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学士赋新诗,剪彩宫花插鬓归。
何似未央深驻辇,教吟春日得春衣。
景龙学士赋新诗,剪彩宫花插鬓归。
何似未央深驻辇,教吟春日得春衣。
周必大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4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译文:母亲高寿,你侍奉周到,满室生光辉。
注释:北堂:意指母亲。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莱衣。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莱(lái)衣。
译文:先同稚子一同舞蹈,更穿著与老莱子相似的彩衣逗母亲开心。
注释:老莱衣:老莱子穿的五彩衣。相传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时还身穿五彩衣,模仿小儿的动作和哭声,以使父母欢心。后因以表示孝顺父母。
因为小儿啼,醉倒月下归。
因为小儿啼,醉倒月下归。
译文:学小儿啼哭,怡然大乐,醉了还能骑马月下归家。
人闻无此乐,此乐世中稀。
人闻无此乐,此乐世衣稀。
译文:人世间无此欢乐,此乐世中已经很稀少。

zèngyángchǔ--bái

běitángqiānwàn寿shòushìfèngyǒuguānghuīxiāntóngzhìzigèngzhelǎolái

yīnwèixiǎoérzuìdàoyuèxiàguīrénwénshìzhōng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乎深山,自幽而著。以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寖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或曰:子常以丈夫功业自许,今则肆情于一花,无乃犹有儿女之心乎?余应之曰:吾子独不见张荆州之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观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赋》。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尔,与牡丹何异哉?但问其所赋之旨何如,吾赋牡丹何伤焉,或者不能对,余遂赋以示之。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¹焉。盖遁(dùn)²乎深山,自幽而著。以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³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quē),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寖(qìn)¹⁰。今则自禁闼(tà)¹¹(jì)¹²官署,外延士庶¹³之家,弥漫如四渎(dú)¹⁴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áo)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¹⁵,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¹⁶。或曰¹⁷:子¹⁸常以丈夫功业¹⁹自许,今则肆(sì)²⁰于一花,无乃犹有儿女之心乎?余应之曰:吾子独不见张荆(jīng)²¹之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观其文集²²之首,有《荔枝赋》。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尔,与牡丹何异哉?但问其所赋之旨²³何如,吾赋(fù)牡丹何伤焉,或者不能对,余遂赋(fù)以示之。
译文:古代人谈论花,从未对牡丹加以赞许,是因为它隐避深山,独自幽静的开放,不被显贵者所知。牡丹花又是怎样遇到赏识的呢?武则天皇后的家乡西河,有很多僧、道居住的房屋,那里低洼的地方有牡丹花,它的花特别杰出。武则天皇后感叹上林苑中缺少它,便命人将牡丹移栽入上林苑。从此京城洛阳的牡丹便一天天兴盛起来。从宫中到官府衙,向外发展到士大夫及百姓家里,处处都广为栽植,多得像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大河流向大海的水,不知到何处停止。每到暮春时分,游览、观赏牡丹的人如痴如狂,成为国都洛阳的一大盛事。如今的文人墨客大都用歌或诗来吟咏牡丹的形象,从没有用赋来写它的,独自我用赋来写它,来穷尽它的美好。或许有人会问:先生常以自己有大丈夫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报负而自负,却纵情于一花,未免有些儿女情长吧?我回答他说:先生难道没有看到张荆州的为人吗?这人真是大丈夫了,但我却在他文集的开头看到了《荔枝赋》。荔枝确实很美了,然而也不过是一种水果罢了,同牡丹有什么不同呢?关键看他赋的意图怎样。我写牡丹又有何不妥呢?他也许无法对答。我于是写了这篇赋给他看。
注释:¹与:赞许。²遁:隐避。³何遇:指仕丹花如何遇到赏识的。⁴天后:即武则天,唐高宗永徽六年(年)立为皇后,参预朝政,上元元年(年)加号“天后”。⁵西河:古代指西部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为西河,今山西、陕西界上自北而南一段。武则天家乡在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地处西河。⁶香精舍:指僧人、道士烧香诵经,修炼居住之所。⁷上苑:皇家园林,又称上林苑,即隋东都西苑、唐东都上苑,唐时在洛阳府城东,以花著称。或云在今洛阳市南龙门山北花子寨村。⁸有阙:即有缺,指缺少牡丹。⁹京国:指洛阳。年武则天代唐称帝曾定都洛阳。¹⁰寖盛:渐渐兴盛。¹¹禁闼:犹禁中。闼宫中小门。古时帝王居处门禁严,不是侍御相亲信之臣不得入内。¹²洎:到。¹³士庶:指土大夫阶层和庶民百姓。¹⁴四渎:古代对四条独流人海的大川的称呼,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¹⁵形容:即形象。¹⁶极其美:尽力描写牡丹的美。极,穷尽。¹⁷或曰:有的人说。这是作者虚设之词。¹⁸子:这是对作者的尊称。¹⁹丈夫功业:古代指男子应当理功立业报效国家。²⁰肆情:纵情。²¹张荆州:指唐玄宗时宰相张九龄,他为人正直敢盲,后被李林甫排挤罢相,眨为荆州长史,所以后世称之为张荆州。曾作《荔枝赋》。²²文集:指张九龄的诸文集《曲江集》。²³旨:意旨,主自、意图。
圆玄瑞精,有星而景,有云而卿。其光下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发为红英。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伦,国香欺兰。我研物情,次第而观。
圆玄¹瑞精²,有星而景³,有云而卿(qīng)。其光下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发为红英。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mài)¹⁰,国香¹¹欺兰¹²。我研¹³物情¹⁴,次第¹⁵而观。
译文:天上的祥瑞灵气,有星才有星光,有云才有祥云的光芒。祥瑞的星云之光下射,遇万物而成为各种形状。花草树木得到它,便会开出红花;花中最红的颜色,全都是聚集在牡丹上,它远远超越同类,其国色天香更在兰花之上。
注释:¹圆玄:指天。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用“圆”作为天的代称。《淮南子·本经训》, “‘戴圆屈方’。注‘圆,天也。’”《易·坤》: “天玄而地黄。”后称天为“玄。 ²瑞精:祥瑞的灵气。古代称生成万物的灵气。³景:犹景光,指明亮的霞光。⁴卿:即卿云,—种彩云,古人以为是祥瑞之气。⁵其光:指祥瑞的星云之光。 ⁶下垂:向下流。⁷流形:流布成形。这句是说天地祥光云气流行,遇万物而成各种形体。⁸红英:即红花。⁹钟:聚集。¹⁰拔类迈伦:超出于同类(指百花)之上。迈,超过。¹¹国香: “国色天香”的省称,形容牡丹花否色可认花卉。¹²欺兰:指压倒兰花。¹³研:研究、审察。¹⁴物情:物理人情。¹⁵次第:依次。
暮春气极,绿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晓驱。动荡支节,如解凝结,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将愤泄。淑色披开,照曜酷烈。美肤腻体,万状皆绝。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者如舞,侧者如跌。亚者如醉,曲者如折。密者如织,疏者如缺。鲜者如濯,惨者如别。初胧胧而下上,次鳞鳞而重叠。锦衾相覆,绣帐连接。晴笼昼熏,宿露宵袌。或灼灼腾秀,或亭亭露奇。或飐然如招,或俨然如思,或希风如吟,或泫露如悲。或垂然如缒,或烂然如披。或迎日拥砌,或照影临池。或山鸡已驯,或威凤将飞。其态万万,胡可立辩?不窥天府,孰得而见?
暮春气极¹,绿苞²如珠。清露宵偃(yǎn)³。韶光晓驱。动荡支节,如解凝结,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wù)盛怒,如将愤泄。淑色¹⁰披开¹¹,照曜(yào)酷烈。美肤腻(nì)体,万状皆绝。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zhě)¹²,殷(yīn)¹³者如血。向者¹⁴如迎,背者如诀¹⁵。坼(chè)¹⁶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niǎo)¹⁷如舞,侧者如跌。亚者¹⁸如醉,曲者¹⁹如折²⁰。密者如织,疏者²¹如缺²²。鲜者如濯(zhuó),惨者²³如别。初胧(lóng)²⁴而下上²⁵,次鳞鳞²⁶而重叠²⁷。锦衾(qīn)相覆,绣帐连接。晴笼昼熏(xūn)²⁸,宿露²⁹宵袌。或灼(zhuó)³⁰腾秀³¹,或亭亭³²露奇³³。或飐(zhǎn)³⁴如招,或俨(yǎn)³⁵如思,或希风如吟,或泫露³⁶如悲。或垂然³⁷如缒(zhuì)³⁸,或烂然³⁹如披⁴⁰。或迎日拥砌(qì)⁴¹,或照影临池。或山鸡已驯,或威凤⁴²将飞。其态万万,胡可立辩?不窥天府⁴³,孰得而见?
译文:我仔细观察,依次了解:阳春三月,地气充沛,花苞珍珠般青翠。虽经一夜露水,朝阳却把它们驱退。枝节在春风中荡漾,仿佛化解了凝固的心结。脉络融会畅通,气势不可阻遏。突然旺盛充盈,似乎将要狂泻。明媚的阳光打开花苞,照在她身上多么热烈。完美细腻的肌肤体态,万般形容都皆叫绝。红的似朝阳,白的如皓月;淡雅类素土,浓烈胜鲜血;相向犹迎娶,相背同诀别。开放的像在谈笑,含苞的像在咽噎;俯视的似有无尽愁绪,仰望的似有无限喜悦;缠绕的似在起舞,侧身的似将摔跌;靠着的如在沉醉,弯着的如受挫折;密集的似是巧织,疏离的似有亏缺;鲜艳的如经洗涤,惨淡的如相离别。隐约初看,上下错落;依次细观,鳞比层叠。如锦缎软被覆盖,似绣花罗帐连接。日受阳光笼罩熏陶,夜经甘露沐浴净洁。有的灼灼明丽,秀色可餐;有的亭亭玉立,奇特莫测。有时摇曳,像在招手;有时雅静,似在想谁。有轻风拂来,如在吟唱;有露珠滴下,如在悲切。细雨霏霏,她如珍珠挂怀;阳光灿灿,她如彩绸在披。堆砌园圃里,簇拥以迎朝日;光临清池边,倩影以比明月。或像驯养之山鸡,令人可爱;或像威仪之凤鸟,展翅将飞。形态种种,哪可立刻辨别。不游皇家林苑,谁能见得这些。
注释:¹极:协犹尽。这句是说暮春生气将尽的时候。²绿苞:指牡丹的花苞。苞,花未开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³偃:卧。⁴韶光:美好的时光,指春光。 ⁵驱,驱赶,这里是催促、催动的意思。⁶枝节:指牡丹的枝叶。⁷百脉:指牡丹的枝条叶脉。⁸ 融畅:通畅。 ⁹兀然:犹忽然。 这两句是说牡丹忽然之间花叶怒放,好象要发泄愤怒。¹⁰淑色:犹美色。 ¹¹披开:散开,指牡丹花散放开美丽的色彩。¹²赭:赤褐色。¹³殷:赤黑色。¹⁴向者:指朝看人的牡丹。¹⁵诀:长别。¹⁶坼:指花瓣裂开的牡丹。¹⁷袅者:指动摇不停的牡丹。¹⁸亚者:指低垂的牡丹。亚:通“压”。¹⁹曲者:指枝条弯曲的牡丹。 ²⁰折:折腰,弯腰行礼。²¹疏者:指枝叶稀疏的牡丹。 ²²缺:指肢体缺陷。²³惨者:指颜色暗淡的牡丹。²⁴初胧胧:指初放的牡丹色泽还是暗淡的。胧胧:暗淡的样子。²⁵上下:指或高或低地开放。²⁶次鳞鳞:指牡丹接续者开出色彩鲜艳的花朵。次:第二, 引申为“随跟着”。 ²⁷重叠:指花朵重歪叠叠地开放。²⁸晴笼昼熏:指白昼的日光笼罩和照射看牡丹。笼:笼罩,指日光如笼之罩于万物之上。 晴熏:指日光照射。²⁹宿露:隔夜的露水。³⁰灼灼:鲜明的样子。³¹腾秀:升发秀色。腾:升。³²亭亭:耸立的样子。³³露奇:显露奇姿。³⁴飐然:风吹物颤动的样子。³⁵俨然:端庄的样子。³⁶泫露:滴露。泫:水滴下的样子。³⁷垂然:形容花枝低挂的样子。³⁸缒:将东西系在绳子上坠下去。³⁹烂然:形容花色光彩鲜丽的样子。⁴⁰披:散开。⁴¹拥砌:围看台阶。拥:环抱、围着。⁴²威风:古代传说凤有威仪,即端庄的容止,所以叫威凤。⁴³天府:皇家的仓库,这里特指皇家育养花卉的内府。
乍遇孙武,来此教战。教战谓何?摇摇纤柯。玉栏风满,流霞成波,历阶重台,万朵千棵。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颜色酡。角炫红釭,争颦翠娥。灼灼夭夭,逶逶迤迤。汉宫三千,艳列星河,我见其少,孰云其多。弄彩呈妍,压景骈肩。席发银烛,炉升绛烟。洞府真人,会于群仙。晶荧往来,金釭列钱。凝睇相看,曾不晤言。未及行雨,先惊旱莲。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万金,买此繁华。遑恤终日,一言相夸。列幄庭中,步障开霞。曲庑重梁,松篁交加。如贮深闺,似隔窗纱,仿佛息妫,依稀馆娃。我来观之,如乘仙槎。脉脉不语,迟迟日斜。九衢游人,骏马香车。有酒如渑,万坐笙歌。一醉是竞,孰知其他。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栉比。蕊如金屑,妆饰淑质。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踯躅宵溃,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让其先,敢怀愤嫉?
乍遇孙武¹,来此教战。教战谓何?摇摇纤柯(kē)²。玉栏³风满,流霞成波,历阶重台,万朵千棵。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颜¹⁰色酡(tuó)¹¹。角炫¹²红釭(gāng)¹³,争颦(pín)翠娥¹⁴。灼灼¹⁵夭夭,逶(wēi)逶迤(yǐ)¹⁶。汉宫三千,艳列星河¹⁷,我见其少,孰云其多。弄彩呈妍,压景¹⁸(pián)肩。席发银烛,炉升绛(jiàng)¹⁹。洞府²⁰真人²¹,会于群仙。晶荧(yíng)²²往来,金釭(gāng)²³列钱²⁴。凝睇(dì)相看,曾不晤(wù)²⁵。未及行雨,先惊旱莲²⁶。公室侯家²⁷,列之如麻²⁸。咳唾万金,买此繁华。遑(huáng)恤终日,一言²⁹相夸。列幄(wò)³⁰庭中,步障³¹开霞³²。曲庑(wǔ)³³重梁³⁴,松篁(huáng)³⁵交加³⁶。如贮(zhù)深闺,似隔窗纱,仿佛息妫(guī)³⁷,依稀馆娃³⁸。我来观之,如乘仙槎(chá)³⁹。脉(mò)(mò)不语,迟迟日斜。九衢(qú)⁴⁰游人,骏马香车。有酒如渑(shéng)⁴¹,万坐笙(shēng)歌。一醉是竞,孰知其他。我案⁴²花品⁴³,此花第一。脱落⁴⁴群类⁴⁵,独占春日。其大盈尺⁴⁶,其香满室。叶如翠羽⁴⁷,拥抱栉(zhì)⁴⁸。蕊如金屑,妆饰淑质⁴⁹。玫瑰羞死,芍药自失⁵⁰。夭桃敛迹,秾李⁵¹惭出。踯(zhí)(zhú)⁵²宵溃,木兰潜逸。朱槿⁵³灰心,紫薇屈膝,皆让其先,敢怀愤嫉?
译文:忽觉疑似孙武,前来教练战列,教的都是何人?纤柔宠姬嫔妃。玉砌雕栏站满,如霞波飘逸。层层阶台遍布,不知万朵千堆。有如美女西施,有如佳人南威,有如洛河女神,有如湘江娥妃。或倚负,或扶携,个个红颜佳色。在宫殿,竞奇斗艳,争宠献媚。娇艳妖娆,缠绵徘徊。犹如那汉宫里,三千佳丽,又恰似银河中,群星争辉。这光景,我见得少;有谁说,他见多回。那真色彩纷呈,人们挨肩擦背。桌台烛光闪烁,香炉紫烟腾飞。恰似神人洞府,群仙聚会。装饰晶莹耀眼,满堂生辉。塑像凝神注目,互不理会。犹未下雨,望雨莲花早准备。公侯人家,成群结队;不惜重金,来此一会。消遣终日,异口同声赞美。庭中挂着屏帐,张开霞帏。曲折廊庑,粗壮梁柱,苍松翠竹,交相映辉。犹似豪门秀女,藏在深闺。隔着紫帐,仿佛西施馆娃,又像桃面息妫。我来观赏,如坐木筏登天河。从早到晚,无言脉脉。各路游客,乘坐骏马豪车。酒如渑水长流,万人笙歌荡回。但求一醉,哪知牡丹品格!我论花之品位,牡丹堪称花魁。超越各种花卉,独占春光明媚。体态丰盈,馨香四溢。翠叶如孔雀羽毛,层层抱拥;花蕊似金粉装饰,气质华贵。玫瑰羞得要死;芍药自失品味;妖冶桃花收了踪迹;洁白李花惭愧而去;杜鹃连夜溜走;木兰暗中逃逸;朱槿心灰意冷,紫薇屈膝败退。全被牡丹占先,怎么可能不忌恨,怎么可能能不谤毁。
注释:¹孙武:春秋时代的军事家,齐国入,著有《孙子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有孙武教练吴王阖庐的宫中美女的故事。²纤柯:指纤柔的花枝。³玉栏:指花园四周玉砌的栏杆。⁴流霞:指牡丹花色泽鲜丽,象流动的彩霞。⁵重台:层台。⁶西子:西施。⁷南威:南之威的省称。此二人传说为春秋时代的美女。⁸洛神:洛水女神。⁹湘娥,湘水女神,传说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听到舜南行死于苍梧,二妃南望痛哭自投湘水而死,遂成湘水之神。¹⁰朱颜:指女子美好的容貌,这里比喻牡丹花。¹¹酡:钦酒脸红。¹²角炫:较量、炫耀。¹³红釭:红灯。¹⁴翠娥:美入之眉。这里指代美女。¹⁵灼灼:形容花朵鲜明的样子。 妖妖形容姿态抚媚的样子。¹⁶逶逶迤迤:形容牡丹花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¹⁷星河:银河。¹⁸压景:压倒日光。¹⁹绛烟:白烟。²⁰洞府:道教所谓神仙居住的地方。²¹ 真人:道家称修养纯真本性的得道之人。 ²²晶荧:光亮闪烁的样子。²³金釭:古代宫殿壁带上装饰的金环。壁带是墙壁小的横木,露出墙外形状如带。²⁴列钱:指全环里面镶者玉石,排列在璧带上象一贯钱似的。²⁵晤言:对面交谈。²⁶旱莲:药草名。形容牡丹之娇美。²⁷公室侯家:泛招王侯府第。²⁸列之如麻:指陈列牡丹象麻林一样。²⁹一言:众口一词。³⁰列幄:摆列起帐篷,用来给牡丹蔽阳。³¹步障:给牡丹遮蔽风尘的一种屏幕。 ³²开霞:指步障色彩华丽像彩霞铺展。³³曲庑:捐厅堂四周的廊屋。曲:环绕。³⁴重梁:指屋梁重叠的房屋,即楼阁。³⁵松篁:即松竹。³⁶交加:指松竹的阴凉交互遮蔽在牡丹上。加:施加。³⁷息妫:春秋时代息侯的夫人,妫(guī )姓。传说楚文王灭息,虏获息妫而归,息妫因亡国之痛,与楚文王不通言语。因为她面若桃花,又称“桃花夫人”。³⁸馆娃:指西施。吴王夫差为西施曾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建造馆娃宫。³⁹仙槎:古代神话中仙游天上的木筏。槎:木筏。汉代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有入曾乘槎到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见晋张华《博物志》三)⁴⁰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⁴¹有酒如渑: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意思是有酒如渑水长流,有肉如堆成的小山冈。⁴²案:考察。⁴³花品:指花的品种与等级。⁴⁴脱落:犹脱略,轻慢,不受拘束。⁴⁵ 群类:指群花。⁴⁶盈尺:一尺多长。此指牡丹花。⁴⁷翠羽,翡翠鸟的羽毛。⁴⁸栉比:形容牡丹叶子密接相连,像梳齿般排列。⁴⁹淑质:美善的品质。⁵⁰自失:茫然无所措。⁵¹“夭桃”、“秾李”:比喻年少美貌。⁵²踯躅:是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⁵³朱槿:即扶桑花。
焕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使其花如此而伟乎,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而大来。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吾欲问汝,曷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¹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使其花如此而伟乎,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²而大来³。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吾欲问汝,曷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译文:真漂亮啊,真美丽啊!这大地所产之物,即使牡丹这样奇美,也为何以前冷清,无人问津,如今这般兴盛,大量流行?难道草木命运之门,也有时阻塞,有时打开?我想问你,为何而存在?你却不回答,只顾留恋徘徊。
注释:¹焕:鲜明、光亮,此处指牡丹花的光彩显赫。²昌然:兴盛,繁荣的样子。³来,语气助词,相当于“咧”。⁴留玩:流连,玩赏。

  舒元舆是为牡丹作赋的第一人。后世将牡丹推为国色天香、花中之魁,此赋功不可没。此赋以拟人手法,频频采用排比句式,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从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角度,将牡丹的形色神韵摹写得淋漓尽致。

  全文除“序”交代作赋来由外,可分作五个大段。第一大段写牡丹集大自然之精华,具出类拔萃之美:“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伦,国香欺兰。”作者首先描绘出静态的牡丹形象,给人关于牡丹的第一印象。写牡丹静态肖像,无非形色。但作者的手法显示了他的不凡:在时、空中为牡丹着色定位。

  第二大段是《牡丹赋》的重点,又分作四层。第一层写牡丹从含苞到盛开的情景:“暮春气极,绿苞如珠”,“淑色披开,照曜酷烈。美肤腻体,万状皆绝。”先写时间流动中的壮丹:暮春时节“绿苞如珠,清露宵似,韶光晓驱”,以及“淑色披开,照暇酷烈”。流动变化中的牡丹,比较概括,略显抽象;第二层以拟人手法写牡丹的形和色,连用十八个排比句,如“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将牡丹写得情态万千,栩栩如生;继而又连用十二个排比句,如“或带风如吟,或泣露如悲”,“或迎风拥砌,或照影临池”,将牡丹写得情切切、意绵绵的是解语之花。接着腾出笔墨细写空间中形态。先写色:五色缤纷,七彩斑斓。再写形:各具其态,各异其趣。然后又用几乎是重复的手法加固第一次笔最给人的印象:给我们一个鲜明的牡丹群像。静态很美。动态如何?描绘牡丹如吴宫美女“闲静如娇花照水,行动似细柳扶风”。其实动态更胜于静态。一阵风来,各种色彩融为一片,灿若流霞;风搅动了香气,入鼻即醉。这风中摇摆的千万朵牡丹,在动中不唯别具情态,还给人争奇斗艳、互不相让的感觉。一个个真如画中仙子,飘然欲下,美目流盼,莺歌宛转,香汗淋漓,娇喘吁吁,可摸可触。这是第二次动态处理。以上只是牡丹的外在形态之一,是天下古今人眼中牡丹,不是唐人眼中牡丹,故作者用另副笔墨写了被唐人宠爱的牡丹:在那里,牡丹被“列恨”、“步障”、“曲庞垂梁”保护起来,还有“松幕交加”。这倒有些像宫中美人,虽无天地间的生气、却多了天地间所无的富贵、妩嫦、娴朴、纤弱。因前已有充分铺排渲染,故此处牡丹写得虚,这正符合牡丹环境,有雾中观花,隔纱望影的妙趣。第三层则用西施、南威等美女和洛神、湘娥等女神比况牡丹的风采神韵:“玉栏风满,流霞成波”,“或倚或扶,朱颜已酡。”第四层写夜间牡丹之美:“席发银烛,炉生绛烟”,“晶荧往来,金钮列钱”,“未及行雨,先惊旱莲”。

  牡丹的内在品质,是作者的最后处理。写淑质,不人化拔高,还是从它的自然形态着手。写叶、写蕊、写枝、写态,又从其它花的比较中写出它的不凡品质。这里写淑质与前牡丹的外在形态比显然要逊色得多,这恐怕与牡丹并无奇特品质可言有关:无玫瑰之长开不衰,无秋菊之凌霜怒放,更无莲花之灌清涟而不妖、出污泥而不染,它只是以外在的富丽取胜,而外在形态在前已有足够描攀,故从旁渲染虚写。从序看,作者写牡丹是有顾虑的。有顾虑还要写,可见其对壮丹之美感受极深。作者曾感叹无人赋牡丹,其实不然,就在他的同时代,便有李德裕的 《 牡丹赋 》 。李赋明显逊于舒赋。不是功力不如,而在于态度用力不同。李赋是游戏文字,为补文坛空白(李赋序亦云无人赋壮丹);舒元舆却在牡丹中倾注着自己的人生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牡丹在唐代被发现,随之风靡京都,顺倒朝野,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就是它富丽大度的形象正吻和唐人丰满繁华的审美理想,它的形态与盛唐之气合拍,作为唐代士大夫,作者不会例外,然而更让作者动心的不是牡丹的外在形态,而是它由边鄙无人赏识的野花,一跃而身价百倍的际遇。作者对此有过思考,并且这思考和他的人生信念一致:一物一人,能否不被埋没而有所作为,不在于出身高低贵贱,而在于自身的才质:是牡丹总会被人厚爱。作者虽出身贫寒,却“自负其才,锐于进取” , “常以丈夫功业自许”,并且从写斌的当时看,作者的才能并未被充分的认识,因此,他从牡丹的际遇看到的是自己的处境与将来,他从牡丹的品质形象看到的是自身的不凡才其,他是充满激情和对未来的信心在讴耿牡丹。因此,牡丹既是唐人眼中牡丹,又是作者心中牡丹;既是天地间一客体,又是作者感情理念的载体。这样牡丹就既有艳丽之形.又有浓厚的人情味,这就难怪此赋轰动一时,后来还触动得唐文宗感慨流泪了。

  第三大段写“公室侯家”和“九衢游人”观赏牡丹的盛况。第四大段中连用八个排比句写牡丹艳压群芳:“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天桃敛迹,辕李惭出,踯躅宵溃,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第五大段则寓物抒情,点明本赋题旨:“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而大来!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据《新唐书·舒元舆传》载,作者被害之后,文宗观赏牡丹,凭栏吟诵此赋,竞至泣下沾衣,亦得以见其感人至深之一斑。

参考资料:
1、 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1:468-476
2、 何香久主编,中国历代名家散文大系·隋唐五代卷,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9,第790页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楚人和氏¹得玉璞(pú)²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³,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kuáng),而刖(yuè)其左足。及厉王薨(hōng),武王即位,和又奉(pěng)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¹⁰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¹¹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¹²,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¹³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¹⁴之以石,贞士¹⁵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¹⁶悲也。”王乃使玉人理¹⁷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译文: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献,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献前去调查原因,那献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献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献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献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注释:¹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²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石头。³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⁴相: 鉴别,鉴定。⁵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⁶诳:欺骗。⁷刖: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⁸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⁹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¹⁰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¹¹泣:这里指眼泪。¹²故:原因。¹³奚:为什么。¹⁴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¹⁵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¹⁶所以:…的原因。¹⁷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花开不并¹百花丛,独立疏(shū)(lí)²趣未穷³
译文: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注释:¹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²疏篱:稀疏的篱笆。³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枝头抱香死¹,何曾²吹落北风³中。
译文: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¹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²何曾:哪曾、不曾。³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紧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 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历代题咏书画诗鉴赏大观》.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hán

zhèngxiào sòngdài 

huākāibìngbàihuācóng shūwèiqióng 
nìngzhītóubàoxiāng céngchuīluòběifēngzhōng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露花倒影¹,烟芜(wú)(zhàn)²,灵沼³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fǎng)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dī)、曼衍(yǎn)鱼龙戏,簇娇春¹⁰罗绮¹¹,喧天丝管¹²。霁(jì)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¹³
译文:带着露的花在水中映出了倒影,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金明池的水波荡漾出淡淡的暖意。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长长的虹桥,其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一直延伸到水殿。在柳树之堤旁,鱼龙曼衍嬉闹。那里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音乐声喧天。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
注释:¹露花倒影:谓带露的花在水中映出倒影。²烟芜蘸碧: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³灵沼:此指宋琼林苑中之金明池,池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⁴金柳: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⁵系彩舫龙舟遥岸: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⁶千步虹桥:长长的虹桥。古人以步为度量单位,一步为五尺。虹桥,拱桥。⁷参差雁齿:虹桥上的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雁齿,喻排列整齐之物。⁸水殿:营建于水上之亭殿,金明池有水殿。⁹金堤:旁植柳树之堤。¹⁰簇娇春: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¹¹罗绮:指丝绸衣裳。¹²喧天丝管:音乐声喧天。¹³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荣光,花木的光泽。蓬莱,指蓬莱池,在陕西长安县东蓬莱宫附近。蓬莱宫,唐宫名,原名大明宫,高宗时改为蓬莱宫。清浅,清澈而不深。此处为偏义,指清澈。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时见¹。凤辇(niǎn)(chén)²,鸾(luán)(shāng )(xì)(yǐn)³,临翠水、开镐(hào)。两两轻舠(dāo)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qìng)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¹⁰,洞天¹¹日晚。
译文:偶然看见皇帝出游于此,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在清莹的池水畔,开设御宴。数叶扁舟如在画楫上游荡,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游人尽情欢娱,歌颂《鱼藻》佳曲,乐声婉转动听。时有轻盈女子,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渐渐走远。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就像夜晚的洞天之地。
注释:¹时见:意谓突然看见,不期然而看见。²凤辇宸游:谓皇帝出游。凤辇,皇帝所乘之车。宸,北极星所在为宸,皇帝如北极之尊,故后借用为皇帝所居,又引申为皇帝的代称。³鸾觞禊饮 :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鸾觞,刻有聋鸟花纹的酒杯。禊饮,祓禊之后的饮宴。⁴翠水:清莹的水。⁵镐宴:即天下太平,君臣同乐戢(jí)御宴。此指皇帝宴群僚的禊宴。⁶舠:形如刀之小船。⁷竞夺锦标霞烂: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⁸罄欢娱:尽情欢娱。⁹各委明珠,争收翠羽: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委,委佩,委垂。翠羽,翠鸟的羽毛,可作饰物。¹⁰云海沉沉:谓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云海,指高远空阔的天空。¹¹洞天:道教称神仙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泛指风景胜地。

  词的开头,以三个四字句“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真切地描写了金明池的优美景色——含露的鲜花池中显出清晰的倒影,烟霭笼罩的草地一直延伸到碧绿的池边,池水暖洋洋的。由“露花”、“烟芜”和“波暖”可知是春日温煦的早晨,而“倒影”、“蘸碧”和“灵沼”则点出了池水的清澈明净和广阔,这三句不仅写景如画,而且使人感到有一股春晨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充满着美感和活力,为全词奠定了明丽热烈的基调。“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这是苏轼的赞语(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此词的开头何等地脍炙人口。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继续写池了景象——岸边垂柳飘拂的树上系有许多争奇斗丽的彩舟龙船,煞是好看。接着写金明池上的仙桥:“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东京梦华录》载:“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溱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桥尽处,五殿正池之中心。”词句所云,亦几乎写实,而又有文采,把仙桥凌波而起,雄跨池上,直通水殿的气势写活了。“绕金堤”四句,着重描写金明池上游乐场面。“曼衍鱼龙戏”,叙写上演的百戏花样繁多,变化莫测:“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突出乐部歌舞妓人罗绮成群,弹奏起急管繁弦、声腾云霄。这几句渲染金明池上花光满路,乐声喧空的繁华热闹景象,虽为实写,却也写得绘声绘影,历历目。上片结语说:“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是此前现实描写的升华葛洪《神仙传》记麻姑语云:“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词语本此。词人运用丰富想象而进入仙境,但见景色晴明,云气泛彩,好似海中的蓬莱仙山。

  下片以“时见”二字突兀而起。“凤辇宸游”四句描写皇帝临幸金明池并赐宴群臣的景况。接着铺叙君臣观看龙舟竞渡夺标。词中“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两句,生动地再现了龙舟双桨飞举,奋力夺标的情形。这里笔法自然鲜活,词意显露,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罄欢娱”三句,极写宴会上群臣咏唱赞美天子的诗歌的盛况,带有一定的颂圣味道。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四句,由写皇帝临幸而转入叙士庶游赏情景。其中“各委”二句,化用曹植《洛神赋》之典,言游女各自争着以明珠为信物遗赠所欢,以翠鸟的羽毛作为自己的修饰,形容其游春情态十分传神。“相将归远”,相偕兴尽而散。这一层描叙,使词的意味更加浓郁,使词的铺陈更见深厚。“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以想象中的仙境结束下片:傍晚白云弥漫空际,广阔深邃,池上巍峨精巧的殿台楼阁渐渐笼罩一片昏暗的暮色之中,仿佛如同神仙所居的洞府,从而把汴京金明池上繁华景色的赞颂推到了顶点。

  此词为篇幅达一百三十余字的慢词长调,作者十分注意篇章的组织安排,层次分明,结构严密。上片泛写池上景象,先叙金明池的水色风光,后写游乐的热闹景况。下片重点描绘赐宴和争标的场面,先写皇帝临幸情景,后叙士庶游赏情况。全词条理井然,眉目清晰。“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两句,不只写出了池边垂柳飘拂,彩舟争艳的美景,也为后面写“曼衍鱼龙戏”和“竞夺锦标霞烂”等作了伏笔。下片以仙境作结,和上片结尾写蓬莱神仙世界遥相呼应。

  全词由晨景始,以晚景终,叙写了池上一天的游况,其间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前后连贯,首尾照应,充分体现了柳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夏敬观《手评乐章集》)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的特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