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恶叫青春,声声恼杀人。啼时休近户,妾恐老姑瞋。
姑恶叫青春,声声恼杀人。啼时休近户,妾恐老姑瞋。

è--kuí

èjiàoqīngchūnshēngshēngnǎoshārénshíxiūjìnqièkǒnglǎochēn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
春风吹船著浯(wú)¹,扶藜(lí)²上读《中兴碑》。
译文:春风把我的船吹到了浯溪岸边,我拄着拐杖上山,细细地读着崖上刻的《中兴碑》。
注释:¹浯溪: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南五里。²藜:藜杖。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平生半世看墨《¹,摩(mó)(suō)²石刻鬓成丝。
译文:我一生中有半世都只见到这碑的拓本,今天终于能亲手抚摸着石刻,可怜我双鬓已雪白如丝。
注释:¹墨《:拓《。²摩挲:抚摸。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
明皇不作苞桑计¹,颠倒四海由禄儿。
译文:唐明皇没有安定国家的深谋远虑,任由着安禄山,把天下搅得一塌糊涂,无法收拾。
注释:¹苞桑计:比喻牢靠的治国方略。苞桑:亦作“包桑”,根深蒂固的桑树。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
九庙¹不守乘舆(yú)西,万官已作鸟择栖(qī)²
译文:宗庙宫廷都沦陷敌手,明皇凄凉地逃往川西;百官们犹如乌鹊选择良木,纷纷投降伪朝,低声下气。
注释:¹九庙:指太庙,古天子庙九室。此代指京城。²乌择栖:指朝臣们另找靠山。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¹取大物²为?
译文:统率军队,守护国家,这是太子的本分,肃宗匆匆地登上皇帝的宝座,难道不显得过分心急?
注释:¹趣:急忙。²大物:国家。
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
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jú)(jí)¹还京师。
译文:平定祸乱本来是很困难的事,能够取得胜利,真是徼天之幸,太上皇终于能跼蹐不安地返回了京师。
注释:¹跼蹐:无法舒展的样子。此指玄宗回国都后,受肃宗所制,无法舒展。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
内间张后¹色可否?外间李父²(yí)指挥。
译文:从此后他失去了自由,在宫中要看张后的脸色行事,在宫外又要听从李辅国的颐指气使。
注释:¹张后:肃宗皇后张良娣,与李辅国勾结,干预朝政,牵制玄宗。后被废。²李父:李辅国。颐指挥:用脸部表情来示意指挥。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南内¹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译文:他在南内偷安苟活,高力士去后,事势便更加危急。
注释:¹南内:玄宗自蜀回,住南内兴庆宫,后迁西内软禁。高将军:高力士。
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臣结¹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译文:臣子元结在舂陵上书献策,臣子杜甫在四川,见到杜鹃再次下拜和泪作诗。
注释:¹臣结:指元结。元结曾任道州刺史,多次上表言事,并作有《舂陵行》诗,反映民间疾苦。臣甫:杜甫。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¹词。
译文:可怜世人有谁知道忠臣刻骨的悲痛,只是争相欣赏诗文中优美的文词。
注释:¹琼琚:华美的佩玉。此指文辞华丽。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¹
译文:一起看碑的有六七个和尚,还有几位文士相随。
注释:¹“同来”二句:据《山谷先生年谱》,这次同游的有进士陶豫、李格,僧伯新、道遵等人。
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¹为洗前朝悲。
译文:我站在断崖边青苔上,一阵暴雨打来,仿佛要洗去前朝无尽的悲思。
注释:¹冻雨:暴雨。

  黄庭坚七古,起首一般采取两种手法,一是突兀而起,高屋建瓴,倾泻而下;一是平平而起,语迟意缓,遒劲老苍。这首诗的起首,用的是后一种手法。诗用叙事语气展开,很自然地入题,说自己来到了浯溪,拄着拐杖上山,细读《中兴碑》,想到生平见过许多此碑的拓《,今天真正见到原碑,却已年龄老了。这四句是开端,也是第一段,看上去很平淡,细细琢磨,却有很深的意味。前两句写见碑,是直写;后两句写见碑的感慨,用旁衬。因了平生看见碑的许多墨《,对碑的内容必然很熟悉,对原碑定然很向往,极欲一见;今天见到了,一定很高兴;然而诗说自己已经苍老,到现在才见到原碑,流露出恨见太晚的感慨。

  黄庭坚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中兴颂》素有研究,且上文已明陈“半世看墨《”,于是下文不再具体写碑,不说碑文经风沥雨所留下的沧桑痕迹,也不评颜真卿字体如何苍劲有力,却一连用十六句,倾吐由碑文内容而引起的怀古之思与感慨。《中兴碑》是记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收拾残局,使唐中兴事,所以诗以唐明皇为中心。前四句写安史之乱的缘起是由于明皇失政,宠用安禄山,终于酿成国变,自己逃入西蜀,大臣们纷纷投靠新主。次四句写唐肃宗恢复事,说他匆忙即位,徼天之幸,得以战胜,明皇成了太上皇,局促不安地回到京城。又次四句,写唐明皇在南内苟活,内被张后欺负,外受李辅国颐指,日子十分难过,自高力士被赶走后,处境更加困难。末四句,写臣子元结、杜甫等忠君报国,但世人都不理解,只欣赏他们优美的文辞。这十六句,是《诗的主体,写尽了玄宗、肃宗二朝的史事。从所举史实及所作评论来看,黄庭坚既对唐明皇荒淫失国表示批判,又对他晚年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唐肃宗,黄庭坚以“何乃趣取大物为”一句作诛心之论,说他急于登上皇帝的宝座,逾越了《分;又举元结文及杜甫诗来说明当时社会并不安定,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肃宗也不是个好皇帝。言下之意,对“中兴”二字持否定态度。黄庭坚对肃宗的看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引起过争论,元刘壎《隐居通议》称赞这论点说得好,全诗“精深有议论,严整有格律”。宋范成大《骖鸾录》批评说诗“不复问歌颂中兴,但以诋骂肃宗为谈柄”,使后来不少人跟着他走入歧途。陈衍《宋诗精华录》也认为诗“议论未是”。

  “同来野僧六七辈”至末四句是一段,也是诗的煞尾。这段犹如古代游记笔法,在最后交代同游人,在风格上与首段遥相呼应。诗收得很平稳,说自己与同行人一起看碑,在断崖前经受着风雨的袭击,思念着唐朝这一段不堪回首的悲凉故事。“前朝悲”三字,总结了前面一大段怀古的内容。当时,宋徽宗重用蔡京等奸臣,民间怨声载道,国家日益混乱,金人在北方又虎视眈眈。诗人敏锐地感受到,宋徽宗正在步唐明皇的后尘,这前朝悲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今朝悲。所以诗的末段看似写景叙事,却使人感受到诗中笼罩着一股悲凉之气。

  这首诗是黄庭坚晚年的作品,诗人这时驾驭语言的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全诗洗尽铅华,归于自然,结构严谨,章法井然,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概括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史实。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576-579页

shūbēihòu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chūnfēngchuīchuánzhuó shàng zhōngxīngbēi  
píngshēngbànshìkànběn suōshíbìnchéng 
mínghuángzuòbāosāng diāndǎohǎiyóuér 
jiǔmiàoshǒuchéng西 wànguānzuòniǎo 
jūnjiānguótàishì nǎiwéi 
shìyǒuzhìnántiānxìngěr shànghuángchúhuánjīngshī 
nèijiānzhānghòufǒu wàijiānzhǐhuī 
nánnèiliánggǒuhuó gāojiāngjūnshìyóuwēi 
chénjiéchūnqiūèrsān chénjuānzàibàishī 
ānzhīzhōngchéntòngzhì shìshàngdànshǎngqióng 
tóngláisēngliùbèi yǒuwénshìxiāngzhuīsuí 
duàncāngxiǎnduìjiǔ dòngwéiqiáncháobēi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¹垂野²草青青,时有幽花³一树明。
译文:春天的阴云笼罩着草色青青的原野,偶尔有一树野花冒出头来,在眼前豁然一亮。
注释: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¹春阴:春天的阴云。²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³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晚泊(bó)孤舟古祠(cí)¹下,满川²风雨看潮生。
译文:晚间将小舟独泊在古庙下边,只见满河风雨,潮水渐渐上涨。
注释:¹古祠:古旧的祠堂。²满川:满河。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两句则是说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10-111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52-53

huáizhōngwǎntóu--shùnqīn

chūnyīnchuícǎoqīngqīngshíyǒuyōuhuāshùmíng

wǎnzhōuxiàmǎnchuānfēngkàncháoshēng

海水渤潏,人罹鲸鲵。
海水渤(bō)(juè)¹,人罹(lí)²鲸鲵。
译文:大海汹涌翻腾,百姓落难喂了长鲸。
注释:¹浡潏:大水沸涌的形状,用以描写社会动乱。²罹:遭受,遭遇。鲸、鲵,都是海中的大鱼,比喻恶残不义之徒。这是指发动叛乱的安禄山叛军。
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齐。
(wěng)¹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齐²
译文:浓烟滚滚风沙弥漫四方,这滔天大祸起于燕齐之地。
注释:¹蓊:聚集。²燕齐:今河北、山东一带。
何六龙之浩荡,迁白日于秦西。
何六龙¹之浩荡,迁白日于秦西。
译文:皇帝的车驾多么四荡,不得不离开长安向西而行。
注释:¹六龙:古代天子车驾为六马。马高八尺曰龙,故六龙指皇帝车驾。此指唐玄宗。
九土星分,嗷嗷凄凄。
九土¹星分²,嗷(áo)³凄凄。
译文:九州山河分崩离析,难民在战乱中惨惨呼号。
注释:¹九土:九州之土。²星分:指山河破碎。³嗷嗷:本为雁哀鸣声,诗中喻百姓哀愁声。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南冠君子¹,呼天而啼。
译文:我好比南冠君子钟仪,在狱中呼天呼地。
注释:¹南冠君子:春秋时楚人钟仪被晋国俘虏后仍戴着楚国的帽子。
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恋高堂¹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译文:思念父母掩面而泣,血泪坠地化成稀泥。
注释:¹高堂:指父母。萧士赟曰:高堂,喻朝廷也。
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沈迷。
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沈迷。
译文:春天虽到但狱门并不长草,我独自愁怨昏昏迷迷。
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
兄九江¹兮弟三峡,悲羽化²之难齐。
译文:兄长在九江啊贤弟在三峡,我不能生翅成仙去与他们相聚。
注释:¹九江:郡名。唐称浔阳,隋称九江。治所在今江西九江。²羽化:长翅膀,指成仙。此句盖谓弟兄天各一方,欲如飞仙之轻举远逝而相聚会,不能得也。
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mù)¹关北愁爱子,豫章²天南隔老妻。
译文:穆陵关北的孩子令人发愁,南昌之南的老伴又与我别离。
注释:¹穆陵:在今山东沂水县北。²豫章:郡名,唐时属江南西道,又谓之洪州,在浔阳郡之南。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
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
译文:一门骨肉不得团圆,大难中不能互相救急。
树榛拔桂,囚鸾宠鸡。
树榛拔桂,囚鸾宠鸡。
译文:拔出桂树栽上荆棘,关上鸾凤去宠爱山鸡。
舜昔授禹,伯成耕犁。
舜昔授禹,伯成¹耕犁(lí)
译文:当年舜禅位于禹,伯成子高便回家去种地。
德自此衰,吾将安栖。
德自此衰,吾将安栖。
译文:世风日哀,我该到何处栖息?
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
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
译文:喜欢我的人对我十分体恤,不喜欢我的人为何忍心乘危相取?
子胥鸱夷,彭越醢醯。
子胥鸱(chī)¹,彭越²(hǎi)(xī)³
译文:伍子胥葬身于鸱夷,彭越被剁成了肉泥。
注释:¹鸱夷:皮袋子。²彭越:汉初大将。³醢醯:肉酱。
自古豪烈,胡为此繄?
自古豪烈,胡为此繄(yì)¹
译文:自古以来的豪杰,这样做又何必?
注释:¹繄:语气助词。
苍苍之天,高乎视低。
苍苍之天,高乎视低。
译文:悠悠苍天啊,您居高临下。
如其听卑,脱我牢狴。
如其听卑,脱我牢狴(bì)¹
译文:要能听到我在下面的申诉,那就赶快把我解救出牢狱。
注释:¹牢狴:牢狱。
傥辨美玉,君收白珪。
傥辨美玉,君收白珪¹
译文:如果能够识辨美玉,请你魏郎中将我白珠收月。
注释:¹白珪:即白圭。

  此诗写安史之乱中,自己与家人离散、身陷囹圄的不幸遭遇,希望魏郎中(不详何人)援手为自己昭雪冤狱。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了一幅动荡、凄惨的图景:“海水渤潏,人罹鲸鲵。”“人罹鲸鲵”,人们遇上了凶恶强暴的人。“蓊胡沙而四塞”:安史叛军掀起漫天尘沙,遍及各地方。蓊,愿意是草木茂盛,这里有弥漫的意思。四塞,充满四方。这句形容安禄山叛乱,战争蔓延的范围很广。“始滔天于燕齐”:这场祸乱像洪水一样是从燕齐二地发起的。滔天,本是描写水势之大,这是比喻大的灾祸。燕齐,安禄山是在范阳(今北京一带)发动叛乱的。范阳位于战国时燕地,与齐国毗邻,所以“燕齐”并提。以上四句是描写安史叛乱的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祸患。“何六龙之四荡,迁白日于秦西。”六龙驾驶的车子是何等的四四荡荡,它载着白日迁移到秦地以西去。何,何等,何其、多么。六龙,古代神话中传说太阳乘的车子是由六条龙驾驶。这里比喻朝廷的官员、禁卫队等。白日,指皇帝唐玄宗。安禄山攻占潼关后,唐玄宗仓惶西逃,到蜀地避难,因蜀地在长安西南,故称秦西。这两句是讽刺唐玄宗的逃跑路线。“九土星分,嗷嗷凄凄。”九州,古代把中国分成九州,和天上的北斗星及二十八星宿分别对应,称作“分野”。这里指安禄山搞分裂叛乱战争,破坏国家统一。“嗷嗷凄凄”:人民处于哀愁困苦之中。凄凄,悲苦的样子。“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我这个被投进监狱的囚徒,哭啼着呼唤苍天。“南冠君子”,见《左传·成公九年》春秋时楚国伶人钟仪,在晋国当俘虏时,还戴着楚国的帽子,因楚国地处南方,后来就用楚囚南冠来泛指囚徒。当时李白被囚在浔阳狱中,所以自称为南冠君子。“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高堂,通常称父母,这里大约是指朝廷。想念父母便悲痛地掩面哭泣,含着血的泪水,滴到地上而成泥。“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沉迷。”虽然已是春天的季节,但阴暗的监牢门前却连草也不生,我独自一人,深深地陷入哀怨和痛苦中难以排解。幽怨,隐埋在心中的哀怨。沉迷,不能自拔的意思。“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九江,即浔阳。这里的“兄”,可能是李白自指,不是另有一兄在九江。意思是一家人骨肉分离。羽化,古人把成仙叫羽化。可悲的是即使能成为神仙,也难相聚在一起。“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穆陵关,在山东沂水县北。李白的儿子伯禽这时在山东。豫章,郡名,即洪州,州治在今江西南昌市。李白的妻子这时寄居在豫章。这两句意为:我可爱的孩子远在穆陵关北,使我忧愁、惦念,年老的妻子被隔在南方的豫章郡。“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一家人骨肉分离,像百草被风吹散一样,遇到危难的时候,再也不能互相照顾了。以上十二句是描写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和自己无辜入狱的悲愤心情。“树榛拔桂,囚鸾宠鸡。”种植上杂乱的榛树,而拔掉美好的桂树,把高贵的鸾凤囚禁起来,而宠爱无能的鸡。这两句以榛、鸡比喻腐朽无能的权奸,说明朝廷对他们扶植和重用;以桂、鸾比喻有才能的人,说明朝廷对他们的打击和排挤。指责当时的统治者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庸庸碌碌的人都窃据高位,而有才能的人反遭不幸。“舜昔授禹,伯成耕犁。”伯成,伯成子高,传说中尧舜的一个诸侯。当大舜把天下传授给禹的时候,伯成子高便辞去官职去耕田种地。“德自此衰,吾将安栖?”德政从此衰败,我将到那里去安身?《庄子·天地》载:禹嗣舜位,伯成子高辞诸侯而去耕田,禹问其政,伯成子高说:“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李白在此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天下被昏君搞乱,社会黑暗,自己无处安身。栖,栖息,安身。“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喜欢我的人可怜我,不喜欢我的人,怎么忍心在我临危的时候还来排挤我?“子胥鸱夷,彭越醢醯。”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到吴国去辅佐吴王,后被吴王杀死。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鸱夷,皮革做的大口袋。伍子胥当年被吴王杀死,用皮口袋装着尸体弃于江中。彭越,汉初将领,封梁王,后为刘邦所杀。事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彭越被汉高祖刘邦剁成了肉酱。“自古豪烈,胡为此繄?”胡,为什么,繄,语气词,叹息的声音。从古到今的英雄豪杰,为什么都是这样遭遇呢?以上四句是借古讽今,控诉现实政治的黑暗。自己有理想、有才能,想为平定安史叛乱,恢复国家统一贡献力量,却遭到惨酷迫害。“苍苍之天,高乎视低。”青天啊你居高临下,看看大地上的一切吧!“如其听卑,脱我牢狴。”如果你能听到地位低下人的呼声,那就把我解脱出这牢狱吧!其,代词,指天。卑,卑贱,指地位卑下的人。牢狴,监狱。“倘辨美玉,君收白珪。”白珪,白玉。倘若你能辨认美好的玉石,那就收下这洁白无瑕的美玉吧!这里是诗人以白珪自比,表示自己纯洁无辜,要求重新为平定安史叛乱贡献力量。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比喻的手法,揭露并讽刺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实行不抵抗的逃跑路线,造成了“九土星分,嗷嗷凄凄”的悲惨情景,国家统一被破坏,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第二部分,描写诗人自己遭受不白之冤,被系于浔阳狱中,从而家庭骨肉离散。第三部分,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唐玄宗、唐肃宗,对他们昏庸腐朽的统治,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诗人借古讽今,用历史传说批判了他们“树榛拔桂”、“囚鸾宠鸡”的行为。表达了诗人遭受迫害的强烈愤慨。最后诗人向苍天呼告,他申述自己是无辜的,要求申雪冤情,为平定安史之乱、统一祖国,发挥自己的才能。

  此诗在艺术上除了具有悲愤交集、情感激越,把揭露、批判、讽刺、愤恨、抗议集于一诗之外,在表现方法上的突出特色:首先是它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揭露、讽刺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大敌当前、安史叛军践踏祖国大好河山之际,统治者们不是愤起反抗,而是匆匆逃往西蜀避难。“何六龙之四荡,迁白日于秦西”的比喻就是以讽刺的语调,描绘李隆基逃命时的匆忙景象。其次诗歌还借用历史传说中的典故,讽刺唐代统治者的残酷无情。如“子胥鸱夷”,“彭越醢醯”的悲剧,便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影射。又如“树榛拔桂”、“囚鸾宠鸡”的比喻,都从本质上揭露了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政治现实。

  这首诗是写于浔阳狱中,全诗交织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统治者的愤怒,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痛,对妻子儿女的牵挂。题名《万愤词》,正显示出李白囚系浔阳狱中,万感交集的愤慨心情。它不仅表达出诗人的痛苦和悲愤,同时也是对封建黑暗政治的有力控诉。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3-915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40-246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
(yāng)(mǎng)¹望舒²隐,黮(dàn)(yǎn)³玄夜阴。
译文:月亮被云层遮住昏暗不明,漆黑夜晚黝黑阴森。
注释:北芒:即“北邙”,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北,是洛阳北御黄河的重要屏障,东汉、魏、晋时达官贵族死后多葬于此。客舍:犹言“客居”、“寄居”。¹泱漭:不明的样子。²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后常代指月亮。³黮黤:昏暗的样子。⁴玄夜:黑夜。《八代诗揆》“黮黤”作“黤黮”,义同。
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
寒鸡¹思天曙(shǔ),振翅吹长音²
译文:半夜时分啼叫的鸡以为天将亮,煽动翅膀发出长长的鸡啼声。
注释:¹寒鸡:指在半夜时分不按一定时间啼叫的荒鸡。古时迷信认为半夜鸡鸣为不祥的恶声。²吹长音:拉长声音啼鸣。吹:这里指鸣叫。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蚊蚋(ruì)¹归丰草²,枯叶散³萧林
译文:蚊虫聚集在茂密草丛中,枯叶散落在寂静冷落的树林。
注释:¹蚋:一种似蚊的昆虫,头小,色黑,吸人畜血液。²丰草:丰茂的草。³散:飘散。⁴萧林:清静冷落的树林。树叶落后是秋冬之季,树林更少生气,故称“萧林”。
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陈醴(lǐ)¹²悴颜³,巴歈(yú)畅真心。
译文:喝下陈年的甜酒让憔悴的面容泛起红晕,心中畅怀高歌巴渝。
注释:¹醴:甜酒。陈醴,陈酒。²发:发动,焕发。³悴颜:憔悴的面容。⁴巴歈:亦作巴渝,歌舞名,《晋书·乐志》记载为“巴渝舞”。
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yùn)¹终不晓²,斯叹³难任。
译文:在乱麻做的被子中迟迟等不到天亮,悲叹实在让人难以承受。
注释:¹缊被:用乱麻做成的被子。²不晓:到不了早晨。因“缊被”不暖,难过寒夜,故说“缊被终不晓”。³斯叹:此叹,指“缊被终不晓”之叹。⁴信:确实,的确。任:担当,承受。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何以除斯叹¹,付之与瑟琴²
译文:如何才能排遣心中满腹的愁怀,唯有抚琴弹瑟,一抒衷肠。
注释:¹斯叹:代指胸中满腹的愁怀。²瑟琴: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谐和,每以此比喻事物之和于心。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长笛¹响中夕²,闻此消³胸襟(jīn)
译文:在半夜吹奏起长笛,听到此乐音让自己心情渐渐的平复。
注释:¹长笛:长笛,乐器名,汉武帝时丘仲因羌之制截竹为之,名羌笛。本为四孔,后加一孔,以备五音,谓之长笛。²中夕:半夜。³消:消除。⁴胸襟:胸,指胸中;襟,指衣襟。襟当胸,故说胸而并及襟。胸襟,引申为指某种心情,志趣或抱负。

  此诗是一篇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通过对寒夜、荒鸡、蚊蚋、枯叶、萧林等寒秋萧索景物以及陈醴、巴歈、缊被的描写,抒写了作者远行客居中的困顿心境以及思乡之情。全诗共十四句,前六句主要是写景,后八句则重在感怀。

  诗一开头描写一个浓云盖月的寒夜,天宇阴暗,夜幕低垂:“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这两句给全诗涂上了一层黯淡的色彩。

  接下来六句写景,都是些凄凉之景:广漠空寂,黯淡无光;荒鸡长鸣,恶声传不祥之兆;残叶飘零,寒林呈萧飒之状。如此寒夜,如此景况,独宿孤舍,情何以堪。于是借酒浇愁,自我宽解;故作旷达,歌舞畅怀:“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痛饮陈年老酒,使原本憔悴的面容泛起红颜;酒酣歌舞,一畅心怀。作者生性嗜酒,所著《酒德颂》中有辞曰:“有大人先生,……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正是作者自己耽酒生活的真切写照。而这种于醉乡之中“其乐陶陶”的情景,正是他在醒时的现实生活中心情悲痛欲绝的表现。这种因酒力而激发起来的兴奋,和因酒酣而一畅真心的狂舞,都是短暂的,很快,“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再接下来四句:“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是写在以乱麻破絮缝制而成的衾被里,度时如年地盼望天亮,如此沉重的悲叹,实在是人难以担荷的。怎样才能排遣掉那满腹的愁怀,唯有抚琴弹瑟,一抒衷肠。

  最后两句“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半夜里听到长笛鸣响,使得心中悲愤之情渐渐地平息下来。这八句言情,表现出作者感情上的起伏跌宕。以酒浇愁,陈醴酡颜,歌舞尽情,是一扬;叹息难任,将心事付于琴瑟,是一抑。最后闻长笛而胸襟消释,似乎抚平了心中激愤的浪谷,但实际上不过是表面上的平静,内心深处的愤慨之情并没有真正消失,不过是在无可奈何中暂时歇息下来罢了。

  这首诗前面写黯淡之景,后面抒哀痛之情。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因理想和现实矛盾而激发起来的阵阵悲雾愁云。《晋书·本传》记载,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在如此放浪形骸、肆意恣情的言行背后,正隐藏着一个极端痛苦的灵魂。

  这是一篇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夜半昏黑,星月无光,作者寓居北芒山麓的简陋客店,心绪重重,难以入睡。户外寒鸡孤鸣,落叶萧索,更加重了作者的苦闷。由近及远,自然会联想到附近山中埋葬的王侯公卿,人生当有一搏的念头油然而生。于是借酒壮志,想象着在巴渝武乐的激励下建功立业。然而,现实窘迫的境况又使他心灰意冷,忧叹不已。这时,传来涤邪纳正的悠扬笛声,作者的心情方稍有缓解。全诗思路曲折而细腻,流露出浓郁的压抑与忧愁。愁从何来,作者没有明说,但从诗中可以品味出,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积极进取的志向之间的矛盾。

参考资料:
1、 韩格平注译.《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575~576页
2、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337~33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