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推人杰,西清列从班。裤襦康二蜀,裘带靖三关。
东里推人杰,西清列从班。裤襦康二蜀,裘带靖三关。
赤白囊无警,朱丹毂遂还。登龙门旧贵,奕叶道家山。
赤白囊无警,朱丹毂遂还。登龙门旧贵,奕叶道家山。

chǔlǎoshàngshūwǎnsānshǒuèr--shèngzhòng

dōngtuīrénjié西qīngliècóngbānkāngèrshǔqiúdàijìngsānguān

chìbáinángjǐngzhūdānsuìháidēnglóngménjiùguìdàojiāshān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买茱萸半亩堂,苔侵床足月侵墙。
新买茱(zhū)(yú)¹半亩堂,苔侵床足月侵墙。
译文:我新买了半亩地,建了茱萸堂,苔藓侵入了我的床头,而凄清月色袭上墙头。
注释:¹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
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
译文:我望断天涯路,连天的芳草迷失了归途,我犹如一茎被虫子伤害的病叶,偏偏还要遭受连夜的冷霜!

chūkǒuzhàn··xīnchǒu--wángzhī

xīnmǎizhūbàntángtáiqīnchuángyuèqīnqiáng

tiānfāngcǎoguībìngháijìnshuāng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春流¹送客不应赊(shē)²,南入徐州³见柳花。
译文:春江流水,你载着友人的小舟远去赴任,你不要迟滞;友人你乘舟南下,途经徐州,你可观赏到那里漫天飞扬的柳絮。
注释:¹春流:即春天的水流。²赊:延缓。³徐州:此指古南徐州,与江宁同属润州。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朱雀桥¹边看淮水²,乌衣巷³里问王家
译文:江宁城中,朱雀桥畔,你可以静看那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水;悠悠乌衣巷中,你可以探访旧时王谢大家。
注释:¹朱雀桥:横跨秦淮河上,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²淮水:水名,其纵贯今南京市部分称秦淮河。³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东晋时王谢等望族亦居此。⁴王家:即王导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千闾(lǘ)¹万井²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译文:城里乡下皆无多少事,老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悠闲;打开门窗,就可看见对面苍翠的青山。
注释:¹闾:原指里巷里的门,此处代指城市。²井:田地,此处代指乡下。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楚云朝下石头城¹,江燕双飞瓦棺(guān)²
译文:江宁城中,朝霞红艳满天;瓦棺寺旁,江上燕子双飞,一派恬然。
注释:¹石头城:古城名,故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²瓦棺寺:亦名瓦官寺,在故金陵凤凰台。寺有瓦官阁,高二十五丈。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吴士¹风流²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译文:吴地才子,风流倜傥,平易近人,与之相遇,自是高谈阔论,相见恨晚,岁月也因之日日变新。
注释:¹吴士:江宁古属吴国,故称当地读书人为吴士。²风流:即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味可人。
从来此¹地夸羊酪(lào)²,自有莼(chún)(gēng)³味可人
译文:从来北方夸赞羊酪味美,其实江南的莼羹才更加可人。
注释:¹此:一作“北”。²羊酪:用羊乳制成的一种食品。³莼羹:用莼菜烹制的羹。⁴味可人:一作“定却人”。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所送之人,已不可考。

  此诗开篇先点明送别时节及客人南下所经之地。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柳花,切题之送客。春流送客,可以想见友人赴任,春风得意之状。朱雀桥、乌衣巷,皆江宁之名胜,骚人墨客多有咏之。此处诗人写此名胜古迹,乃点题“之江宁”赴任。言其在此“看淮水”“问王家”,写出了客人的悠闲、得意之状。

  中间四句叙写江宁之山川景色。城里乡里皆无事,可见江宁百姓安居乐业,正好与上文“看淮水”“问王家”意相联。江宁百姓门对青山,这里用了一个复数,言“闭门开户”皆对青山,可见青山之多,无处不在。复着一“翠”字,更见青山之翠。江宁朝霞满天,一个“下”字,满天红霞呼之欲出。而燕子双飞,莺歌燕舞,一派大好风景,烘托着江宁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最后四句写友人交往之人的高雅,表明友人的雅洁。“日应新”,既是言与吴士相逢嘉赏的惬意,同时也暗喻了友人到任后,吴地日日变新,赞其政绩清明。友人南下赴任,因而诗人结尾处又劝慰其不要担心水土不服,江宁之莼羹比中原之羊酪味更可人,友人只管放心前去。

  全诗洋洋洒洒,语言繁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韩翃的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又说:“比兴深于刘长卿,筋节成于皇甫冉。”这是说韩翃的诗意较为深隐,风格较为矫健。这个评语对此诗也还合适。然而此诗内容较为空疏,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乃应酬之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6-237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择木无利刃,羡(xiàn)鱼无巧纶¹
译文:想要砍木材手中却无刀斧利刃,想捉鱼虾又没有渔网鱼具。
注释:¹纶:钓鱼的丝线。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译文:我怎么这般不自量力,自找麻烦受此行路途中的清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译文:原来的我不厌倦耕作,因为可以享受每日承欢娘亲膝下的温馨。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译文:如今呆在这这千里之外的地方,我的心却不在这里。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悠悠慈母心,惟¹²才如人。
译文:那一片悠悠慈母之心,只希望她一切如我所愿健康无恙。
注释:¹惟:唯一,只。²愿:祈愿,希望。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译文:小小的桑蚕吐的丝能没有多少,却可让我们的衣服常常换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yīn)勤。
译文:就如蚕而儿一样仅仅一顿饭的需索却吐出蚕丝造福与人,谁见过世上如母亲这般不求回报的人。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译文:罢了罢了,我还是告别朋友回去耕田吧!把行路的车子拆去轮子当做柴薪。

jiāngguījiùshānliúbiémèngjiāo

bàoróng tángdài 

rèn xiànqiǎolún 
liàng zhōngpín 
qiánzhěyàngēng qīn 
jīnláiqiānwài xīnzàishēn 
yōuyōuxīn wéiyuàncáirén 
cánsāngnéng chángzhuóxīn 
fànchǐ shuíjiànyīnqín 
biéjūnguīgēng chíhuǒshāochēlún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九嶷(yí)¹上白云飞,帝子²乘风下翠微³
译文: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娥皇与女英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注释:¹九嶷山:地名,出自《水经注》。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中国名山之一。²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³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译文:她们的眼泪洒在青青野竹上,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¹人歌动地诗。
译文: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
注释:¹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我欲因之梦寥(liáo)廓,芙蓉国¹里尽朝晖。
译文: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注释:¹芙蓉国:指湖南省。

  此诗起首二句就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处。这二行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二位仙子又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了,她们为何而来?为情而来,为美丽的霞姑而来。

  接着的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杨开慧烈士,诗人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如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一诗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一样,诗人毛泽东也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永恒的相思啊!诗人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从中固然可以看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但它却也表现了毛泽东对家乡人民克服困难的殷般期待,以及毛泽东藐视困难欲战而胜之的坚强意志。古代湖南盛产木芙蓉,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一般人认为这是毛泽东诗中“芙蓉国”的出典。但中有一首诗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我以为,娴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毛泽东不会不想到它。

  因此,“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两句诗,既寄寓了他的怀乡念旧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乃至整个中国的明天的展望。如前所述,这首诗是对古典诗歌中友情诗传统的创造性发展。正是因为古人写友情时视野毕竟有限,格局有的比较狭窄,常常限于个人的天地之间,如明代邢昉的“胸前千斛泪如澜,为不逢君未可弹。何日尽情拼一哭,两人相对却成欢”(《寄吴见未》),如明代顾起元的“与君相见倍相亲,忽漫分携更怆神。此夜高歌在燕市,不知肝胆向何人”(《送顾考敷南还》)等等,均是如此。而毛泽东的《答友人》与它们比较起来,不仅可见新旧之别,古今之异,而且可见毛泽东作品境界之高远。

  毛泽东这首诗,在艺术上是巨细映衬、点面相形的典范之作。意笔与工笔,概括和精巧,粗犷与细腻,是艺术形象造型的两种不同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尤其如此。擅长于思想辩证法的毛泽东,同样讲究艺术的辩证法。毛泽东的诗词包括这首七律,其艺术的总体风貌是继承宋代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风格而作创造性的发展,诗的境界雄浑壮阔,往往神驰寰宇而目空今古。但是,从诗艺而言,一味豪壮,常常就会空无依傍,大而无当,等而下之的就会堕入凌厉叫嚣之途;一味工细,则容易流于琐屑平庸,天地狭窄,等而下之的就会流于晦涩苍白之境。只有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才会大而不空,小而不仄,大小互补,相得益彰。因此,毛泽东既常以其如椽的健笔,挥洒出大的境界(大景),也注意以较为精细的笔墨点染出小的境界(小景)。唯其如此大小结合、巨细映衬,才能创造出豪气干云而情味绵邈的艺术整体。

 ·yǒuré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jiǔshānshàngbáiyúnfēi chéngfēngxiàcuìwēi 
bānzhúzhīqiānlèi hóngxiáwànduǒbǎichóng 
dòngtíngyǒngliántiānxuě chángdǎoréndòngshī 
yīnzhīmèngliáokuò róngguójìnzhāohuī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画船¹(chuí)²催君去,高楼把酒³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君潮欲平。
译文:画船上的船夫捶着鼓催促着你启程,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是去还是留,真叫人难以抉择,此时西江的潮水将要平息。
注释:¹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²捶鼓:擂鼓,击鼓。³把酒:端着酒。⁴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君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zūn)¹空,知君何日同!
译文:江潮时常有,只是我俩从此便南北相隔。今天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
注释:¹樽:酒杯。

  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临别依依,行者与送行者,相互留恋,却终于分离。“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送别者为行人设宴饯行,两人别离依依,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尽,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高楼把酒留君住”,船家已经“催人”了,而这边还在把酒“留”人。为人饯行,按说应该先写“高楼把酒留君住”,之所以倒装,正是为了强调分离时的紧迫感。一”催“一“留”将“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行者欲去不忍,欲住不能,正左右为难之时,江水就快平潮了,“西江潮欲平”一语包含了无数未尽之言。这两句妙就妙在不直接说是去是留,而是通过江潮涨平的景象来说明答案。江潮涨满之时正是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

  下片写别后的怀念。“知君何日同”,表现出难言的相思之情。“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这两句承上片“江潮”而来,说潮水有信,定时起落,而人一旦离去,两人便遥遥相隔再难相见。“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这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用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将送别之人心中的不舍之情和盘托出,尤为动人。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0
2、 勾承益.宋词感悟-传统文化现代感悟书系.北京:长江出版社,2008:259
3、 朱孝臧.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北京:中国华侨,2012:24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