罘罳玉馆未垂络,水殿玲珑澄碧落。綵扇翻香蛱蝶轻,绡衣簇翅蜻蜓薄。
罘罳玉馆未垂络,水殿玲珑澄碧落。綵扇翻香蛱蝶轻,绡衣簇翅蜻蜓薄。
钓天画永无纤埃,水晶帘动南薰来。三千粉黛放将尽,十二楼台閒自开。
钓天画永无纤埃,水晶帘动南薰来。三千粉黛放将尽,十二楼台閒自开。

wèizhòngjīnyuànjǐngshǒuèr--zhāngníng

guǎnwèichuíluòshuǐ殿diànlínglóngchéngluòcǎishànfānxiāngjiádiéqīngxiāochìqīngtíngbáo

diàotiānhuàyǒngxiānāishuǐjīngliándòngnánxūnláisānqiānfěndàifàngjiāngjǐnshíèrlóutáixiánkāi

张宁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8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zhuì)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pǔ)。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¹
注释:¹秋莲苦:秋莲结子,莲子心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忍恨不能歌,试托哀弦语¹。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注释:¹“试托”句:意将哀伤之情寄于乐器的弹奏之中。

  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诉说离别相思之苦的词,离别相思是历代词篇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倘若写不出特点,是最难引起读者注意的。

  开头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习见之事喻简单之理。坠落的雨点已经辞别了乌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经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习见之事,它们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甚至是生死离别隔绝永无相见之期。“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把离别之苦称作”遗恨”,可见相离之长久,以秋莲比其苦,则以我心对莲心,多占了一个“心”字,这些地方都写的很细致。下片写的是为排除相思之苦所作的尝试和努力,这其中颇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见小晏笔法之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发,这是有古语可凭的,“悲歌可以当泣,遥望可以当归”么,可是,“忍恨不能歌”,未曾开口,已经恨如雨下了。于是,退而诉诸丝弦,“试托哀弦语”,而且在哀弦之中诉说了自己的愿望,同时也得到了允诺,“弦语愿相逢”,说的正是丝弦弹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这只不过是宽慰之意,却也不肯放弃这一丝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知有相逢否”,最后的疑问中仍然没有完全放弃那一丝希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寒色孤村暮(mù),悲风四野¹闻。
译文:暮色苍茫,山村孤寂,寒风肆虐,呼啸四野。
注释:¹四野:广阔的原野。泛指四方。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译文:山村的溪流由于水深,雪落下去就融化了,远山好像冻住了,山上的流云也凝结不动。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鸥鹭(lù)¹飞难辨,沙汀²望莫分。
译文:远远望去,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水中陆地与沙滩岸边被皑皑白雪覆盖住,一片银白,无法分清。
注释:¹鸥鹭:鸥鸟和鹭鸟的统称。²沙汀: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译文:连野桥边的那几株梅树,也都挂满了厚厚的白雪。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xuěwàng

hóngshēng qīngdài 

háncūn bēifēngwén 
shēnnánshòuxuě shāndòngliúyún 
ōufēinánbiàn shātīngwàngfēn 
qiáoméishù bìngshìbáifēnfēn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翠翘¹金缕²双鸂(xī)(chì)³,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译文:一对鸂鶒鸟儿,身上披拂着灿烂的金色花纹,翘起它们那双翠绿的尾巴,在春水溶溶、碧绿滢滢的池面上,掀起了层层的水纹。岸边海棠花开,一阵潇潇春雨过后,天放晴了,红花满枝,滴着清亮的水珠儿,更加艳丽。
注释:¹翠翘:翠绿色的尾羽。²金缕:金色羽毛。³鸂鶒:水鸟,似鸳鸯而比鸳鸯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又名紫鸳鸯。⁴海棠梨:又名海红、甘棠,二月开红花,八月果熟。一说就是海棠花,又一说即棠梨。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绣衫遮笑靥(yè)¹,烟草粘飞蝶。青琐²对芳菲³,玉关音信稀。
译文:一位美丽的少女,乍出现在一个心有所悦但却陌生的男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却露出了那一对可爱的酒窝儿于是她赶紧用绣衫遮住了,恰如飞蝶迷恋于阳春烟景。华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当日春游之人,今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
注释:¹靥:笑时面颊上的酒窝。²青琐:刷青漆且雕镂有连琐纹的窗户,泛指华美的窗户。此处借指华贵之家。³芳菲:泛指花草树木,谓美好时节。⁴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隋唐时的遗址大约在今甘肃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

  此词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鸂鶒,是如鸳鸯一样成双成对儿的象征爱情的鸟。有说:“此以鸂鶒之成双,喻闺人之独处。”从全词看,并非如此。这两句写景极其鲜艳,而暗含着欢情,是人眼中之所见。景物本身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下两句把满园春色的景物由动物而到植物,由水面而到池上。这两句的关键在“雨晴红满枝”。如丝的春雨飘洒之后,天色初晴,不仅没有落红满地,而是“红满枝”。有“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感觉。如果如苏东坡所说“能道得眼前真景,便是佳句”(钱泳《履园谭诗》),上阕的四句正是这样。它由美丽成双、金缕其身、翠绿其尾的鸂鶒鸟,而到它们在春池中掀起粼粼水纹,两情欢洽;再由池及岸,树上棠梨花开,雨后新晴,红花满枝;景色幽美,气象清新。布局有动(前二句)有静(后二句),设色有浓(一、四句)有淡(二、三句)。陈匪石称温词《菩萨蛮》“语语是景,语语即是情”(《旧时月色斋词谭》)。从这四句看,正是用此明媚春光、佳景良辰,来衬托人情的欢愉。因为“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此处的着力写景为下阕的意味浓醇奠定基础。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至此,才出现了人物。她红润的两腮上,有一对酒窝儿。写一个少女的娇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动作,又有对动作的掩饰;既有乍见时的内心欢悦,又有猛然引起的内心慌乱,这五个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少女那颗欢悦却又不平静的心。沈祥龙《论词随笔》提出:“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情欲其缠绵,其失也靡。韵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欲其动宕,其失也放。”这句表现情,确很“缠绵”,但是不“靡”;表现韵(味),确很飘逸,但是不“轻”(浮);表现气(声气),确很“动宕”,但是不“放”(荡)。从词的结构说,这句是全首的关键。

  接下来的一句又很警策:“烟草粘飞蝶。’“烟草”,总起来说是阳春烟景,即上阕那绿波荡漾的春水,那缀满枝头的棠梨。在“烟草”与“飞蝶”之间,用了一个“粘”字,可见“飞蝶”之于“烟草”十分迷恋。五、六句联起来看,上句深情无限,下句景色如画。但下句是比托衬映上句的,这“绣衫遮笑靥”的人的深情远韵,恰如飞蝶恋恋于烟草。正是“情以景幽”,“景以情妍”。

  俞平伯释首句为少女的妆饰,因而说“绣衫”句“乃承上‘翠翘’句”(见《读词偶得》)。也有人认为“绣衫”两句不过写女人的衣饰精致华丽而已。而艾治平认为“绣衫”两句仍紧承上阕,继续写人情之欢愉,所不同的是:上阕情隐景中,下阕首二句,人则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来,而以真实的描绘直写她的欢愉之情。上下阕之间,“意脉不断”,六句全是写她昔时两情初遇那令人难忘的良辰美景和自己的情意绵绵。可是此时都如过眼烟云,虽可追怀却不可复得了。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这句是说,富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玉关音信稀”,当日春游之人,此时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

  这首闺情词,艺术手法颇有独到之处,而且“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针缕细密,间不容发,其“昔欢今悲”之感,如“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司空图《诗品·委曲》)透人心脾。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3-45

mán··cuìqiàojīnshuāngchì--wēntíngyún

cuìqiàojīnshuāngchìshuǐwénchūnchíchíshànghǎitángqínghóngmǎnzhī

xiùshānzhēxiàoyāncǎozhānfēidiéqīngsuǒduìfāngfēiguānyīnxìn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楼上寝¹,残月²下帘旌³。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译文:寝卧高高的楼上,残月西沉下帘旌。睡梦中来到金陵,重温惆怅的旧情。桃花柳絮满江城。姣美歌女坐吹笙。
注释:¹寝:睡或卧。²残月:此处指快要落下的月亮。³帘旌:帘额,即帘上所缀软帘。⁴秣陵:金陵,今江苏南京。⁵双髻:少女的发式。这里代指少女。

  皇甫松的《梦江南》写一位多情的男子借梦中所见,描绘江南金陵美好春色里一个少女的形象,美景和美人和谐地合成一个画面。全词虚实相生,情景相合,既明了而又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怅恨之情,堪称情味深长之作。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就寝楼上,将落下的月亮已移到帘额下面,这是从床上望窗外月亮的景象。残月落到帘额之下,这表明时间已是天快亮的时候,作者已经醒来。

  “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梦见”二字领起后三句。梦见想要梦见的,本应是惬意的满足的,为何说成“惆怅事”?一解说旧日欢情只能见之于梦,醒后不能重温,故迷惘惆怅;另一解是作者在叙说:梦见当年发生在秣陵的那件令人惆怅的事,即有情人未成眷属的终身遗憾。“秣陵”、“江城”,即今南京;双髻,便是他当年热恋过的、别后又饮恨终身的女子。恋人之一颦一笑,经过时间的过滤,感受和记忆最深最牢最佳的审美焦点,皆定格在“双髻坐吹笙”处。梦中的环境和形象是那样的美好,但这已成为过去,即使梦见,醒来又不能再遇,更加深了作者对“双髻”的思念之情。

  《梦江南·楼上寝》沿袭了六朝以来的传统,用花柳情事抒发迷离惆怅之感,幻境优美,情味深长。全词借梦境勾勒往日情事,流露出旧情不再的无限惆怅,不着“相思”字面,却写出刻骨铭心的相思。梦境是虚幻的,而梦中的情景是实在的,昔日的情事是真实的,故乡难以归返,旧欢不可再遇,梦境越是美好,梦醒之后却是越加深重的凄清。通篇读来,可见写景鲜明、写情含蓄,虚中有实,以实衬虚,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梦者往事如烟的怅恨与迷惘。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17
2、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33-34
3、 王锺陵.唐宋词鉴赏:四川出版集团,2007.1:14-15
4、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51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煮豆燃¹豆萁²,豆熟萁成灰。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
注释:¹燃:燃烧。²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译文:煮熟的豆子变成筵席上的佳肴,化作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不为同根生,缘何¹甘自毁?
译文: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注释:¹缘何:因何;为何。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