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槛漂垂钓,江门不掩风。望穷东海若,身拟烂银宫。
水槛漂垂钓,江门不掩风。望穷东海若,身拟烂银宫。
浴日中流急,浮天一苇通。鱼龙吾得免,消息任虚空。
浴日中流急,浮天一苇通。鱼龙吾得免,消息任虚空。

shíyuèshuòqiánguójiāngménguānzhǎng--shēn

shuǐkǎnpiàochuídiàojiāngményǎnfēngwàngqióngdōnghǎiruòshēnlànyíngōng

zhōngliútiānwěitōnglóngmiǎnxiāorènkōng

陆深

陆深

(1477—1544)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6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灵境无人桃自花,东风吹散赤城霞。
灵境¹无人桃自花,东风²吹散赤城霞。
译文:名山胜境无人来到桃花自行盛开,城风吹散了赤城山的霞光。
注释:钱选: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和诗人。¹灵境:泛指风景名胜之地。²东风:春风。
山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
山容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
译文:我观望着天边的山姿,城天已经染绿了水边的柳色。
注释:¹山容:山的姿容。
王粲忆秦空有恨,杜陵入蜀更舞家。
王粲(càn)¹忆秦空有恨,杜陵²入蜀更舞家。
译文:王粲回望长安徒留满腔遗憾,杜甫在蜀地流离居无定所。
注释:¹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曾因长安战乱,南下荆楚避乱,著有《七哀诗》等。²杜陵:杜甫号少陵野老。
干戈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
干戈(gē)¹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
译文:当前各处战争不息,何时才能平定?眼看夕阳西下又是一天,大雁北回又是一年。
注释:¹干戈:指战争。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yè)¹学楚吟²,病骨³伤幽素
译文:“咽咽”地效法楚辞吟咏着哀怨的诗句,我多病的身躯经受不住幽冷的侵袭。
注释:¹咽咽:呜咽哀切之声。²楚吟:指楚辞那忧愤深广的长吟。³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⁴幽素:幽寂,寂静。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秋姿¹白发生,木叶²啼风雨。
译文:年轻的躯体益现出衰飒白发早生的“秋姿”,只见风雨中残枝败叶纷纷飘落。
注释:¹秋姿:犹老态。²木叶:树叶。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灯青¹兰膏²歇,落照³飞蛾舞。
译文:灯油将尽的灯焰闪朔着宛如鬼火的青光,飞蛾在扑打着燃焰将熄灭的残光。
注释:¹灯青:谓灯焰显出低暗的青蓝色。²兰膏:古代用泽兰子炼成的用来点灯的油脂。³落照:夕阳的余晖。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古壁(bì)生凝尘¹,羁(jī)²梦中语。
译文:背后古旧的墙壁上积满厚厚的尘灰,我这羁旅客之魂在幽梦中还喃喃自语。
注释:¹凝尘:积聚的尘土。²羁魂:客死者的魂魄。”

  在诗人生命的历程中,也许是伤心的经历太多、太长,也许是伤心的程度太深、太重,这首以“伤心”为题的短歌并不专写哪一件伤心之事,他既没写伤心经历之“实”,又不写伤心情怀之“虚”,而只写眼下自己的景况与周围的环境。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八句可分为上下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先以三句写自身形象。首句“咽咽”是状写悲吟之声。全句写自己“咽咽”地学习效法楚辞,咏吟着忧怨哀愤的诗句;第二句写自己多病的身躯经不住幽冷清寂的侵袭;第三句写自己早生华发,年轻的躯体现出衰飒的“秋姿”。第四句“木叶啼风雨”,转入环境景物,写风雨中纷纷飘落的残枝败叶。这一句环境景物的描写,既是对自身的悲凉境况加以烘托,也具有强化自身形象的比喻象征意味——诗人自身的“病骨”、“秋姿”就像“风雨”中的“木叶”。同时,这句写景又引出以下第二层身边琐屑景物的描绘,使诗歌从第一层向第二层自然地过渡,确乎是“一石三鸟”,言短而意深境阔。

  后四句是第二层。先以三个诗句写身边景物。眼前灯油将尽,灯焰闪着阴阒宛如鬼火的青光,飞蛾在扑打着燃焰将熄的残光;背后,古旧的墙壁上积满厚厚的尘灰,就在这鬼气森森的环境中,末句写李贺这羁旅之客一缕诗魂在幽梦中依然喃喃自语。这后四句先写周围景物,残灯、落照、飞蛾、凝尘,最后以羁魂夜语的形象对周围琐屑景物加以点染。这点染加重了全诗阴暗、悲凉的氛围;深化了诗人“病骨”、“秋姿”的枯寂凄伤情怀,类乎颊上添毫,倍见丰神;同时它又与诗歌首句“咽咽学楚吟”首尾相呼应、相补充,诗人那漂泊的羁魂即使在幽渺的梦幻中仍得不到解脱,依旧在咽咽楚吟。这最后一句确乎又是一石三鸟,言短而意深境阔。

  总观这一首《伤心行》,全诗四十言不露一个“伤心”字样,但在自身形象与周围景物的相融相生之中,字字句句都明显地外现出诗人内心那难言难述、繁久深重的伤心之意,从而也外现了震颤于诗人躯体中那颗已经伤透了的心,也表现出一位年轻且卓有才华的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里,生活得多么艰难、多么不幸。

  清人黎简评长吉诗“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长吉诗集评》)李贺诗确实多不大注意章法,《伤心行》这首五言古诗,虽则八句,却绝不沿袭律诗起、承、转、合的层次结构。但从上述对全诗的剖析来看,《伤心行》前后两层把自身景况与周围景物自然熨贴地交揉在一起,当属于黎简所谓“细心寻绎始见”其“井然”章法之作。诗人通过独具匠心的章法布局,把伤心的主题表现得那样浓重、那样沉郁、那样深幽。

  李贺诗向以想象丰赡、设色瑰奇而著称。明人许学夷评长吉诗“调婉而词艳,然诡幻多昧于理。”(《诗源辩体》卷二十六)但《伤心行》写自身景况与周围环境,故而多用实笔,极少虚诞想象;多用白描,极少浓彩设色;含情含理,绝无诡幻谲妄。诗中所写的景况都是真实的写照,即使“羁魂梦语”也非虚拟,而是诗人现实形象的反照。至于周围环境,无论大景小景,可能均系眼前实景,即使并非实景而是诗人借助想象而构成的种种意象,但它却更典型地表现了诗人所处现实境遇的凄冷、阴寂。这“实”与“朴”的特色,缩短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强化了艺术上“真”的感染力。全诗在实笔、白描之中,也偶或闪现出新奇造语的火花,如用“秋姿”写自己形貌,更见其衰飒枯槁;用“凝尘”写壁上灰土,更见壁之残古、尘之积铸;用“落照”借指残灯弱焰,更见其无可挽救的衰竭。如此新奇造语增加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度。正是这种种情况,形成《伤心行》独有的格调:古淡质实之中,蕴涵着李贺特有的凄伤色泽。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31-735
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座清。
秋风十驿(yì)¹望台星²,想见冰壶³照座清。
译文:飒飒秋风中,我从襄阳行三百里去见商英,他为官清廉,品性高洁。
注释:张天觉:张商英,字天觉。¹十驿:十座驿站。古制每驿相距三十里。十驿三百里,意指自己从襄阳行三百里去见张天觉。²台星:本指天上三台六星,这里指执政大臣,即指张商英。³冰壶:比喻张商英为官清廉。
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
零雨¹已回公旦²驾,挽须聊听野王筝³
译文:蒙屈的周公早已回京主持朝政,遭陷的谢安,桓伊已为他弹筝鸣不平。
注释:¹零雨:是《诗经·东山》里的词语,据说这首诗是周公东征时所作。²公旦:周公旦,即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周公旦辅佐成王时,兄管叔鲜、弟蔡叔度散播流言,说周公旦有野心。于是,成王疏远了周公旦。后来,成王弄清了事实真相,决定迎周公旦回来主持朝政。本诗作者借用这个典故,比喻张商英即将回朝受到重用。³挽须聊听野王筝:这里足运用了《晋书》里的典故。东晋时名相谢安晚年被孝武帝猜忌。有一次,孝武帝召桓伊和谢安饮宴,桓伊弹筝时唱了曹植《怨诗》,意在为谢安辩诬。谢安非常感动,泪下沾襟,越席而挽桓伊之须,深致谢意。本诗作者意在以此比喻张商英将会受到皇帝信任。
三朝元老公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三朝元老¹公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译文:三朝元老的商英,如今依然是胸怀雄心,全国的百姓都对商英寄予莫大的希望。
注释:¹三朝元老:足指张商英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¹看升平。
译文:我这位白发老友赶到荆门为商英送行,然后隐退山林喜座天下繁富平安的佳音。
注释:¹却归林下:指自己隐居林泉之下。

  这首诗首联写“秋风”“十驿”等,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情谊的殷切。颔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企求。颈联写张商英个人的抱负和普天下万众的期望。尾联写诗人自身,写临别依依之意。这首诗运用典故,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首联“秋风”,点明季节;“十驿”,极言襄阳至荆门里程之长;“台星”,指张商英,表示诗人对他的仰慕和尊敬。“冰壶”,用以比喻张商英为官清廉。这首诗头两句叙诗人从襄阳赶来荆门跟张商英会见,推想他必能澄清当前的时局。这充分表明了诗人对张商英友谊的深厚和期望的殷切。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零雨已回公旦驾”,用周公旦的典故。作者用这个典故比喻张商英,就暗含着张商英所遭诽谤业已澄清并将受重用的意思。“挽须聊听野王筝”,用桓伊和谢安的故事。这里把张商英比作谢安,也暗喻张商英将重新获得徽宗的信任。

  颈联“三朝元老心方壮”:张商英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因此称三朝元老。此次进宫对策,正满心想干一番事业。“四海苍生耳已倾”:谓全国老百姓都对张商英寄予莫大的希望。

  尾联“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诗人自谓年老,虽不出仕,也将回襄阳老家期待过太平日子。《宋史·张商英传》说:张商英“为政持平”,曾“大革弊事”,因此“蒙忠直之名”。魏泰这首诗,即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对张商英的看法。

  这首诗不以意境取胜,而以事、理结合和情、韵兼胜见长。它把叙事、说理和抒情三者都凝铸入诗,诗句里又饶有时空变化和声色交感。如首句:“秋风”暗示了时间的转换,“十驿”展示了空间的悠长;两者相联,又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情谊的殷切。颔联虽然用典,但不生僻、不晦涩;既反映了当时朝野的舆论,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企求。加上“零雨”见色;“筝”见声。声、色交互,更增添诗的韵味。颈联出句写张商英个人的抱负;收句写普天下万众的期望。尾联回叙诗人自身,写临别依依之意;且能脱出俗套,不作儿女沾巾之态,而以兴冲冲地归看升平来结束全篇。这样写,诗的精神境界就高了,并能引起读者产生遐想。

  米芾称魏泰与王安国“并为诗豪”,话虽然说得过了头,但不纯是溢美之辞。魏泰强调诗要“浑厚”,反对黄庭坚“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这类主张,对宋诗的发展显然有良好影响。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485-488

jīngménbiézhāngtiānjué--wèitài

qiūfēngshí驿wàngtáixīngxiǎngjiànbīngzhàozuòqīng

línghuígōngdànjiàwǎnliáotīngwángzhēng

sāncháoyuánlǎogōngfāngzhuànghǎicāngshēngěrqīng

báirénláibiéquèguīlínxiàkànshēngpíng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qiáo)¹溪上弄扁(piān)²,濯(zhuó)锦江边忆旧游。
译文:我在樵风溪上划着我的小舟,又在濯锦江边怀念着我昔日玉勒雕鞍的冶游。
注释:¹樵风:顺风﹑好风。²扁舟:小船。³濯锦江:江名。即锦江。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忆繁杵又惊秋。
译文:悲壮的管弦乐筵真个是昨日的美梦,频繁的捣衣声啊——又是这伤心的凉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醅香恰受篘。
坠枝橘熟初堪翦¹,浮瓮(wèng)(pēi)²香恰受篘(chōu
译文:菊枝刚刚结满果实,可以进行采摘,瓮中新酿的美酒飘起了沁人心脾的香气,该拿起滤酒的酒篘。
注释:¹翦:“剪”的异体字。²瓮醅:指酒。³篘:一种竹制的滤酒的器具。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莫道¹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译文:且不要说我赋闲在家总是没有事做,每天夜晚我都可以在孤灯之下——写我的忧愁!
注释:¹莫道:别说,不要说。

  陆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文人,抗金志士。然而他一生仕途坎壈,一腔报国热血无处可洒,只能被岁月白白的消磨,徒叹“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通过我的翻译,可以看出这诗篇是陆游赋闲在家的作品,第一句,道出作者的现状:赋闲,百无聊赖,自己划船解闷。第二句对出:走在江边长叹,引出下一句,第三句写昔日在京城游玩的盛况,但末着“真昨梦”三字又是包含辛酸。第四句写作者被捣衣的敲打声拉回现实,对比着自己的现在,真是难过,这句中的“惊”字可以类比杜甫的“恨别鸟惊心”。诗歌中讲究“起承转合”起和承完事了,到了颈联:作者笔锋一转,改成一片令人开心的景象,这两句是在描写自己的赋闲生活。但是作者的心情并没有因为橘熟酒成而改变,尾联卒章显志,包含着无奈神伤。

  本诗的颈联可以参考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也是描写的赋闲生活,效果大概一样,都是乐景哀情(具体什么是乐景哀情参考我写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鉴赏,百度能搜索到),最后的卒章显志才是作者感情的“技经肯綮”。

参考资料:
1、 次仁 . 原创 . 2020年2月16日
序:行女生于季秋,而终于首夏。三年之中,二子频丧。
序:行女生于季秋,而终于首夏¹。三年之中,二子²频丧。
译文:序:我的小女儿行女出生于深秋时节,在第二年四月的初夏死去。短短三年之中,两个心爱的女儿相继夭亡。
注释:¹首夏:农历四月。²二子:指作者的两个女儿金瓠、行女。
伊上帝之降命,何修短之难裁;
伊上夏之降¹²,何修短³之难裁
译文:上苍赐予人类宝贵的生命,寿命的长短何以这么难猜!
注释:¹降:赐下。²命:人的寿命。³修短:长短。⁴裁:猜测,估料。
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
或华发以终年¹,或怀妊(rèn)²而逢灾。
译文:有人可以幸运地活到白首,有的人却死在母亲的腹胎。
注释:¹终年:尽其天年。²怀妊:怀孕。
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
感前哀¹之未阕(què)²,复新殃³之重来!
译文:痛失金瓠的悲伤还没有结束,又眼看着行女被尘土湮埋。
注释:¹前哀:指大女儿金瓠之死。²阕:尽。³新殃:指行女之死。
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
方朝华而晚敷¹,比晨露而先晞(xī)²
译文:可怜的孩子像木槿花一样凋落;又像晨露,干的这么快。
注释:¹方朝华句:方,比如。朝:早上。华:指木槿花,开于夏秋季节,早上开花,夜晚凋谢。晚敷:指夜晚凋谢。²晞:晒干。
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
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¹而失度²
译文:我想到那凋零的小小的生命,再也无法重来,顿时间失了常态。
注释:¹忽忽:恍惚之貌。²失度:失态。
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天盖¹高而无阶²,怀此恨其谁诉!
译文:怨恨天高却没有长梯借我攀缘,我还能向谁诉出我心中的苦哀!
注释:¹盖:语气词。²阶:阶梯。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