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méihuā--luóyǐn

wángzuìchùshízhàojīnzhèngfánjīngsuíshānniǎosànfēnggòngrényánchóuliánfěnyànpiāojìngàihánxiāngjiǔzūnsuǒhǎoxìnwèirénchóuchàngyòuhuánghūn

罗隐

罗隐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4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¹,平沙莽(mǎng)莽黄入天。
译文: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注释: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行:诗歌的一种体裁。封大夫(dà f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¹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轮台¹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译文: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注释:¹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匈奴¹草黄马正肥,金山²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³西出师。
译文: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注释:¹匈奴:借指达奚部族。²金山:指天山主峰。³汉家大将:指封常清,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岑参在他的幕府任职。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¹,风头如刀面如割。
译文: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注释:¹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¹旋作冰,幕中草檄(xí)²砚水凝。
译文: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注释:¹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五花:即五花马。连钱:一种宝马名。²草檄: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车师 一作:军师)
(lǔ)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¹不敢接,车(jū)²西门伫(zhù)³献捷。(车师 一作:军师)
译文: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注释:¹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²车师: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蘅塘退士本作“军师”。³伫:久立,此处作等待解。⁴献捷:献上贺捷诗章。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05-606

zǒuchuānxíngfèngsòngfēngchūshī西zhēng

cénshēn tángdài 

jūnjiànzǒuchuānxíngxuěhǎibiān píngshāmǎngmǎnghuángtiān 
lúntáijiǔyuèfēnghǒu chuānsuìshídǒu suífēngmǎnshíluànzǒu 
xiōngcǎohuángzhèngféi jīnshān西jiànyānchénfēi hànjiājiàng西chūshī 
jiàngjūnjīnjiǎtuō bànjūnxíngxiāng fēngtóudāomiàn 
máodàixuěhànzhēng huāliánqiánxuánzuòbīng zhōngcǎoyànshuǐníng 
wénzhīyīngdǎnshè liàozhīduǎnbīnggǎnjiē shī西ménzhùxiànjié  (chēshīzuò jūnshī )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¹黄。
注释:¹秋云:喻指成熟的稻子如秋云遍地。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刈获须及时,虑¹为雨雪伤。
注释:¹虑:犹言“恐”。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嗟彼豪华子,素餐¹厌膏粱²
注释:¹素餐:见《诗经·伐檀》注。²膏粱:指精美的食物。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¹
注释:¹琳琅:美玉。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园居知风月¹,野居知星霜。
注释:¹风月:泛指景色。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此诗写秋天获稻已所见所感。前半部分首先描写了稻子成熟已节遍地金黄,展现了一片丰收景象。农家经过了终岁的辛劳,终于有所收获。“终有数月粮”既透出劳有所获的一丝安慰,更点明了粮食来之不易。后半部分先写“素餐”的“豪华子”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知稼穑之艰难,与终年辛勤劳作的农家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后通过议论,表现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流露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具有积极意义。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¹思我,褰(qiān)²(cháng)³涉溱(zhēn)。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jū)
译文: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衣蹚溱河。你若不再想念我,岂无别人来找我?你真是个傻哥哥!
注释:¹惠:爱我。²褰:提起。³裳: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⁴溱: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密县东北。⁵不我思:即“不思我”的倒装,不思念我。⁶狂童:谑称,犹言“傻小子”。狂,痴。⁷也且:作语气助词。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ěi)¹。子不我思,岂无他士²?狂童之狂也且!
译文: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衣蹚洧河。你若不再想念我,岂无别的少年哥?你真是个傻哥哥!
注释:¹洧: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即今河南省双洎河。溱、洧二水汇合合于密县。²士:未娶者之称。

  在爱情生活中,有失去情人而悲泣自怜的弱女子,也有泼辣、旷达的奇女子。在以男子为本位的中国古代,虽然二者均避不开命运的摆弄,但后者毕竟表现出了一种独立、自强的意气,足令巾帼神往。

  《郑风·褰裳》中的主人公,就正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她与其他女子一样,此刻大抵也正处于热恋之中。因为所恋的心上人,在溱洧之水的对岸,所以也免不了等待相会的焦躁和疑虑。不过她的吐语却爽快:“子惠思我,褰裳涉溱。”——你倘要思念我,就提起衣襟渡溱来!真是快人快语,毫不拖泥带水。较之于《郑风·将仲子》那“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的瞻前顾后,显得非常泼辣和爽朗。

  但她的心上人,似乎并没有及时来会,便不免引得女主人公有点伤心了。只是伤心中的吐语也毫不示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你若不想我,我岂没有他人爱!这话说得也真痛快,简直就像是指着对方的鼻子,声称“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么,我就只能爱你一个?”那样快利。这态度又是很旷达的,爱情本就是男女相悦、两厢情愿的事,倘若对方不爱,就不必强拉硬扯放不开。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正可为“岂无他人”四字作注。较之于《郑风·狡童》中那“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的呜咽吞声,此诗的女主人公,又显得通达和坚强多了。但倘若以为她就真的不把对方放在心上,恐怕还有几分误解,其实那不过是她所说的气话,而且还带有假设的意味,这从“狂童之狂也且”的戏谑语气,即可推知。须知女主人公心里,实在是很看重这份爱情的,但在外表,却又故意装出不在意的样子,无非是要激得心上人更疼她、爱她而已。所以她刚冷若寒霜,吐出“岂无他人”一句,即又噗哧一笑,戏谑地调侃对方“傻小子呀真傻态”了。可见这位泼辣、爽朗的女主人公,在爱情上既颇认真,也还带着几分狡黠。唯其如此,于自矜、刚强之中,又显得可亲、可爱。

  全诗只短短二章,用的是富于个性的口语描摹,故涵咏之际,只觉女主人公泼辣、爽朗的音容笑貌,如接于眉睫之间,堪称抒情小诗中的精品。虽说女主人公并未看轻爱情,倘若她真的被心上人抛弃,也未必能做到诗中所说的那样旷达;但这种建立在自信、自强上的爱情观,以及纵遭挫折也不颓丧的意气,却是颇能令溺于情者警醒,而给天下弱女子以鼓舞的。远古的接近自然状态的男欢女爱,同现代建立在个人独立意识基础上的男欢女爱固然有许多不同,但在符合人性的自由选择这一点上,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其精神也是现代的。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72-173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1-172

qiāncháng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huì qiānchángshèzhēn  rén kuángtóngzhīkuáng 
huì qiānchángshèwěi  shì kuángtóngzhīkuáng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¹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yīn)勤杜宇²。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注释:¹白云:元朝人以白云喻亲友。²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鹃鸟为杜鹃。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遥想江口¹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ní)(nán)语。最苦金沙²,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chǔ)。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lǔ)
注释:¹江口: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长江的地方。²金沙:即金沙湖,在州东十里,又名东湖。此代指蕲州。

  这是一篇怀乡之作。

  上片直抒乡愁。作者家乡被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自己逃难在外,想起家乡便痛心疾首,黯然神伤。起首以“凭高远望”发端,看到的只是白云茫茫,一片缥缈,对家乡刻苦的思念使他日夜思归,但家乡已为敌人所占,有家难回,白白辜负了子规殷勤地劝告“不如归去”。当他正在新亭为思乡而凄然流泪时,亭外雨声潇潇,更添悲凉。他把目光转向眼前之景:国破家亡,其恨无穷。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也难流尽家国之恨,语极沉重,情极悲痛,活绘出一个失去家国的流亡者悲怆的形象。

  下片以“遥想”二字发端,写自己的思绪又回到了家乡。那里江口依旧,该是到了鸟啼花谢的时候吧?可现在却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怎不令人伤感!“燕子”三句,他想象不懂人间之事而照常回家的燕子,找不到旧巢后,十分疑惑呢喃而语。作者选取典型事物,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蕲州被敌人破坏的情景。语虽平淡却感人至深。“最苦”三句,作者压抑不住痛失家国的愤怒,直接写出蕲州城破的惨状。富庶的蕲州,十万户之多的人口都被杀尽,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里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也是写实,揭露和控诉了金兵惨无人道的罪行。正因为如此,作者由对家乡刻骨的思念,再到对敌的愤怒,最后上升为报仇雪恨的决心和壮志。结尾二句“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是力量、是誓言,也是必胜的信念,二句振起全词,壮志凌云,铿锵有力,是被践踏被蹂者奋起反抗而发出的最强音和最高音。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颜生¹称为仁²,荣公³言有道
译文:人称颜回是仁者,又说荣公有道心。
注释:¹颜生: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²称为仁:被称为仁者;以仁德而著称。《论语·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家语》:“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³荣公:即荣启期,春秋时隐士。⁴有道:指荣启期能安贫自乐。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屡空¹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译文:颜回穷困且短命,荣公挨饿至终空。
注释:¹屡空:指颜回生活贫困,食用经常空乏。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虽留空后名,一生亦枯槁(gǎo)¹
译文:虽然留下空后名,一生憔悴甚清贫。
注释:¹枯槁:本指草木枯萎,这里指贫困憔悴。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死去何所知,称(chèn)¹²为好。
译文:人死之后无所知,称心生前当自任。
注释:¹称心:恰合心愿。²固:必。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¹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译文:短暂人生虽保养,空死荣名皆不存。
注释:¹客:用人生如寄、似过客之意,代指短暂的人生。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裸葬¹何必恶²,人当解意表³
译文:裸葬又有何不好?返归自然才是真。
注释:¹裸葬:裸体埋葬。²恶:不好。³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杨王孙所说的“以反吾真”的“真”。

yǐnjiǔ ·shí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yánshēngchēngwéirén rónggōngyányǒudào 
kōnghuònián chángzhìlǎo 
suīliúshēnhòumíng shēnggǎo 
suǒzhī chēngxīnwéihǎo 
yǎngqiānjīn línhuàxiāobǎo 
luǒzàngè réndāngjiěbi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