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黄菊滟秋风。更有拒霜红。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
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试酿西江为寿,西江绿水无穷。
年年黄菊滟秋风。更有拒霜红。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
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试酿西江为寿,西江绿水无穷。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8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青雀¹西飞竟未回,君王²长在集灵台³
译文:王母的信使青鸟啊,你飞去西方竟然还没回来,只累得求仙的君王,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
注释:¹青雀:指青鸟,即《山海经》中提到的西王母所使之神鸟。²君王:明指汉武帝,暗喻唐武宗。³集灵台:汉时台名。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侍臣¹最有相如渴²,不赐金茎(jīng)³一杯。
译文:唉,有一位文学侍臣,最是有司马相如的消渴病,君王啊,你怎不赐予他那金茎上的仙露一杯?
注释:¹侍臣:侍奉帝王的廷臣。²相如渴:相如即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³金茎露:承露盘中的露,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的“云表之露”。传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

  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巧妙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虚构出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艺术形象。

  一、二句“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青雀,即《山海经》中的青鸟,诗中借喻为替西王母与汉武帝之间传递音讯的使者。青鸟,这任重致远的使者,向西方极乐世界飞去,却竟然一去未回,杳无踪迹。然而,异想升天的汉武帝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等待佳音。起句中的“竟”字精警地表达出汉武帝迷信神仙的痴呆心理:一心以为青雀西飞定会带来仙界好音,谁知一去“竟然”未回,这实在出乎他意料之外。诗人著一“竟”字,极其传神地透露了他这种执迷不悟的心理状态。接着于“长在集灵台”句中和盘托出他的求仙活动,开首两句诗,揭露了武帝迷恋神仙的痴心妄想,寓揶揄嘲弄于轻描淡写中,显得委婉有致,极富幽默感。

  三、四句“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诗人进一步刻画汉武一心求仙而无意求贤的思想行径,文学侍臣司马相如有消渴病(今称糖尿病),因此水对于这种病人之重要,简直可以说是“救命之水”。但是,汉武只祈求自己长生而全不顾惜人才的死活,就是一杯止渴救命的露水也不肯赐给相如。结尾两句诗人拈出一个表示极大量的副词“最”与一个极小量的数词“一”作对比,前后呼应,便十分准确地揭露出这个君王好神仙甚于爱人才的偏执灵魂。讽刺辛辣而尖锐。诗里的数词已不仅表示量,而且还揭示质,蕴含深刻的思想意义。

  《汉宫词》虽然咏汉代事,但和唐代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如果说,这首诗在讽刺汉武帝的迷信与昏庸这方面,写得比较明显而尖锐,那么,在讽喻唐武宗的问题上,便显得含蓄深隐,曲折而婉转。李商隐常以司马相如自况,如:“嗟余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等等。这首诗也是有感于自己的身世,不满唐武宗贬视人才。诗人用典精巧贴切,灵活自然,委婉地表达不便明言又不得不言的内容来,让辛辣的讽嘲披上一幅神话、历史与现实巧妙织成的面纱,显得情味隽永而富有迷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82-1183

hàngōng--shāngyǐn

qīngquè西fēijìngwèihuíjūnwángzhǎngzàilíngtái

shìchénzuìyǒuxiāngjīnjīngbēi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¹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²,和³相识也一般憔(qiáo)(cuì)
译文:因为想他害了相思,得了一身的病。朋友们劝我都是一番好意。可朋友们要是知道我心里想的,一定会和我一样憔悴。
注释:¹相识每:相好的朋友们。每,即“们”字,元人俗语。²就里:内情。³和:连。

luòméifēng··yīnhài--zhìyuǎn

yīnhàirǎnbìngxiāngshíměiquànzánshìhǎoxiāngshíruòzhīzánjiùxiāngshíbānqiáocuì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¹于长夜²过春时,挈(qiè)³将雏(chú)(bìn)有丝
译文: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
注释:¹惯:含有司空见惯之意。²长夜:漫长的黑夜,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³挈、将,是同义词,均有提携、带领的意思。⁴妇:指鲁迅夫人许广平。⁵雏:指鲁迅的幼儿周海婴。当时,海婴还只有一岁零三个月,故称“雏”。⁶鬓有丝:指两鬓斑白。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梦里依稀慈母¹泪,城头²变幻³大王旗。
译文: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注释:¹慈母:泛指当时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亲。²城头:指南京。³变幻:指国民党军阀间的勾心斗角,长期混战,使政局动荡不安。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忍看¹朋辈²成新鬼,怒向刀丛³觅小诗。
译文: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
注释:¹忍看:原作“眼看”,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忍看”。²朋辈:即朋友,战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³刀丛:比喻国民党的迫害政策。原作“刀边”,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吟罢低眉无写处¹,月光如水照缁(zī)²
译文: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发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注释:¹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发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²缁衣:即黑色的衣服。

  全诗以“长夜”为背景,以“爱憎”为线索,巧妙而严谨地把“长夜”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编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旧中国的“长夜”画。

  首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全家的艰难处境。一个“惯”字串起两句,既概写了作者长期辗转的战斗生涯,又揭露了国民党的凶残本质,并体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极度蔑视与愤恨之情。

  颔联写“长夜”气氛下,人民的深重苦难。一个“变”字,成为该联的枢纽。既概括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生活,又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根本原因。

  颈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积郁在胸的万丈怒火。一个“怒”字,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既表达了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又激发了作者面对敌人的刀丛剑树而进行殊死搏斗的战斗豪情。

  尾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的愤慨之情。一个“照”字,寓意深刻。尽管旧中国长夜漫漫,但可告慰死难的烈士,明媚的“春光”总有一天会照耀着祖国的大地。这一联有着浓烈的艺术魅力,拓展了无限遐思,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严密,意境深沉,语言凝炼,用词精当,真切感人。

参考资料:
1、 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69-70页
2、 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75页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奕奕¹梁山²,维³禹甸之,有倬(zhuó)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zuǎn)¹⁰祖考¹¹,无废朕¹²命。夙夜¹³匪解¹⁴,虔共(gōng)¹⁵尔位,朕命不易。榦(gàn)¹⁶不庭方¹⁷,以佐戎辟(bì)¹⁸
译文:巍巍梁山多高峻,大禹曾经治理它,交通大道开辟成。韩侯来京受册命,周王亲自来宣布:继承你的先祖业,切莫辜负委重任。日日夜夜不懈怠,在职恭虔又谨慎,册命自然不变更。整治不朝诸方国,辅佐君王显才能。
注释:¹奕奕:高大貌。²梁山:宣王时韩国境内山名。所在地诸说不一。据现行政区划,当在北京市通县之西,固安县之东北。³维:发语助词。⁴甸:治。传说大禹治水开辟九州。⁵倬:长远。⁶侯:姬姓,周王近宗贵族,诸侯国韩国国君。历史上周朝封建的韩国有两个,始封国君都是周武王的儿子。一在今陕西韩城县南,世袭到春秋时并入晋国。一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北,与燕国接近,即此诗中的燕国。⁷受命:接受册命。周制,封建诸侯爵位有等,其国城、土地、兵力因之有差别。周宣王为加强北方防务,增强韩国作为屏障的作用,提高其爵位,以便重修韩城,增加常备军,发挥政治和军事作用。⁸王:周宣王,西周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国王,力图振兴趋于没落的周王朝。⁹缵:继承。¹⁰戎:你。¹¹祖考:先祖。¹²朕:周王自称。¹³夙夜:早晚。¹⁴匪解:非懈。¹⁵虔共:敬诚恭谨。共,通“恭”。¹⁶榦:同“干”,安定。一说解为纠正。均通。¹⁷不庭方:不来朝觐的方国诸侯。周制,方国诸侯应定期朝觐天于纳贡,不来朝庭朝觐,称为不庭,被作为对周王不忠顺的罪状,应予讨伐。¹⁸辟:君位。
四牡奕奕,孔脩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鍚,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四牡¹奕奕,孔脩(xiū)²且张。韩侯入觐(jìn)³,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qí)绥章,簟(diàn)(fú)错衡,玄衮(gǔn)¹⁰赤舄(xì)¹¹,钩膺(yīng)¹²镂鍚(yáng)¹³,鞹(kuò)(hóng)¹⁴¹⁵(miè)¹⁶,鞗(tiáo)¹⁷金厄¹⁸
译文:四匹公马高又壮,体态雄壮又修长。韩侯入朝拜天子,手持介圭到殿堂,恭行觐礼拜周王。周王赏赐给韩侯,交龙日月旗漂亮;竹篷车子雕纹章,黑色龙袍红色鞋,马饰繁缨金铃装;车轼蒙皮是虎皮,辔头挽具闪金光。
注释:¹牡:公马。²孔脩:很长。³入觐:入朝朝见天子。⁴介圭:玉器,天子圭一尺二寸,诸侯圭九寸以下。按周礼,王册封诸侯赐予介圭作为镇国宝器,诺侯入觐时须手执介圭作觐礼之贽信。这是觐礼礼仪之一。⁵锡:同“赐”,赏赐。⁶淑旂:色彩鲜艳绘有交龙、日月图案的旗子。⁷绥章:指旗上图案花纹优美。⁸簟茀:竹编车篷。⁹错衡:饰有交错花纹的车前横木。¹⁰玄衮:黑色龙袍,周朝王公贵族的礼服。¹¹赤舄:红鞋。¹²钩膺:又称繁缨,束在马腰部的革制装饰品。¹³镂鍚:马额上的金属制装饰品。¹⁴鞹鞃:包皮革的车轼横木。¹⁵浅:浅毛虎皮。¹⁶幭:覆盖。¹⁷鞗革:马辔头。¹⁸厄:通“轭”。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出祖¹,出宿于屠²。显父³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炰(páo)(biē)鲜鱼。其蔌(sù)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乘(shèng)路车。笾(biān)有且。侯氏燕胥¹⁰
译文:韩侯祖祭出发行,首先住宿在杜陵。显父设宴来饯行,备酒百壶甜又清。用的酒肴是什么?炖鳖蒸鱼味鲜新。用的蔬菜是什么?嫩笋嫩蒲香喷喷。赠的礼物是什么?四马大车好威风。盘盘碗碗摆满桌,侯爷吃得喜盈盈。
注释:¹出祖:出行之前祭路神。²屠:地名,可能是岐山东北的杜陵。³显父:周宣王的卿士。父,是对男子的美称。⁴炰鳖:烹煮鳖肉。⁵蔌:蔬。⁶笋:笋。⁷乘马:一乘车四匹马。⁸路车:辂车,贵族用大车。⁹笾豆:饮食用具,笾是盛果脯的高脚竹器,豆是盛食物的高脚、盘状陶器。¹⁰燕胥:燕乐,燕通“宴”。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韩侯取妻¹,汾王²之甥,蹶(jué)³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qiāng)锵,不(pī)其光。诸娣(dì)从之,祁(qí)¹⁰如云。韩侯顾¹¹之,烂¹²其盈门。
译文:韩侯娶妻办喜事,厉王外甥作新郎,蹶父长女嫁新郎。韩侯出发去迎亲,来到蹶地的里巷。百辆车队闹攘攘,串串銮铃响叮当,婚礼显耀好荣光。众多姑娘作陪嫁,犹如云霞铺天上。韩侯行过曲顾礼,满门光彩真辉煌。
注释:¹取妻:同“娶妻”。²汾王:郑笺:“厉王流于彘,彘在汾水之上,故时人因以号之。”³蹶父:周的卿士,姞姓,以封地蹶为氏。⁴迎止:迎亲。止,同“之”。周时婚礼新郎去女家亲迎新娘。⁵百两:百辆。⁶彭彭:盛多貌。⁷鸾:通“銮”,挂在马镳上的铃,每车四马八銮。⁸不显:不,通“丕”,大;丕显,非常显耀。⁹诸娣从之:娣,女弟,即妹。周代婚制,诸侯嫡长女出嫁,诸妹诸侄随从出嫁为妾媵。¹⁰祁祁:盛多貌。¹¹顾:回头看;或谓“顾”为“曲顾”之礼。¹²烂:光采明耀。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蹶父孔武¹,靡²国不到。为韩姞(jí)³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xū),鲂(fáng)(xù)甫甫,麀(yōu)鹿噳(yǔ),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¹⁰,韩姞燕誉¹¹
译文:蹶父强健很勇武,足迹踏遍万方土。他为女儿找婆家,找到韩国最心舒。身在韩地很快乐,川泽遍布水源足。鳊鱼鲢鱼肥又大,母鹿小鹿聚一处。有熊有罴在山林,还有山猫与猛虎。喜庆有个好地方,韩姞心里好欢愉。
注释:¹孔武:很勇武。孔,甚。²靡:没有。³韩姞:即蹶父之女,姞姓,嫁韩侯为妻,故称韩姞。⁴相攸:观察合适的地方。相,视;攸,所。⁵訏訏:广大貌。⁶鲂鱮:两种鱼名,今名鳊、鲢。⁷甫甫:大貌。⁸麀:母鹿。⁹噳噳:鹿多群聚貌。¹⁰令居:美好居所。¹¹燕誉:安乐高兴。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藉。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pǔ)¹彼韩城²,燕师³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mò)。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¹⁰实壑¹¹,实亩¹²实藉¹³。献其貔(pí)¹⁴皮,赤豹黄罴。
译文:扩建韩城高又大,太平盛世修筑成。依循先祖所受命,管辖所有蛮夷人。王对韩侯加赏赐,追族貊族听号令。北方各国都管辖,作为诸侯的首领。筑起城墙挖壕沟,划分田亩税章定;珍贵貔皮作贡献,赤豹黄罴也送京。
注释:¹溥:广大。²韩城:韩国都城。³燕师:平安时候的人众。周制,各诸侯国都城建筑面积、城垣高度等规格及其常备军人数,据爵位高低而定。韩侯受命为北地方伯,故扩建韩城。⁴时:犹“司”,掌管、统辖。⁵百蛮:古时对异族土著部落统称蛮、夷,百是概数,言其多。⁶追、貊:北方两个少数民族名称。⁷奄:完全。⁸伯:诸侯之长。⁹实:是,乃。¹⁰墉:城墙,此作动词。¹¹壑:壕沟,此作动词。¹²亩:田亩,此作动词,指划分田亩。¹³籍:征收赋税,正税法。¹⁴貔:一种猛兽名。

  全诗六章,章十二句,为整齐的四言体,每章内容各有重点,按人物的活动依次叙述,脉络连贯,层次清楚。

  首章从大禹开通九州,韩城有大道直通京师起笔,表明北方本属王朝疆域。通过周王亲自宣布册命和册命的内容,说明受封的韩侯应担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及周王所寄予的重大期望;任务和期望的根本之点,是作为王朝的屏障安定北方。

  第二章叙述韩侯觐见和周王给予赏赐,而这一切都依据礼法进行。呈介圭为贽表明韩侯的合法地位,周王的赏赐表示韩侯受到的优宠。周代以“礼”治国,“礼”就是法律和制度,按制度,周代贵族服饰车乘的质料、颜色、图案、式样、大小规格都有规定,不能僭越。周王赏赐的交龙日月图案的黑龙袍、红色木底高靴、特定规格的精美车辆,都是诸侯方伯使用的。由周王赏赐,类似后世的“授衔”和公布享受何种等级的待遇,它表明受赐者地位、权利的提高:年轻的韩侯一跃而为蒙受周王优宠、肩负重任的荣显人物。

  第三章叙述韩侯离京时由朝廷卿士饯行的盛况。出行祖祭是礼制,大臣衔命出京,例由朝廷派卿士在郊外饯行,这也是礼制。祖祭后出行,祭礼用清酒,所以饯行也“清酒百壶”,这仍是礼制。一切依礼制进行,又极尽宴席之丰盛。这些描写继续反映韩侯政治地位的重要及其享受的尊荣。

  第四章叙述韩侯迎亲。这一章铺陈女方高贵的出身家世和富贵繁华的迎亲场面,烘托出热烈的喜庆气氛,再现了贵族婚礼的铺张场景和风习,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荣贵显耀。

  第五章重点叙述韩国土地富庶,河流湖泊密布,盛产水产品和珍贵毛皮。这些叙述从蹶父选婿引起,以韩姞满意作结,虽然叙述重点转移,却与上章紧紧钩连,不显突兀,收过渡自然之妙。

  第六章叙述韩侯归国,成为北方诸侯方伯,建韩城,施行政,统治百国,作王朝屏障,并贡献朝廷,与首章册命遥相呼应。

  全诗的主题是颂扬韩侯,颂扬他接受王国重要政治使命,肩负作为王国屏障安定北方的重任,表现周王的优宠和倚重,公卿对他的尊慕和礼敬,诗中渲染的他的富贵荣华以及他的权威,都与他的政治地位密切联系。没有他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这是一篇歌颂接受国家重任的大臣的颂歌。其中,饯宴、迎亲的场景描写,是诗中的插部,用以烘托主人公的高贵荣显,并使全诗波澜迭兴,有张有弛,有明有暗,有庄有雅。相映成趣。

  此诗颂美一个荣显的诸侯,却没有溢美之辞,而只是叙述事实,铺陈事物,或正面描述,或侧面烘托,落笔庄重大方,不涉谄谀,也不作空泛议论,这在颂诗中是特出的。

  全诗六章,各章重点突出,但前后钩连,结成一体;内容相对集中,而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无割裂枝蔓之累,其结构亦可资借鉴。

  此诗的语言风格也变化多姿。首章叙述周王册命,其语言如《尚书》用语般典重古奥;第二章叙述周王赏赐,铺陈华丽,以见恩宠之隆;第三章以下间用叠词、口语,描写有声有色,写得生动活泼。一诗之中,语言风格三易,即俗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621-626

hán

míng xiānqín 

liángshān wéidiànzhī yǒuzhuōdào hánhóushòumìng wángqīnmìngzhī zuǎnróngkǎo fèizhènmìng fěixiè qiángōngěrwèi zhènmìng gàntíngfāng zuǒróng 

 kǒngxiūqiězhāng hánhóujìn jièguī jìnwáng wánghánhóu shūsuízhāng diàncuòhéng xuángǔnchì gōuyīnglòuyáng kuòhóngqiǎnmiè tiáojīnè 

hánhóuchū chū宿 xiǎnjiànzhī qīngjiǔbǎi yáowéi páobiēxiān wéi wéisǔn zèngwéi shèngchē biāndòuyǒuqiě hóushìyàn 

hánhóu fénwángzhīshēng guìzhī hánhóuyíngzhǐ guìzhī bǎiliǎngbāngbāng luánqiāngqiāng xiǎnguāng zhūcóngzhī yún hánhóuzhī lànyíngmén 

guìkǒng guódào wèihánxiāngyōu hán kǒnghán chuān fáng yōu鹿 yǒuxióngyǒu yǒumāoyǒu qìnglìng hányàn 

hánchéng yànshīsuǒwán xiānshòumìng yīnshíbǎimán wánghánhóu zhuī yǎnshòuběiguó yīn shíyōngshí shíshí xiàn chìbàohuáng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冬夜夜寒冰合井¹,画堂²明月侵帏(wéi)³。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欲帏,粉泪裛(yì)还垂
译文:冬天夜里很寒冷,寒冰把井都封住了。明亮的月光穿过华丽的房间照进帐子里,青色的灯光,一明一暗地闪烁着,映照着悲啼的侍女。灯芯快烧完了,胭脂粉和着泪水一滴滴地流下了。
注释:¹冰合井:严寒的冰把井给封冻了。²画堂:泛指华丽的堂舍。³侵帏:侵袭帐子。侵,指一物进入他物中或他物上。⁴青缸:代指青色的灯光。⁵挑:把灯芯拨出一些。⁶欲帏:快烧完了。⁷裛:沾湿。⁸垂:掉下,流下。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未帏一尊先掩泪¹,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帏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²飞。
译文:没有饮完一杯酒,就见她掩面流泪,歌声里夹杂着凄凉的悲咽。悲情和歌声两方面帏量发泄,都不相违背。你要体味到她唱得令人悲痛之处,就是歌声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飞扬下来时。
注释:¹掩泪:犹掩涕,掩着面流泪。²暗尘:多年不见的灰尘,积尘。

  上片写侍女离别前夜的悲伤生活环境与心态。开头两句,点明侍女在别离徐君猷后的“夜寒冰合井”的生活时令,“画堂明月侵帏”的生活氛围。接着三句,写在极其严寒、月透帐帏的冬夜里,青灯若明若灭地映照着“悲啼”的侍女。“青缸挑欲尽”,写侍女“悲啼”时间之长,“粉泪裛还垂”,写侍女“悲啼”程度之深。以伤恨为中心,以明月、青灯为帮衬,把今、昔、未来串连起来,显示愁恨绵绵无尽期,明月、青灯仍长在。当时的明月、青灯曾映照着陪伴着主人的欢笑,而今明月、青灯之下,却只有侍女孤身一人。该词与《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中的“泪巾犹裛香泉”“别梦”的意境完全吻合。这不是偶合,而是离情的必然。两心相许,终身难忘。在徐君猷离黄州几个月后,侍女也将离去,自然引起侍女生活上的变化和情感上的悲伤。胜之是词人最欣赏的侍女。胜之与于黄州的一段生活,在词人脑际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而今将各奔西东,叫词人魂飞梦萦、牵肠挂肚。

  下片写侍女惜别前夜的歌声,令人动心、消魂和断肠。“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写侍女伤离别时的未歌先泪、半歌半悲。“掩泪”写侍女的哭态,“歌声”写侍女的强颜,“清悲”写侍女的伤感。泪(粉泪、掩泪)、歌(歌声)、悲(悲啼、清悲)三者交融,让人为之动心、消魂?正是词人所谓歌有声,人有情,“情声两尽莫相违”的慰藉词了。最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侍女的无限伤感与痛苦。“梁上暗尘飞”,这一赞赏是不过分的,表明词人对这位即将离黄州去苏州的侍女怀有深深的依恋之情。

  全词情真意切,恸天感人,笼罩在灰暗、悲凉的气氛中。冬天、寒夜、冰井、明灭青灯、悲啼、粉泪(掩泪)、清悲歌声、肠断、暗尘等词语的巧妙缀合,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位声情并茂、声泪俱下、令人倾倒的侍女形象。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29-831

línjiāngxiān··dōnghánbīngjǐng--shì

dōnghánbīngjǐnghuàtángmíngyuèqīnwéiqīnggāngmíngmièzhàobēiqīnggāngtiāojǐnfěnlèiháichuí

wèijǐnzūnxiānyǎnlèishēngbàndàiqīngbēiqíngshēngliǎngjǐnxiāngwéizhīchángduànchùliángshàngànchén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