水仙。这里指女子步履。寸:寸步。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杭州市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 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 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终于随着 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 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蕙 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 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翻腾 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字值得玩 味,“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 “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象。 “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 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 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ruǎnlángguī··西chūn--ziyán

qīngmínghánshíduōshíxiānghóngjiànjiànfānténgzhuāngshùnàoliúchūnchūnzěnzhī

huātuìzhānlíngcùnsānsānliǎngliǎngjiàochuánérrénguīchūn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