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不复少年时,白发狂歌亦未衰。更与春风酬一醉,好花犹有两三枝。
酒徒不复少年时,白发狂歌亦未衰。更与春风酬一醉,好花犹有两三枝。

shuǐqiǎnzhōuzhìjiěmènshíjué--zhèngxiè

jiǔshǎoniánshíbáikuángwèishuāigèngchūnfēngchóuzuìhǎohuāyóuyǒuliǎngsānzhī

郑獬

郑獬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3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qì)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yīn)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zhuó)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jīn)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sòng)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
译文:臣苏轼有话说:蒙皇上厚恩,将臣差往徐州,已于本月二十日到任。湖州风俗富裕安定,在东南地区号称无事之州。山清水秀,本是朝廷优待贤才的地方。我算什么人?居然获得如此厚爱,臣苏轼先此致谢。 臣苏轼性情鄙陋,名声政绩都微不可言。议论迂阔粗疏,学识浅陋。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而臣却无任何长处。受先帝的误宠,提拔到三馆任职,蒙陛下的信任,交给两州去管理。 臣不是不想努力奋进,报答君恩,只是才力有限,有过无功;法令俱在,臣即使再勤劳也是于事无补。臣的罪过多得很,自己也很清楚。臣凭什么能越次担任名邦之职呢?全都是因为遇到了陛下,用人不求其才能具备,表扬好的也能包容不好的。 臣知道自己迂腐不识时务,难以与新进之人共同进步。皇上知道臣年老不会多生事端,或许能保全一方百姓,所以让臣到湖州任职。 臣之前在杭州时,就喜欢江南的风土之美,在江湖中像鱼鸟一样悠然自得,当地百姓也很听从臣的教导。既然到了此地,臣怎敢不恪尽职守,奉公守法,上以推广朝廷的仁义,下以满足父老百姓的愿望。臣无能。
注释:讫:绝止、完毕。阜安:富足安宁。堙微:没落衰微。阔疏:指粗疏;不严密。天覆:指上天覆被万物,后用以称美帝王仁德广被。群生:指众生物、万物;百姓。息讼:平息争讼。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¹所作《所上人诗序》,见其称所之贤曰:“使所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²。”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注释:¹东坡: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²欧阳公:指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¹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注释:¹云岩:指苏州虎丘山,山上有云岩寺。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¹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zé)²折铛(chēng)³,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注释:¹剑池:在虎丘山上。²弊箦:破旧的竹席。³折铛:断了腿的锅。衲:僧衣。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¹。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²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³,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náo)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⁸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注释:¹相属:相连接。²太息:叹息。³骈然:两两相对的样子。⁴约:穷困。⁵迭夸:轮流夸耀。⁶交诋:相互诋毁。⁷呶呶:唠唠叨叨的样子。⁸逐逐:必须得到的样子。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¹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注释:¹风:同“讽”,讽劝。
此文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文章是高启给友人虚白上人的赠序。作者笔下的虚白上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他安贫乐道,具有独立的人格,对达官贵人不屑一顾,而对志同道合的友人却是招待唯恐不周。而这一切,又是放在当时士大夫世风日坏,僧风日败的社会环境中来写的,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赠给虚白上人,而且也为了“风乎人”、“省于己”,是为了针砭时弊而作的。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烟漠漠¹,雨凄凄²,岸花零落鹧(zhè)(gū)³啼。远客扁(piān)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译文:烟雾苍茫,风雨凄迷。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
注释:南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¹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²凄凄:寒凉貌。《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³鹧鸪:鸟名。形似雌雉,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足黄褐色。以谷粒、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⁴扁舟:小船。⁵临野渡:靠近荒野渡口处。⁶水平:水面平静。

  这首《南乡子》,是一幅着墨不多的水墨画,一片江乡暮春景色,却被作者弄得满纸春愁。说起来,烟当然漠漠,而雨却未见得人人都觉得凄凄。以愁眼看世界,雨不免凄凄。至于岸花零落,当然是自然现象,但斯时也故有斯落也。它自落它的,根本不买任何人的账,看落花泛乡愁的人,即使给他看花开,他也只会看到“愁”。有人说,这是点明时间,却没有想到乡愁与时间全不相干,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乡愁只能在某个时间段才会产生。作者只是把他无处发泄的思乡之情,像喷泉一样喷射,谁碰上也免不了变成“愁根恨苗”。作者的感情,使这些烟枝雨叶改变了它们的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才能从这些被扭曲了的事物身上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此词给读者的是“愁云恨雨,满目凄清”的感觉,而拆碎下来,却是烟、雨、落花与鹧鸪的叫声而已。但就在开头这十三个字里,却使人觉得这些碎玉零珠滚滚而来,既是互相连贯,又能互相配合。说到底,这都是作者那条感情丝线上悬挂的琼瑶,它们是由感情组织在一起的。

  这首词属于“单调小令”,但它有个特色,那就是前十三字用平韵,后十七字换仄韵。从韵脚的改变,使人产生一种分了上下片的错觉。实际上这首词在行文方面也的确如此。前十三字,以比兴见作者情思;后十七字,用叙述方式说明上文的情思是自己的乡愁。在韵脚上似断,而在文字和内容上却一气呵成。

  野渡扁舟,水平潮退,是不得不思乡处,客路风雨,又值春意阑珊,又是不得不思乡之时。野渡凄寂无人,不堪鹧鸪之啼也。前后照应,结构完整,字少思深,平易感人。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2-223

nánxiāngzi··yān--xún

yānànhuālíngluòzhèyuǎnbiǎnzhōulínxiāngchùcháo退tuìshuǐpíngchūn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雨恨云愁¹,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²细。
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调名取自江淹,《咏美人春游》中的诗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又名《南浦月》《点樱桃》《沙头雨》《十八香》,《寻瑶草》等。¹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²孤烟:炊烟。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天际征鸿¹,遥认行如缀(zhuì)²。平生事,此时凝睇(dì)³,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译文: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注释:¹征鸿: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²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³凝睇:凝视。睇:斜视的样子。⁴会:理解。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传世的词作。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¹
译文: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注释:¹增伤:加倍忧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思蹇(jiǎn)¹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译文: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注释:¹蹇产:曲折纠缠。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悲秋风之动容¹兮,何回极之浮浮!
译文:悲叹秋风一来草木枯黄,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注释:¹动容:指秋风吹来的状况。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数惟¹(sūn)²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译文:每当想到楚王动辄发怒,我就胆战心惊痛苦悲伤。
注释:¹惟:思,想起。²荪:香草名,这里指楚王。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¹以自镇。
译文:真想疾起狂奔远去他乡,看到百姓痛苦镇定思量。
注释:¹尤:遭罪。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结微情¹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译文:我把内心想法讲了出来,把它拿来赠给我的楚王。
注释:¹微情:一点点情意,是作者自谦。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¹以为期²
译文:楚王曾经与我有过约定,他说黄昏时分相会一趟。
注释:¹黄昏:代指晚年。²期:约。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羌中道而回畔¹兮,反既有此他志。
译文:谁知楚王半路改变想法,一反过去态度另有主张。
注释:¹回畔:折回。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jiāo)¹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kuā)²
译文: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姿态,向我展示他的艳丽衣裳。
注释:¹憍:通“骄”,骄傲,夸耀。²修姱:美好。其,楚怀王。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¹为余而造怒。
译文:与我有约你却言而无信,为何反而对我发怒逞强。
注释:¹盖:通“盍”,何。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愿承间¹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译文:本想找个机会说明情况,却又怕这怕那没有胆量。
注释:¹承间:找个机会。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dàn)¹
译文:悲我忧豫不敢接近楚王,心里痛苦就如火烧一样。
注释:¹憺憺:忧心重重的样子。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yáng)¹聋而不闻。
译文:我把这情景编成了歌辞,但你假装耳聋不肯倾听。
注释:¹详:通“佯”,假装。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固切人¹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译文:言辞懇切之人不受欢迎,小人以我为患把我提防!
注释:¹切人:直率坦诚的人。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初吾所陈之耿著¹兮,岂至今其庸²(wàng)³
译文:当初我把意见陈述明白,至今难道他会完全遗忘?
注释:¹耿著:明白清楚。²庸:乃,就。³亡:通“忘”,忘记。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何毒药之謇(jiǎn)¹兮?原荪美之可完。
译文:为何直想反复讲述这话?我盼楚王美德得到发扬。
注释:¹謇謇:忠直敢言。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望三五¹以为像²兮,指彭咸以为仪。
译文:希望三皇五帝作为榜样,就像彭咸谏君不听投江。
注释:¹三五:三王五霸,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五霸先秦时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汉代以后说法不一。²像:榜样。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夫何极¹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译文:学习三五彭咸何事不成?定会无亏无损名声远扬。
注释:¹极:方向。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¹
译文:美好品德要靠自我修养,名声好坏哪凭自己宣扬。
注释:¹虚作:假造。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¹而有获?
译文:怎能君不施恩望臣回报,怎能春不下种秋来收粮?
注释:¹实:播种。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少歌¹曰:与美人抽思²兮,并日夜而无正³
译文:小歌:我把内心所想向他诉说,日以继夜等待却无反响。
注释:¹少歌:古代乐章音乐的名称。这里是前半部分内容的小结。²抽思:一作“抽怨”。抽,抒写。³正:同“证”,证据。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ào)¹朕辞而不听。
译文:楚王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并不把我所说放在心上!
注释:¹敖:通“傲”,轻慢。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¹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译文:唱道: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停留在汉水之北。
注释:¹倡:通“唱”,古代音乐章节的名称。这里指诗的下半部分的开始。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好姱佳丽兮,牉(pàn)¹独处此异域。
译文:毛羽十分美丽,孤单地在异乡作客。
注释:¹牉:分离。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既惸(qióng)¹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译文:没有一个知交,也没有谁介绍。
注释:¹惸:同“茕”,孤独。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道卓远¹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译文:相隔既远而被人忘怀。要自荐也没有路道。
注释:¹卓远:遥远。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¹
译文:望着北山而流眼泪,对着流水而自哀悼。
注释:¹太息:叹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望孟夏¹之短夜兮,何晦明²之若岁。
译文:孟夏的夜景本来很短,为什么长起来就像一年?
注释:¹孟夏:夏历的四月。²晦明:从黑夜到白天,指一夜。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惟郢(yǐng)¹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译文:郢都的路途确是遥远,梦魂一夜要走九遍。
注释:¹郢路:由汉北通往郢都之路。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¹月与列星。
译文: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注释:¹南指:南行的指示标志。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¹
译文:想直走但又未能,梦魂往来多么劳顿。
注释:¹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译文:为什么我的性情这样端直,别人的看法却和我不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¹弱而媒²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译文: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也还不知道我的从容。
注释:¹理:使者,媒人。²媒:动词,说合。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¹曰:长濑(lài)²湍流,溯³江潭兮。
译文:尾声:水浅滩长,我溯沧浪而上。
注释:¹乱:尾声。²濑:浅滩上的流水。³溯:逆流而上。⁴潭:深渊。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狂顾¹南行,聊以娱心兮。
译文:回望南方,聊以解慰愁肠。
注释:¹狂顾:急切地回顾。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zhěn)¹(wēi)(wéi),蹇(jiǎn)²吾愿兮。
译文:怪石崎岖,行走不如人愿。
注释:¹轸石:扭曲的怪石。²蹇:阻止,阻碍。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超回志度¹,行隐进兮。
译文:迂回超越,使我进退两难。
注释:¹志度:考虑。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低徊¹夷犹²,宿北姑兮。
译文:迟疑不进,落宿在这北姑。
注释:¹低徊:徘徊。²夷犹:犹豫。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烦冤瞀(mào)¹容,实沛徂²兮。
译文:心烦意乱,万事颠沛胡涂。
注释:¹瞀:心绪烦乱。²沛徂:颠沛流离。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愁叹苦神¹,灵遥思兮。
译文:叹息悲伤,神魂飞向远处。
注释:¹苦神:神思劳苦。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¹兮。
译文:地偏路远,没人代为诉苦。
注释:¹行媒:媒介。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道思¹作颂,聊以自救兮。
译文:调整思路,作歌聊以自娱。
注释:¹道思:一路哀思。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忧心不遂¹,斯言谁告兮?
译文:忧愁难解,有谁可以告诉?
注释:¹遂:顺畅。

  “抽思”取之于诗篇中“少歌”之首句。对“抽思”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谓:“为君陈道、拔恨意也。”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抽,拔也。思,意也。”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抽,绎也。思,情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为:“抽,拔也。抽思,犹言剖露其心思,即指上陈之耿著言。”

  从体式上看,此篇有个与它篇不尽合一的独特篇章结构:除篇尾有“乱辞”外(这是《九章》中多数篇所具备),还增加了“少歌”与“倡曰”两种形式,此为它篇(如《离骚》、《九歌》及《九章》其它篇等)所罕见。所谓“少歌”,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乃类同于“小歌”,是诗章前部分内容的小结。

  所谓“倡曰”,即是“唱曰”,是诗章第二部分内容的发端。联系此篇整体内容,这别具一格的“少歌”与“倡曰”至少起了两个作用:其一,内容结构上的转换,由前半部分刻画与君不合、劝谏无望而生的忧思之情,转向了独处汉北时心情的描摹,“少歌”与“倡曰”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篇顺理成章;其二,诗篇的结构体式有所突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避免了单一化叙述的单调与呆板,产生了回旋曲折的艺术效果。

  此诗回忆自己向楚王建议革新政治,遭受谗害而被放逐的情况,所写的是把作者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般的愁情抽绎出来。全诗流贯着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诗篇一开首即扣住了题目”抽思“——以忧伤入题,用一连串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汇一下子将读者引入了“忧伤”的氛围,从而步入了诗人刻意营造的感情王国。

  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随着诗章的逐步展开而渐次委婉吐露的。诗篇先从比喻入手,描述了诗人的忧思之重犹如处于漫漫长夜之中,曲折纠缠而难以解开,由此自然联系到了自然界——“谓秋风起而草木变色也”(朱熹语);继而写到了楚怀王,由于他的多次迁怒,而使诗人倍增了忧愁,虽有一片赤诚之心,却仍无济于事,反而是怀王多次悔约,不能以诚待之。诗人试图再次表白自己希冀靠拢君王,却不料屡遭谗言,其心情自不言而喻——“震悼”、“夷犹”、“悝伤”、“惦儋”,一系列刻画内心痛苦词语的运用,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的忠诚与不被理解的窘迫。“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成以为仪”,“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一番表露,既是真诚的内心剖白,也是寄寓深邃哲理、予人启迪的警策之句,赋予诗章以理性色彩。

  “少歌”后的“倡日”部分,叙述角度有所转换。这部分以由南飞北的鸟儿作譬,刻画了诗人独处汉北时“独而不群”、“无良媒”的处境,其时其地,诗人的忧思益增:“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两句,令人读之怃然。值得注意的是,诗篇至此巧妙地插进了一段梦境的描写,以此抒写诗人对郢都炽烈的怀念,使读者似乎看到诗人的梦魂由躯体飘出,在星月微光下,直向郢都飞逝,而现实的毁灭在空幻的梦境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这是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

  诗篇最后部分的“乱辞”完全照应了开头,也照应了诗题。诗人最终唱出的,依然是失望之辞——因为,梦幻毕竟是梦幻,现实终究是现实,处于进退两难之中的诗人,无法也不可能摆脱既成的困境,他唯有陷入极度矛盾之中而藉诗章以倾吐心绪,此外别无选择。

  全诗最大的特色,应该是流贯全篇的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