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时命》是汉朝时被压抑、被排斥的正直知识分子的自哀之作。赋以屈原一生遭遇为主线,自哀像屈原一样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强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当时很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内心苦闷和抗争,也表现了这些知识分子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全文篇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挚,纯属骚体,保持了汉代早期骚体赋所具有的特点,是咏屈赋中的佳品。
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说明所谓“哀时命”,即是哀叹时势与命运。世俗不能容纳我,我也不堪忍受这浊世,作者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及古人,怨恨自己生不逢时。所以他希望远走高飞,去到昆仑山上的悬圃,再去钟山上采摘玉英。然而,走得再远,也抹不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段描绘出作者的精神仍肆意游荡在天地之间,他想效法伏羲、唐虞、大禹及商汤,虽知困顿也不改变操守兮,终不因邪恶妨碍方正。如今世俗之人都在结党营私、勾肩搭背,而且想将斗与斛混为一体,贤者只好远离而隐藏。他希望向君王当面陈词而效忠,可惜楚王灵修不觉悟。以后怎么走,走向哪里?道路不明而甚是艰难。
第三段作者描述自己心中的愁苦,他怨恨世人手握刻刀而不会使用,操持规矩而不能画出方圆。让骏马在庭院中奔跑,怎么能够彰显出它的能力。将猿猴放进囚车牢笼,又怎么能够看到它的灵巧?所以他还是寄希望于仙人,飘飘荡荡悠游于世外,不再为世俗之事烦恼。
第四段作者反思:鸾凤翱翔于云层,所以弓箭也不能施加于它。蛟龙潜藏于深旋之渊,身体也不能挂上网罗。知晓贪食香饵而接近死亡,不如向下游动于清波。说明作者认识到,只有远离这浊世,才能远离祸端,所以他想要幽静隐居,甚至于想要扔掉这个臭皮囊,回归到沉寂安静而无生命的状况。
从全文来看,作者于文中提及“时暧暧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表达了作者感怀时光渐渐离去,但是自己却默默无名之意。此种心志反映了古时文人期待国君选贤与能,能一举发挥自己的长才,实现人生的志愿。因此和屈原的忠贞爱国的心志有所不同。庄忌此作是在哀伤自己虽然耿直清白。 但是却生不逢时,颠沛流离,一直沉于下僚,不过寄贵族篱下作清客,无由施展才智,以致“老冉冉而逮之 ,白白虚度时光”的人生际遇。因此,他对当时社会美丑不辨、贤愚不分的不正常、不健康、不合理的现实深感不满,故而强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当时很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内心苦闷和抗争。这样的内容题材又是汉初骚体赋最适于表现的,所以《哀时命》大体上完全模拟《离骚》的形式,尽管在艺术上没有多少创新的意向,缺少创造性,然而在内心情感的宣泄上毕竟较真切、沉实,非一般无病呻吟者所能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哀叹我的命运不如古人啊,为什么唯独我生不逢时。
往古的圣主追随不及啊,后世的明君也难以遇合共世。
心里怨恨不痛快啊,抒发我的情怀秉笔赋诗。
漫漫长夜瞪着两眼不能入睡啊,满怀忧伤经年累月直至今日。
心情郁闷无人可以诉说啊,众皆谄谀可与谁倾吐心中事?
愁苦憔悴心灰意倦啊,时光荏苒不觉老之将至。
处境愁苦隐居山林啊,精神压抑不能振发高扬。
道路阻塞不能通行啊,江河广阔没有桥梁。
我想登上昆仑山的悬圃啊,采摘钟山玉花做干粮。
手持玉树的长枝条啊,又向阆风、板桐眺望。
弱水急流难涉渡啊,道路中断不通畅。
我不能脚踏波涛径直渡过河啊,又身无双翼展翅高翔。
隐居山林自伤志不达啊,只有独自徘徊独彷徨。
思念不止心惆怅啊,心如刀绞倍增忧伤。
犹豫徘徊久留这里啊,天天缺菜又断粮。
我孤独无依形影相吊啊,情思绵绵长思我的故乡。
空阔冷落寂寞无知音啊,谁能与我把这香花玩赏?
太阳西下渐渐沉没啊,哀叹我的寿命也不久长。
我的车已破败马也疲惫啊,徘徊停滞不能再向前方。
我既不被污浊社会所容啊,不知进还是退哪样适当。
我戴着高高的切云冠啊,腰佩长长的宝剑左右摆荡。
衣服宽大不得舒展啊,左边衣袖挂在扶桑树上。
右边衣襟又擦拂着不周山啊,天地四方不夠我任意来往。
上与伏羲的法度相合啊,下与尧舜的规矩一样。
我愿把高尚节操作为榜样啊,心里还真瞧不起夏禹商汤。
我虽知会贫困可也不能变节啊,终不能用邪恶行为損害品行的端方。
世人喜欢互相吹捧成群结党啊。把好坏善恶一样看待同样衡量。
众小人互相勾结亲密并肩啊,贤人志士隐身避世潜藏。
给凤凰做一只鹌鹑竹笼啊,既使紧拢翅膀也难以容身。
君子昏愦而不觉悟啊,向谁陈诉进献我的一片忠心。
世俗是那样嫉贤妒能啊,谁又了解我举止从容有分寸?
我要倾诉心志发泄愤懑啊,哪管它后果是吉还是凶!
宝玉和瓦器混杂一处啊,丑妇与美女同住一室中。
全世界都认为这是常理啊,我当然就要愁苦潦倒终生。
夜里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啊,只有烦闷愤懑郁结满胸。
魂灵悠悠到处飘荡啊,心里烦冤优心忡忡。
心怀愁恨心不宁啊,路途黑暗艰险难行。
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
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
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
猴子关在笼子里啊,又怎能责怪它只是敏捷灵便?
驾着跛脚的海鳖上山啊,我本来就知道不能成功。
废弃管仲晏婴而任用卑贱啊,又怎能担负起治国的大政?
竹箭混在麻秸中不识真货啊,蓬蒿做箭难把犀皮射通。
在丈尺间背负肩挑啊,想要伸一伸腰也不可能。
我既怕被强弩硬弓所伤啊,又担心被系着丝绳的短箭射中。
侧肩倾身而不见容啊,本来缩紧肚子呼吸就难暢通。
务光自投深渊而死啊,免去浊世的玷污。
谁能长期忍受摧残啊,我宁愿退身去隐居。
凿石柱营造小屋啊,沙渚水边浣洗衣服。
清晨山雾弥漫露濛濛啊,袅袅白云萦绕屋宇。
彩虹绚丽朝霞满天啊,傍晚又下起绵绵细雨。
愁思茫茫无处投奔啊,放眼望去只见一片旷野无际。
下临溪谷水边垂钓啊,上邀仙人同游共戏。
与赤松结为友啊,和王乔成伴侣。
让枭杨前面为我开路啊,令白虎奔走前后做卫护。
乘云驾雾我遨游高空啊,骑上白鹿自在逍遥无忧无虑。
灵魂独自飞行寄居在高空啊,就像急流一泻而去永不回头。
身处高空离家一天天高远啊,我止不住心情激荡满怀忧愁。
鸾鸟高高飞翔在云端啊,长箭短矢不能射身上。
蛟龙深深潜藏在旋渊啊,远祸全身不会入罗网。
深知贪饵必遭杀身之祸啊,不如深深潜藏在清波。
我宁愿隐居远离灾祸啊,谁能夠再伤害侮辱我?
伍子胥以死成就大义啊,屈原为理想自沉汨罗。
既使粉身碎骨也不动摇啊,岂能把忠信改变拋却。
我内心忠诚正直耿介啊,遵循法度从不偏颇。
为人行事大公无私啊,称轻量重分毫不错。
清洗掉乱糟糟的污垢啊,除却污秽赘疣回复真性。
形体清白本质纯真啊,內心纯洁品德方正。
被世厌弃不为所用啊,姑且退身远逝隐伏山林。
逃头匿足窜伏自藏啊,自甘寂寞缄口无声。
孤独忧愁心里烦闷怨恨啊,怎能发泄愤懑抒忧情?
天色昏暗时间已晚啊,心中郁闷哀叹无美名。
伯夷守节饿死首阳山啊,终于默默而死无显无荣。
太公吕望如果不遇周文王啊,一生到死也不会功就名成。
我有美玉般的品德和才能啊,我愿进献忠心却无人作证。
我生天地之间如过客啊,匆匆而过一事无成。
邪气不断侵袭我的身体啊,使我忧伤痛苦百病丛生。
我渴望一见阳春的骄阳啊,但又怕命短不能享尽天年寿命。
注释
遘:遭遇。
扳:同“攀”。
来:一本作“俫”。
逞:称心。
炯:明亮。
欿:愁苦的样子。
悴:忧伤。
委惰:懈倦,精神沮丧。
隐约:穷困的意思。
壅:堵塞。
锺山:神话中的山名。
橝:通”覃“,长。
阆风: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板桐:神话中的山名。
汨:水流急。
彷徉:周游;遨游。
罔:失意。
纡轸:隐曲,悲痛。
踌躇:犹豫不决。
馑:荒年。
抱景:面对山景。
落:空旷,空寂。
晼晚:日将暮,迟暮。
蹇:语助词。
邅徊:艰行不进貌。
榑桑:扶桑。
衽:衣襟。
凿:榫眼。
枘:榫头。
矩矱:规矩法度。
斛:旧量器名。
翕:合,聚。
寤:睡醒。
讵:岂,怎。
璋珪:玉制的礼器。
甑窐:陶制烹饪器,泛指粗陋的瓦器。
陇廉:古代丑妇名。
孟娵:古代美女名。
懑:烦闷。
眇眇:微末。
忡忡:忧愁烦闷的样子。
憺:安稳,泰然。
涫:沸腾。
剞劂:刻镂的刀具。
骐骥:千里马。
狖: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棂:旧式房屋的窗格。
跛鳖:瘸腿的甲鱼。
箟簬:竹名。细而长,无节,可为矢。
黀:麻秆。
矰:丝绳系住用来射飞鸟的短箭。
隿:同“弋”,用绳系在箭上射。
陿腹:收腹。
楹:厅堂前部的柱子。
怊:悲,怅。
耦: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眐眐:独行的样子。
徂:往。
矰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子胥:即伍子胥。
摡:同“溉”,洗涤。
厌饫:吃饱,吃腻。
嗼:寂静。
便悁:忿恨。
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
太公:即姜子牙。
墬:古同“地”。
憯怛:忧伤,悲痛,伤痛。
《哀时命》是汉朝时被压抑、被排斥的正直知识分子的自哀之作。赋以屈原一生遭遇为主线,自哀像屈原一样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强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当时很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内心苦闷和抗争,也表现了这些知识分子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全文篇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挚,纯属骚体,保持了汉代早期骚体赋所具有的特点,是咏屈赋中的佳品。
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说明所谓“哀时命”,即是哀叹时势与命运。世俗不能容纳我,我也不堪忍受这浊世,作者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及古人,怨恨自己生不逢时。所以他希望远走高飞,去到昆仑山上的悬圃,再去钟山上采摘玉英。然而,走得再远,也抹不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段描绘出作者的精神仍肆意游荡在天地之间,他想效法伏羲、唐虞、大禹及商汤,虽知困顿也不改变操守兮,终不因邪恶妨碍方正。如今世俗之人都在结党营私、勾肩搭背,而且想将斗与斛混为一体,贤者只好远离而隐藏。他希望向君王当面陈词而效忠,可惜楚王灵修不觉悟。以后怎么走,走向哪里?道路不明而甚是艰难。
第三段作者描述自己心中的愁苦,他怨恨世人手握刻刀而不会使用,操持规矩而不能画出方圆。让骏马在庭院中奔跑,怎么能够彰显出它的能力。将猿猴放进囚车牢笼,又怎么能够看到它的灵巧?所以他还是寄希望于仙人,飘飘荡荡悠游于世外,不再为世俗之事烦恼。
第四段作者反思:鸾凤翱翔于云层,所以弓箭也不能施加于它。蛟龙潜藏于深旋之渊,身体也不能挂上网罗。知晓贪食香饵而接近死亡,不如向下游动于清波。说明作者认识到,只有远离这浊世,才能远离祸端,所以他想要幽静隐居,甚至于想要扔掉这个臭皮囊,回归到沉寂安静而无生命的状况。
从全文来看,作者于文中提及“时暧暧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表达了作者感怀时光渐渐离去,但是自己却默默无名之意。此种心志反映了古时文人期待国君选贤与能,能一举发挥自己的长才,实现人生的志愿。因此和屈原的忠贞爱国的心志有所不同。庄忌此作是在哀伤自己虽然耿直清白。 但是却生不逢时,颠沛流离,一直沉于下僚,不过寄贵族篱下作清客,无由施展才智,以致“老冉冉而逮之 ,白白虚度时光”的人生际遇。因此,他对当时社会美丑不辨、贤愚不分的不正常、不健康、不合理的现实深感不满,故而强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当时很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内心苦闷和抗争。这样的内容题材又是汉初骚体赋最适于表现的,所以《哀时命》大体上完全模拟《离骚》的形式,尽管在艺术上没有多少创新的意向,缺少创造性,然而在内心情感的宣泄上毕竟较真切、沉实,非一般无病呻吟者所能比。
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这首诗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活动,那该是留给画面去交代了。诗人告诉读者,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然后读者可从画面看到,这是一个放纸鸢的好日子,风儿吹著,阳光照耀,孩子们不停地四处奔跑,把纸鸢送上天空。由这个画面,诗人兴起了感想: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一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长辈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个一个培养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诗的前半部著力於对小孩子放纸鸢前准备活动的描述。诗人并没有全面描绘各项准备活动,只是从其中的一个细节入手,写他们如何努力地编织纸鸢引线。连续三个「搓」字把小孩子们认真而急切的形态表露无遗。缺乏耐心的儿童对这样的单调而费力的劳动不觉乏味,可见他们对放纸鸢是多麼的期待。紧接 的「够」字,写出他们搓的引线一达到足够的长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心情跃然纸上,彷佛一个个立刻就要跳将起来,把自己的纸鸢放上天去。诗人对儿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确而又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后两句点明诗人思绪的飞扬,画面上的无忧无虑的儿童彷佛是他年少时的身影,他牵著纸鸢,怀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里。不知何时起,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一个又一个梦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饱经人世沧桑,但他依然对未来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愿小孩子凭藉春风的助力,飞上青云。对纸鸢而言,「春风」是指把它带上天空的和风;对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师长的栽培,可以「带」著小孩子上青云之端。全诗虚实相生,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的气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丽色彩。
好的题画诗,有助於理解画的内涵;读者读诗品画,可充分发挥想像。这首诗是诗画相生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
这首诗分为三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用樵者作对照,以见出自己养疴丘园的不同凡俗。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田南园的环境及徜徉其间的快适。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隐居中的情趣。这首诗景物描写很精致,层次感极强,有些动词用得恰到好处,见出了作者的情致。
诗开水就标明他归田的高情远致:“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是说他隐居在山野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别有追求。这是用了别人的话,臧荣绪《晋书》载何琦引胡孔明言:“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都住在山间是相同的,而为什么住山、住山的用意则不相同。下面又说:“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不是一个方面,我现在是在山间田园里养病。说“养疴”是颐养情性的一种高雅说法,隐者在丘园中“养疴”自然不同于樵者的口腹之役。以上四句用樵者作对照,以见出自己养疴丘园的不同凡俗。
中间写田南园的环境及徜徉其间的快适。“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中园无氛杂,远风送爽,这本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这里用了“屏”“招”两个动词,说尘杂是他屏除的,远风是他招来的,真是挥之即去,招之即来,他就是江山风月之主了。“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他在北山之阳建造新居,一打开窗户就对着南江。背山面江,他选择的地方既清幽、又开阔,是个多么好的所在。“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引来溪涧里的水就可以灌溉,可以省却汲井之劳了,插上槿木围成篱笆,就可以当作围墙了。面前是南江,引水很方便,槿木极易成活,不高不矮,作篱笆当围墙再好不过了。这既写他对环境的整治,又见出生活的简朴、自在。以上四句所写也就是诗题所标示的情事。经过整治之后,这里的环境更优美了:“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蜂。”栽种的树木都长起来了,与众山交互映衬,打开门窗林秀山色扑面而来,“当窗”的“当”情态可味。诗人向下走去是广阔的田野,向上又望见高耸的山峰。上下周围,目接之处无往而不开怀惬意。这个环境有点类似陶渊明诗里描写的情形:“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饮酒》)。陶诗的描写是分散的,这里则很集中。
最后写隐居中的情趣。“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这两句说,修建田庄不想劳人动众,只是顺应自然、因势就便,如上面写的“卜室”、“激涧”、“插槿”就是。“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这两句是用典。蒋生指汉代隐士蒋诩,他在自己庄园里开辟了三条道路,只与志同道合的羊仲、求仲相往还。作者这样写是表示:他时时都在准备接待那些高人逸士,而杜绝了世俗之交。“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这两句意思是说:希望朋友们常来欢会,聆听你们的高论妙语。按作者在始宁时,隐士王弘之、孔淳之常来聚会,又有谢惠连、何长瑜、荀雍、羊璿之,常与作者作山泽之游,这些人就是诗中提到的求、羊之徒。作者隐居中的情趣可以用刘禹锡《陋室铭》中下面的句子来表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在这片天地中暂时解除了官务的纷扰、得失之念的刺激,心情得以放松了。写到这里,读者就清楚了他在开头说的那几句话的实在含义了。
此诗首句“日暮游西园”标出自己的行动,次句“冀写忧思情”标出自己的情感抒发,其余各句分头叙写此二者。诗人游园时见池边树上“特栖鸟,怀春向我鸣”,慨叹不能相从,于是表达一种哀怨之情,把作者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全诗写得深情绵邈,哀婉动人,而“正言若反”(《老子》)的结尾,更使作品显得深沉含蓄,韵味无穷。
诗从日暮游园,排解忧愁入手:日逼西山,红轮将坠,景色十分怡人;漫步西园,确是驱除白日操劳的好办法。但作者却不是为了观花赏景,而是为了排解“忧思”,而且他的“忧思”形成,大概已非一日,甚或到了难以排解的地步,所以一开头便把排忧的目的强调出来。这便等于暗示了事态的艰难、问题的性质绝不寻常。接下来两句是写园中景色。池水泛着微波,树上开着红花,看上去,一切多么美好。这是点出:环境、事态的表面,暂时是平静的。然而,严重的问题却在悄悄地发生:红花绿叶丛中,有一只“特栖鸟”,她向“我”倾注着怀春之情。这两句写得非常美丽、动人。在丛林密叶之中发现了一只孤独的小鸟,已很不容易,还听出它对自己倾注了怀春之情,就更不寻常。这表明作者对朋友有深入的了解与同情,也表明彼此情谊十分深厚。关系既然如此密切,作者自然要行动起来,回报相应的热情。
所以便有“褰衽欲从之”的举动,平常走路是用不着提起衣襟的,只在急促行走时才要“褰衽”,由此可见作者心情的激动和热烈。可惜事不由人:“路险不得征”,不是路遥、也不是路回,而是“路险”,这个“险”字充分地表示事态的严重性。联系到当时曹氏兄弟的激烈斗争,以上这些措词用字显然经过精心选择的。以下一连六句描写了当时自己的具体情状,反复地表明他的难过和激动:他明确地看到情势危险,无法接近,却不肯离开。他徘徊不定,处在绝望之中还要挣扎出点办法来。到实在无法可施之时,便久久地守望。直到日没西山,旋风扬起了沙尘、完全看不到对方影子了,才不得不带着失望回到卧室,希望以自己精诚能在梦中与对方相会。以上这些比喻,把作者的感人之情,动人之状,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在无可奈何之中把希望寄托于“天不违人”,以此给对方也给自己一点点安慰。这种希望自然是渺茫的,不过,“何惧不合并”却显示了作者对前景充满信心。
这首诗把作者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这对认识历史人物事态的复杂性是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由此去了解作者怎样去感受和处理人生的种种复杂难题。除了特定的历史内涵之外,作为文学作品,还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去表现复杂幽微的心态,并且去领悟古人的思考力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