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茅堂、茂林环翠,苔矶低蘸烟浦。青蓑混入渔家社,斜目断桥船聚。真乐处。坐芳草,瓦樽满酒频频注。皋禽自舞。惯松迳穿云,梅村踏雪,朗笑自来去。
车乘坠,争似修筇稳步。前尘回首俱误。安闲得在中年好,抱瓮尚堪蔬圃。高眼觑。算不识、人间宠辱除巢许。风篁解语。应共笑群狙,无端喜怒,三四计朝暮。
敞茅堂、茂林环翠,苔矶低蘸烟浦。青蓑混入渔家社,斜目断桥船聚。真乐处。坐芳草,瓦樽满酒频频注。皋禽自舞。惯松迳穿云,梅村踏雪,朗笑自来去。
车乘坠,争似修筇稳步。前尘回首俱误。安闲得在中年好,抱瓮尚堪蔬圃。高眼觑。算不识、人间宠辱除巢许。风篁解语。应共笑群狙,无端喜怒,三四计朝暮。
李公昴

李公昴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 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阳羡(xiàn)¹姑苏²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译文:我们都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地,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不要让我一人留下。日后登楼怀念老友。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叶淳老:叶温叟,字淳老,苏州人,时任两浙路转运副使。¹阳羡:古县名,在今江苏宜兴南。²姑苏:苏州的别称。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我作洞前(xiāo)¹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²
译文:让我退休,提举洞霄宫了,而你留下作杭州太守。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在杭州能有几位像我与你一样同年龄的旧友呢。
注释:¹洞前:洞前宫,道教名观,在杭州西南。²同年:同科考中的人。苏轼与叶温叟为同年进士。

  上片首句“阳羡姑苏已买田”,是说词人与叶温叟志趣相同,二人各自已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地,准备致仕定居,脱离尘世而去。“相逢谁信是前缘”,是承前句买田致仕之相同志趣,而说二人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莫教便唱水如天”,用语含蓄蕴藉,使典自然。“水如天”,是化用唐朝赵嘏《江楼感旧》诗之“月光如水水如天”句,意谓千万不要教人唱起感叹故人分离的诗歌。

  下片把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化为永不离别的幻想:“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词人对叶温叟说:“让我去担任洞霄宫提举的职务,由您来作杭州太守之官。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这是从反面表达词人内心的对故友难以抑制的分离之情。末句“西湖知有几同年”,则感叹人生知己实在太少了,尤其是同龄人的知己则更加稀少。

  这首词没有太多的修饰,不堆砌辞藻,充分表达出词人对温叟的深情厚谊,也感叹了时光相催,当时同年今已满头白发,并将此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年:1070-1072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君家玉女¹从小见,闻道²如今画不成³
注释:¹玉女:对他人之女的美称。²闻道:“闻”听说,在这里引申为“得到”,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者是懂得道理。³画不成:一种惋惜之情。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jiǎn)¹似借天女手,萱(xuān)²石榴偏眼明。
注释:¹翦裁:原指裁制衣服,后常比喻大自然对景物的安排。²萱草:属于一种植物。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诗,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

  整首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对友人离别时的劝慰,同时也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xièzhāngzhòngmóuduānsòngqiǎozuò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jūnjiàcóngxiǎojiàn wéndàojīnhuàchéng 
jiǎncáijiètiānshǒu xuāncǎoshíliúpiānyǎnmíng 
莺团橙径,鲈跃莼波,重来两过中秋。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宿春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橙径 一作:怅径)
莺团橙径,鲈跃莼波,重来两过中秋。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宿春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橙径 一作:怅径)
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莺团”三句,点魏方泉寿诞在闰八月中。“重来两过中秋”,指这一年是闰八月。词人说:“黄莺儿在香橙林中来回盘旋飞翔,鲈鱼在莼叶飘浮的水波间不时出设。在这一年的闰八月中,我又度过了一次‘中秋节’。”“酒市”两句是说:“在渔村中的一个小酒店里,我们饮酒祝贺魏方泉的生日。习习金风迎面而来,这种无忧无虑自在的田园生活,真是比艳阳春天还要舒服啊。”“宿舂”两句,言舂米声从去年曾经居住过的一个村屋中传了出来,那里正在新炊黄粱,袅袅炊烟凝聚在西边田野的上空。“凤池去”三句是说:“到中书省任职的人选,相信还是吴中人氏符合条件。这个好机会,我看还是借给迟留至今尚无作为的寿星——魏方泉吧。”“凤池”,即凤凰池,中书省办公处。读者可从《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词中知道魏峻后来确已去了杭城并任刑部侍郎,可知现在已见端倪。 

  “应是”三句是说:“这里(指苏州)曾经是香山居士白居易在梦中再三求索的好地方,现在我继续着他的梦想,重新来到我的第二故乡——苏州,并且刻意追忆旧事,吟咏香艳句,对苏州作出大量记实性的诗词。”白居易曾作苏州刺史,吴文英又在苏州居住了十余年,所以有此说。“青鬓”两句。言青壮年时期,正是可以用来改天换地的打江山时期,也可以演出许多精彩的风流韵事,足可以流传千古。“围腰”两句是说:“魏方泉把寿宴安排在染有仙气的桂花树下,在月光溶溶之中,桂花香阵阵袭人,我们这些贺客就团聚在诱人的氛围中祝魏长寿。”“金粟”,桂花的别称。“夜宴久”两句,言寿宴至深夜才散,词人跌跌撞撞回转住地“画楼”,醉倚栏干,仰望秋空将秋夜白云尽收眼中。

shēngshēngmàn··寿shòuwèifāngquán--wényīng

yīngtuánchéngjìngyuèchúnzhòngláiliǎngguòzhōngqiūjiǔshìxiāng西fēngshèngshìchūnróu宿chūnniáncūnshùkànhuángyúnháiwěi西chóufèngchíxìnrényǒufēnjièchíliú((chéngjìngzuòchàngjìng))

yīngshìxiāngshānmèngyòuníngxiāngzhuīyǒngzhòngdàozhōuqīngbìnjiāngshānchéngqiānsuìfēngliúwéiyāoxiānhuāchènyuèzhōngjīnxiāngyànjiǔlǎnqiūyúnpínghuàlóu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
出门复¹入门,雨脚但如旧。
译文: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
注释:¹复:是再三再四。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所向泥活活¹,思君令人瘦。
译文: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
注释:¹泥活活:读音“括”,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zhòu)¹
译文: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
注释:¹饮食错昏昼: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寸步¹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译文: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
注释:¹寸步:是说离得很近。但难得去拜访。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吁嗟呼苍生,稼穑(sè)不可救。
译文: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安得诛云师¹,畴(chóu)²能补天漏。
译文: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
注释:¹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²畴:谁。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大明¹(tāo)²日月,旷野号禽兽。
译文:日、月隐去了光辉,禽兽在空旷的原野里哀号。
注释:¹大明:即指日月。²韬:韬晦。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君子¹强逶(wēi)(yí)²,小人³困驰骤(zhòu)
译文: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
注释:¹君子:指朝廷官员。²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³小人:指平民和仆役。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liù)¹
译文: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
注释:¹溜:水流漂急。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是节东篱菊,纷披¹为谁秀。
译文:今天这个重阳佳节,东篱的菊花你在为谁开的这么好?
注释:¹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岑生多新语¹,性亦嗜(shì)(chún)(zhòu)
译文:岑参先生有很多新诗,生性也特别喜欢香醇的美酒。
注释:¹新语:一作“新诗”,醇酣即醇酒,酣音宙。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采采黄金花¹,何由满衣袖。
译文:雨中,眼看着那样繁多的黄菊花,怎能使你的衣袖装满呢?
注释:¹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这首《九日寄岑参》,属于寄赠之作,相当于一封诗歌体的书信。这一类诗作,应酬性色彩较浓,内容往往比较空泛。然而,这首寄赠诗却大不相同。杜甫的这首诗寄赠岑参,一方面表达重阳节不能共赏秋菊把酒论诗的遗憾与惋惜,一方面对于天灾给苍生带来的苦难抱有一定的关怀和同情。诗中既有寄赠之作的一般特点,对友人表示怀念和问候,又有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即因大雨成灾对苍生稼穑表示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较长,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出门复入门”,到“难为一相就”,叙述访岑而阻于雨,与岑参的住处曲江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去探访,倍觉思念,表现出了与岑参的深厚友谊。

  第二段,从“吁嗟乎苍生”,到“小人困驰骤”,由大雨而联想到这场雨给苍生百姓带来灾害。看起来,这一段似与岑参或杜岑友谊没有直接联系,像是节外生枝。但细想还是有其内在联系的。这倒不仅仅在于都是说大雨,而是他们都是诗人,民间的疾苦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下一段内容,又回到作为诗人的岑参上来。

  第三段,从“维南有崇山”到全诗的收尾,归结到岑参的诗歌创作活动。从诗歌本身来说,这里既写出了杜甫与岑参这两大诗人之间的友谊,也表现出杜甫对民间疾苦的关心。然而,过去有的诗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内容还不止于此,而是诗中喻指当时的朝政。据考,天宝十三载秋,大雨成灾,宰相杨国忠却取好庄稼来,向玄宗皇帝说:“雨虽多,不害稼也。”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当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无论有无寄托,杜甫对苍生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则是没有疑问的。

参考资料:
1、 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31页
2、 候健 李世凯 史继中主编.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503页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绿(lǜ)(wú)¹凋尽台城²路,殊(shū)³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qióng)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diàn)。尚有綀(shù),露萤清夜照书卷。
译文: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正如杂草凋敝穷竭至极的台城。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傍晚的雨生起寒意,蟋蟀的呜声似劝人机织,间歇听闻到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之声。暑去凉来,撤去花簟,铺上罗裀,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纵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远,但还留得当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之綀囊。綀音疏,一种极稀薄之布。
注释:¹绿芜:长得多而乱的杂草。²台城:旧城名。故址在进南京玄武湖侧。此处用以代指金陵古城(即今南京市)。³殊乡:异乡、他乡。⁴秋晚:深秋。⁵暮雨:傍晚的雨。⁶鸣蛩劝织:蟋蟀的鸣声就像紧促的织布声。蛩:蟋蟀,以其声像织布机响,又名促织。⁷花簟: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⁸綀囊:粗丝织品做的袋子。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荆江留滞¹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chōu)²,蟹(xiè)(áo)³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译文:我在荆江停留的时间越久,老友相对,离别后的思绪无限,无边怀念汴京之故人,情绪、兴致辗转周折,登临高处,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训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忽见夕阳西沉,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注释:¹留滞:搁置;阻塞。²篘:漉酒竹器,亦可作动词。³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⁴荐:进,进献。指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⁵山翁: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幼子,曾镇守荆襄,有政绩,好饮酒,每饮必醉。⁶斜照敛:指太阳落山。敛,收,指太阳隐没到地平线下。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在眼前展现一片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台城在金陵,金陵乃六朝旧都,自隋唐以来,文人至此者,每易引起盛衰兴废之感。如唐末诗人韦庄就感到“六朝如梦”(《台城》)。而现在的台城更是草黄叶枯,“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更使人有满目萧然之感。“又”字起递进连接作用。殊乡作客,已经够使人惆怅了,更何况又遇上晚秋时节,“众芳芜秽”,殊乡客子更难以禁受了。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便为全篇意蕴定下基调。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秋时闻裁剪”。晚秋之夜,本已渐凉,加上秋雨,顿觉寒生了。更何况词人情绪低落,更觉周围寒意更深,深秋妇女已在“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开始缝制寒衣,准备过冬了。以上是从客观事物层层渲染,使前面所描摹的秋色显得更浓了。从“云窗静掩”起,就词人主观方面进行勾勒。“静掩”,没有什么人来往,烘托出一种幽静的孤寂感。这种主观感受又是词人所处客观环境在心理上的反映。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蕈”。词中天气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撤去竹席,换上垫褥是必然的,而且年年如此。“叹”,就是词人惊秋心情的流露,感慨时光流驶,节候变迁,所以撤去“花蕈”用“顿疏”,换上“罗裀”用“重拂”,都透露了词人对光阴迅速的敏感,对自己老大无成的叹息,用辞十分精细。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虽然时已晚秋,夏天的生活用品用不上了,但綀囊却还留着,露萤照我读书。这里用车胤囊萤典故。说的是他虽有他乡作客、宦海浮沉之叹,但他志在诗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想“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修身洁行,志趣高尚,书生本色,不负初衷。此乃借古人之高境界以表示自己的高境界。这上片歇拍两句没有将惊秋发展为悲秋,而是荡开一笔,使词意转向高雅旷达,这是一个关键处。

  下片转到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荆江留滞最久”,周邦彦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出任庐州(合肥)教授至调任溧水之前约有七八年时间,他曾留滞荆州。据王国维推断,他在荆江“亦当任教授等职”(《清真先生遗事》),年方三十多岁,他这时在金陵,怀念荆江故旧,但却从对方怀念自己着笔。如果只写自己怀念荆江故旧,则荆江故旧是否怀念词人不得而知。而推想荆江故旧怀念自己,则自己对荆江故旧的怀念便可不言而喻了。言简而意明,笔法巧妙。

  “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这是化用贾岛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此时,词人想到汴京也正当西风落叶的晚秋,追忆从前这时候二三好友,风华正茂,以文会友,吟诗唱和,诗情宛转,其乐何极、至今回首,乃如电光火石,幻梦浮云,徒增感慨。“凭高眺远”一句从词意看本应放在“渭水西风”之前。“渭水西风”三句正是凭高眺远所见到的想象中景象。而就格律看,只能置于此处,作为补笔,收束上文,以舒积愫。可是关山迢递,可望而不可即,情怀郁郁,惟有借酒消愁,举杯一醉。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这是一种不为世用,放诞不羁的行为,词人的意思是说,他也要像毕茂世那样,一手持海螯,一手持酒杯,直到醉倒山翁。

  “醉倒山翁”中,周邦彦以山简自喻,也可看出他当时心态。“但愁斜照敛”,忽作转折,似与上文不相连贯,实则一意承转,他正欲饮玉液,持蟹螯,如山翁之醉倒以求解脱愁思,然而不行,当淡淡的落日余晖洒在“绿芜凋尽”的台城道上时,一片衰草斜阳,暮秋古道的苍茫景色,摇撼着他的心弦。这首词中词人将迟暮之悲、羁旅之愁与故人之情融成一片。其可贵处,在于其实这珍惜寸阴之意味。乃清真词中高格调之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第1010页

tiān··绿diāojǐntáichéng--zhōubāngyàn

绿diāojǐntáichéngshūxiāngyòuféngqiūwǎnshēnghánmíngqióngquànzhīshēnshíwéncáijiǎnyúnchuāngjìngyǎntànzhòngluóyīndùnshūhuādiànshàngyǒushūnángyíngqīngzhàoshūjuǎn

jīngjiāngliúzhìzuìjiǔrénxiāngwàngchùxiànwèishuǐ西fēngzhǎngānluànkōngshīqíngwǎnzhuǎnpínggāotiàoyuǎnzhèngxīnchōuxièáochūjiànzuìdàoshānwēngdànchóuxiézhàoli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