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密穿青且意行,穷居谁识万人英。
山当凿处终须好,水到平时自不鸣。
夏德真应参太始,禹功那复告其成。
登临遗庙秋风里,不尽今来古往情。
度密穿青且意行,穷居谁识万人英。
山当凿处终须好,水到平时自不鸣。
夏德真应参太始,禹功那复告其成。
登临遗庙秋风里,不尽今来古往情。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yù)¹²与矛³,誉之曰:“吾(dùn)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¹⁰,于物无不陷也。”或¹¹曰:“以¹²¹³之矛陷子之盾,何如¹⁴?”其¹⁵人弗(fú)¹⁶¹⁷也。夫不可陷之¹⁸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¹鬻:卖。²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³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⁴者:...的人。⁵誉:赞誉,夸耀。⁶曰:说,讲。⁷吾:我。⁸莫:没有什。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⁹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¹⁰利:锋利,锐利。¹¹或:有人。¹²以:使用;用。¹³子:您,对人的尊称。¹⁴何如:怎么样。¹⁵其:代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¹⁶弗能:不能。弗,不。¹⁷应:回答。¹⁸之:的。

xiāngmáodùn

hánfēi xiānqín 

    chǔrényǒudùnmáozhě zhīyuē  dùnzhījiān néngxiàn  yòumáoyuē  máozhī xiàn  huòyuē  zhīmáoxiànzhīdùn   rénnéngyìng xiànzhīdùnxiànzhīmáo tóngshìér 
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时仿佛而有似。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相抟据而俱兴兮,妄倚俪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之从横兮,杨侯怒而澎濞。正帷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或窈窕而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
惟昊(hào)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wěng)(dàn)澹而妄止。运清浊之澒(hòng)洞兮,正重沓(tà)而并起。嵬(wéi)隆崇以崔巍(wēi)兮,时仿佛而有似。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hài)。相抟(tuán)据而俱兴兮,妄倚(yǐ)(lì)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kāng)(kǎi)。若飞翔之从(zòng)横兮,杨侯怒而澎(péng)(bì)。正帷(wéi)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或窈(yǎo)(tiǎo)而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
译文:炎热夏天的大早啊,失去气候的正常规律。远看那蓬勃升腾的白云啊,涌起后飘荡不止。运转着的白云和乌云弥漫无际啊,正错杂而并起。高高隆起就像耸立的高山啊,不时呈现仿佛要下雨的样子。有的如弯曲的车轮在半空中滚动啊,像龙虎突然受到了惊骇。聚拢成团而共同兴起啊,时离而时合。积聚而重叠啊,纷纷迫近而不平息。犹如飞翔的鸟纵横翱翔啊,也像波涛之神阳侯怒而涛声澎湃。正在乌云密布之时雷声隆隆啊,相互撞击而乌云又散开了。阴云有时深远而遍布天空啊,好像要下雨却终究不降雨。
注释:旱云赋:《艺文类聚·卷一百》题作东方朔《旱颂》。惟:句首语助词。昊天:夏天。精和:天象和顺。精,精气,古指六气或日月。六气指沆瀣、正阳、朝霞之气,是就自然现象而言;日月则关乎气候。正理:正常规律。理,准则,规律。蓬勃:盛起的样子。滃:云气涌起的样子,一作“滃滃”。澹澹:云荡动的样子。妄:无。运:运转。清浊:指白云和乌云。澒洞:弥漫无际。嵬:山高的样子。隆崇:高大的样子。崔巍:高耸的样子。似:下雨的样子。屈:弯曲。卷轮:车轮。中天:半空。中,半。抟据:聚拢成团。妄:随意。倚俪:奇丽,一作“俪倚”,非。合沓:重叠。合,一作“给”,非。纷薄:纷纷靠近。薄,迫近。慷慨:本指人意气风发、情绪激昂,这里指天上的云团涌动,不见平息。从:同“纵”。杨侯:即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澎濞:波涛冲击声,这里形容狂风吹云之声。正:一作“云”,一作“正云”。帷布:如同帷帐遮盖,形容浓云密布。帷,帐幔,一作“惟”。雷动:雷声滚动。击:一作“盘”。破碎:一作“碎破”。窈窕:深远的样子。窕,一作“雷”。四塞:遍布。坠:落下。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贪邪而狼戾。终风解而霰散兮,陵迟而堵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隆盛暑而无聊兮,煎砂石而烂渭。汤风至而含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忧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惜稚稼之旱夭兮,离天灾而不遂。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贪邪而狼戾(lì)。终风解而霰(xiàn)散兮,陵迟而堵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廓(kuò)荡荡其若涤(dí)兮,日照照而无秽(huì)。隆盛暑而无聊兮,煎砂(shā)石而烂渭(wèi)。汤风至而含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kuì)。畎(quǎn)亩枯槁(gǎo)而失泽兮,壤(rǎng)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chú)(nòu)而下泪。忧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惜稚(zhì)稼之旱夭兮,离天灾而不遂。
译文:阴阳分离不能融合啊,乃是执政者贪邪暴虐所致。最终云被风吹得如霰一般散开啊,就像山陵隳毁、土墙崩溃。有的云层深深地潜藏起来啊,争先恐后地离去并且相继消亡。辽阔的天空就像清洗过一样啊,照射到大地上的是没有一丝云彩阻挡的强烈阳光。三伏天里无所仰赖啊,在烈日下的砂石如被火煎烤一样而渭水也似乎被晒得干裂了。风含着热气吹来啊,百姓愁闷而烦乱。田间水沟干燥而庄稼枯萎啊,田地里被晒得灼热的石头也对庄稼有危害。农夫袖手而无所依赖啊,丢下锄头而眼泪直淌。既忧虑土地受到旱灾啊,又怨憎上天不仁慈。痛惜幼苗因旱枯死啊,遭遇天灾而不得成长。
注释:得:融合。邪:不正派。狼戾:凶狠。终:终究。霰散:被风吹得如霰一般散开。霰,本义为下雪前落下的小冰珠,这里作状语,一作“雾”。陵迟:同“陵夷”,指山陵隳毁。陵,大土山,一作“遂陵”;迟,通“夷”,平。堵:墙壁。争离:一作“争离刺”。廓:空阔。荡荡:空阔广远的样子。涤:水冲,一作“条”。照照:通“昭昭”,明亮,又作“昭昭”或“炤炤”。无秽: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无,一作“芜”。隆盛暑而:一作“隆盛暑其”,一作“阴阳盛暑”。隆盛暑,酷暑,即三伏天。隆,深厚;盛,极点,顶点。无聊:无所仰赖。煎砂石:砂石在烈日下如火煎烤一样滚烫。烂渭:使得渭河干裂。渭,即渭河,在陕西中部,一作“煨”,一作“煟”。汤风至而含热兮:一作“阳风吸习而熇熇”。汤,一作“阳”。含,一作“合”。群生:百姓。闷满:烦闷。满,通“懑。愁愦:忧愁。愦,昏乱。畎亩:田间水沟。畎,一作“垅”。失泽:形容庄稼枯萎。泽,指庄稼的光泽。垂拱:即袖手,形容农夫无所事事。无聊:一作“无事”。释:放下。耨:小手锄。泪:一作“涕”。忧:一作“悲”。疆畔:地界,土地。疆,一作“壤”。遇:一作“遭”。害:指旱灾。痛:恨。皇天:上天。皇,大,敬词。靡惠:不仁慈。靡,不;惠,仁慈。稚稼:幼苗。稚,幼小。夭:早亡,这里指幼苗枯死。离:同“罹”,遭遇。遂:成长。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咎于在位。独不闻唐虞之积烈兮,与三代之风气?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阴气辟而留滞兮,猒暴至而沉没。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tuō)(jiù)于在位。独不闻唐虞(yú)之积烈兮,与三代之风气?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阴气辟(bì)而留滞(zhì)兮,猒(yàn)(pù)至而沉没。
译文:心怀怨恨而难以平息啊,暗中把把灾害的出现归咎于执政者。难道不知道唐尧、虞舜的丰功伟绩及夏、商、周三代的风尚吗?如今的风尚与上古三代的不同而无法复返啊,恐怕前人的功业也已因时间久而颓坏了。国家政令何其不对啊,政治措施不当而违背制度。阴气停滞潜藏啊,因为暴政的实行使得民不聊生。
注释:窃:私自,暗中。咎:过失。在位:执政者。唐:陶唐氏,指尧。虞:有虞氏,指舜。积烈:丰功伟绩。烈,指功绩、功业。三代:夏、商、周。风气:风俗,风尚。时:当时。俗殊:风尚与上古三代不同。殊,不同。操行:措施,这里指国家政令。不得:不对。失中:不得当。违节:违反了农业的节令。辟:通“避”,躲藏。留滞:停滞。猒暴:暴晒,引申指暴政。猒,同“餍”,足;暴,“曝”的古字,晒。至:一作“戾”。沉没:沉溺,形容民不聊生。
嗟乎!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其可悼也。憭兮栗兮,以郁怫兮。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jiē)乎!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sè)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zī)孳望之,其可悼也。憭(liáo)兮栗(lì)兮,以郁怫(fú)兮。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译文:哎!痛惜旱灾太严重,百姓何罪使得上天不予恩泽?残酷啊田地的神灵,何其缺少德行!既然已经生了人民,却不给他们幸福。旱云来时何其猛烈啊,去时又何其躁急!人们殷切地期望着下雨,结果却十分令人伤心。凄惨而悲凉啊,让人心情不舒畅。想着那白云,就愁肠如结。最终怨恨有云而无雨,云太不仁义啊;云密布却不下雨,云太不诚信啊。但白云有什么可怨恨的?只是地上受灾的人们又该怎么办啊!
注释:惜旱:一作“惜叶”,一作“作孽”。剧:甚,严重。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一作“何辜于天,恩泽弗宣。啬夫寡德,既生不福”。辜:罪。忍,残酷。啬夫:田神。寡:少。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其:一作“甚”。悼:哀伤。憭兮栗兮:即“憭栗”,凄凉。栗,一作“慓”。郁怫:即抑郁,心情不舒畅,又作“郁怫”。信:诚实。怨:一作“怼”。奈何:怎么办。

  此赋分四段,开头一段写云的变化,第二段写阴云消散后的大旱灾情,第三段大胆地批评了时政的过失,最后一段写作者对上天与田神等的怨怼。全赋用骚体形式,情感激烈,语言生动形象。

  此赋开头一段写云的变化,正于言外写出千万人仰天盼望积云时的情景。开篇一句“惟昊天之大旱兮”,开门见山地点题,而“昊天”一词使读者很自然地想到《诗经·小雅·雨无正》中的“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等语。作者借指斥天而对在位者提出批判的思想便已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开头一段的余下部分则从多个角度展现出阴云密布的奇异形态。其兴起迅猛:风云涌起,四方弥漫,如水波激荡,重叠突起,翻腾并兴;其形态诡观:阴云经天,高崇隆起,时聚时散,既像猛虎惊吓而奔走,又似飞龙恐骇而腾跃。这里既用“隆崇”和“崔巍”这些静态的山势形容,又以“虎惊”和“龙骇”的动态比喻,形象地再现了旱云密布的奇异景象。其雷电交加,更是动人心魄。这里的风云描写,正是久旱不雨的人们翘首盼望的布雨阴云,然而它带来的却是“诚若雨而不坠”的失望。

  接着第二段突现了阴云消散后的大旱灾情。当阴云“争离而并逝”时,烈日当空,酷暑高温,砂石被烤,河流枯竭,旱风含热,禾苗枯死。面对“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的灾情,农夫心急如焚,无可奈何,垂衣拱手,弃锄流泪。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深切同情。作为一位政治思想家,贾谊没有停留在描写现状、同情民难的这一步,而是透过现象更进一层地揭示了灾难的背后,还有社会政治的原因。

  赋文第三段大胆地批评了时政的过失。“窃讬咎于在位”,直指统治者的罪过;“政治失中而违节”,直批朝政的过错。最后一段以“怨天”结尾,既含蓄又明确,耐人寻味。

  全赋用骚体形式,情感激烈,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抒情与叙述的有机结合描写了大旱之时天上云团和人的心情,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批评。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页,2010年02月第1版:44-50
2、 章沧授,芮宁生 选注.汉赋 .珠海:珠海出版社, 2004年01月第2版:9-12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山近觉寒早,草堂¹(shuāng)气晴。
译文: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注释:¹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树凋(diāo)¹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译文: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注释:¹树凋:树叶凋落。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果落见猿过,叶干¹闻鹿行。
译文: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
注释:¹叶干:叶子干枯。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素琴¹机虑(lǜ)²³,空伴夜泉清。
译文: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注释: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²机虑:犹思虑。³静:一作“息”。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歌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果落”、“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4-625

zǎoqiūshān--wēntíngyún

shānjìnjuéhánzǎocǎotángshuāngqíng

shùdiāochuāngyǒuchímǎnshuǐshēng

guǒluòjiànyuánguògànwén鹿xíng

qínjìngkōngbànquánqīng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ruǎn)¹推名饮,清风坐²竹林。
译文: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
注释:¹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人,适逢魏晋易代,不满现实,又怕遭迫害,于是纵酒谈玄,蔑视礼法。²坐:一作“满”。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半酣(hān)下衫袖,拂拭龙唇琴¹
译文: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
注释:¹龙唇琴:古代琴名。这里泛指琴。龙唇,琴的发音部位,后世也作为琴的代称。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译文: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¹(sù)²
译文: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
注释:¹谐:合。²夙心:平素的志向、情趣。

  阮籍常与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首句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竹林是用典,也是写实。

  三四句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开始鼓琴。古人衣袖特长,一般挽着,故云“下衫袖”。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记载,汉末荀淑有架龙唇琴,一天下大雨不见了。三年后下大雨,有条黑龙飞入李膺家中,李膺一看,是荀淑的琴,就把它送还给荀淑。诗以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名贵。

  五六句说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弹着弹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下句表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孟浩然其人也非常善琴,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

  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浩然志在山水,郑愔的琴音也志在山水,二人志趣相投。春秋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眼前就出现巍巍的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就好象滔滔的江河!”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山水,不愿仕进。借用伯牙锺子期的故事,说郑愔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一般写弹琴的诗,或渲染琴声的美妙,或感叹琴师的身世,而孟浩然通过对听琴的描写,勾划出一位善琴好饮,放浪潇洒,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诗用“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的细节表现郑愔的豪放旷达,用酒、清风、竹林、琴、夕阳烘托其高洁;结尾以自己的高蹈,来表现郑愔的高蹈,展示人物的内心境界。写完弹琴,诗中的人物也就呼之欲出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3-84页

tīngzhèngyīntánqí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ruǎntuīmíngyǐn qīngfēngzuòzhúlín 
bànhānxiàshānxiù shìlóngchúnqín 
bēitán juéyángchén 
zàishānshuǐ wénzhīxiéxín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报 一作:送)
(jiànɡ)(zé)¹鸡人²报晓筹(chóu)³,尚衣方进翠云裘。(报 一作:送)
译文: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注释:¹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²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³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⁴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⁵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九天阊(chāng)(hé)开宫殿,万国衣冠¹拜冕(miǎn)²(liú)
译文: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注释:¹衣冠:指文武百官。²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日色才临仙掌¹动,香烟²欲傍衮(gǔn)³
译文: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注释:¹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²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³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⁴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朝罢须裁五色诏¹,佩声归向凤池头。
译文: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注释:¹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王维这首为贾至《早朝大明宫》而写的和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衮龙”亦称“龙衮”,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67-168 .

jiǎshěrénzǎocháomínggōngzhīzuò

wángwéi tángdài 

jiàngrénbàoxiǎochóu shàngfāngjìncuìyúnqiú  (bàozuò sòng )
jiǔtiānchāngkāigōngdiàn殿 wànguóguānbàimiǎnliú 
cáilínxiānzhǎngdòng xiāngyānbànggǔnlóng 
cháocáizhào pèishēngguīxiàngfèngchí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