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声漏黄昏过,江楼夜凉人静。醉思烟轻,吟魂水淡,吹入谁家门径。
一声声漏黄昏过,江楼夜凉人静。醉思烟轻,吟魂水淡,吹入谁家门径。
春衫露冷。笑蝴蝶飞来,花间留定。立断苍苔,粉墙残月悄相等。
春衫露冷。笑蝴蝶飞来,花间留定。立断苍苔,粉墙残月悄相等。
悠扬清韵乍起,诵周郎丽句,依约堪省。玉柱鸣弦,金钗击节,艳煞半帘灯影。
悠扬清韵乍起,诵周郎丽句,依约堪省。玉柱鸣弦,金钗击节,艳煞半帘灯影。
风斜雾暝。怅潦草游仙,乱莺啼醒。翠被生寒,五更钟易警。
风斜雾暝。怅潦草游仙,乱莺啼醒。翠被生寒,五更钟易警。
黄燮清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胡尘轻拂(fú)建章台¹,圣主西巡蜀道来。
译文:胡兵的战尘污染了长安的宫殿,圣上西巡来到了蜀道。
注释:上皇:指唐玄宗李隆基。南京:指成都。至德二载(757年),以蜀郡(治成都)为南京。¹建章台:汉代长安宫有建章宫,宫中有建章台。此代指唐代宫苑。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译文:高耸的剑门高达五千余尺,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

  本诗是写上皇西巡绿由和剑阁天险。

  安史叛军威胁都城长安,故有圣主西巡蜀道之事、“轻拂”,表明诗人态度,对圣主玄宗弃京西巡不以为然。

  剑门,“《旧唐书》:剑州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剑山。大剑山有阁道三十里《一统志》:大剑山,在保宁府剑州北二十五里,蜀所恃为外门户。其山悄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壁,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剑门高耸,崖石嶙啕,“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一入剑门安全可保。

参考资料:
1、 刘晓凤.《上皇西巡南京歌》与《成都府》比较——成都历史记忆的寻找.杜甫研究学刊,2012(03):29-36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

bái tángdài 

chénqīngjiànzhāngtái shèngzhǔ西xúnshǔdàolái 
jiànméngāoqiānchǐ shíwéilóujiǔtiānkāi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拟乞(qǐ)¹,犬子²以田产未置³我,赋此骂之。
译文:我请求辞官归隐,但儿子以田产还没置办为由不让辞官,于是写了这首词骂儿子。
注释:¹乞归:请求退休归田。²犬子:对自己儿子的谦称。³田产未置:还没有置备好田地产业。⁴止:劝阻。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吾衰(shuāi)¹矣,须²富止³何时?富止是危机。暂忘设醴(lǐ)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译文:我已渐渐年老,力尽筋疲,功名富止的实现要待到何时?何况富止功名还处处隐伏着危机。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潜尚未得享俸禄就弃官而归。穆先生、陶县令那样明达的人都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师。
注释:¹衰:年老。²须:等待。³富止:有功业。⁴醴:甜酒。⁵抽身:退出仕途。⁶得米弃官归: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时,曾有上司派督邮来县,吏请以官带拜见。渊明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解印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弃官归隐之志。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待葺(qì)¹个园儿名“佚(yì)²”,更作个亭儿名“亦(yì)³”,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chí)?便休休,更说甚(shèn),是和非!
译文:归隐后一定要将荒园修葺,“佚老园”就是个合适的名字。再建个亭儿取名为“亦好”,便能闲时饮酒,醉时吟诗。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几张饭匙。退隐之后便一切作罢,何须再费口舌说什么是非得失。
注释:¹葺:修缮。²佚老:安乐闲适地度过晚年。³亦好:退隐归耕,虽贫亦好。⁴匙:小勺。⁵休休:罢了,此处含退隐之意。⁶甚:什么。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三句直接驳斥儿子用以阻止词人引退的理由,有针锋相对之势。词人的儿子认为词人此时的官位还不够,积蓄的俸禄还不足以购买丰厚的田产,言下之意希望父亲能继续升官,而词人劈头便说:“吾衰矣。”儿子以富贵为念,词人便以富贵的时机、富贵的忧患来回应。“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五句全是用典,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个,穆生和陶渊明。西汉楚元王刘交以穆生、白生、申公三位贤士为中大夫、礼贤下士,席上专为不喜饮酒的穆生设醴,其孙刘戊继任为王后忘了设醴。穆生看出楚厉王怠慢背后潜伏的危机,毅然辞官。陶渊明曾当任彭泽县令,因为不愿意以五斗米的官俸而低头向乡里的小人,便辞官而去,在农村种地,不求闻达。词人直言要以穆生和陶渊明为师,有及时归隐、远离官场的意思,与儿子希望自己继续留在官场,等待词人以后富贵的想法背道而驰。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两句都在第三字后断开,造成了节奏和语意上的奇峭。作者不仅想到了归隐,而且连归后闲居处的亭、园的名字都想好了。“闲饮酒,醉吟诗”两句概括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两句引用禅语和谚语,说明人生苦短,眼前占有的身外之物都不能长久,不如看淡。“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三句不仅否认了富贵,而且否认了满足与不满足。

  上片说做官的道路危机四伏,要以穆先生、陶县令这些以前的贤人为师,早点隐退,不要期待功名富贵,言外之意包含对朝廷不能用抗战志士的不满。下片想象归隐田园、饮酒吟诗的乐趣。整首词的语言看似平实通俗,实际上却贯穿各种典故和对前人作品句子的化用。通过给儿子讲述道理,把辛弃疾正直不阿、洁身自好的形象体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02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01页
3、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997页

zuìgāolóu··shuāi--xīn

guīquǎnzitiánchǎnwèizhìzhǐzhī

shuāiguìshíguìshìwēizànwàngshèchōushēnwèicéngguānguīxiānshēngtáoxiànlìngshìshī

dàiyuánérmínglǎogèngzuòtíngérmínghǎoxiányǐnjiǔzuìyínshīqiānniántiánhuànbǎizhǔrénkǒuchāzhāngshi便biànxiūxiūgèngshuōshénshìfēi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¹瓜洲²一水³间,钟山只隔数重(chóng)山。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注释:¹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²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³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⁴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注释:¹绿:吹绿。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京口瓜洲一水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这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二、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稷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王安石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37-38页

chuánguāzhōu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īngkǒuguāzhōushuǐjiàn zhōngshánzhǐshùchóngshān 
chūnfēngyòu绿jiāngnánàn míngyuèshízhàohuán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将军营外月轮¹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译文:月亮高高地挂在将军的营帐外,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猎猎作响。
注释:¹月轮:月亮。
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bì)(lì)¹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译文:天上银河斗转星移,觱篥缄默无声,唯有弓与刀上布满了霜。
注释:¹觱篥:一种古代管乐器。

sāixià--yòu

jiāngjūnyíngwàiyuèlúngāolièliè西fēngchuīzhànpáo

shēnghànzhuǎnhuáshuāngmǎngōngdāo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既以罪谪(zhé)¹监筠(jūn)²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³泛滥,蔑(miè)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chún),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¹⁰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¹¹其欹(qī)¹²,补其圮(pǐ)¹³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¹⁴,事委于一¹⁵。昼则坐市区鬻(yù)盐、沽(gū)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¹⁶以自效¹⁷。莫归筋力疲废,辄(zhé)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译文: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担任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我还没有到就下起了大雨。简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往所的时候,房屋破败。没有安身之处。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祭使衙门暂居。郡府长官同情我没有安身的地方,就答应了我的请求。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支立起倾斜的房子,将倒塌的墙壁修好,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和上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以尽我的职责。晚上回去已经精疲力尽,昏然睡去,第二天天亮了都不知道。然后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注释:¹以罪谪:文中指作者受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遭贬。监筠州盐酒税:主管筠州的盐酒税务。²筠州:今江西高安县。³筠水:今称锦江,赣江支流。⁴蔑:灭。⁵败:毁。⁶俯:俯就,临近。⁷漘:水边。⁸郡:郡守,此指知州。⁹假部使者府以居:求借户部按察使的衙门寄居。¹⁰无归:无处安身。¹¹克支:支撑起。¹²欹斜:倾斜。¹³圮:倒塌。¹⁴罢去:离开。¹⁵事委于一:所有政事都由一任处理。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市场的买卖人争微小的利益以效自己之力。¹⁶寻尺:细小之物。¹⁷自效:愿为别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dān)食瓢(piáo)¹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tuò)²,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jù)³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gòu),解羁(jī)(zhí),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hān)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¹⁰欲磨洗浊污,睎(xī)¹¹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译文: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我)私下里曾经认为颜子吃粗茶淡饭、住偏僻简陋小巷的生活很奇怪,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那么至少也应该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这样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可是自从我来到筠州,每夭为盐米这些琐事操劳,一天都没有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沉醉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子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可以置之不顾,更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吗?至于孔子到列国去游说,最高的官职是做了鲁司寇,最低的时候还做过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触的官职,他都能做好。他所做的都是达者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平常学者能够办到的“。
注释:¹箪食瓢饮:形容生活俭朴,贫困。²抱关击柝:守门打更的小官吏。³窭:贫寒。⁴尘垢:尘世的污秽。⁵羁絷:束缚。⁶劫:约束、阻碍。⁷斗升之禄:小官的微薄体禄。⁸易穷饿:不以穷饮为意。⁹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也不能超过它。南面之王:古以坐北面南为尊,故有南面称王之说。¹⁰区区:诚挚。¹¹睎:仰望、向上看。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余既以谴(qiǎn)来此,虽知桎(zhì)(gù)¹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²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译文:我已经被贬谪在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向往的东轩之乐,优哉游哉,其乐无穷,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不过是幻想,我是不敢有这样的希冀的。
注释:¹桎梏: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类似于近世的手铐脚镣。文中比喻束缚人之物。²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阳苏辙记。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阳苏辙¹记。
译文: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所作。
注释:¹眉山苏辙:作者祖籍在河北赵郡栾城,但他出生地系四川眉山,故又称“眉山苏辙”。

  这篇文章以东轩为发轫之契机,以颜渊精神自乐与生活自苦,作者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的多重对比为线索,推崇重道、求道与行道精神,立论高远,而推论人情人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全文先叙事,后就事生论,层次清楚、平实自然,语言简洁朴素,感情淳厚真实,寓忧愤于沉静,顿挫而不失淡泊。

  文章既为《东轩记》,当然要先写东轩的建造。为些,文章先写到职后面临的困境。刚到筠州,大雨成灾,“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这些话语,以及暂借部使者府居住等,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刚到住所时的狼狈。既而事情一转,写建东轩,且“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以上写东轩建造的缘起和过程,其中重点反而是初到筠州时的一场水患,实以此曲折写出了贬谪之苦。

  时正推行新法,“市易法”即其中之一。作者始来筠州印想借东轩以宴休,可见对推行新法不是积极态度。然而这个工作“旧以三吏共事”,此时别二人又“适皆罢去”,俗务丛集于一身,这段逐日繁忙的景象,描写颇生动,当是切身之体会。文章把这与东轩的辟建和闲置相纠结,以“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收束,字里行间带着丝丝缕缕的悲切酸楚。

  文章从第二段起转入议论。作者将文思宕开,议论起了古代的颜回。过去自己曾有一种想法,以为颜回即使“抱关击柝”,也不致如此困窘,又不妨碍学问,何至自苦如此。既而言到筠州后吏事冗杂,根本不能做学问,才悟出颜回何以甘心贫窭。接着写到人生追求有层次,未得道前或以“子女玉帛”为乐,既得道后就变成了精神追求之乐。而自己今天却无暇读书,这对一个学者文人来说才是更大的痛苦。最后写今日的愿望。像孔子那样能上能下,对自己的地位一无所顾,自己是无法做到的。今日所希望的不过是放我回乡。然而连这一点恐怕也难以实现,表现了此时精神的痛苦与消沉。

  综上可见,《东轩记》虽然是为东轩建造而作,实际是反映被贬后的处境和心情。这篇文章突出的特色是迂余委折、文笔含蓄。园亭记多写宴休之乐,该文却是写被贬后的消沉和愤懑。文章落笔便见高潮,写始来筠州无以为家的窘状。后建起东轩,本以为可得“宴休之所”,不料吏事繁忙,又使自己无暇宴休,文笔曲折,且含蓄地表现了被贬小吏的酸辛和对推行新法的厌倦,议论部分也是如此。先由不理解颜回何以箪食瓢饮的清苦写起,再写今日始知幻想俗事缠身而不害于学的天真。最后由赞孔子无论高下“无所不可”转而写到自己唯愿还乡。文章就是这样曲折而又含蓄地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处境和心情。

参考资料:
1、 李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 苏辙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01 第1版:第29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