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飞独不前,迥落海南天。贾傅竟行矣,邵公唯泫然。
联飞独不前,迥落海南天。贾傅竟行矣,邵公唯泫然。
瘴开山更远,路极水无边。沈劣本多感,况闻原上篇。
瘴开山更远,路极水无边。沈劣本多感,况闻原上篇。

fèngshǎnzhōushíwēngzhōngchéngléizhōuèrshíwēng--lún

liánfēiqiánjiǒngluòhǎinántiānjiǎjìngxíngshàogōngwéixuànrán

zhàngkāishāngèngyuǎnshuǐbiānshěnlièběnduōgǎnkuàngwényuánshàngpiān

卢纶

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3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吴头楚尾¹路如何?烟雨²秋深暗白波。
译文:吴头楚尾之地的路是坎坷还是顺坦?在细雨之中慢慢进了深秋,秋天的江水暗自起伏。
注释:¹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此地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²烟雨:蒙蒙细雨。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晚趁寒潮(cháo)¹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译文:晚上趁着寒冷的潮水渡过江去,眼中尽是黄叶,耳边尽是雁嘶。
注释:¹寒潮:寒冷的潮水。

  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吴楚一带,秋意盎然。而两岸山峦经秋意的感染,树叶也被秋霜染成金黄,那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飘忽在秋水之上。树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归,时起的雁声萦绕在天宇之间,萦绕在人们心头。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空中,雁鸣阵阵,江上,白波涌起,四面,烟雨迷蒙,地上,落叶萧萧,多层面的渲染,秋的韵味就显得浓浓的足足的,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

  此诗一、二两句,就给人开阔辽远之感:吴头楚尾,是春秋时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辽阔,山水相接,烟雨迷茫,江涛奔涌,此境此景,诗人非常激赏,足现其心胸之开阔,意境之开朗。

  三、四两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时间、环境,更随意点染,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江图,简洁洗炼,蕴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脱俗,超然典雅,长髯白衫的先觉圣明凌虚于浩淼烟波之上,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土反其宅,
土反¹其宅(zhái)²
译文: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
注释:¹反: 通“返”。²宅: 河流的堤岸。
水归其壑,
水归其壑(hè)
译文: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
昆虫毋作,
昆虫毋(wú)¹
译文:昆虫不要繁殖成灾。
注释:¹作:兴起。
草木归其泽!
草木归其泽¹
译文:野草丛木回到沼泽中去,不要生长在农田里。
注释:¹泽:水草地、沼泽地。

  这首上古歌谣《蜡辞》选自《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就是神农氏,是掌管祭祀的官吏。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随之而来也就有了为农业进行祝祷的宗教祭祀活动。这首《伊耆氏蜡辞》便是一个叫伊耆氏(有说即神农氏)的部落首领“腊祭”时的祝辞。“蜡辞”即“腊辞”。蜡辞:周代十二月蜡(腊)祭祝愿之辞,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谢众神灵一年来对农作物的福佑并为来年的丰收祈福,称作“腊祭”。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停滞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腊祭的习俗至今还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保留着。

  这是一首古老的农事祭歌,属于中国远古时期的歌谣。《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时代的《蜡辞》,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际是对自然的“咒语”。 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它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面对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动物灾害、植物灾害等众多自然灾害侵袭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四句诗,句句既是祈求,也是命令;既是祝愿,也是诅咒。全诗既反映了原始先民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深重苦难,也反映了他们相信利用巫术咒语能够消除自然灾害的乐观心理。

  强烈期望自然顺逐人意的祭歌里,仍然会让我们想起早期社会中那种人和自然温情相处的景象。但是,祭歌背后的信息,告诉我们那时的人和自然也有不和谐。因为在人只能通过宗教手段,向自然发出“命令式”祈愿的时候,这间接暗示,自然力在人力面前的强大,不可控制,人改造自然手段的贫乏。那时的人们无法像现在这样大规模干预自然环境。我相信,先人们并不是不愿意改造环境,而是他们想改造环境却没有手段,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用宗教形式来向自然祈求和谐!

  这篇祝辞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别从土、水、昆虫、草木四个方面提出祝愿,每一句正好说着一个方面。

  先说“土”,希望“土反其宅”。“反”,同“返”;“宅”,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原地。全句说,土返回它的原地,是希望田土不流失的意思。一说是祈求用于蓄水与障水的堤防安稳、牢固的意思。

  次说“水”,希望“水归其壑”。“壑”,这里指洼地。全句说,水流向它的洼地,是希望水流不要泛滥成灾的意思。

  再次说“昆虫”,希望“昆虫毋作”。“昆虫”,指螟、蝗等农作物的害虫;“毋”,不要;“作”,兴起。这一句是希望昆虫不生,免除虫灾。

  最后说“草木”,希望“草木归其泽”。“草木”指危害庄稼的稗草、荆榛等植物。这一句希望草木返回它们的沼泽地带,不再危害庄稼。

  所举土、水、昆虫、草木四物,与农业生产的好坏关系至为密切。原始部落生产力低下,对于这四物的灾害难以控制,但又觉得非要控制不可。这种矛盾心理就体现在虔诚庄严的“蜡辞”形式中。四句诗,句句都是愿望,又都是命令;既都是祝辞,又都是咒语。一种原始人心灵深处的动荡、不平衡,通过这四句歌谣被表达了出来。阅读这首祝辞,读者的眼前仿佛闪现出一群原始人,他们正在旷野之中举行庄严肃穆的祝祷仪式。当读者设身处地、神思飞越地逐一念起这一句又一句的祝辞时,在心灵深处似乎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祖先当年有过的那种动荡和不平衡的感情,并由此获得了艺术美的享受。

shìzhà

míng xiānqín 

fǎnzhái 
shuǐguī 
kūnchóngzuò 
cǎoguī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人饷(xiǎng)¹魏武²一杯酪(lào)³。魏武啖(dàn)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¹⁰杨修¹¹,修便¹²啖,曰:“公教¹³人啖一口也,复¹⁴¹⁵疑?”
译文: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众人没人能够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轮到杨修时,他便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注释:¹饷:用食物赠送。²魏武:指魏武帝曹操。³酪:用牛、马、羊、驼等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⁴啖:吃。⁵题:书写。⁶以:把。⁷莫:没有,不。⁸解:理解。⁹次:次序。¹⁰至:到了。¹¹杨修:东汉名士,效力于曹操。¹²便:于是,就。¹³教:让。¹⁴复:又。¹⁵何:为何。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在昔¹闻南亩²,当年竟未践(jiàn)³
译文:往日听说南亩田,未曾躬耕甚遗憾。
注释:¹在昔:过去,往日。与下句“当年”义同。²南亩:指农田。³未践:没去亲自耕种过。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lǚ)¹既有人²,春兴³岂自免。
译文:我常贫困似颜回,春耕岂能袖手观?
注释:¹屡空:食用常缺,指贫穷。²既有人:指颜回。诗人用以自比像颜回一样贫穷。³春兴:指春天开始耕种。兴:始,作。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sù)¹装吾驾²,启涂³情己缅(miǎn)
译文:早晨备好我车马,上路我情已驰远。
注释:¹夙晨:早晨。夙:早。²装吾驾:整理备好我的车马。这里指准备农耕的车马和用具。³启涂:启程,出发。涂通“途”。⁴缅:遥远的样子。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鸟哢欢新节,泠(líng)¹送馀善。
译文:新春时节鸟欢鸣,和风不尽送亲善。
注释:¹泠风:小风,和风。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寒竹被荒蹊(xī)¹,地为罕人远²
译文:荒芜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远。
注释:¹被荒蹊:覆盖着荒芜的小路。²地为罕人远:所至之地因为人迹罕至而显得偏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是以植杖翁¹,悠然²不复返³
译文:所以古时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迁。
注释:¹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见的一位隐耕老人。植:同“置”,放置。杖:木杖。²悠然:闲适的样子。³不复返: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即理¹愧通识²,所保³(jù)乃浅
译文: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
注释:¹即理:就这种事理。指隐而耕。²通识:识见通达高明的人。这里指孔子和子路。³所保:指保全个人的名节。⁴讵:岂。⁵浅:浅陋,低劣。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先师¹有遗训²,忧道不忧贫³
译文: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¹先师:对孔子的尊称。²遗训:留下的教诲。³忧道不忧贫: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瞻望¹(miǎo)²难逮³,转欲志长勤
译文: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注释:¹瞻望:仰望。²邈:遥远。³逮:及。⁴长勤:长期劳作。勤:劳。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¹(lěi)²欢时务³,解颜农人。
译文: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
注释:¹秉:手持。²耒:犁柄,这里泛指农具。³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⁴解颜:面呈笑容。⁵劝:勉。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平畴(chóu)¹²远风,良苗³亦怀新
译文: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注释:¹平畴:平旷的田野。畴:田亩。²交:通。³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⁴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虽未量岁功¹,即事²多所欣。
译文: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
注释:¹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²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耕种有时息,行者¹无问津²
译文: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注释:¹行者:行人。²津:渡口。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日入相与¹归,壶浆劳²近邻。
译文: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
注释:¹相与:结伴。²劳:慰劳。这两句是说黄昏时和农民结伴而归,再提一壶酒浆去慰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长吟掩柴门,聊¹为陇(lǒng)亩民²
译文: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注释:¹聊:且。²陇亩民:田野之人。

  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堪称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诗人用田园风光和怀古遐想所编织成的一幅图画。诗分两首,表现则是同一题材和思想旨趣。

  第一首以“在昔闻南亩”起句,叙述了劳动经过,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缅怀古圣先贤,赞颂他们躬耕田亩、洁身自守的高风亮节。他早就听说过南亩,只恨自己没有尽早赶来,过这俯身躬耕的日子。这里他提到《论语》里“屡空”的颜回。陶渊明不怕贫穷。这正是他用以反抗世俗的安贫乐道。他喜欢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他从村落清新的晨曦里一路走出来,架好车马,下地干活,他的胸中饱胀着自然的情怀。鸟声婉转,风中送来弥漫的花草清香,凉爽,和善,绝不寒冷。田地上的白雪潮水般褪去,荒草覆盖了冬后大地的无数小径。这偏远的、人迹罕至的地方叫人惊喜。他可以在这里找到自由。不需要繁华、光荣和热烈的事物,以及任何一个多余的人。他甚至觉得,汲汲于功名的人类是可笑的。他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陶渊明觉得隐居的道理应该为人生的通识感到惭愧。隐,还是不隐,一直是个问题。这个世界的通识就是,不隐,要入世,功成名就,出人头地。陶渊明还不想归隐,时候还没到,但他的愧对只是暂时的不安。他终将心安理得地归去。

  但是,作者却意犹未尽,紧接着便以第二首的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他很失望,渐渐生出一颗叛逆之心,甘愿“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这将是他生命的归宿。

  这两首诗犹如一阕长调词的上下片,内容既紧相联系,表现上又反复吟咏,回环跌宕,言深意远。可整首诗又和谐一致,平淡自然,不假雕饰,真所谓浑然天成。仿佛诗人站在读者的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既不假思虑,又不择言词,只是娓娓地将其所作、所感、所想,毫无保留地加以倾吐。这诗,不是作出来的,也不是吟出来的,而是从诗人肺腑中流泻出来的。明人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一则说:“靖节诗句法天成而语意透彻,有似《孟子》一书。谓孟子全无意为文,不可;谓孟子为文,琢之使无痕迹,又岂足以知圣贤哉!以此论靖节,尤易晓也。”再则说:“靖节诗直写己怀,自然成文。”三则说:“靖节诗不可及者,有一等直写己怀,不事雕饰,故其语圆而气足;有一等见得道理精明,世事透彻,故其语简而意尽。”这些,都道出了陶诗的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冲淡自然是一种文学风格,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我融于物,全忘我乃至无我;神与景接,神游于物而又神随景迁。这种境界的极致是悠远宁谧、一派天籁。因此,陶渊明的“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就成了千古不衰的绝唱。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不过,这中间确也有诗人的艰苦的艺术劳动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扎实的苦功是难以达到这种艺术创作境界的。

  这组诗写田野的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也还由此抒发作者的缅怀。其遥想和赞美的是贫而好学、不事稼穑的颜回和安贫乐道的孔子,尤其是钦羡古代“耦而耕”的隐士荷蓧翁和长沮、桀溺。虽然,作者也表明颜回和孔子不可效法,偏重于向荷蓧翁和长沮、桀溺学习,似乎是乐于隐居田园的。不过,字里行间仍透露着对世道的关心和对清平盛世的向往。如果再注意一下此诗的写作时代,这一层思想的矛盾也就看得更清晰了。在写这两首诗后的两年,作者还去做过八十多天的彭泽令,正是在这时,他才终于对那个黑暗污浊的社会彻底丧失了信心,并表示了最后的决绝,满怀愤懑地“自免去职”、归隐田园了。这是陶渊明式的抗争。如果不深入体会这一点,而过多地苛责于他的逸隐,那就不但是轻易地否定了陶渊明的大半,而且去真实情况也不啻万里了。

  有人认为,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所表现的诗意与襟怀现实而完美地昭示了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或者说,借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可以认为《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代表了陶渊明站在“天地境界”对自然、功利乃至道德境界的同时超越。这就是陶渊明选择返归田园过耕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勇气与智慧的思想资源,也是陶渊明为人为诗何以超绝凡俗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42-544页

guǐmǎosuìshǐchūnhuái怀tiánshèèrshǒu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zàiwénnán dāngniánjìngwèijiàn 
kōngyǒurén chūnxīngmiǎn 
chénzhuāngjià qíngmiǎn 
niǎolònghuānxīnjié língfēngsòngshàn 
hánzhúbèihuāng wéihǎnrényuǎn 
shìzhízhàngwēng yōuránfǎn 
kuìtōngshí suǒbǎonǎiqiǎn 

xiānshīyǒuxùn yōudàoyōupín 
zhānwàngmiǎonándài zhuǎnzhìchángqín 
bǐnglěihuānshí jiěyánquànnóngrén 
píngchóujiāoyuǎnfēng liángmiáohuái怀xīn 
suīwèiliàngsuìgōng shìduōsuǒxīn 
gēngzhòngyǒushí xíngzhěwènjīn 
xiāngguī jiāngláojìnlín 
chángyínyǎncháimén liáowéilǒngmín 

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chú)南幽谷¹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译文:滁州琅琊山中的幽谷被千万座山峰怀抱,山中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相映,点缀谷中到处都是红彤彤的。
注释:¹滁州幽谷:即在滁州城西约一里的大丰山北麓,是欧阳修发现的。这里的幽谷泉如今仍留存。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译文:这些花都是我当年辛勤种下的,而如今,我只能任凭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开开落落。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植翁¹
译文:幽谷的主人(即欧阳修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满头白发,当年与自己同乐的老田夫们记得当年的太守醉翁,还能谈谈他的往事。
注释:¹植翁:欧阳修在滁州时开始自号植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谁与¹援琴²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³中。
译文:谁能替我抚上一曲瑶琴,作上一支新曲,把幽谷泉深夜在青山中淙淙流动的美妙声音记下来呢?
注释:¹与:即“与我”的省略,替我。²援琴:弹琴。³翠微:指青山。

chúzhōuyōu--ōuyángxiū

chúnányōubàoqiānfēnggāoxiàshānhuāyuǎnjìnhóng

dāngxīnqínjiēshǒuzhíérjīnkāiluòrènchūnfēng

zhǔrénjuébēihuálǎoyóunéngshuōzuìwēng

shuíyuánqínqīnxiěquánshēngzàicuìwēi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