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yǎn)(jiǎn)连蜷¹兮枝相缭(liáo)²
译文: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注释:¹偃蹇、连蜷:屈曲的样子。²缭:纽结。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山气巄(lónɡ)(sǒng)¹兮石嵯峨,溪谷崭(zhǎn)²兮水曾³波。
译文: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山谷险峻啊溪水激起层层高波。
注释:¹巃嵷:云气弥漫的样子。²崭岩:险峻的样子。³曾:层。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猿狖(yòu)¹群啸兮虎豹嗥(háo),攀援桂枝兮聊淹留²
译文: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登山升树啊王孙隐居在这里。
注释:¹狖:长尾猿。²淹留:久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译文: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岁暮兮不自聊,蟪(hùi)(gū)¹鸣兮啾啾。
译文:转眼岁末心中烦乱啊,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
注释:¹蟪蛄:夏蝉。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yǎnɡ)兮轧(yà)¹,山曲岪(fú)²,心淹留兮恫(dòng)慌忽³
译文:山中啊云遮雾盖,深山啊盘曲险阻,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
注释:¹坱轧:云气浓厚广大。²曲岪:山势曲折盘纡的样子。³恫慌忽:忧思深的样子。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wǎng)兮沕(mì)¹,憭(liǎo)兮栗²,虎豹穴³
译文:没精神,心恐惧,虎豹奔突,
注释:¹罔沕:失神落魄的样子。²栗:憭栗,恐惧的样子。³穴:闻一多疑为“突”之坏字,“虎豹突”与上文“虎豹嗥”,下文“虎豹斗”句法同。“虎豹突,丛薄深林兮人上僳”者,谓虎豹奔突,人惧而登树木以避之也。译文从之。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译文:战战兢兢上树去躲避。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qīn)岑碕(qí)(yǐ)¹兮,碅(jūn)(zēnɡ)(kuǐ )(ɡuì)²
译文:那山石横出竖立,怪怪奇奇。
注释:¹嵚岑、碕礒:均为形容山石形状的形容词。²碅磳、磈硊:均为怪石貌。
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树轮¹相纠兮,林木茷骫(wěi)²
译文:那树林枝干纽结,茂茂密密。
注释:¹轮:横枝。²茷骫:盘纡的样子。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青莎杂树¹兮,薠(fán)(huò)(mí)
译文:青莎丛生啊,薠草遍地。
注释:¹杂树:犹言丛生。
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白鹿麏(jūn)¹(jiā)²兮,或腾或倚。
译文: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有的欢跳,有的休息。
注释:¹麏:同“麋”,獐。²麚:公鹿。
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状貌崟(yín)崟兮峨峨,凄凄兮漇(xǐ)¹
译文: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
注释:¹漇漇:润泽。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mí)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译文: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呼唤同伴声声悲啼。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译文:你攀山登树隐居在这里,多险恶啊。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虎豹斗兮熊罴(pí)咆,禽兽骇(hài)兮亡其曹¹
译文:虎豹争斗熊罴叫,吓得飞禽走兽四散逃。
注释:¹曹:同类。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译文:王孙啊,回来吧,山中险恶不可久留居!

  《招隐士》给人一种森然可怖,魂悸魄动的特殊感受。作者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采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极写深山荒谷的幽险和虎啸猿悲的凄厉,造成怵目惊心的艺术境界,成功地表达了渴望隐者早日归还的急切心情。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永,音节谐和,情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传诵。通过对山水、溪谷、巉岩以及奔突吼叫在深林幽谷间的虎豹熊罴的描绘,以将山水景物经过浓缩、夸张、变形处理,使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真山真水变成艺术形象的方法,渲染出一种幽深、怪异、可饰的环境气氛,弥漫着郁结、悲怆、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表现了王孙不可久留的主题思想。让人们仿佛听到一声声回荡在崖谷间“王孙兮归来!”那招魂般凄厉哀怨的呼唤。

  山中景物之惊心可怖暗示朝中政治形势的复杂和淮南王处境的危险,并以淮南王喜爱的楚辞形式予以规劝,这样的揣测应该是比较合乎情理的。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篇首至“蟪蛄鸣兮啾啾”。主要描写为追慕桂枝芬芳(象征美德)的王孙在虎豹出没、猿猨哀鸣的深山幽壑间淹留,引起亲朋好友的焦虑与不安,并以春草、秋螀写作者萦回之思和怊怅之情。

  第二部分从“坱兮轧”始至篇末,以山石之巍峨,雾岚之郁结,虎豹之奔突,林木之幽深,极力渲染山中之阴森可怕,并以离群禽兽失其类的奔走呼叫,规劝王孙之归来。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步《楚辞》之余芳,另劈别径,“衔其山川”、“猎其艳词”表达出深曲的情致和婉转怊怅的意绪。所谓“衔其山川”,指此篇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的环境描写,及其描写中运用比兴象征、气氛烘托等艺术手法,主要是从屈宋辞赋中移植、借鉴过来然后重加剪辑而别出机杼的。在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或虎豹走兽的描写,尤其将自然界经过一番浓缩、夸张、变形处理,渲染气氛,使之成为人神杂糅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上,屈宋辞赋中早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这可以以《九歌·山鬼》,《九章·涉江》为代表。

  《山鬼》对山中之神所处幽深昧险的环境描写是:“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描写以雷声、雨声、风声、木声、猨狖鸣声,组成萧瑟而令人怵目惊心的山中夜半:“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

  《涉江》对屈原独处深山幽昧环境的描写同样慑人心魄:“入溆浦余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另外,与山川景物、林深猨鸣的描绘相对应,《山鬼》中写了“独处”“山之阿”的山中女神;《涉江》中出现了“独处乎山中”的屈原自我形象。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正是以屈原作品中山川景物、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和山中人感情效应的描写为张本而发端,进一步高浓度地描写山中崖断路绝、虎豹纵横的险恶景象,然后将“攀援桂枝”的王孙置之其间的。王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和一般男子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司马贞《索引》:“言王孙公子,尊之也。”这里指所招和思念的人。也有学者以为:“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曰:吾高帝孙,亲行仁义……’称刘安为王孙,身份极为适当”(见马茂元《楚辞选》)。

  在描写山川景物、环境气氛时,《招隐士》写了山石之突兀,草木之荒芜,禽兽之奔突,虫声之哀鸣。写山石的有“石嵯峨”、“溪谷崭岩”、“坱兮轧、山曲岪”、“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其中“嵯峨”、“崭岩”、“坱”、“轧”、“曲岪”、“嵚岑碕礒”、“碅磳磈硊”都是形容山高路险、崎岖曲折和荦确不平之貌。写草木的有“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春草生兮萋萋”、“丛薄深林兮人上栗”、“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写禽兽奔突、虫声哀鸣的有“猿狖群啸兮虎豹嗥”、“虎豹穴”、“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虎豹斗兮熊罴咆”、“蟪蛄鸣兮啾啾”等。

  首二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以描写南方珍贵名木桂树蟠曲交柯之姿和色泽芬芳象征的君子懿德为起,而与下王孙“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相呼应,写法与《山鬼》首二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类似,均首句出现贞洁芬芳的抒情形象,次句进一步修饰。其中树生“山之幽”,与人在“山之阿”句式亦相同。王孙滞留山中的原因是“攀援桂树”(追慕圣贤之德),与《涉江》中屈原“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的表白相近。不同的是,《招隐士》改变了《山鬼》中的抒情气氛和《涉江》环境描写中的愁苦色彩,亟写山中景象之险恶。《山鬼》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山中女神“怨公子兮怅忘归”的情愫,《涉江》的环境描写,是为了抒发屈原“济乎江湘”的悲戚;而《招隐士》中的王孙,仅仅是一个被召唤的对象,并没有《山鬼》和《涉江》中主人公的哀怨抒发和内心独白。这种描写,只在篇末对王孙归来的呼唤声中才化成一种感情因素,成为一种缠绵、悲凉的情绪充塞读者心间而驱之不去。

  在“猎其艳词”方面,《招隐士》中叠字的运用亦引人注目。《楚辞》中多用叠字,《山鬼》中即以“云容容”、“杳冥冥”、“石磊磊”、“葛蔓蔓”、“雷填填”、“雨冥冥”、“猨啾啾”、“风飒飒”、“木萧萧”,渲染烘托出失恋女神愁思百结、孤独无依的寂寞情怀和悲秋意绪。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苃苃兮,右苍龙之跃跃。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轲之锵锵兮,后辎车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用十一叠字,后人辞赋,亦罕及之者。”淮南小山即吸取了屈、宋诗篇中善用叠字的修辞手法,在《招隐士》中用了“啾啾”、“萋萋”、“峨峨”、“凄凄”、“漎漎”等叠字,并以“春草萋萋”、“蟪蛄鸣啾啾”暗示时间变化,表明对王孙一去不归的哀叹;其中运用屈宋诗篇中回环复沓的节奏,铿锵而又有时急促音调上的处理。对“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的复迭,以及“虎豹嗥”、“虎豹穴”、“虎豹斗”复迭整齐中的变化;诗中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句式奇妙地交错运用,遂使《招隐士》“音节局度,浏亮昂激”。

  除此而外,《招隐士》所以有别于东方朔、王褒、刘向、扬雄等人的拟骚之作而独秀其类,嗣音屈宋,取得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还因为它在思想主题、篇章结构表现上的单纯、提炼和集中。在主题上,《招隐士》删去了一切可能会冲淡主题的枝蔓。诗中既没有明确地写招唤者为什么要劝王孙归来,也没有说明王孙与招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更没有让王孙去作志行高洁的自我披露和内心独白——作者根本没有让王孙开口说话,王孙在诗中,如前所述,只是一个被召唤者日夜思念的攀援桂枝的高洁形象。全诗的思想主题仅是一句咏叹调般单纯、明朗、集中的呼唤——“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千年以来,一直回荡在人们的心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山谷险峻啊溪水激起层层高波。

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登山升树啊王孙隐居在这里。

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转眼岁末心中烦乱啊,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

山中啊云遮雾盖,深山啊盘曲险阻,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

没精神,心恐惧,虎豹奔突,

战战兢兢上树去躲避。

那山石横出竖立,怪怪奇奇。

那树林枝干纽结,茂茂密密。

青莎丛生啊,薠草遍地。

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有的欢跳,有的休息。

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

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呼唤同伴声声悲啼。

你攀山登树隐居在这里,多险恶啊。

虎豹争斗熊罴叫,吓得飞禽走兽四散逃。

王孙啊,回来吧,山中险恶不可久留居!

注释

偃蹇、连蜷:屈曲的样子。

缭:纽结。

巃嵷:云气弥漫的样子。

崭岩:险峻的样子。

曾:层。

狖:长尾猿。

淹留:久留。

蟪蛄:夏蝉。

坱轧:云气浓厚广大。

曲岪:山势曲折盘纡的样子。

恫慌忽:忧思深的样子。

罔沕:失神落魄的样子。

栗:憭栗,恐惧的样子。

穴:闻一多疑为“突”之坏字,“虎豹突”与上文“虎豹嗥”,下文“虎豹斗”句法同。“虎豹突,丛薄深林兮人上僳”者,谓虎豹奔突,人惧而登树木以避之也。译文从之。

嵚岑、碕礒:均为形容山石形状的形容词。

碅磳、磈硊:均为怪石貌。

轮:横枝。

茷骫:盘纡的样子。

杂树:犹言丛生。

麏:同“麋”,獐。

麚:公鹿。

漇漇:润泽。

曹:同类。

参考资料:
1、 许志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秦汉卷》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06 :162-167 .
2、 言青 .《国学经典》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137-151 .
3、 梅桐生 .《楚辞今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1-33 .
鉴赏

  《招隐士》给人一种森然可怖,魂悸魄动的特殊感受。作者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采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极写深山荒谷的幽险和虎啸猿悲的凄厉,造成怵目惊心的艺术境界,成功地表达了渴望隐者早日归还的急切心情。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永,音节谐和,情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传诵。通过对山水、溪谷、巉岩以及奔突吼叫在深林幽谷间的虎豹熊罴的描绘,以将山水景物经过浓缩、夸张、变形处理,使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真山真水变成艺术形象的方法,渲染出一种幽深、怪异、可饰的环境气氛,弥漫着郁结、悲怆、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表现了王孙不可久留的主题思想。让人们仿佛听到一声声回荡在崖谷间“王孙兮归来!”那招魂般凄厉哀怨的呼唤。

  山中景物之惊心可怖暗示朝中政治形势的复杂和淮南王处境的危险,并以淮南王喜爱的楚辞形式予以规劝,这样的揣测应该是比较合乎情理的。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篇首至“蟪蛄鸣兮啾啾”。主要描写为追慕桂枝芬芳(象征美德)的王孙在虎豹出没、猿猨哀鸣的深山幽壑间淹留,引起亲朋好友的焦虑与不安,并以春草、秋螀写作者萦回之思和怊怅之情。

  第二部分从“坱兮轧”始至篇末,以山石之巍峨,雾岚之郁结,虎豹之奔突,林木之幽深,极力渲染山中之阴森可怕,并以离群禽兽失其类的奔走呼叫,规劝王孙之归来。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步《楚辞》之余芳,另劈别径,“衔其山川”、“猎其艳词”表达出深曲的情致和婉转怊怅的意绪。所谓“衔其山川”,指此篇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的环境描写,及其描写中运用比兴象征、气氛烘托等艺术手法,主要是从屈宋辞赋中移植、借鉴过来然后重加剪辑而别出机杼的。在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或虎豹走兽的描写,尤其将自然界经过一番浓缩、夸张、变形处理,渲染气氛,使之成为人神杂糅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上,屈宋辞赋中早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这可以以《九歌·山鬼》,《九章·涉江》为代表。

  《山鬼》对山中之神所处幽深昧险的环境描写是:“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描写以雷声、雨声、风声、木声、猨狖鸣声,组成萧瑟而令人怵目惊心的山中夜半:“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

  《涉江》对屈原独处深山幽昧环境的描写同样慑人心魄:“入溆浦余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另外,与山川景物、林深猨鸣的描绘相对应,《山鬼》中写了“独处”“山之阿”的山中女神;《涉江》中出现了“独处乎山中”的屈原自我形象。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正是以屈原作品中山川景物、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和山中人感情效应的描写为张本而发端,进一步高浓度地描写山中崖断路绝、虎豹纵横的险恶景象,然后将“攀援桂枝”的王孙置之其间的。王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和一般男子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司马贞《索引》:“言王孙公子,尊之也。”这里指所招和思念的人。也有学者以为:“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曰:吾高帝孙,亲行仁义……’称刘安为王孙,身份极为适当”(见马茂元《楚辞选》)。

  在描写山川景物、环境气氛时,《招隐士》写了山石之突兀,草木之荒芜,禽兽之奔突,虫声之哀鸣。写山石的有“石嵯峨”、“溪谷崭岩”、“坱兮轧、山曲岪”、“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其中“嵯峨”、“崭岩”、“坱”、“轧”、“曲岪”、“嵚岑碕礒”、“碅磳磈硊”都是形容山高路险、崎岖曲折和荦确不平之貌。写草木的有“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春草生兮萋萋”、“丛薄深林兮人上栗”、“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写禽兽奔突、虫声哀鸣的有“猿狖群啸兮虎豹嗥”、“虎豹穴”、“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虎豹斗兮熊罴咆”、“蟪蛄鸣兮啾啾”等。

  首二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以描写南方珍贵名木桂树蟠曲交柯之姿和色泽芬芳象征的君子懿德为起,而与下王孙“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相呼应,写法与《山鬼》首二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类似,均首句出现贞洁芬芳的抒情形象,次句进一步修饰。其中树生“山之幽”,与人在“山之阿”句式亦相同。王孙滞留山中的原因是“攀援桂树”(追慕圣贤之德),与《涉江》中屈原“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的表白相近。不同的是,《招隐士》改变了《山鬼》中的抒情气氛和《涉江》环境描写中的愁苦色彩,亟写山中景象之险恶。《山鬼》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山中女神“怨公子兮怅忘归”的情愫,《涉江》的环境描写,是为了抒发屈原“济乎江湘”的悲戚;而《招隐士》中的王孙,仅仅是一个被召唤的对象,并没有《山鬼》和《涉江》中主人公的哀怨抒发和内心独白。这种描写,只在篇末对王孙归来的呼唤声中才化成一种感情因素,成为一种缠绵、悲凉的情绪充塞读者心间而驱之不去。

  在“猎其艳词”方面,《招隐士》中叠字的运用亦引人注目。《楚辞》中多用叠字,《山鬼》中即以“云容容”、“杳冥冥”、“石磊磊”、“葛蔓蔓”、“雷填填”、“雨冥冥”、“猨啾啾”、“风飒飒”、“木萧萧”,渲染烘托出失恋女神愁思百结、孤独无依的寂寞情怀和悲秋意绪。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苃苃兮,右苍龙之跃跃。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轲之锵锵兮,后辎车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用十一叠字,后人辞赋,亦罕及之者。”淮南小山即吸取了屈、宋诗篇中善用叠字的修辞手法,在《招隐士》中用了“啾啾”、“萋萋”、“峨峨”、“凄凄”、“漎漎”等叠字,并以“春草萋萋”、“蟪蛄鸣啾啾”暗示时间变化,表明对王孙一去不归的哀叹;其中运用屈宋诗篇中回环复沓的节奏,铿锵而又有时急促音调上的处理。对“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的复迭,以及“虎豹嗥”、“虎豹穴”、“虎豹斗”复迭整齐中的变化;诗中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句式奇妙地交错运用,遂使《招隐士》“音节局度,浏亮昂激”。

  除此而外,《招隐士》所以有别于东方朔王褒刘向扬雄等人的拟骚之作而独秀其类,嗣音屈宋,取得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还因为它在思想主题、篇章结构表现上的单纯、提炼和集中。在主题上,《招隐士》删去了一切可能会冲淡主题的枝蔓。诗中既没有明确地写招唤者为什么要劝王孙归来,也没有说明王孙与招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更没有让王孙去作志行高洁的自我披露和内心独白——作者根本没有让王孙开口说话,王孙在诗中,如前所述,只是一个被召唤者日夜思念的攀援桂枝的高洁形象。全诗的思想主题仅是一句咏叹调般单纯、明朗、集中的呼唤——“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千年以来,一直回荡在人们的心里。

淮南小山

淮南小山

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一部分门客的共称。今仅存辞赋《招隐士》 1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招隐士》当是其中仅存的1篇。此篇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题为淮南小山作,然而萧统《文选》则题刘安作。关于文章写作的背景,说法也不一。王逸说是小山之徒“闵伤屈原”之作,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召致山谷潜伏之士”而作,而不少研究者则以为是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的作品。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¹(fēi)²,周道³(wēi)(yí)。岂不怀归?王事靡(gǔ),我心伤悲。
译文: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宽广的大路遥迢而又漫长。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内心里禁不住暗暗悲伤。
注释:¹四牡:指驾车的四匹雄马。²騑騑:《广雅》:“騑騑,疲也。行不止,则必疲。”³周道:大路。⁴倭迟:亦作“逶迤”,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⁵靡:无。⁶盬:止息。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四牡騑騑,啴(tān)¹²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huáng)³启处
译文: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黑鬃白马累得喘息腿发慌。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没有闲暇安享静好时光。
注释:¹啴啴:喘息的样子。²骆:黑鬃的白马。³不遑:无暇。⁴启处:指在家安居休息。启,小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跪着,臀部贴于足跟。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¹者鵻(zhuī)²,载飞载下,集³于苞(xǔ)。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译文:漂亮鹁鸠从远处翩翩飞来,有时高空飞有时低处翱翔,最终栖落在茂密的柞树上。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顾不上把老父亲来奉养。
注释:¹翩翩:飞行貌。²鵻:一种短尾的鸟,也叫鹁鸠、夫不。³集:落。⁴苞:茂密。⁵栩:柞树。⁶将:奉养。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qǐ)¹。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译文:漂亮鹁鸠从远处翩翩飞来,有时自在飞有时收起翅膀,最终落在茂密的枸杞树上。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顾不上把老母亲来奉养。
注释:¹杞:灌木,即枸杞树。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驾彼四骆,载骤¹(qīn)²。岂不怀归?是用³作歌,将母来谂(shěn)
译文:我驾驭着四匹黑鬃的白马,风驰电掣般在大路上奔忙。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不得已苦心创作这首诗歌,寄托我对母亲深深的怀想。
注释:¹骤:疾驰貌。²骎骎:形容马走得很快。³是用:是以,所以。⁴谂:想念。

  此诗为行役诗,与《诗经》中其他同类题材诗一起,是后世行役诗的滥觞。

  全诗五章,基本上都采用赋的手法。首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一对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以下各章内容都是对“伤悲”情绪的具体补充,全诗渗透着一种伤感色彩,这也是那个纷乱艰难时世氛围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影吧。“四马騑騑,周道倭迟”,马儿跑得快,跑得累,而道路又是那么曲折悠远,漫无尽头。风尘仆仆的小官吏知道马车跑得越快,离故乡和亲人就越远。他脑子里不是想那神圣的“王事”差使,他只在想一件事:“归”。却又用“岂不怀归”那样吞吐含蓄的反问句式来表达,表现了丰富细腻一言难尽的思想感情,非常耐人寻味。这“周道倭迟”,也正象征着漫长的人生旅途。多少人南辕北辙地行走在人生旅途中而有“怀归”之想,而“王事靡盬”无情地鞭笞着他们无奈地违心地前进着。除了陶渊明式人物能毅然“归去来兮”外,谁也免不了会有“心中伤悲”的阴影掠过。诗的抒情韵味相当悠长。

  全诗有三章写到马,因为马是载客的主体。有二章写到鵻,是行途所见。路上所见必不少,单单拈出鵻,自有一番良苦用心。鵻又称夫不。《左传·昭公十七年》:“祝鸠氏,司徒也。”疏云:“祝鸠,夫不,孝,故为司徒。”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因云:“是知诗以鵻取兴者,正取其为孝鸟,故以兴使臣之不遑将父、不遑将母,为鵻之不若耳。”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夫不乃孝鸟,其载飞载下,或以恋其父母使然。”诗人见孝鸟而有感于自己不能在家“启处”(安居),更谈不上尽孝于父母,让孝鸟与客观上已成了不孝的人作对照,感喟良深。又鹁鸠非常逸豫闲暇,自由地飞上飞下,累了可以任意停歇,在柞树上行,在枸杞上也行,爱停哪里是哪里。而可怜的四马,虽然是精心选拣出来毛色划一的华贵的骆马,但不得不终日拼命地跑,累了也得跑,累得气喘吁吁也还得跑。王家公事有规定期限,不容半点差迟。在这里,鵻的闲又与马的累形成鲜明有趣的对照。而写马的苦和累,其正意是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可见,诗中写马,写鵻,都非泛笔,而有很深的匠心在。

  从谋篇布局来看,首章“我心伤悲”是定调,二章“启处”是安居乐业尽孝的基础,三、四章写父、母,“父天母地”是古人的观念,次序不能移易。末章念母,是承四章而来,以母概父。全诗层次井然。末章结句“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篇末揭旨,道出不能尽孝的悲哀。手法与《小雅·四月》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相同。

  尽管这首诗是发泄牢骚,不满“王事靡盬”之作,但也可被曲解成忠孝不能两全而勉力尽忠王事之作,所以统治者用此诗来慰劳使臣的风尘劳顿。”《毛序》说此诗“劳使臣之来也”。所以《仪礼》中的燕礼、乡饮酒礼中也歌此诗。在笺释上,最典型的是毛传和郑笺。毛传云:“思归者,私恩也;靡盬者,公义也。”郑笺云:“无私恩,非孝子也;无公义,非忠臣也。”都将此诗的“怨”思化为“美”意,实有悖于原作的主旨。《诗经》中像这样被曲解的诗,数量还相当不少。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18-321

míng xiānqín 

fēifēi zhōudàowēichí huái怀guī wángshì xīnshāngbēi 

fēifēi tāntānluò huái怀guī wángshì huángchǔ 

piānpiānzhězhuī zàifēizàixià bāo wángshì huángjiāng 

piānpiānzhězhuī zàifēizàizhǐ bāo wángshì huángjiāng 

jiàluò zàizhòuqīnqīn huái怀guī shìyòngzuò jiāngláishěn 

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野塘烟雨罩鸳鸯。
水榭(xiè)¹风微玉枕凉。牙床²角簟(diàn)³藕花香。野塘烟雨罩(zhào)鸳鸯。
注释:¹水榭:临水楼台。²牙床:雕饰精致的小床。³角簟:以角蒿编织的席子。
红蓼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淋浪淡墨水云乡。
红蓼(liǎo)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淋浪¹淡墨水云乡。
注释:¹淋浪:笔墨酣畅淋漓。
这是一首题画小词。它以形象化的文字,再现了原画的色彩、布局和意境,使未睹其画的读者,犹如身临画前。末句点题,绾结入妙。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怳,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美连娟¹以修嫭(hù)²兮,命樔(jiǎo)³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zhù)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yù)郁其芜秽(huì)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yú)马于山椒兮,奄(yǎn)修夜之不阳¹⁰。秋气憯(cǎn)¹¹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qióng)¹²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jiāng)¹³。托沈阴¹⁴以圹¹⁵久兮,惜蕃(蕃fán)华之未央¹⁶。念穷极¹⁷之不还兮,惟幼眇(miǎo)¹⁸之相羊¹⁹。函荾(suī)²⁰(fū)²¹以俟风兮,芳杂袭²²以弥章。的²³容与²⁴以猗(yī)(mí)兮,缥飘姚虖(hū)²⁵愈庄。燕²⁶淫衍(yǎn)²⁷而抚楹(yíng)兮,连流视而娥扬²⁸。既激感²⁹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xiá)³⁰以离别兮,宵(xiāo)(wù)³¹梦之芒芒。忽迁化³²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³³以踌(chóu)(chú)。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³⁴而辞去。超兮西征³⁵,屑(xiè)³⁶兮不见。寖(jìn)(yín)³⁷(chǎng)(huǎng),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dá)³⁸兮在心。
译文:你的姿容纤弱而美好啊,可叹性命短暂不长久,装饰了新宫久久期待着你啊,你却消失了身影不再回归故乡。荒草丛生一片凄凉景象啊,你身处幽暗之地令我神伤,把车马停在陵墓旁啊,长夜漫漫何时天明?秋气寒凉令我心中惨痛啊,那可人的桂枝玉陨香销,我的灵魂孤独地思恋着远方的你啊,精神脱离躯体四方漫游。长期寄情于地下的你啊,痛惜你花容如繁华早逝,天的尽头大概并不遥远啊,我想念你那翩翩徜徉的身姿。花蕊绽放等待着春风啊,沁人的芬芳愈加浓郁,明亮的面容婉顺安详啊,飘摇于风中却更加端庄。燕儿飞去飞来栖止于楹梁啊,你美目流盼娥眉轻扬。我如有所感心中追寻着你啊,你却将红颜深深地掩藏。相会欢愉亲热又终于分离啊,我深夜从梦中惊醒心下茫然,你忽然逝去再也不回转啊,魂魄放任无拘自在逍遥。思绪飘渺无定啊,你徘徊驻足我心哀戚,道路越来越远啊,恍惚中你飘然离去。如同红日西坠,霎时不见了踪迹。一切渐渐朦胧起来,静悄悄地再也没有了声音我对你的思念如流水不绝,心裹永远凄怆伤怀。
注释:¹连娟:纤弱貌。²嫭:美貌。³樔绝:绝灭。⁴饰新官:装饰新宫殿。⁵延贮:引颈期待。⁶泯:灭。⁷芜秽:荒芜,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⁸山椒:指山陵。⁹奄:有停留的意思。¹⁰阳:指天明亮。¹¹憯:万分悲怜,凄惨。¹²茕茕:忧思的样子,孤独无依的样子。¹³畺:古同“疆”。¹⁴沈阴:这里指在地下。¹⁵圹:同“旷”。¹⁶未央:意即未半。¹⁷穷极:谓天之尽头。¹⁸幼眇:即窈窕,美好貌。¹⁹相羊:犹言徘徊。²⁰荾:花蕊。²¹荴:散布。²²杂袭:相杂而累积。²³的:的确。²⁴容与:娴雅自得的样子。²⁵虖:同“乎”。²⁶燕:同“宴”。²⁷淫衍:放纵而奢靡。²⁸娥扬:娥眉扬动。²⁹激感:感动,打动。³⁰狎:亲近。³¹寤:睡醒。³²迁化:变化。³³裴回:同“徘徊”。³⁴荒忽:同“恍惚”,隐约而不可辨识。³⁵西征:太阳西下。³⁶屑:倏忽之间。³⁷寖淫:逐渐。敞,通“惝”。³⁸怛:哀悼。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¹曰:佳侠²³光,陨朱荣兮。嫉妒闟(xì),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xī),洿(wū)怅兮。悲愁於(wū)(yì),喧(xuān)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qiáo)(yán)太息,叹稚子兮。懰(liú)(lì)¹⁰不言,倚所恃(shì)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¹¹?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¹²,就冥冥¹³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译文:结语说:佳丽光彩照人,却如鲜花般凋零;那些嫉妒卑贱之辈,如何能与你相匹敌!正当鼎盛年华,却夭折而亡,兄弟小儿哭个不休,涕泪交流。悲愁郁结于中,哀声不绝于耳。我们的哀痛你无法知晓,真令人无可奈何。可叹你忧伤瘦损,又哀怜年幼的小儿,你哀怆不语,心中定是有所希冀。仁者不必发誓,难道对待亲戚还要誓言。你虽从此一去不复返,我还是要表白自己的诚意。你远离光明的人世,前往昏暗的阴间,降临到了新宫,不再去往日的庭院。可悲啊可叹,我终日想念着你的魂灵!
注释:¹乱:通常指辞赋篇末总括全篇旨意的一段文字。²佳侠:佳丽。³函:包藏。⁴闟茸:指地位及品性卑贱者。⁵欷:抽泣之声。⁶洿沫:泪流满面。⁷於邑:哽咽。⁸向:通“响”。⁹嫶妍:憔悴,忧伤消瘦。¹⁰懰栗:悲伤,忧伤。¹¹“仁者”二句:形容仁者为亲施加恩惠,义无反顾。¹²昭昭:光明,指阳间。¹³冥冥:昏暗,指阴间。

  汉武帝是西汉唯一一位有辞赋作品传世的皇帝。据《汉书·艺文志》载:“上所自造赋二篇。”颜师古注云:“武帝也。”这二篇赋中的一篇应是《汉书·外戚传》载录的《李夫人赋》,而另一篇赋则未知何指。由《汉书·艺文志》之著录,印证汉武帝的今存作品,不难发现汉武帝不仅好辞赋,而且还亲制辞赋。他的《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赋的开山鼻祖。

  赋分正文与乱辞两部分。正文主要通过幻想与追忆,抒发对亡妃李夫人的绵绵伤痛。赋的开头四句:“美连娟以修嫣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新宫可筑,而美好生命逝去就再也不能回来。这与“露唏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露》)的对生命易逝的悲痛无奈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武帝在哀悼李夫人的同时,对生命的短暂进行了深沉思考。接下来的“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两句,是对李夫人身处墓中凄惨境况的想象。在此,武帝不写自己如何伤怀李夫人的早逝,而是写李夫人的亡魂在墓室中为思念自己而心伤,这种进一层的写法,想象大胆奇特,倍加抒发了武帝的无尽哀伤。而“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以眼前秋景抒心中哀情,再次传达出对爱妃早逝的伤痛。在这种伤悼的心理引导下,作者想象其灵魂脱离肉体,去寻找李夫人的踪迹,见到了“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的李夫人。如此神奇想象,如梦似幻,足见汉武帝对李夫人思念之刻骨铭心。

  接下来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由冥冥想象,转入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由对往日的追忆,又回到眼前似梦非梦的幻境中。在此番幻境中,李夫人的身影是“忽迁化而不反”,或“哀裴回以踌躇”。以李夫人灵魂的不忍离去来表达作者对夫人灵魂归来的强烈期盼。然人死不能复生,武帝最终在李夫人灵魂“荒忽而辞去”、“屑兮不见”的幻境中,再次回到眼前阴阳相隔的残酷现实,“思若流波,怛兮在心”,无限伤痛,如流水连绵不绝。

  乱辞再次抒写了对李夫人早逝的无限悲痛,表示将不负其临终所托,体现了武帝对李夫人的一片深情。乱辞中从“弟子增欷”到“倚所恃兮”一段,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凄恻场景,极其感人。这一段对李夫人兄弟和稚子伤悼李夫人的哀恸场景进行描写,极富人情味。从中不难发现汉武帝虽为一代雄主,亦有普通人真挚感情的一面。

  《李夫人赋》在汉武帝时期甚至整个汉代,都是颇具特色的重要抒情赋作,其文学史意义不容忽视。

  其一,《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悼亡赋,在辞赋题材方面具有开拓意义。今存武帝之前的悼亡文学,有《诗经》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但皆以诗歌形式出现。而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赋,则非《李夫人赋》莫属。马积高认为此赋乱辞一段“写得颇亲切,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其实,《李夫人赋》不仅仅在写作手法上“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更在悼亡赋题材上有开拓之功。汉武帝《李夫人赋》之后,悼亡赋继作不断。如曹丕《悼天赋》、曹植《思子赋》、王粲《伤天赋》《思友赋》、曹髦《伤魂赋》、潘岳《悼亡赋》、南朝宋武帝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江淹《伤爱子赋》《伤友人赋》、宋人李处权《悼亡赋》等,皆属此类。众多悼亡赋作的出现,使悼亡成了中国古代辞赋的一大重要题材。

  其二,《李夫人赋》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文学提供了借鉴。一是《李夫人赋》以“桂枝落而销亡”比喻李夫人之死,这一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因袭。如,潘岳《悼亡赋》“含芬华之芳烈,翩零落而从风”、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念桂枝之秋霣,惜瑶华之春翦”、梁简文帝《伤美人诗》“香烧日有歇,花落无还时”、阴铿《和樊晋陵伤妾诗》“画梁朝日尽,芳树落花辞”、李处权《悼亡赋》“信尤物之易毁兮,审奇花之早落”,等等,这些都是以花落喻妻、妾的死亡,是对《李夫人赋》中以“桂枝落”喻李夫人死的承袭。二是《李夫人赋》以幻觉抒哀情,将心理幻境与眼前实景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继承。在《李夫人赋》之前,《邶风·绿衣》悼亡,主要通过睹物伤人,表现作者哀思;《唐风·葛生》悼亡,在睹物伤人的同时,对亡人坟茔的凄惨景象进行描写,以抒写作者“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的悲伤。而《李夫人赋》悼亡,则充分利用辞赋长于铺陈的优势,展现了汉武帝伤悼李夫人时产生的种种幻境,以此表达心中的无尽感伤。在描写心理幻境的同时,《李夫人赋》还在乱辞中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眼前实景,进一步写出了对亡妃的无限悲思。这虚实相间的抒情方式,使全赋在哀伤百转的同时,充满着神奇和迷幻。《李夫人赋》的这一艺术独创,为后世同类题材文学所接受。如潘岳《悼亡赋》:“神飘忽而不反,形安得而久安?袭时服于遗质,表铅华于余颜。……延尔族兮临后庭,人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想象亡妻灵魂的飘忽不返及其妆扮,并将这一心理幻境与“空室”、“人已化”的眼前实境结合起来,表达了不尽悼念之情。又如江总《奉和东宫经故妃旧殿诗》“犹忆窥窗处,还如解佩时。苔生无意早,燕入有言迟。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李处权《悼亡赋》“悄空闺之岑寂兮,想音容于冥漠。……把怀平生之好合兮,竟缱绻而难舍。觊魂梦之可接兮,睇长松于广野。虽涸流以濡翰兮,浩予悲之莫写”,都是将眼前实景与心理幻境结合起来抒写对亡人的思念。这些,都可以看出《李夫人赋》对后世悼亡诗赋艺术手法的深远影响。

  其三,《李夫人赋》是汉代抒情赋作的先导。在《李夫人赋》之前,骚体辞赋已成为汉人抒情的主要文体,但大多是在代屈原立言之际表达个人的不遇情怀。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惜逝》、严忌的《哀时命》等,情感虽挚,但终隔一层。而《李夫人赋》虽为骚体,但直抒作者在李夫人死后的内心感受,这种抒情手法不仅较借代古人立言来抒情要自然亲切得多,而且开启了汉代抒情赋作的先河。这种情感的直接抒发,是对《诗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屈骚“发愤以抒情”传统的弘扬。《李夫人赋》之后,虽代屈原立言的拟骚赋仍有继作,但抒情赋作至东汉已逐渐蔚为大观,特别是汉末魏晋的伤悼赋,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的赋作,这是《李夫人赋》导夫先路的结果。

  其四,《李夫人赋》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汉武帝《李夫人赋》在沉痛伤悼李夫人的同时,体现出对生命易逝的思考。这与汉武帝的世界观变化有关,据《史记·封禅书》和《汉书》之《武帝纪》《郊祀志》等记载,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得了一场大病之后,深感到生命的脆弱,从此逐渐沉迷于神仙。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他的《秋风辞》和《李夫人歌》中。在这里,对功业的孜孜以求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对生命存在的珍视与爱恋。汉武帝的这类作品,与同时代出现的《战城南》、乌孙公主的《悲愁歌》等作品一道,透露出汉代文学创作的嬗变:从一味地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主题逐步转向抒写真情、思考生命的主题。这种看似转向颓唐的文学风尚变化,实际上体现了西汉人个体生命意识的逐渐觉醒,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其意义之重大,值得后人在研究西汉文学时给予充分重视。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222-225
2、 龙文玲.论汉武帝《李夫人赋》及其文学史意义.学术论坛,2006,05.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这首诗批评重山林隐士诗轻贱台阁仕宦诗的现象。方回《瀛奎律髓》崇尚“格高”,即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嶙峋傲骨、孤芳自赏的精神风貌,认为台阁仕宦都是脑满肠肥、道貌岸然、功名利禄熏心、仁义礼智满口之徒的卖弄学理、琢句雕章以欺世盗名,往往偏重江湖道学,或有借以自重。元好问借质疑三国时华歆掷金的典故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

lùnshīsānshíshǒu··shí--yuánhǎowèn

chūchùshūtīngsuǒānshānlínjiànguān

huáxīnzhìjīnsuízhòngshìnóngbèiyǎnmán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十五年宇宙,宫中赝,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
向来¹人道,真个²胜周公³。燕然眇(miǎo),浯(wú)小,万世功,再建隆。十眇年宇宙,宫中赝(yàn),堂中伴,翻虎鼠,搏鸇(zhān)¹⁰雀,覆¹¹蛇龙¹²。鹤发庞眉¹³,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¹⁴。便¹⁵一朝(zhāo)符瑞¹⁶,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¹⁷,怕西风¹⁸
译文:近十多年来,人们称贾氏功德确实超过了周公。唐代诸籽平息安史之乱的辉煌成就都相形失色、微不足道,俨然是宋代的第二次开国。这十五年贾氏虽无天子的名分却有天子的实权,宫中的皇帝反倒成了赝品。其他宰相一级的执政官都不过是挂名领干薪的,只能在文件末尾签字罢了。因为大权旁落在贾氏之手,皇帝遂由虎变鼠,贾氏则由鼠变虎。无论是忠良还是奸佞,无论是鹰鹋还是鸟雀,只要不是自己的同党,贾氏都一概予以打击、驱逐。某些老人在空旷的山林里寂寞了许多年,都饿瘦了。贾氏当时如同王莽,一旦造出什么符瑞来,就会有大批的党徒拥戴他做皇帝,盗取大宋江山。还说什么东风呢,东风也怕西风啊!
注释:六州歌头: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三字,平韵。¹向来:此前的一段时期内。²真个:真的。³周公:即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因封地在周,世称周公。他曾辅佐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在建立周王朝的典章制度、巩固和加强周朝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统治等方面多所贡献。孔子对他赞扬备至,后来的统治阶级也都将他奉为圣贤。史载贾氏因拥立度宗,大权在握,当朝一些官僚阿谀奉承,称他是“周公”。⁴眇:微小。⁵浯溪:在今湖南祁阳西南,北流汇入湘江。溪畔石崖上有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唐人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刻,内容是歌颂唐王朝平定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⁶再:第二次。⁷建隆:宋太祖开国后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十眇年:贾氏自开庆元年升任宰相,次年即景定元年(1260年)回朝执政,至德梧元年已有十眇年。⁸赝:假。⁹堂中伴:堂,指政事堂,唐宋时期宰相们集体办公的地方。伴,伴食,陪同吃饭。唐玄宗时,卢怀慎与姚崇同掌朝政,遇事推让姚崇作主,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¹⁰鸇:形似鹞鹰的一种猛禽。古人以鹰鹅搏击鸟雀比喻忠直的官员抨击奸邪的官员。¹¹覆:与上文“翻”字同义,都是“颠倒”的意思。¹²蛇龙:古人以“龙”喻指帝王。“蛇”似龙而非龙,则喻指地位亚于帝王的臣僚。义与上文“翻虎鼠”差不多。¹³鹤发庞眉:头发雪白如鹤的羽毛,眉毛黑白间杂。这里代指老人。¹⁴上东封:上东封书。即上书建议东封。古代帝王为标榜太平盛世,每每东封泰山,即赴泰山筑坛祭天。北宋太宗、真宗、徽宗三朝曾拟东封,但真正实行了的只有真宗朝一次。¹⁵便:正、恰。一朝:有朝一日。¹⁶符瑞:祥瑞的征兆。¹⁷东风:喻指度宗。东风即春风,春风化育万物,因此古代多借来比喻皇恩浩荡。¹⁸西风:嗡指贾氏。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¹边尘²起,渔阳³(chān),霓(ní)(cháng)断,广寒宫。青楼(yǎo),朱门¹⁰,镜湖空,里湖通。大纛(dào)¹¹高牙去,人¹²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¹³和戎(róng)¹⁴。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¹⁵。何面江东。
译文:敌军正在入侵,我们却在打着《渔阳》曲,演绎着《霓裳羽衣曲》,如同传说中的月官。妓院不见人影,贾府内也很寂静,俯瞰里湖,没有人敢擅自入湖。贾氏督师外出后,西湖中不见了他那一帮人的踪影,只有重重港汉,夕阳外芳草自碧、落花自红而已,一片寂寥。这回贾氏想用大量金钱求和也办不到了,于是世人方才知道,原来十五年前所谓鄂州“大捷”竟是一场骗局,是向敌人乞求、由敌人“恩赐”的“和平”。贾氏乞和不成,只落得个夜半鸣锣溃逃的可耻结局,让千年万代的人传为笑话,他还有什么脸面见江东父老?
注释:¹甚:正。²边尘:指敌军入侵的战争行动。边,边塞。尘,指兵马蹴踏起的灰土。³渔阳:古代军乐曲名,是鼓曲。⁴惨:当是“掺”的形误字。掺,击鼓。⁵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乐舞。⁶广寒宫:神话传说中的月官。⁷青楼:妓院。⁸杳:形容不见人的踪影。⁹朱门:富贵人家用红漆涂门,故称。这里指贾府。¹⁰悄:形容寂静。¹¹大纛:军队统帅的大旗。¹²人:指贾氏及其周围的一干人等。¹³前此:此前,指前一次。¹⁴和戎:与蒙古人议和。戎,古代对西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¹⁵一声铜:一声锣。锣用铜制作,此处为了押韵,故以“铜”字代“锣”。

  词的上片重在揭露贾似道鲁港兵败前飞扬跋扈、丑态。下片写元军兵围襄鄂,形势危急,而贾似道却于国难当头之际仍沉湎声色,醉生梦死,鲁港兵败中,贾似道仓皇惊慌丑态毕露。这首词以史为词,直抒胸臆,笔锋犀利,语气酣畅。

  这首词的上片重在揭露贾似道鲁港兵败前飞扬跋扈、丑态。“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鄂州兵围解除以后,皇帝称贾似道为“师臣”而不呼名,贾似道立度宗赵禥后,朝中一些见风使舵的小人更是公开向贾似道拍马,称之为其“周公”,即是“向来人道”的“人”主要指这些阿谀奉承的群小。作者自己一身傲骨,景定三年(1262年),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这首词,既揭露贾似道的丑态,也讥讽了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求荣者。“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生动描画出这位假周公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丑态。后汉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流芳千古而贾似道亦使门客廖莹中等撰《福华编》,以纪鄂功,自以为胜古,建立万世不灭的功勋,复兴了宋王朝。其虚妄无耻,少有前人可比。

  “十眇年宇宙,宫中,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写贾似道,欺君压臣的罪行。自景定元年进贾似道少师,封卫国公,到德佑元年鲁港军败,十眇年中,南宋朝局贾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间。贾似道自比周公翻云覆雨,指鹿为马,完全操纵了国家政局。

  “堂中伴”用《旧唐书·卢怀慎传》“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伴食者,指那些阿附于权奸的官僚,“弄虎鼠”用“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为虎”的意思,“搏鸇雀”指奸臣间争权夺利,贾似道上台后即将前任权臣掀翻在地。“覆蛇龙”意同“翻虎鼠”,以上重点写了贾似道擅权败政的劣迹。

  “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写贾似道假造符瑞,蛊惑民心,气压君王。贾似道执政后期,气焰极嚣张,咸淳六年(1270年),诏贾似道入朝不拜,朝退,帝送其出殿;咸淳十年(1274年),贾母死,以天子卤簿葬之,仍不合贾的心意,所以当时朝中可谓是君畏臣。以至刘辰翁在另一首《金缕曲》中曾讥贾似道“正与莽新同梦”,拿他与纂汉的王莽相比。

  词的下片写元军兵围襄鄂,形势危急,而贾似道却于国难当头之际仍沉湎声色,醉生梦死,鲁港兵败中,贾似道仓皇惊慌丑态毕露。“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边尘起,渔阳惨”,借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句意写元军大举南侵。正是尘乍起,铁骑进犯之时,贾似道却仍在西湖边葛岭寻欢作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霓裳羽衣曲”据传出自月宫,“断”尽之义。烽火绵绵,国家危在旦夕,而权相却仍陶然于仙乐飘飘,霓裳雅东之中。“青楼杳”,原注云:“都城籍妓隶歌舞,无敢犯。西湖风光占尽,而国家沦亡即随。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描写权相将国难置亡不顾,惟顾樽前的红男绿女。“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这一段写鲁港之行及鲁港之败。贾似道前往督战时,调粮选兵,建大纛,耗尽国家的兵力财力,但到前线后,却将精锐尽属他人,自己却自将后军军于鲁港。“斜阳外”几句,以时令节物暗寓花落水流、斜阳烟柳的颓没局势。

  面对危局,贾似道又重施故伎,遣人犒劳敌军,百般求和,但“黄金抛尽”,和议不成,却露出了本来面目,从前的承平只不过是乞和的结果。据《癸辛杂识》载,面对强大的元军,贾似道已心慑胆破根本不敢应战,时元军调动军队,因西风大作,旗帜指向东方,孙虎臣以为北军顺风进攻,仓卒向贾似道告急,贾不辨虚实,鸣锣退师,以至一退而不可收拾,终至大溃。

  最后三句即指此事,这首词采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笔锋犀利,淋漓尽致了揭露了权奸败政误国的真面貌,可以称其为一首别具一格的豪放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135-2138
2、 周汝昌,叶嘉莹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08月:1824-182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