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青山映小池。林疏人静月明时。相逢杯酒也相宜。
醉眼不知春事少,欢情犹得漏声迟。神仙何处梦魂飞。
一曲青山映小池。林疏人静月明时。相逢杯酒也相宜。
醉眼不知春事少,欢情犹得漏声迟。神仙何处梦魂飞。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两岸越山澒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辛苦钱塘江¹上水。日日西流²,日日东趋海。两岸越山³(hòng)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译文:钱塘江上的水是何等辛苦啊,日日向西回流,日日又东流入海。江水两岸的越山在这弥漫无际的水流中,岂日消尽英雄之气?
注释:蝶恋花: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¹钱塘江:旧称浙江。²日日西流:谓潮水涨潮。³越山:浙江一带越国故地。⁴澒洞:水势汹涌。⁵可:反诘之词。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说与江潮应¹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²。千载荒台³(mí)鹿死。灵胥(xū)抱愤终何是。
译文:我想告诉江潮,不用这般辛苦来往。潮落潮生,换了几番人世。事过千年,姑苏台早已荒废,游于台畔的麋鹿也已死去,伍子胥的灵魂抱着终古的幽愤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¹应:表示料想之词。²人间世:人世。³荒台:此处指姑苏台。⁴灵胥:指伍子胥。

  这首词通过描写钱塘江潮的气势,及其与历史潮流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旧时代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革的理智认同。在艺术特点上,作者加入了西方哲学思想,但仍然保留了传统词的感发力度。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几句,是套用纳兰性德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纳兰那首词本来是用来悼念亡妻的,王国维却把这个“辛苦”拿来形容江潮,一开口就给了江潮人的感情。“日日西流”是写潮起,“日日东趋海”是写潮落。但那“西流”的势头是不可能持久的。

  “两岸越山澒洞里”的“两岸”曾作“终古”。是为了避免与前面的两个“日日”重复,因为前面的日日就有终古如此的意思。“澒洞”是形容大潮来的样子,就如同人们常说的山是永恒的,水是无常的。这是对钱塘水潮的描写。

  “说与江潮应不至”是王国维对潮神同情的劝告。王国维在这里讲诉了一些事实,多少历史朝代都成了过去。关于越国必然灭吴的预言固然成了现实,可是越国后来不是也被灭掉了。楚平王死了,伍子胥还可以鞭打他的尸体泄愤,而吴王夫差花费巨大财力修建姑苏台成了麋鹿游戏的荒野,一代人的是非恩怨纵然轰轰烈烈,但与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灵胥抱愤终何是”一切的成败都是相对的,不要指望那么一天讨回一个绝对的公道。

  所以,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感情和理智实际上也像光泽的钱塘江潮水一样,一个西流,一个东趋。他的感情赞美潮起西流的悲壮,他的理智认同潮落东趋的结果。而这种潮起潮落的意象,正是作者内心矛盾冲突的形象化反映。这首词虽然也有悲观忧郁的色彩,但更以激情与义愤见长。它确实包含有哲理的理智,但它的形象和议论中都带有极强烈的直接感发力量。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43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lǎ)(ba)¹,唢呐²,曲儿小³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声价¹⁰。(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注释:¹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²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³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⁴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⁵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⁶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⁷仗:倚仗,凭借。⁸你:指喇叭、唢呐。⁹抬:抬高。¹⁰声价:指名誉地位。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甚么 同:什么)
¹听了军愁²,民听了民怕。哪里³去辨甚么真共假?(甚么 同:什么)
译文: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注释:¹军:指军队。²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³哪里:同“那里”。⁴辨:分辨、分别。⁵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⁶共:和。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眼见的¹吹翻了这家²,吹伤了那家³,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注释:¹眼见的:眼看着。²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³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⁴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这首小令可分四层,第一层说喇叭、唢呐最突出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暗示小人得意的情状;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曲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全曲借物抒怀,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样,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嚣张的情状,生动传神。“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没有参政的资格,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腔儿大”,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衬,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历史证明,封建社会的中国百姓,总是怕官的,能忍则忍。但当被逼进绝路时,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惊天动地地造起反来,将旧世界炸个粉碎。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全仗你抬身价”,这充满嘲讽意味的句子,尖锐地指出阉宦在官船上设喇叭,是为了拾高自己的身价,向人民示威,用以掩盖其内心的恐惧。作者洞察了反动派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及其色严内荏的阶级实质,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击节称快。

  小令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听到喇叭就愁得要死,怕得要命,军民的反应如此敏感而强烈,因为在他们身边发生过许许多多家庭被喇叭“吹伤”“吹翻”的悲惨事件,使他们的心一直还在震颤。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决不是小说家言,而是“眼见”的血淋淋的事实。“这家”“那家”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千家万家。这句采用排偶形式一气呵成,给人那家伤了这家翻了紧紧相承目不暇接之感。这惨象,“军”和“民”都“眼见”了,感到自己正面临着被“吹翻”“吹伤”的可能,所以听到喇叭就极度地忧伤和恐惧。真是苛政猛于虎。“这”“那”本属虚指代词,但在这里给读者的艺术体验却是实在而形象的,好像作者指点着把身边相继破散的家庭的真名实姓一一列举给读者听。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参考资料:
1、 宋远凌.吹出一腔怨愤——试析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名作欣赏,1999(01):54-55

cháotiān ·yǒng

wángpán míngdài 

 suǒ érxiǎoqiāngér guānchuánláiwǎngluàn quánzhàngtáishēngjià  (suǒzuò suǒ shēngjiàzuò shēnjià )
jūntīnglejūnchóu míntīnglemín biànshènmezhēngòngjiǎ  (shènmetóng shénme )
yǎnjiàndechuīfānlezhèjiā chuīshānglejiā zhǐchuīdeshuǐjìnéfēi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
昔日¹京华去,知君才望²新。
译文:当年我应征去往京城,才得知您的才能声望。
注释:¹昔日:指开元二十三年(735)高适应征赴长安之事。²才望:才能声望。
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译文:您文章写得如此之好,不必感慨为官俸禄不高。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
且复犹远别,不然愁此身。
译文:又要为远别而感伤,不仅是由于自身前途渺茫。
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清风¹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译文:分别后,在浩瀚的江面上,只有独自归去的您了。
注释:¹清风:《全唐诗》下注:“一作青枫。”

biéliújiàoshū

gāoshì tángdài 

jīnghuá zhījūncáiwàngxīn 
yìngyóuzuòhǎo tànzàiguānpín 
qiěshāngyuǎnbié ránchóushēn 
qīngfēngwàn jiāngshàngguīrén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diéliànhuā··nuǎnqíngfēngchūdòng--qīngzhào

nuǎnqíngfēngchūdòngliǔyǎnméisāijuéchūnxīndòngjiǔshīqíngshuígònglèiróngcánfěnhuādiànzhòng

zhàshìjiāshānjīnfèngshānzhěnxiézhěnsǔnchāitóufèngbàonóngchóuhǎomènglányóujiǎndēnghuānòng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
冬青¹花,花时一日肠九折²
注释:¹冬青:常绿乔木名。夏季开花,花细白色。²肠九折:形容悲愁之甚。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
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
隔江风雨晴影空¹,五月深山护江雪。
注释:¹“隔江”句:指种在隔江临安故宫中的冬青树。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lóu)¹不敢穴。
注释:¹蝼蚁:这里指平常臣民。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shāng)¹底月。
注释:¹觞:酒器。这句指这些冬青树来历不同常树,曾经看到过皇帝喝酒时的杯中月色。冬青树一名万年枝,与万年觞相应。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shǔ)¹飞绕百鸟臣²,夜半一声山竹裂³
注释:¹蜀魂:指杜鹃,相传杜鹃是古代蜀王杜宇死后之魂所化。²百鸟臣:百鸟仍向杜鹃称臣,喻遗老仍忠于宋帝。³山竹裂:形容杜鹃啼声凄厉,几乎使山竹欲裂。

  冬青树,汉朝的宫殿与宋朝诸帝的陵墓都种植它。此诗以“冬青花”为题,有它的特殊意义。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说见到冬青花而一日肠九折。司马迁《报任安书》云:“肠一日而九回。”言悲痛之极。

  “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故都临安与埋骨的会稽,隔了一条钱塘江。那里已经沦为元军之手,所以说风雨如晦,连一点晴的影子都没有。五月是冬青花盛开的时候,花小色白,故以“微雪”代之。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色,有黑暗和光明之分,从而寄托了作者憎爱的感情。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龙为君象,埋的是宋帝骸骨,故云“龙所藏”。石头为云根,因云触石而出,又其下藏着龙,而《易》有“云从龙”之语,故云“石根云气”。蝼蚁为微贱之物,他们不敢在这地方穴居,从而表示了作者对宋帝的尊敬。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因为冬青树是从宋帝旧殿移来,故云“此种非人间”。万年觞,指御用的酒杯,祝天子万寿无疆之词。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蜀魂,指杜鹃,其所生之子,寄在百鸟巢中,百鸟代为哺育,若臣之于君,故云“百鸟臣”。这里的“蜀魂”杜鹃,隐喻宋帝之魂;“百鸟臣”,隐喻送遗民如林景熙者向他称臣,不以国亡而变心,也就是对元朝的不屈,表示了懔若秋霜的气节。“夜半”,深夜,隐喻元朝的黑暗。杜鹃叫一声,山竹欲裂,表明它怨恨到了极点,这就是宋帝对元朝所抱的态度。林景熙既为宋尽臣节,那他也必然恨宋帝之所恨。

  中国诗歌的传统写法有所谓的赋比兴,此诗用的兴体。《冬青花》是有它的本事的。这首诗给了读者鲜明的形象,一切围绕冬青花并从而展开去加以描绘。在这些鲜明的形象背后,都实有所指,是词在此而意在彼的。

dōngqīnghuā--línjǐng

dōngqīnghuāhuāshíchángjiǔzhé

jiāngfēngqíngyǐngkōngyuèshēnshānwēixuě

shígēnyúnlóngsuǒcángxúnchánglóugǎnxué

láizhǒngfēirénjiāncéngshíwànniánshāngyuè

shǔhúnfēiràobǎiniǎochénbànshēngshānzhúli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