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鼓立中庭,疏星一二明。转头云复合,移步雨还倾。
五鼓立中庭,疏星一二明。转头云复合,移步雨还倾。
感召虽人事,怨咨柰物情。号空犹未应,隐痛痛无声。
感召虽人事,怨咨柰物情。号空犹未应,隐痛痛无声。

yínshíshǒuchéngtóngguānzhūzhàngjiǔ--qián

zhōngtíngshūxīngèrmíngzhuǎntóuyúnháiqīng

gǎnzhàosuīrénshìyuànnàiqínghàokōngyóuwèiyīngyǐntòngtòngshēng

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5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译文:天山路旁边的一棵梅花,年年花开花落于黄云之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昭君已殁¹汉使回,前后征人²惟系马。
译文:昭君已死,汉朝使者回归,古往今来的征人只有拴马才略驻足。
注释:¹殁:死。²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日夜风吹满陇(lǒng)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译文:日夜风吹,梅花飘满了整个陇头,还随着陇水东西漂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qú)¹年少无攀处。
译文:这花如果生长在长安的道路旁,早就被豪贵据为己有,青年人想攀折花枝也不可能了。
注释:¹九衢: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sāishàngméi--wángjiàn

tiānshānbàngzhūméiniánniánhuāhuángyúnxiàzhāojūnhàn使shǐhuí

qiánhòuzhēngrénwéifēngchuīmǎnlǒngtóuháisuílǒngshuǐdōng西liú

huāruòjìnzhǎngānjiǔniánshǎopānchù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¹,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²之墙不可圬(wū)³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我就改变了这种态度。”
注释:¹寝:睡觉。²粪土:腐土、脏土。³圬: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⁴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⁵诛:责备。⁶是:这(指对人的态度)。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推想起来,宰予这块“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觉,比如说 睡个午觉的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打瞌睡(梦见周 公?)哩。不然的话,以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来看,睡个午觉算什 么罪过呢?犯得着孔老先生这么大动肝火吗?

  问题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我们 的话来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孔 老先生是万万不会苟同我们关于午睡的观点的 。

  如此说来,他的震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 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 说,言行一致罢了。” 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 起比唱起还好听。这段文字说的正是"言"与"行"的关系。

  《论语疏证》中引用《韩非子·显学篇》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之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啊!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欲问江梅¹瘦几分,只看愁损²翠罗裙³。麝(shè)(gōu)衾冷惜余熏(xūn)
译文:想问像江梅般清秀雅丽的她近来消瘦了几分,只需要看她的翠罗裙宽松了多少。熏笼中的麝香已经燃烧殆尽,被子渐渐挡不住风寒,那一点余温最让人怜惜不过。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¹江梅:野梅。此处以江梅喻离去的侍妾沈宛。²愁损:因愁情而使人消瘦。³翠罗裙:此处代指女子。⁴麝篝:燃烧麝香的熏笼。⁵余熏:麝香燃后的余热。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可耐¹暮寒长倚竹,便教²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jiào)³书人。
译文:无可奈何,她在寒冷的暮色中久久地倚靠着修竹,纵然是春光无限好,她也懒得开门走出去,只在枇杷花下,静静的写诗填词而已。
注释:¹可耐:可奈,无可奈何。²便教:即便是,纵然是。³校:校订、校勘,此处为研读之意。

  这首词上片从江梅写起,道出女子的愁绪和孤独。下片开始描写女子愁极无聊,索寞无绪的情态。结句用典,堪称简洁、平易而幽婉杳渺,方寸感伤油然而生。全词语言表达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上片从江梅写起,大概是“花稍小而疏瘦有韵”的梅花总让词人不由想起他的那位宛妹。不然词人就不会感慨江边的梅树瘦消几分,只要看看她的腰肢如何清瘦便知晓。显然, “欲问”两句用了互喻的手法,以梅喻人,又以人喻梅,看是梅瘦几分,实际上是人比梅瘦。而人的瘦,不是因为发育不良,而是因为“愁”。

  为什么愁,下一句交代得更加巧妙,“麝篝衾冷惜余熏”。“麝篝衾冷惜余熏”顺畅的语序应该是“衾冷麝篝惜余熏”,转而写室内环境。麝香的熏笼在独自燃烧,被子因无人拥盖而变得寒冷,而那麝香燃后的余热总让人心生怜惜。此处“惜”字既是写熏香,也是写女主人公追怀往事的心绪,既是惜香,也是惜人,写出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愁极无聊,寂寞无绪。

  下片开始描写女子愁极无聊,索寞无绪的情态。开头两句对仗,是浣溪沙这个词牌的精华部分,容若这里写的是“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这是描写女主角的生活:天晚了,冷了,倚着竹子,就算春光好天气也不把房门打开。而春光明媚也不开门则说明了至少两种可能性:一是她心里不痛快,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二是她心里想着某个遥远的情郎,因为得不到爱情的慰藉,便对撩动的春光也无动于衷了。

  这女子到底是什么人,末句给出了答案:“枇杷花底校书人”,这人当指沈宛,站在枇杷树下,无限怅惘。“枇杷”音同“琵琶”,而琵琶在古诗词里是哀怨的象征,不禁让人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简洁、平易而幽婉杳渺,婉转曲折地将一种今古之悲轻轻道出,方寸感伤油然而生。

  词的上下片的前二句都是折进的手法,婉转含蓄地刻画其形影情态。“欲问”、“只看”, “可耐”、“便教”等连接之语起到了翻转层进的作用。如此涉笔就更突出了形象的瘦损,愁情的深浓。语言表达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芳园主编.纳兰词全鉴 史上最具有人气的才子文学 耀世典藏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03:第55页
雨痕著物润如酥,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正春风啼鹧鸪,斗娇羞粉女琼奴。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雨痕著物润如酥¹,草色和烟近似无²,岚光³罩日浓如雾。正春风啼鹧(zhè)(gū),斗娇羞粉女琼奴。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译文:雨水滋润着万物,土地一片酥软,草色和雨烟几乎看不出来。山间浓雾遮挡住了太阳,正是春风和暖的时候,鹧鸪不停的啼叫着,挑逗着娇羞的小姐和漂亮的丫鬟。六桥一片锦绣风光,壮丽的十里画图,风流的二月西湖。
注释:仲春:农历二月。¹酥:松软。²草色和烟近似无:草色和烟色在雨后几乎看不出来。³岚光:山林间的雾气。⁴鹧鸪:鸟名,形似鹌鹑。⁵粉女:美女。⁶琼奴:如玉的女仆。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不斗秾华¹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méng)濛。
译文:杨花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在晴日的野外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独自飞舞。
注释:¹秾华:盛开的花朵。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译文:百花都讨厌自己被风吹落,唯独只有柳絮更喜爱来风吹动。

yánghuā

róng tángdài 

dòunónghuázhànhóng fēiqíngxuěméngméng 
bǎihuāchánghènfēngchuīluò wéiyǒuyánghuāài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