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苍厓一小亭,大江东下入沧溟。
矶头牛渚从来险,天际峨眉不尽青。
南北山川分历历,荆吴樯舰去冥冥。
十年兵后重来客,独倚阑干两鬓星。
千尺苍厓一小亭,大江东下入沧溟。
矶头牛渚从来险,天际峨眉不尽青。
南北山川分历历,荆吴樯舰去冥冥。
十年兵后重来客,独倚阑干两鬓星。
猜您喜欢
桃红李白莫争春,素态妖姿两未匀。
桃红李白莫争春,素态妖姿¹两未匀。
译文:灼灼桃花和淡白李花都不要与杏花在春日争艳,她素雅的容颜以及艳丽的风姿都未完全显现。
注释:¹妖姿:艳丽的姿容。
日暮墙头试回首,不施朱粉是东邻。
日暮¹墙头试回首,不施朱粉是东邻。
译文:傍晚回头望向那株出墙的杏花,还没有长出红艳的颜色,却已与宋玉笔下那惑阳城迷下蔡的东邻之子一样美了。
注释:¹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天作¹高山²,大王³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cú)矣,岐有夷之行(háng)。子孙保¹⁰之。
译文: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这地方。
注释:¹作:生,造就。²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³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⁴荒:开荒垦田。⁵作:治理。一说始。⁶康:安康。⁷徂:往,指百姓来归附。⁸夷:平坦易通。⁹行:道路。¹⁰保:守住。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周文王之世,已为周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这首短诗,多人对其中个别字眼有不同的解读。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们造起房屋;有人解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开创伟业。如“康”,一解为安定,安康;一解为赓,继承,继往开来之意。此所谓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

  《周颂·天作》一诗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文笔犹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大手笔。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1-652

tiānzuò

míng xiānqín 

tiānzuògāoshān tàiwánghuāngzhī zuò wénwángkāngzhī  yǒuzhīháng sūnbǎozhī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¹²有巢(cháo)³,维鸠(jiū)之。之子于归,百(yà)之。
译文: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注释:¹维:发语词。²鹊:喜鹊。³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⁴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⁵居:侵占。⁶归:嫁。⁷百:虚数,指数量多。⁸两:辆。因为车都有两个轮子,所以称“两”。⁹御(yà):同“迓”,迎接。一说陪侍。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jiāng)²之。
译文: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注释:¹方:并,比,此指占居。²将:送。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¹之。之子于归,百两成²之。
译文: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注释:¹盈:满。此指陪嫁的人很多。²成:迎送成礼,此指结婚礼成。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毛诗序》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以此诗为诸侯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

  关于此诗诗旨历来争议较大,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鹊喻新郎,鸠喻新娘。这个观点又分两种意见:(一)这首诗是诗人代新郎言说,表达了诗人对男子的同情。喜鹊搭好了窝,鸠来居住。新郎准备好了房子,新娘来居住。以鸠居鹊巢比喻女居男室。此说以姚际恒为代表。姚际恒《诗经通论》言:“按此诗之意,其言鹊鸠者,以鸟之异类况人之异类也。其言巢与居者,以鸠之居鹊巢,况女之居男室也。”姚氏之说,尊者甚众。但是清代另一位善说《诗》者方玉润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方玉润《诗经原始》辨驳说:“自《序》《传》来,说《诗》者无不以鹊巢鸠居况女居男室矣,夫男女同类也,鹊鸠异物也,而何以为配乎?”意思是说:用鸠居鹊巢比喻女居男室,就像是说鸠婚配给了鹊犹如女嫁给了男。但是男女同类可以婚配,鸠鹊异类又怎么能相配昵?方玉润又说:“姚氏际恒最攻《序》《传》,乃其自解诗意,又以为‘言鹊鸠者,以鸟之异类况人之异类也,其言巢居者,况女之居男室也'则与旧说何异?且谓'以鸟之异类况人之异类’,男女纵不同体,而谓之异类可乎哉?此不通之论也。”(二)这首诗是新娘家人在唱赞歌,是一首新婚礼赞诗。如果以鹊喻新郎,以鸠(布谷)喻新娘,则此诗为新婿礼赞诗。朱熹将《鹊巢》的诗旨强解为以鸠比喻文王之化,行后妃之德盛而赞颂之。此一说出现最早,流传最久,影响也最大,而批评者亦最多。这种赞颂文王之化,后妃之德的说法,虽然历来因为牵强附会而被指责为完全是一种背离诗义的经学化理学化的臆断,但是他将这首诗解释为是一首新娘家人赞美婚礼的诗,是值得肯定的。

  二、鹊喻弃妇,鸠喻新妇,这是一首弃妇诗。如果以鹊喻弃妇,以鸠(布谷)喻新妇,则此诗的作者是代弃妇立言或作者本人就是弃妇,那么这是一首深切沉痛的弃妇诗。弃妇的丈夫遗弃了同他一起艰苦经营,创立家室的结发妻子,却用百辆盛车的热闹场面迎娶新妇,致使新妇占了旧妇之位,恰如”鸠占鹊巢“一般。弃妇心生嫉恨,因作此诗,以责备丈夫另娶新妇,新妇占据其家:我辛辛苦苦终于经营了一个家,现 在丈夫却将我抛弃,用盛大的车队去接新人了,而有个新妇要霸占我的家了。表达了一个为家操劳,却遭丈夫遗弃的妇女内心无比哀怨的心情。《诗经》中这类妇女很多,如《国风·邶风·谷风》。《召南·鹊巢》中这位妇女的遭遇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首诗就是古代毫无话语权的妇女对喜新厌旧的丈夫的指责和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无奈叙述。这实际上也是对男权社会里痴心女子负心汉婚姻现象的一种沉痛控诉,获得了强烈的社会意义。高亨在其《诗经今注》对此表示了相同的看法:”诗以鸠侵占鹊巢比喻新夫人夺去原配夫人的宫室。“同时高亨说:”(这是)召南的一个国君废了原配夫人,另娶一个新夫人,作者写这首诗叙其事,有讽刺的意味。“将这首诗的当事人具体地指为:召南的一个国君和他的两个夫人。

  三、鹊与鸠并无明确所指,只是自然界的两种鸟,且此诗的叙述者是与婚礼无关的他者。这首诗也可能只是一个与婚礼毫无关系的路人所作,诗人无意中看到一场婚礼,于是有所联想有所感触,便作了此诗。

  全诗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鳲鸠住了进去,这是二鸟的天性。《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各章二句写鳲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

  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之子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没有如《周南·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像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给画面以较强的时空感,短短三章,却回味悠长。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27

quècháo

míng xiānqín 

wéiquèyǒucháo wéijiūzhī zhīguī bǎiliàngzhī 
wéiquèyǒucháo wéijiūfāngzhī zhīguī bǎiliàngjiāngzhī 
wéiquèyǒucháo wéijiūyíngzhī zhīguī bǎiliàngchéngzhī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白金¹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译文:雨水换来了松林的成长,既然老天能滋养万物,我就不需要操心了。
注释:¹白金:这里指雨水。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译文:幸好有西风吹来,深夜里带来了松林因为传过阵阵松涛来舞动的声音让我陶醉。

yuánshìshēngpíngxīnjuésōngshù--bái

báijīnhuànqīngsōngshùjūnxiānzāizāi

xìngyǒu西fēngpíngzhàngshēntōusònghǎoshēnglái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岩壑(hè)¹澄清²景,景清岩壑深。
译文:山峦溪谷映出清幽景色,景色清幽更显山峦溪谷幽深。
注释:¹岩壑:山峦溪谷。²澄清:一作“清澄”。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译文:黄昏时分空中白云漂浮,绿水激荡起清脆的声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涧户¹散馀(yú)彩,山窗凝宿阴。
译文:山斋的门户云发余彩,山窗凝结昨夜的清阴。
注释:¹涧户:指山斋门户。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花草共萦(yíng)映,树石相陵临¹
译文:花草相互映照,树木与岩石好似在比高低。
注释:¹陵临:高下相凌。谓相颉颃,比个你高我低。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独坐对陈榻¹,无客有鸣琴。
译文:在斋中独坐对着陈蕃榻,没有来客自可弹鸣琴。
注释:¹陈榻:陈蕃榻。典出《后汉书·徐稺传》: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¹心。
译文:在寂静幽深的山里,谁能理解与世无争之心。
注释:¹无闷:没有苦恼。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

  这首诗深层写出岩壑的清与幽。时间集中为傍晚(前一首则为从早到晚)。暮色苍茫之间,白云映绿水,清音响幽谷,余霞散彩,宿阴遮窗。花、草、树、石相互萦绕,相互依凭。由此生发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他独坐山斋,如东汉时期陈藩设榻款待徐孺子那般,殷勤地盼望薛道衡来此作客。但薛道衡不来,他只好鸣琴思客了。末尾二句,无穷感喟,大有非薛道衡便无人可以理解他的“无闷”(即与世无争)的情怀一般。

  这组诗遣辞命句非常考究,对仗工细精巧,如“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等句,可分明看出受到南朝诗的影响,如谢灵运、王融、吴均等人的写景作品,不难看出杨素和他们的联系,当然,杨素的诗句也有空寂旷怀的意境特色。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455-1456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50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