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景易如流水去,浮名终与白云空。
何如几曲秋溪上,醉泛一舟雨中。
急景易如流水去,浮名终与白云空。
何如几曲秋溪上,醉泛一舟雨中。
王珪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 2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章台¹柳,章台柳,往日依依²今在否?
译文:借问章台的柳啊,过去你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还和往日一样吗?
注释:¹章台:汉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称妓院所在。六朝、唐人已用其事与杨柳相连。如费昶《和萧记事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崔国辅《少年行》:“章台折杨柳。”《古今诗话》:“汉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故杜诗云:“京兆空柳色。”(《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六七柳部引)。²依依:柔软貌。《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译文: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这首作品,有人认为是诗,有人认为是词(词牌名为“章台柳”)。在《全唐诗》中,卷二四五中收录此作,定为诗,题为“寄柳氏”;卷八九〇又收录此作,定作词,题为“章台柳·寄柳氏”。下面是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哲伦等人对此篇的赏析。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两个叠句用于寻觅加强呼唤之急切,韵味深长,表达作者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颜色青青”,喻柳氏昔日之青春妙龄,丰容艳丽。“今在否”,谓是否安全健在,暗言社会动乱,邪恶猖獗,柳氏单身独处,其安全令人担忧,以疑问声口,则其忧虑担心之情可见。“长条似旧垂”,喻柳氏袅袅婷婷的身段和体态仍不减当年,与上文“颜色青青”相呼应。“在折他人手”,暗指柳氏值此兵荒马乱之秋,恐己为他人所劫夺占有,是“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测。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写得传神活现。

  全篇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柳树,实际上是对柳氏的问候,问候了两件诗人最关切的事: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嫁人?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9-1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40页 .

zhāngtáiliǔ ·liǔshì

hánhóng tángdài 

zhāngtáiliǔ zhāngtáiliǔ yánqīngqīngjīnzàifǒu 
zòngshǐ使chángtiáojiùchuí yīngpānzhérénshǒu  (bǎnběn )

zhāngtáiliǔ zhāngtáiliǔ wǎngjīnzàifǒu 
zòngshǐ使chángtiáojiùchuí yīngpānzhérénshǒu  (bǎnběnèr )

zhāngtáiliǔ zhāngtáiliǔ qīngqīngjīnzàifǒu 
zòngshǐ使chángtiáojiùchuí yīngpānzhérénshǒu  (bǎnběnsān )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对酒寂不语,怅(chàng)¹悲送君²
译文:面对着酒杯沉默不语,今日里满怀愁绪为您送行。
注释:¹怅然:失意不乐貌。²悲送君:一作“愁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明时¹未得用,白首徒攻文²
译文:圣明的时代得不到重用,突然皓首攻文。
注释:¹明时:指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²攻文:一作“工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泽国¹²一官,沧波几千里。
译文:到江南水乡去当个小官,风波经历几千里。
注释:¹泽国:水乡,江南水量丰富,故云,此处指江宁。²从:任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群公满天阙(què)¹,独去过淮水²
译文:诸公挤满了朝廷,只有您一人在渡过淮水。
注释:¹天阙:皇宫前的望楼,此处指朝廷。²淮水:即淮河,赴江宁须经此河。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旧家富春渚(zhǔ)¹,尝忆卧江楼²
译文:我家曾住在富春的江渚,常常回忆起那临江的高楼。
注释:¹富春渚: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阳县南。渚:水中小洲。岑参父植曾任衢州司仓参军,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参随父曾居此。²卧江楼:无考。当指富春江畔一小楼,岑参曾居于此。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自闻君欲行,频望¹南徐州²
译文:自时听说您要前去,叫我频频望着那南徐州。
注释:¹频望:一作“频梦”。²南徐州:东晋南迁,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故云。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穷巷¹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译文:独居僻巷紧闭着门,夜晚寒灯静照着深屋。
注释:¹穷巷:冷僻简陋的小巷。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译文:北风吹起微雪,抱着被子愿意同住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君行到京口¹,正是桃花时²
译文:您这一路走到京口,正是桃花盛开之时。
注释:¹京口:今江苏镇江。²桃花时:桃花开在阴历二月,送别时是冬天,等王昌龄走到京口时,已在二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了。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舟中饶(ráo)¹孤兴²,湖上多新诗。
译文:舟中自会大发感兴,湖上定能多写新诗。
注释:¹饶:多。²孤兴:陆机《文赋》:“对穷迹而孤兴。”指感时触景,而独自幽赏。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潜虬(qiú)¹且深蟠(pán)²,黄鹄(hú)³未晚。
译文:虬龙且要深潜屈蟠,黄鹄高飞也不论早晚。
注释:¹虬:传说中有角的龙。²蟠:深屈而伏。此处以潜虬比拟王昌龄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³黄鹄举:一作“鹤飞来”。黄鹄:天鹅。举:高飞。此处也以黄鹄拟王昌龄。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¹,努力加餐饭²
译文:请爱惜您青云之器,努力添加餐饭。
注释:¹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庙才。²努力加餐饭:此处告慰好友远行多自珍重。

  此诗为送别王昌龄而作,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给予同情,并勉励友人再展鸿图,青云直上。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而悲凉忧郁的气氛笼罩着大家,使他们把盏对斟,欲说还休。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

  “泽国时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此四句写王昌龄赴江宁任一微官,而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又转而叹惋朝廷官员济济,独君被“明主弃”,流落异地,寂寞孤独。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此四句写由王昌龄将赴的江宁贬所,引起作者对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诗人对好友的殷切关怀与牵挂,也随好友征帆一路追随到江南水乡那个有过少年时的欢乐与眼泪的地方。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写穷巷独居的诗人,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

  “潜虬且深蟠,黄鹊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

  诗人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时,不得重用,劝慰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全篇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旧居的追忆、陋屋的同宿、远途的想象、春光中的诗兴,诗人设身处地地与好友同悲欢,真挚的友谊不言而喻。语言朴素自然却感情丰沛,思绪万千。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¹何时了(liǎo)²?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³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注释:¹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²了:了结,完结。³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 同:阑)
雕栏玉砌(qì)¹应犹²在,只是朱颜改³。问君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 同:阑)
译文: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注释:¹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栏,一作“阑”。砌,台阶。²应犹:一作“依然”。³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⁴君:作者自称。⁵能:或作“都”、“那”、“还”、“却”。⁶几多:多少。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měirén ·chūnhuāqiūyuèshíliǎo

 dài 

chūnhuāqiūyuèshíliǎo wǎngshìzhīduōshǎo xiǎolóuzuóyòudōngfēng guókānhuíshǒuyuèmíngzhōng 
diāolányīngyóuzài zhǐshìzhūyángǎi wènjūnnéngyǒuduōchóu qiàjiāngchūnshuǐxiàngdōngliú  (lántóng lán )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麦陇(lǒng)青青三月时,白雉(zhì)¹朝飞挟两雌。
译文:阳春三月,万物生机勃勃,垄上青青的麦苗散发着春天的气息,一只白色的雄野鸡带着两只雌鸡从田间飞起。
注释:¹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之为瑞鸟。
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
锦衣绣翼何离褷(shī)¹,犊(dú)牧采两²感之悲。
译文:雌鸟的新羽毛刚刚长出,色彩鲜亮,我这个老而无妻的人看到这情景心中感到一片凄凉。
注释:¹离褷:鸟的羽毛初生的样子。²犊牧采两: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春天和,白日暖。
春天和,白日暖。
译文:春风和煦,太阳暖洋洋的。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译文:鸟儿们在河边啄食,成熟的雄鸟们为求得配偶在互相争斗,脖子上的羽毛散落一地,还不肯罢休。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译文:雌鸟也急切地鸣叫着,准备好好地犒劳自己未来的丈夫。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译文:就连枯死的杨树在春天都能生出嫩芽,为什么单独我一个人到了七十还一个人生活没有伴偶。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译文:这种滋味是管弦音乐、诗词歌赋无法表达、无法排遣的,痛彻心扉,恐怕只有我死后化为灰烬,灵魂才能得以安息。
《诗经》中曾以“雉之朝飞”作为爱情生活的象征。后琴曲继承了这一主题,并流传着一个故事:牧犊子终年放牧打柴,直至暮年仍是孤身一人,他见雉鸟都是成双成对地愉快飞翔,非常羡慕,愈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凄凉,伤心地唱道:“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兮于山阿。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据《乐府古题要解》记载,魏武帝时有个卢姓宫女,擅长此曲,可见它是源远流长的古曲。
不经人事意相关,牡丹亭梦残。断肠春色在眉弯,倩谁临远山。
不经人事意相关,牡丹亭梦残。断肠春色在眉弯,倩谁临远山。
排恨叠,怯衣单,花枝红泪弹。蜀妆晴雨画来难,高唐云影间。
排恨叠,怯衣单,花枝红泪弹。蜀妆晴雨画来难,高唐云影间。

  这首小令,描画一位独处深闺的怀春少女,辞韶调雅,清丽可喜。

  “不经人事意相关,牡丹亭梦残。”这两句是全词的总纲,同时,也是理解此词的关键。“人事”,这里有特指男女情爱的意思。一般“不经人事”的少女都是天真烂熳、无忧无虑的,可是词人笔下的这位少女,却已表现出一种与“人事”相关的情态。契机何在呢?下文给出答案:“牡丹亭梦残”!噢,原来她刚刚从“牡丹亭梦”中惊醒。“梦残”,即梦断。“牡丹亭梦”又何以能使一位“不经人事”的少女忽发怀春之意呢?这就必须弄清“牡丹亭梦”的含义了。汤显祖有《牡丹亭还魂记》传奇,是明代戏剧中的杰作,写的是少女杜丽娘游园归来,怀春成梦,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欢会,梦醒后,追思不已,因情而亡,后又为情而生的曲折故事。这位少女的“牡丹亭梦”就同于杜丽娘所梦,无怪乎她在“梦残”之后,也要表现出若有所失的情态了。 空锁春闺的少女,既然梦断难寻,也只能自嗟命蹇。所以接下来词人便着力刻画她的苦闷无聊。

  “断肠春色在眉弯,倩谁临远山?”你看她颦眉蹙目,春情流露,不由人不生爱怜之心。但有谁来为她描画双眉呢?词人不禁为之感叹不已。“临”,临摹。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姣好,眉色若远山。故“临远山”即画眉之意。无人画眉,是反用《汉书·张敞传》张敞为妇画眉的故事,写这少女的孤独无偶。

  过片“排恨叠,怯衣单,花枝红泪弹”三句紧承上阕,写这少女心中积郁着重重叠叠的春恨。她恨,恨的是春闺寂寞、断梦难寻;她怯,怯的是春寒料峭,衣单难禁。“怯衣单”不止是感觉上的寒意,更是心理上的凄凉。而这一切,又向谁去倾诉呢?只好独自对着不会说话的花枝悄悄弹泪,聊为排遣了。

  以上云云,都是正面的描绘。然而处在怀春状态中的少女,情绪变化是无常的,纯用赋笔,难以穷尽,所以最后两句,词人一变具体描画为形象的比喻:“蜀妆晴雨画来难,高唐云影间。”这是以宋玉《高唐赋》中的巫山神女来比喻这位少女。巫山属已蜀之地,故下“蜀妆”二字。神女“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所以又用了“晴雨”一词。而时“晴”时“雨”,正好可以用来形容少女起伏波动的情怀。至此,这位难描难画的“神女”,其韵度和风采,我们也只能从那“高唐云影”中隐隐约约地去加以体认了。“巫山神女”的原典涉及到“云雨”二字,后多作为男女幽会的代名辞。结处引入此典,便又回头照应了上片的“牡丹亭梦”。

  汤显祖以戏曲著称,其才情我们在他的传奇剧本中早有领略。孰不知他以戏剧创作的余绪为词,亦能如此出神入妙。公然将自己的传奇作品作为典故用于词中,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个创举。其所以敢这样做,盖因《牡丹亭》一剧在当时已是“家传户诵”(沈德符《顾曲杂言》)、妇孺皆知的了。

ruǎnlángguī--tāngxiǎn

jīngrénshìxiāngguāndāntíngmèngcánduànchángchūnzàiméiwānqiànshuílínyuǎnshān

páihèndiéqièdānhuāzhīhónglèidànshǔzhuāngqínghuàláinángāotángyúnyǐngj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