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旅曾观武事扬,如君文势整堂堂。
了知一笔无前古,坐遣诸生丧所长。
丹桂高攀霄汉迥,捷书西下姓名香。
贝宫鳌禁应馀地,看展平生补衮章。
帝旅曾观武事扬,如君文势整堂堂。
了知一笔无前古,坐遣诸生丧所长。
丹桂高攀霄汉迥,捷书西下姓名香。
贝宫鳌禁应馀地,看展平生补衮章。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村如画里,小市两三家。
山村如画里,小市两三家。
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
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
草沾旗角湿,柳拂帽檐斜。
草沾旗角湿,柳拂帽檐斜。
津吏逢迎熟,行人静不哗。
津吏逢迎熟,行人静不哗。

èryuèèrlóngyángdàozhōngzuò--chéng

shāncūnhuàxiǎoshìliǎngsānjiādānbáiliánǒuhuángcàihuā

cǎozhānjiǎo湿shīliǔmàoyánxiéjīnféngyíngshúxíngrénjìnghuā

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
臣之里¹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²以为盗,怒而逐³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yùn)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jù)¹⁰追呼其¹¹妇。
译文:我的乡里有一个妇人,与里中的老太婆关系很好。妇人家里晚上丢了肉,她婆婆认为是妇人偷走了,就生气地把她赶走。妇人早晨走的时候,拜访了与她很要好的老太婆,把这件事告诉她,并向她告辞。老太婆说:‘请你慢慢地走,我现在就去让你家里的人把你追回来。’立即捆起一捆乱麻到丢肉的那家去借火,说:‘昨晚上一群狗得到一块肉,互相争夺残杀,我来借火烧水给死狗煺毛。”丢肉的这一家急忙追去喊他媳妇回来。
注释:¹里:与前一个“里”均为“乡里、家乡”。²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³逐:驱逐。⁴语以事:以事语。语,告诉。⁵女:统称“汝”,你。⁶安:慢慢地。⁷令:原为“命令”,意为“叫”。⁸请火于亡肉家:于亡肉家请火。⁹治:收拾。¹⁰遽:仓猝,匆忙。¹¹其:他的。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¹绮丽²,以饰舆(yú)³。武帝,恺之甥(shēng)也,每以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kē)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qì),以铁如意¹⁰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¹¹己之宝,声色¹²甚厉¹³。崇曰:“不足恨¹⁴,今还卿¹⁵。”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¹⁶绝世¹⁷,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¹⁸甚众¹⁹。恺惘(wǎng)²⁰自失²¹
译文: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华丽的物品来装饰车辆、冠冕和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马上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发怒,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自感失落。
注释:¹穷:尽,用尽。²绮丽:泛指华丽的物品。³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⁴尝:曾经。⁵枝柯:枝条。⁶扶疏:茂盛的样子。⁷罕:少有。⁸示:给.....看。⁹讫:完毕。¹⁰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因能解痒如人意,故名。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¹¹疾:同“嫉”,嫉妒。¹²色:脸色。¹³厉:严厉。¹⁴恨:遗憾。¹⁵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¹⁶条干:枝条树干。¹⁷绝世:世上少见。¹⁸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¹⁹甚众:非常之多。²⁰罔然:失意的样子。²¹自失:自感失落。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避地东村¹深几许?青山窟(kū)²里起炊烟。
译文:我避世的东村有多么深?只见青山深处飘出缕缕炊烟。
注释:作者题下原注:“山中有阳泉寺故基。”¹东村:当在卢溪(今属湖南),王庭珪曾隐居于此。²窟:洞。此处指山深之处。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¹嫌茅屋绝²低小,净扫土床堪³眠。
译文:哪敢嫌茅屋极其低矮,扫干净土炊也能够安眠。
注释:¹敢:怎敢,哪敢。²绝:极,非常。³堪:可以,能够。⁴醉:畅快,尽情。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译文:鸟不停地啭鸣,更觉四周寂静,花开得很晚是因为地方偏僻气候较寒冷。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遥看翠竹娟(juān)¹好,犹隔西泉²数亩田。
译文:我遥望那翠绿的竹子姿态柔美,仍然隔着西泉寺的数亩废地。
注释:¹娟娟:姿态柔美貌。²西泉:寺庙名,故址在东村,已毁弃。

  这首诗前两句交待题中“移居”的地点与原因;三四句是叙事言怀,写初到的活动和感受,写居住的内景;五六句写住下之后外景的幽静;最后两句收束,是用古寺来强调东村山景实堪爱赏,且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全诗通过层层推进的手法,向读者展现出一幅避世的清幽环境,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娴静,曲折含蓄地道出移居偏地的快感。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写一种极为幽静的情趣。首句一问点题,也有力地领起全篇。“避地”在古诗中多指避乱或逃避世俗的干扰。从王庭珪的历史看,两层意思都有。这句交代题中“移居”的原因。下面都就这句生发。“青山窟里”回答“深几许”的问题。“起炊烟”点明村字。避地避到“青山窟里”,既表示避地之深,又暗示生活必然有新的困难。

  三四两句就回答这样的问题。低小前下一“绝”字,可见其简陋。但为了避地,绝不敢厌弃。屋里连个绳炊都没有,只是一个肮脏的土炊,但扫干净了照常休息。“绝”字是入声,按正常的规律应是平声,下句“堪”字本该仄声却用了平声。晚唐以来常有这种对句,使人从音节上也产生一种峭拔的感觉。这三四两句是叙事言怀,写初到的活动和感受,写居住的内景。

  五六两句写住下之后外景的幽静。六朝王籍《若耶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句。王安石翻案说:“一鸟不鸣山更幽。”此诗第五句又把王安石的诗翻过来,比王籍的原作更加开阔深沉,“青山窟里”远离尘嚣,天本来就静,加上“鸟不住啼”就显得更静了。因为没有外界的干扰,所以鸟能够不住地啼。王籍两句是一意,这里一句却有两层,从鸟到天,人的感觉自在其中。六句从视觉写僻远幽静。因山地气候之寒,花也开得较平地晚。作者是从“花多晚发”推测到地处偏僻。“应”读平声,是推测之辞。这句“地应偏”也是强调幽静,不含贬义,和首句相呼应。外间花已落,这里花方盛开,这种“花多晚发”反而是难得的美景。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到“花多晚发地应偏”就很容易使人想起白居易这首诗的意境。这五六两句写外景近处的幽趣。

  最后两句,作者从近处的“花多晚发”向远处望去,隔着几亩田处,一丛娟娟的翠竹临风,原来那是古西泉寺的遗址。这个句子作者用“犹隔”二字,一方面写在望中,一方面表现急切往看的心情。“天下名山僧占多”,凡山间寺庙多取美好的风景点。作者用这两句收束,是用古寺来强调东村山景实堪爱赏,且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这样就把前面一联的写景推进一步,使前半首所写避地东村的得计显得更为酣畅。

  这首诗作者只通过叙事和写景来表达移居之快感,而不用直接抒情赞叹的方式。一起直截了当,唤起全篇;一结曲折含蓄,耐人玩味很自然地交代了题下的自注。在王庭珪写幽闲境界的七律中,这一篇是值得称道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832-833页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春风如贵客¹,一到便²繁华³
译文:春风就像贵客一般,所到之地立马万物复苏,热闹繁华。
注释:¹贵客:尊贵的客人。²便:就。³繁华:繁荣热闹。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来扫¹千山²雪,归留万国花。
译文:来的时候融化千山的积雪,吹过后留下无数开放的鲜花。
注释:¹扫:除去,消融。²千山、万国:此处被用来表示虚指,言数量极多。

chūnfēng

yuánméi qīngdài 

chūnfēngguì dàobiàn便fánhuá 
láisǎoqiānshānxuě guīliúwànguó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