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街头观阙红,角门东畔好春风。
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入宫墙自不同。
朱雀街头观阙红,角门东畔好春风。
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入宫墙自不同。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玉房¹金蕊(ruǐ)²,宜在玉人³纤手里。淡月朦(méng)(lóng),更有微微弄袖风
译文: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注释:¹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²金蕊:金色的蕊。白居易《牡丹芳》 诗:黄金蕊绽红玉房。³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诗经》:有女如玉。⁴纤手:女子柔细的手。⁵微微弄袖风:轻轻地拂袖的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温香月美¹,醉慢²云鬟(huán)³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译文: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月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注释:¹温香月美:在柔和清淡的香风中,睡得很月很美。²醉慢:醉后松弛。³云鬟:形容妇女高耸的环形发髻。⁴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⁵玉红:形容美女白里透红的肤色。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特写美女的朦胧美。“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个“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月”与“风”给予美女的情爱多么深。静动结合,美上加美。通过对环境的衬托,带给人一种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衬映,月亮将人和花照得洁白无瑕,花偎依着人的手,享受着微风,烘云托月的写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场景。

  下片,写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写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气中,美女不知不觉地如同醉汉进人梦乡,很熟很香。那高耸的发髻慢慢地垂到两耳之下了。“温香”与“熟美”两个偏正词组的结合,恰好生动描绘了睡美人的妩媚神态。那个“醉”也选用精当。除“醉”睡外,再也不会有别的熟睡的情态呈现。

  最后一句,“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最后两句点明本词的题旨“不是花红是玉红”。这位朦胧的白中透红肌体的美女,不是花红胜过花红,还是得“多谢春工’。没有造化万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风、造美境,哪会有“温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个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婉约柔美,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调词》所做,但是刻画之高法却不比李白差,首咏人,次咏花,借的美丽衬托出人的美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7年:451页
2、 孟庆祥,沈薇薇,孟繁翠主编.《声律启蒙 外二种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667页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
高峡¹流云,人随飞鸟²穿云去。数峰³着雨。相对青无语。
译文:高峻的峡谷中,烟云缭绕活动。人的眼光随着峡中飞鸟,穿云而去。几座经历风雨的青峰,相对而立,寂然无语。
注释:¹高峡:指作者南归时所经的峡山。峡山,在海宁东北。古称夹谷,自唐后更为硖山。有东西二山,相传为秦始皇所凿。²飞鸟:指清晨时离巢之鸟。³数峰:几座青峰。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沍。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沍(hù)¹。人间曙(shǔ)。疏林平楚²。历历³来时路。
译文:朝阳照在峰顶上,深谷中苍烟凝结,云雾缭绕。随着太阳升起,幽暗的山谷景色渐渐能看清了,刚才攀登过的路径现在都已经在自己的脚下了。
注释:¹沍:凝结,闭塞。两句的确是雨后朝霁的山景。²平楚:平阔的林野。此指山外的原野。³历历:分明清楚。

  这首词是在写在凌晨天还没亮时爬上山顶凭高远望的感受,这首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王国维特别善于写景,“高峡流云彩,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彩,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山下刚刚下过雨,山顶是晴天,山腰处乱云飞动,正是雨收而云未散的时候。“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似乎是套用了姜夔《点绛唇》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这里“相对”解释为人与“数峰”的相对要好些。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沍”是说:抬头看,朝阳初照的峰顶已然在望;低头看,脚下深谷苍烟凝结,一片昏暗。因为在这里,从“岭下苍烟沍”到“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有一个时间的过程: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在山下仰望攀登的道路,只能有“危乎高哉”的惊叹而说不上“历历”;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53-57

diǎnjiàngchún··gāoxiáliúyún--wángguówéi

gāoxiáliúyúnrénsuífēiniǎo穿chuānyúnshùfēngzhexiāngduìqīng

lǐngshàngjīnguānglǐngxiàcāngyānrénjiānshǔshūlínpíngchǔláishí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医扁鹊¹见秦武王,武王示²之病,扁鹊请除³。左右曰:“君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¹⁰¹¹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¹²。” 
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就将他的病情告知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国君的左右大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医治的话未必能治好,还可能会使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清。”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石针一丢,说:“君王与懂得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不要治疗。假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很快就要亡国了。”
注释:¹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县)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擅长各科,反对巫术治病。入秦后,太医令李醯自知不如,派人将他刺死。²示:给......看。³除:去掉,此可引申为医治。⁴君:指秦武王。⁵之:的。⁶已:停止,引申为把(病)完全治好。⁷聪:听力好。⁸石:石针,即砭(biān),中国古代用于治病的石针。⁹谋:商量。¹⁰使此:假使像这样。此:这。¹¹知:掌管。¹²矣:啊。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译文:我当年被贬他乡的时候尚且还年轻,刚刚归来故乡之时两鬓已经斑白。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译文:我的门庭已经稀落,以前服侍我的老部下都已经离去,屋子里幽静安定,这种情况正是我这老僧所期待的。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
译文:我没有看到屋中有蜘蛛聚集的吉祥的迹象,而我的身体却频频被这佝偻病所欺扰。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颖微囊未出¹,寒甚谷难吹。
译文:针尖已经不再锋利,却还没有出口袋,天气十分严寒,即使邹衍吹律也不能“暖气寒谷”。
注释:¹颖囊未出:比喻才华未得显露或施展。
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huò)¹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译文:我沦落失意但内心仍在,一生中也有几个知己。
注释:¹濩落:沦落失意。
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译文:在夜深之后唱起商歌,听的人又会有谁呢?

jùnguīluòyángyǒurén--liú

yuǎnzhéniányóushǎochūguībìnshuāi

ménxiánshìjìnglǎosēng

jiànzhīzhūpínwèigōulóu

yǐngwēinángwèichūhánshénnánchuī

huòluòwéixīnzàipíngshēngyǒuzhī

shāngshēnhòutīngzhějìngwèishuí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尽日¹东风吹绿树。向晚²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译文:整日吹拂的东风吹醒了沉睡的大地,树上绿意渐染。傍晚泛着轻微的寒气,一场初春的细雨洒落下来,催促着春花早日开放。年少的他容易心生悲凉,何况这暮春之日,更添离愁别绪。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河中: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¹尽日:终日。²向晚:傍晚。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xián)¹,歌断黄金缕(lǚ)²。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译文:在临水的高楼之上,数这位女子饮酒作别。他以丝竹伴唱,一曲赋别。楼下的流水将会流到哪里去呢?他在高楼上凭栏远望,目送着流水和人远去,直到掩入那苍茫的烟波暮色之中。
注释:¹倚哀弦:指以哀伤的弦声伴唱。²黄金缕:原指初生的鹅黄色柳条,词中指离别之曲,乐府有《杨柳枝》曲。

  词的上片由景及情,写词人的离愁别绪。开头三句“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点明时令,又以春尽花落、孤独寂寞的时空环境暗寓“重来崔护”之感。““催花雨”在宋词中多有出现,意为春雨一过,春花自会早日开放,富含着浓厚的自然哲理。“年少凄凉”四字蕴含无限伤感。“年少”本是青春和欢乐的时节,但词人却感到凄凉,完全是为“春思”和“离绪”所困,而主因则在于词人多情。但把“年少凄凉”说成是“天付与”,则又有自我解嘲的味道,意思是情之所钟,无可解脱。这“年少凄凉”的况味,不能不甘心忍受了。

  词的下片写思人。“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三句,紧接上片的“离绪”而转向怀人。这三句是追叙往事,在“临水高楼”这昔游之地回忆当年送别时的情景。黄金缕用来形容初春鹅黄色的柳条,古人有折杨柳赠别的风俗“歌断黄金缕”,在这里也有作为离别之曲的含意,与上句“哀弦”相应。“楼下水流何处去”一句引用唐杜牧《题安州浮云寺寄湖州张郎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两句。这首词从“临水高楼”的眼前实景出发,借杜牧诗意以“水流”比喻“人去”,写得自然熨贴,不露针线,密合无缝。“相随流水到天涯”,寓含飘泊流落的命运,以及一去不返、此恨绵绵的情意。这样情意在这首词中也都包含在“楼下水流何处去”这个深表关切的问侯之中了。结句凭栏目送苍烟暮”,其意为凭高极目,远望水流人去的天际,寄托遥思,不觉暮烟四合。感伤离别之情,就寓于久久痴望中。有着悠悠不尽的余味。

  这首词怀念往昔一位曾于临水高楼一曲赋别的女子。上片记时,下片记地,风物依然,而她已不在,通篇贯串着伤离念远之情。词人以春尽花落、孤独寂寞的时空环境来暗寓心中之伤感情绪,意绪虽悲凉,然饱含真挚情意。

参考资料:
1、 林力,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 ,1999.11月 1版 :第781页

diéliànhuā··zhōngzuò--zhàodǐng

jǐndōngfēngchuī绿shùxiàngwǎnqīnghánshùdiǎncuīhuāniánshǎoliángtiāngèngkānchūnyíng

línshuǐgāolóuxiéjiǔchùcéngāixiánduànhuángjīnlóuxiàshuǐliúchùpínglánsòngcāngy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