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东风尚作寒,孤筇随客已媻姗。
绝知蚤起非吾事,要趁梨花带露看。
破晓东风尚作寒,孤筇随客已媻姗。
绝知蚤起非吾事,要趁梨花带露看。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其一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有屠人货¹肉归,日已暮,欻(xū)²一狼来,瞰(kàn)³担上肉,似甚垂暮,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qūn)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è),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¹⁰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lí)¹¹之,是可笑也。
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注释:¹货:出售、卖。²歘:忽然。³瞰:窥视。⁴垂暮:流口水,这里形容狼馋肉的样子。⁵诸:“之于”的意思。⁶昧爽:黎明。⁷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⁸腭:口腔的上膛。⁹昂:昂贵。¹⁰直:通“值”,价值。 ¹¹罹:遭遇(祸患)。
其二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一屠(tú)¹²³,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注释:¹屠: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²晚:夜晚,晚上。³归:回家。⁴止:通“只”,翻译为仅,只。⁵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甚,很。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惧¹,投以骨²。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³。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
注释:¹惧:害怕。²投以骨:倒装,就是“以骨投之”,意为把骨头扔给狼。以,把。³从:跟从,跟随。⁴复:又,再。⁵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⁶两狼之并驱如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大窘(jiǒng)¹,恐²前后受其敌³。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译文: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注释:¹窘: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²恐:恐惧,担心。³敌:名词作动词,指攻击的意思。⁴顾:看,视。这里指往旁边看。⁵积薪:堆积柴草。积,堆积。薪,柴草。⁶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⁷乃:于是,就。⁸弛:解除、卸下。⁹眈眈相向:(狼)瞪着眼看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相:表示偏指一方,指狼瞪屠户,非“相互”。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shǎo)¹,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²。久之³,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¹⁰尾。屠自¹¹后断其股¹²,亦¹³毙之。乃悟前狼假寐(mèi)¹⁴,盖¹⁵以诱敌。
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注释:¹少时:一会儿。²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³久之:很久。之,音节助词,表示修饰前字,没有实在意义。⁴瞑:闭上眼睛。⁵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悠闲、从容。⁶暴:突然。⁷毙:杀死。⁸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⁹遂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¹⁰尻:屁股。¹¹自:从。¹²股:大腿。¹³亦:也。¹⁴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¹⁵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亦黠(xiá)¹矣,而顷刻²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³?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注释:¹黠:狡猾。²顷刻:一会儿。³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⁴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其三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一屠暮¹行,为²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³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⁸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¹⁰缚以带。出视,则¹¹狼胀如¹²牛,股¹³直不能屈¹⁴,口张不得合。遂负¹⁵之以归。
译文: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
注释:¹暮:傍晚。²为:被。³伏: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⁴计:方法。⁵可以:可:可以 ;以:把。⁶死之:杀死它。死:杀死。⁷盈:满。⁸遂:于是就。⁹豕 :猪。¹⁰方:才。¹¹则:就;那么。¹²如 :好像。¹³股:大腿。¹⁴屈:弯曲。¹⁵负:背。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非屠,乌¹能作此谋也!
译文:(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
注释:¹乌:哪里,怎么。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户身上;那么屠户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¹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qiān)²。残雨³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译文:中秋佳节之时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愚蠢迟钝的老头,见识比较多,饮酒相见,现在是不应吝啬。将止的雨怎么妨碍高兴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点。
注释:¹见多: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²慳:小气,吝啬。³残雨:将要终止的雨。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¹看。好处时光,须用²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³,玉团团
译文:天应该有意遮拦着,拍打着人间,随便看看,美好的时光,一定要明显的不容易。直到黄昏大风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圆月像玉器一样皎洁。
注释:¹等闲:轻易;随便。²须用:一定要。³滟滟:水光貌,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⁴团团:圆月。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写的是中秋时,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给人一种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圆”写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将止了,一点都不妨碍高兴的事,表现出了一种风雨无阻的心态。

  下片写了傍晚时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洁无暇,与首句相对应。

jiāngchéng ·zhōngqiūzǎowǎnqíng

chénzhuó sòngdài 

zhōngqiūjiāyuèzuìduānyuán lǎochīwán jiànduōfān bēijiǔxiāngyán jīnyīngqiān cánfángshì shēng diǎnbānbān 
tiānyīngyǒuzhēlán pāirénjiān děngxiánkàn hǎochùshíguāng yòngzhùxiēnán zhídàihuánghūnfēngjuǎn jīnyànyàn tuántuán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呵冻¹提篙(gāo)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译文:撑船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有好,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影。
注释:¹呵冻:冬天手指冻僵,呵气使其温暖或融解。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译文: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

  大凡诗人画家总爱把渔家生活想象成悠闲恬适,充溢着闲情逸致。因而,在失意于官场仕途,倦怠于羁旅行役时,也总把渔船钓竿,湖波江浪作为寄情的物象,柳荫船蓬即成了休憩避难的桃花源。在他们笔下,日月晨昏的渔夫生涯显得轻松舒畅,撒网逐浪的岁月也变得碧波荡漾,其乐无穷。但是,孙承宗的渔家别具一番情调,道出了渔家的艰难与哀怨,对诗人,画家号为“渔家乐”的时弊提出了诘难。

  诗的前两句白描了两幅画,一幅是雪月江上风波图,一幅是浪尖捕捞图。在一个雪霁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的辛苦。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试图让体温来驱走些弥漫的寒气,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生活的小舟随波逐流飘荡着。

  第三,第四句,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渔家乐”流弊的不满。深斋重阁中的许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体察民苦,“不识”大自然的险风恶浪,却想当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风花雪月图,借以排遣仕途失意惆怅和苦闷。 要想如实描绘出渔家的苦乐,没有深入民间的勇气,是不行的。此诗观察细致,格调清新,文句简洁,描摹传神,笔力矫健,是为民请命的好诗。

jiā--sūnchéngzōng

ādònggāoshǒuwèimǎnchuánliángyuèxuě

huàjiāshíjiāhǎozuòhánjiāngdiàoxuě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无故寻愁觅(mì)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¹,腹内原来草莽(mǎng)²
译文:无缘无故自寻愁和恨,有时像傻瓜有时候发狂。虽然表面上生得风流倜傥,肚子里全是杂草装。
注释: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是古代小说常用词牌。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¹皮囊:外表,长相。指人的躯体。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²草莽:丛生的杂草,无用之物。这里比喻不学无术。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liáo)¹不通世务²,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³性乖张,那管世人诽(fěi)(bàng)
译文:落拓不羁不懂世务,愚笨顽劣怕读圣贤文章。行为性情怪诞固执又反常,根本不管别人诽谤。
注释:¹潦倒:困顿。²世务:俗务。指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谋生之道。程伟元、高鹗版本作“庶务”,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此取《红楼梦》甲戌本、庚辰本的写法。³偏僻:行为不端正而偏激。⁴乖张:性情古怪。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富贵不知乐业¹,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sháo)²,于国于家无望。
译文:富贵时不知道满足,贫穷时又受不了凄凉。可惜错过了大好时光,对于持家治国都派不上用场。
注释:¹乐业:对家业感到满意。²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¹无双。寄言²(wán)(kù)³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译文:天下无能数他第一,不肖自古没有第二个人。送给富贵哥儿们一句话:可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
注释:¹不肖:不才,不贤,品行不好,没出息。²寄言:告诉。³纨绔:细绢裤,指代富贵人家子弟。⁴膏粱:原指精美的食品,引申为富贵之家。⁵效:效法,模仿。⁶形状:样子。

  这组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社会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贾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所以说词中句句都是反话。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通过这首词,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说宝玉言行违背社会伦理,不合中庸之道,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在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早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无上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圆题额,为芙蓉女儿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连薛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在警幻仙姑的眼中,贾宝玉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所处的角度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贾宝玉并不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而是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通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无不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一一孔孟之道的大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他那种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词中“贫穷难耐凄凉”一句是预示贾家败落后,贾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红楼梦》第十九回写贾宝玉去袭人家探视,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慌忙招待贾宝玉,摆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袭人觉得没有一样可吃之物,只给贾宝玉拈了几个松子瓤,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给贾宝玉。这表现出贾宝玉是十分娇贵的。就在这个地方,脂砚斋有条批语说:将来贾宝玉“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对照起来看,他日后的处境是十分凄凉的。贾宝玉在曹雪芹原著的八十回以后的经历虽然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有一段贫穷的经历是可以肯定的。虽然给现代人看来,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是必然“贫穷难耐凄凉”的。

  假语村言,连篇迭出,极力的贬斥必然会使有艺术欣赏能力的读者领悟到:表面上是贬,是骂,实质上是褒,是赞。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那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王熙凤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所以说是“于国于家无望”了。这样一个“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的人,自然难以进入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法眼,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纨袴与膏粱”的反面教材——“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写于小说主人公初次出场时,对于读者认识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进而认识《红楼梦》全书的思想内容,极富启迪意义。

参考资料:
1、 李楠 解译.红楼梦诗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35-38
2、 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22

西jiāngyuè··bǎoèrshǒu--cáoxuěqín

xúnchóuhènyǒushíshìshǎkuángzòngránshēnghǎonángnèiyuánláicǎomǎng

lǎodàotōngshìwánwénzhāngxíngwèipiānxìngguāizhāngguǎnshìrénfěibàng

guìzhīpínqióngnánnàiliángliánhǎosháoguāngguójiāwàng

tiānxiànéngjīnxiàoshuāngyánwángāoliángxiàoérxíngzhuàng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尘拂玉台¹(luán )(jìng)²,凤(fèng)(jì)³不堪重整。绡(xiāo)(zhàng)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译文:华丽的梳妆台已经落满了灰尘,我的头发也很久没有好好梳理打弄过了。美丽的帘帐上,流苏系绳静静垂立,似乎也在为你不在而哭泣,玉屏遮掩着屋里的愁寂,没有一点声息。我已病了多时,如那天上浮云,无法安定心神,也无法捕捉你的踪迹。
注释:¹玉台: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²鸾镜:装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³凤髻:古代的一种发型,即将头发挽结梳成凤形,或在髻上饰以金凤。又叫鸟髻。⁴绡帐:轻纱帐。⁵玉屏:屏障。⁶多病:衰疾。⁷行云:比喻人行踪不定。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句,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写作者头发久未打理以及华丽的梳妆台与灰尘的对比来表现出作者的愁闷。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画面更加鲜明生动。从而引起读者的对比联想,更突出所要表现的对象,产生艺术感染力。

  “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句,作者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一个“泣”字将本来无生命的纱帐写活了,同时一个“泣”字也点出了作者“闲愁”的词风,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在该部分第二句,作者也巧妙的用“掩”这个字将“愁寂”这种空间之感具体化了,以动写静使人更觉其静。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句,作者通过“反复”的艺术手法连续运用两个“多病”来强调自己已经病了多时,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加深了语气和抒情色彩。在艺术形式上,“反复”也可以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使词句整齐有序。该部分第二句,作者再次寓情于景,借用天上浮云来表现自己无法安定的心神,词句虽然没提到愁字,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愁情。同时也体现了这首词“悲喜综错、盘旋郁结”的艺术特点。

  作者所要表现的就是人生中常有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苦闷,抑郁不欢,一种可能已经存在又似乎是即将来临的人生忧患。很难说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一种什么样的愁。他只是把这种闲情闲愁表现得深沉而持久,想抛掷也抛掷不了,挣扎也挣扎不脱。忧患苦闷的内涵性质,是无法确指的,也是无法界定的,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

参考资料:
1、 李晓飞 .论冯延巳词“悲喜综错、盘旋郁结”的艺术风格及成因[D] .中国古代文学 .2007(03):121

mènglìng··chéntáiluánjìng--féngyán

chéntáiluánjìngfèngkānzhòngzhěngxiāozhàngliúchóuyǎnpíngrénjìngduōbìngduōbìngshìxíngyúndì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