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雨扶愁,晓阴勒梦,野树朔风凄啸。黄沙梦里,白雁霜前,枯尽玉关秋草。
晚雨扶愁,晓阴勒梦,野树朔风凄啸。黄沙梦里,白雁霜前,枯尽玉关秋草。
堪叹落月阴山,燐火苍茫,寒螀独吊。听几声胡管,几枝羌笛,鬓丝催老。
堪叹落月阴山,燐火苍茫,寒螀独吊。听几声胡管,几枝羌笛,鬓丝催老。
谁记得、出塞歌长,新婚别苦,忽忽路绵书杳。金微万里,银烛三更,何处受降城堡。
谁记得、出塞歌长,新婚别苦,忽忽路绵书杳。金微万里,银烛三更,何处受降城堡。
如此天荒,地凉寄尽征衣,何时吹到。便封侯觅取,楼外垂杨瘦了。
如此天荒,地凉寄尽征衣,何时吹到。便封侯觅取,楼外垂杨瘦了。
黄燮清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天山¹雪,无花只有寒。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注释:¹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笛中闻折柳¹,春色未曾看。
译文: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注释:¹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晓战随金鼓¹,宵眠抱玉鞍(ān)
译文: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注释:¹金鼓:指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但愿带上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措语天然,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是说,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五、六句紧承前意,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符合军中的生活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更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此两句则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也强。全篇只此两句作对仗,严正的形式与严肃的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末两句是说,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以上六句全写边疆生活的艰苦,若有怨思,末两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铁,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此诗点睛结穴之处。

  本诗的结尾雄壮有力,与前面六句的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示如此卓绝的精神。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是因为有了前六句的铺垫。如果一开口就豪言壮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也不拘常格,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0-122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3-244
3、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6-139

sàixiàliùshǒu ·

bái tángdài 

yuètiānshānxuě huāzhǐyǒuhán 
zhōngwénzhéliǔ chūnwèicéngkàn 
xiǎozhànsuíjīn xiāomiánbàoān 
yuànjiāngyāoxiàjiàn zhíwèizhǎnlóulán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译文:旭日光辉斜照华清宫旁的集灵台,树上红花一朵朵地迎着朝露绽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昨夜上皇新授(shòu)(lù),太真¹含笑入帘来。
译文:昨夜玄宗刚在这里为杨玉环授箓,太真满面笑容地进入珠帘受宠来。
注释:¹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住内太真宫。
这首诗讽杨玉环的轻薄。杨玉环原系玄宗十八子寿王瑁的妃子,玄宗召入禁中为女官,号太真,后来大加宠幸,进而册封为贵妃。集灵台是清静祀神所在,诗人指出玄宗不该在这里行道教授给秘文仪式。并指出贵妃在这时“含笑”入内,自愿为女道士,配合默契,掩人耳目,足见其轻薄风骚。

língtái ·

zhāng tángdài 

guāngxiézhàolíngtái hóngshùhuāyíngxiǎokāi 
zuóshànghuángxīnshòu tàizhēnhánxiàoliánlái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jiàn)(hè)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译文:放眼远望,江山映一抹残阳。分明莽莽苍苍。深涧幽壑风来,万千孔穴呜呜作响,汇入松涛声悲壮。
注释:词作于金亡后二年(1236),时作者与友人游泰山。太山,即泰山。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风蛙¹(hàn)海云涛,醯(xī)²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译文:如井蛙面临大海云涛观赏,似醯鸡看到了日远天长。在这千峰顶上,醉眼朦胧微张;见世间多少事务,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
注释:¹风蛙:作者谦称。风底之蛙,由于受的狭小环境的局限,不知道有个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²醯鸡:醋瓮中一种小虫(即蠛蠓)瓮子有盖盖着,不见天日;一旦揭去盖子,它就见到天了,为词人谦称。

  词为登眺之作,上片写登高所见、所闻,下片写登泰山而产生的自我渺小之感。词中,景象苍莽,境界阔大,充满着对人间伟观的赞叹,也表现了词人开阔的胸怀襟度。同时,“江山残照”之景其字面组合,及“悲啸”、“醉眼”等,也隐藏着词人的家国之痛。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落落:清晰的样子。清眺:开阔而清晰的视野。这两句是说在泰山顶上,夕阳馀晖映照下的无限江山,苍莽辽阔,可以极目四望,尽情展开视野。在壮美的景色中,词人胸怀也因之宽广,不禁忘却了烦恼与哀痛,陶醉于大自然的造化之中。这两句写景峭拔雄健,气度恢弘,渲染了苍凉旷荡的氛围。“落落舒清眺”受杜甫《次空灵岸》诗“落落展清眺”之影响,但易“展”为“舒”,不仅是平仄格律的要求,而且突出了心情之舒畅和意境之清远。

  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涧壑:山的沟谷。窍:孔洞。涧壑风来,山鸣应,松林也在风中怒吼悲鸣,林涛奔涌。这两句没有继续写视觉所见,而是转入对听觉形象的描写,在极短的篇幅里面,描写极其丰富的内容,使读者对泰山有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印象。《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这两句便是由此脱胎而出。其一从山谷中写风,一从松林问写风。风不可见,借物而知,一“号”一“啸”,极为雄壮,富于表现力。“入”字将谷中风和松问风自然完美地连在一起,动感十足。“悲”字又具有词人的主观色彩,同时开启后片的抒情。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孟子·尽心上》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以其高耸特立,视野开阔,历来为登临的人们所赞叹。词人登泰山而纵览,自比于井蛙见到波涛如云,醯鸡见到天高日远,大开了眼界。“井蛙”出于《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井底之蛙,由于受所处狭小环境的局限,不知道有个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词中以井蛙与瀚海、云涛并列,不用动词连接,只是把几个小大悬殊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发展了原出典的意思。“醯(xi)鸡”见《庄子·田子方》篇,写孔子求见老聃问道后,出来告诉颜回说:“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欤!微(没有)夫子(指老聃)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醯鸡是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虫),瓮有盖子盖着,不见天日;一旦揭去盖子(发覆),它就见到天了。词人登上泰山,也有这种感受。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秋毫:鸟兽之毛至秋更生,细而末锐,谓之秋毫。比喻事物之微细。作者为眼前的奇妙景象所陶醉,站在千峰顶上,在大自然奇景中,领悟到了人世万物如秋毫之末,都微不足道,顿时忘却了各种烦恼与哀愁。“醉”字用得极其生动传神,不仅是酒醉,泰山的壮景更使词人陶醉。而醉眼迷蒙的词人形象,也正与壮景相融。

  全词短短八句,四处化用《庄子》中的语句,却不向老庄思想中讨生活,中间也并非枯燥说理,而是以形象语抒发情怀,风格清脚沉郁,显得自然而精炼。

参考资料:
1、 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8:第142页
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shāng)¹
译文:阅兵的场地在临近江水的长江北岸,奔流的江水是何等的汹涌澎湃。
注释:广陵:今扬州,古代是军事重镇。¹汤汤:大水急流貌。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戈矛成山林,玄甲¹耀日光。
译文:兵阵中竖起的铁戈长矛如山林般茂密,黑色的铠甲折映着耀眼的日光。
注释:¹玄甲:即铠甲。玄,青黑色。“戈”一作“霜”。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猛将矛暴怒,胆气正纵横。
译文:壮威豪猛的将军们透露出奋勇歼敌的暴烈愤怒,蕴涵着纵横八方的胆略和豪气。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¹
译文:有谁认为那广延的江水难以渡过?我看一束芦苇之伐就可轻松穿越。
注释:¹一苇可以航:语取《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航之”。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不战屈敌虏(lǔ)¹,戢(jí)²称贤良。
译文:兵法的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诉诸武力而谋得和平才称得上是贤良所为。
注释:¹不战屈敌虏:一作“不战能屈敌”。²戢兵:收藏兵器。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古公¹宅岐邑(yì),实始翦(jiǎn)殷商²
译文:周朝的先人古公但父以岐地作为蓄积酝酿之地,武王灭商实在是要归功于曾祖父的奠基。
注释:¹古公:周太王,古代周族的首领,传说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的祖父。戎狄为争地而攻古公所居豳(bīn)地,古公迁居于岐山下,建筑城郭家室,人多归之,遂使周兴。²实始翦殷商:即言古公在岐山开发经营,为后来殷做了准备。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孟献¹营虎牢²,郑人惧稽(qǐ)(sǎng)³
译文:春秋时的谋士孟献子为晋国出计在险要的虎牢之地修筑城防,迫使郑国畏战而俯首称臣。
注释:¹孟献:“献”,《御览》又作“子”,即孟献子,春秋鲁国大夫,有贤能。²虎牢:城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³稽颡:跪拜,古代一种请罪的礼节。稽,叩头至地。颡,额头。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充国¹务耕殖²,先零自破亡³
译文:汉将赵充国以万人屯田开荒种地;使得先零部落没了牧野而不战自乱,四万人降服汉朝。
注释:¹充国:使国家富强。²耕殖,即耕植,这里指发展农业,农业为富国之本。³先零自破亡:言如果不重视农业,使农耕凋敝,那是自我破亡之路。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兴农淮泗(sì)¹间,筑室都徐方²
译文:我们在淮河泗水之间发展农业,在徐州一带也修筑军事瞭望监察设施。
注释:¹淮泗:指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淮河、泗水流域。²徐方:古国名,在今安徽省泗县。此句言在淮泗间开发农耕,恢复经济。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量宜运权略¹,六军咸悦康²
译文:我认为这是适当使用正确的权谋和策略的方式,所以各部队能喜悦安康。
注释:¹量宜运权略:量宜运,又作“量运宜”。意为在战略上能适时度量,运筹得当。²咸悦康:都能安康喜悦。六军:此泛指军队。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岂如东山诗¹,悠悠多忧伤。
译文:哪会向《诗经·东山》所述得胜后班师时出现的那种疲惫,那是一种绵绵难述的忧伤!
注释:¹岂如东山诗:意为哪里像《诗经·豳风·东山》诗中所讲的那样。《东山》诗描写了当时士兵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复员后田园荒芜,难见亲人。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
试问禅关¹,参求²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³,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jiè)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
译文:请问佛门圣地之中,参禅求道的人有多少?大都是一无所成到终老。磨砖作镜的妄念,积雪为粮的狂想,多少人为此执迷不了。一根毫毛能囊括大海,一粒芥子能容纳高山,佛法无边佛祖微笑。觉悟了便达到最高境界,不再受苦于轮回六道。
注释:¹禅关:比喻悟彻佛教教义必须越过的关口。²参求:参禅求道。³磨砖作镜:比喻事情不能成功的典实。马祖尝禅坐,怀让问:“图什么?”对曰:“图作佛!”怀让乃磨砖不语,马祖怪之而问,则曰:“图作镜。”马祖曰:“磨砖岂能作镜!”怀让对曰:“磨砖既不能作镜,坐禅岂能成佛!”积雪为粮与之同义,皆为妄用工夫也。⁴毛吞大海,芥纳须弥:毛、芥,比喻极细微之物。须弥,山名,高达三百三十六万里。这两句意谓佛法无边,高山大海可以藏于毛芥之中。芥者微小物,须弥何庞然。此华严境界,亦“千江有水千江月”之对。宋儒津津乐道之密义,所谓“理一分殊”即从此来。今人以为全息。⁵头陀:去掉尘垢烦恼.因此用以称僧人。金色头陀者,大迦叶也,以往昔装金功德,受报通体金色。世尊拈花,头陀微笑,此正法眼藏始传。⁶十地:佛教术语。指菩萨修行的十种境界,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运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震地。⁷三乘:佛教语,一般指小乘、中乘和大乘。亦泛指佛法。⁸四生:佛教术语,指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⁹六道:佛教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为六道。认为修行入天道,作恶下地狱,始终轮回、升沉在这六道之中。
谁听得绝想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谁听得绝想¹岩前,无阴树下,杜宇²一声春晓。曹溪³路险,鹫(jiù)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niǎo)。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译文:在那没有欲念的山崖之前,在那没有阴影的菩提树下,谁能听到春天的杜鹃鸟叫?曹溪的路途艰险,鹫岭上云深雾绕,到哪里将故人寻找!在那个千丈高的冰崖之上,有五叶莲花正在开放,古老的佛殿帘幕低垂香烟缭绕。到了那个时候,便可认识佛家的源流,佛门的三宝。
注释:¹绝想:是绝相的意思,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见性就需要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种功夫,可以讲无相,可以讲绝相。²杜宇:即杜鹃,鸟名。³曹溪:水名,源出广东省曲江县。上流有宝林寺,是佛教神宗六祖惠能修行宣传佛法的地方。⁴鹫岭:也称灵山。位于中印度。相传如来佛在这里讲过《法华经》。鹫岭乃佛说法之地,借为六祖弘法之乡。⁵五叶莲开:“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自六祖后,五派并弘而成其大。龙王:传说中统领水族之神。⁶三宝:佛教语,谓佛,法、僧。世人皆知龙王有宝而不知何宝,此处明言三宝也。三宝者佛法僧也。龙树菩萨尝于龙宫得华严。此句言得成就。
取自元彭致中编集《鸣鹤馀音》,底本出处《正统道藏》。作者冯尊师。原文为:
取自元彭致中编集《鸣鹤馀音》,底本出处《正统道藏》。作者冯尊师。原文为: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相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窅。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免葛藤丛里,婆娑游子,梦魂颠倒。
谁听得、绝相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窅。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免葛藤丛里,婆娑游子,梦魂颠倒。

  小说《西游记》第八回中,如来佛祖唤聚诸佛,开设“孟兰盆会”,这首《苏武慢》就写在这一章节的开篇之处。

  这首词的上片前面六句,从反面入手,描述了多少参禅求道的人,痴迷于无法办到的事情中,到最终也是一事无成。再接着的五句,是正向表述了佛法无边,佛法的神通广大。但是只有真觉悟了才能达到佛法的最高的境界,才能够脱离掉六道轮回之苦。

  词的下片反复渲染了想要达到佛家的最高境界,是必需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千辛万苦,云深雾锁,冰崖千丈。但真的又有谁能够听得到杜鹃的呜叫,寻找到佛祖的身影呢。只有披艰历险,溯源探流,才能够窥见到佛祖的光芒。

  这首词摆脱了佛理诗词的抽象空洞的议论,而是通过意象、比喻和对比等手法,表述了参禅求道的感悟,因此较有韵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