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木萧萧落叶多,牛羊日晚下平坡。狡童千载神游处,来听当年麦秀歌。
风木萧萧落叶多,牛羊日晚下平坡。狡童千载神游处,来听当年麦秀歌。

yīn--sūnchéngēn

fēngxiāoxiāoluòduōniúyángwǎnxiàpíngjiǎotóngqiānzàishényóuchùláitīngdāngniánmàixiù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7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
为问¹杜鹃,抵死²催归³,汝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华表;海中玄鸟,犹记¹⁰乌衣¹¹。吴¹²¹³非遥,羽毛¹⁴自好,合¹⁵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¹⁶,却身羁(jī)荒树¹⁷,血洒芳枝¹⁸
译文:问杜鹃,你为何竭力催人归去,你却不回呢?当年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化成仙鹤,飞返家乡,止息在城门前的华表上,漂泊在海上的燕子,都惦念自己的故乡。从吴国到蜀国的道路并不遥远,况且你羽翼丰满,大可以乘东风西飞故里,为什么你却要栖息在这荒凉的林中,在树枝上啼血呢?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正体为双调一百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¹为问:问。为,词头,无实义。²抵死:急急,竭力。³催归:杜鹃鸣声像“不如归去”,故云。归,有归隐之义。⁴汝:你。⁵胡:为何。⁶辽东白鹤:《搜神后记》载,汉代辽东人丁令威入灵虚山学道,千年后化鹤归辽,栖于城门华表柱上,见城郭犹在而人民已非。⁷尚:尚且。⁸寻:寻觅。⁹玄鸟:即燕子。燕子能在海上飞,故亦称海燕。¹⁰犹记:还记得。¹¹乌衣:乌衣巷。¹²吴:今江苏一带,词人写此词时当在吴地。¹³蜀:今四川一带,指杜鹃的故乡。¹⁴羽毛:指羽翼。¹⁵合:应该。¹⁶何为者:为什么。¹⁷荒树:荒野的树木。¹⁸芳枝:指杜鹃花。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¹几时。看锦江²好在³,卧龙已矣;玉山无恙(yàng),跃马何之。不解自宽¹⁰,徒然相劝,我辈行藏¹¹君岂知?闽山¹²路,待封侯¹³事了¹⁴,归去非迟。
译文:人间兴亡是常事,不必悲伤。人生的荣华富贵能享受几时?你看锦江依然流淌,而卧龙诸葛亮却早已不在;玉山依然耸立,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却不知到哪儿去了。不知道怎么宽慰自己,一切都是徒劳,我辈志向你岂能理解?待封侯之事完成,再踏上回乡之路也不迟。
注释:¹都:总计。²锦江:岷江流经今四川成都附近的那一段。³好在:依旧,如故。⁴已矣:死了。⁵玉山:即玉垒山,在今四川成都下辖都江堰市。⁶无恙:无病,无灾,这里也是“依旧”、“如故”之义。⁷跃马:指汉代公孙述。王莽篡汉时,公孙述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自恃地形险要,遂称帝。后被刘秀军攻破,身死国灭。见《后汉书》。⁸何之:哪里去了。⁹不解:不晓得。¹⁰宽:宽慰。¹¹行藏:如为统治者所用,就出来做官;如为统治者舍弃,就回去隐居。¹²闽山:指词人家乡的山。一作乌石山,在今福州;一作福建之山的泛称,均可通。¹³封侯:古代立有大功的人士可以封侯爵。¹⁴了:了结,完成。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从杜鹃叫声的谐音“不如归去”展开联想,把杜鹃人格化,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单刀直入地责问杜鹃不以身作则——拼死叫别人回去而自己言“归”却不归。围绕归与不归的问题,下文几句分三层从正面加以评述,劝杜鹃带头先归。

  第一层“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四句以鹤燕尚知重返故地的事例与杜鹃作比较,表明:同属卵生羽化的禽鸟,鹤燕不言“归”而归,杜鹃口言“归”却不归,指出“归”的必要。

  第二层“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三句指出吴蜀相去不远,杜鹃自身完全有力量能飞回去。另外,杜鹃还有外力条件作帮助,正是回去的大好时机。

  第三层歇拍三句“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又从杜鹃眼前凄凉悲苦的处境来分析,更有必要趁早回去,不必要“血洒芳枝”自己去折磨自己,更充实了第一层的理由。这里,词人对杜鹃应当归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形象的描述,使杜鹃无言以对,杜鹃似亦吐尽詈辞。指责杜鹃对别人“抵死催归”,而自己该归、能归却不归的无理,从而反衬词人自己催其归而暂不归的合理性,为下文点题埋下伏笔。此片抓住杜鹃的言行矛盾,一路严责,本有难以为继之势,但至“血洒芳枝”句,却于“汝胡不归”的质问中,隐隐牵入“杜鹃之‘不归’盖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新内容,从而引出下片训诫之词来。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承接上文杜鹃“血洒芳枝”的断肠思故园而对杜鹃加以劝诫:不要因国家的兴亡而悲伤。借此引出词人对人生的看法:国家兴亡是常事,富贵不久长也是常事,因此绝对不能为国家的衰败,人人失去富贵荣华而忧伤。

  为使自己的见解有根有据,“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四句中,词人还把一度称雄于蜀地并作出了贡献的诸葛亮、公孙述与蜀地的锦江、玉山相比较,阐明江山永存,人生却是短暂的。即客观事物的发展有着它自己的内在规律,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凡事都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具体来说应着眼于为国家多作贡献。这就是词人借告诫杜鹃而对人生所持的积极态度,表现词人乐观、进取的精神。如此广阔胸襟,处于凄苦心境的杜鹃自然是无法理解的。

  因此,“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三句中,词人以自豪的口吻嘲弄杜鹃太不自爱,不理解词人的“行藏”却要一个劲地“催归”,可笑而白费心血,同时暗示词人坚决不归是要有一番作为的。

  最后词人遂乘势就个人进退行藏这一严肃的政治问题,引出结拍三句,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是不肯退隐,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要等为国建功立业后才回乡。从而呼应开头,点明题旨,词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对杜鹃“抵死催归”的批判中展示无遗,含蓄而令人寻味。

  此词上片一开头就对杜鹃提出责问,问它何不归去。接下去以白鹤和玄鸟知返的故事为据,说明杜鹃应该归去的道理,问它因何“身羁荒树,血洒芳枝”。下片又转出新的内容:原来杜鹃之“不归”,是因为它故乡中像诸葛亮、公孙述那样的风云人物如今早已去世,即使回去也无益。于是,词人从中得到启示,决心等打败敌人,立功封侯之后才回福建老家。

  全词构思新颖,词句流畅,用典贴切,言情自然,意境深远,围绕杜鹃的叫声及有关传说典故展开联想、进行议论,最后归结到抒写个人的怀抱,从而生发出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主题,从侧面表达了词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力求建功立业的理想,可谓构思新颖而别出心裁。

参考资料:
1、 金志奎 著.宋词名家名作三百首诠释赏析.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年08月第1版:573-576
2、 奚少庚,赵丽云 主编.历代诗词千首解析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967-968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万顷风涛不记苏¹。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译文:只记得昨夜千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
注释:¹苏:苏醒。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翠袖¹(yǐ)风萦柳絮(xù),绛(jiàng)²得酒烂樱珠³。尊前呵(hē)手镊(niè)霜须
译文:歌女的舞袖上萦绕着随千飘来如同柳絮般的雪花,当她举杯饮酒时双唇好似烂熟的红樱桃,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
注释:¹翠袖:指穿翠绿衣裳的歌女。²绛唇:红唇。³樱珠:樱桃。⁴镊:拔除。⁵霜须:白须。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万顷千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苏州为千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词上片写词人酒醉之后依稀听见千声大作,已记不清何时苏醒过来,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而词人却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忧思。这一忧思的形象,衬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对比强烈,含蕴更丰。

  上片比较明快,下片更显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发,恰好为下片的无声形象作提示。上下两片的重点是最末的无声形象。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表现了词人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遣词、用字的准确形象,也是这首词的特点。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词序“酒醒”而表现了醉中的朦胧。“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达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烂樱珠”,着一“烂”字,活画出酒后朱唇的红润欲滴。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731页
2、 郭彦全.《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年版:第200-203页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久废南山田¹,叨陪²东阁贤³
译文:很久没有回家了,也没有打理自家的庄园,而在京城这长时间,看来自己也不配让贤士们天天陪我了。
注释:¹南山田:浩然在观山下的田园,因岘山在北郭林间之南,故称南山。²叨陪:吞陪。叨,谦词。全诗校:“一作谬。”³东阁贤:说的是汉武帝朝时的宰相公孙弘,在自家院墙的东面开了一个门,并专门建了房舍,供招揽的贤士居住,这也是成语“东阁待贤”的出处。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欲随平子¹去,犹未献甘泉²
译文:也想像张衡那样归田隐居。再最后一搏像扬雄那样,也写一篇赋自荐。
注释:¹平子:东汉张衡字平子,曾作《归田赋》。²甘泉:指扬雄的《甘泉赋》。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枕籍(jiè)¹琴书满,褰(qiān)²(wéi)³远岫(xiù)连。
译文:看着满床的书和琴,却仕途无门,撩开帷幔,只见远处群山相连。
注释:¹籍:全诗校“一作席。”陶渊明《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庾信《拟咏怀》“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²褰:揭起。³帷:幔。⁴岫:《尔雅·释山》“山有穴曰岫”。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译文:时间飞逝,仿佛觉得自己是昨天才来京城,突然听见庭中树上传来阵阵蝉鸣。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促织¹惊寒女,秋风感长(zhǎng)²
译文:蟋蟀的声音使感到天气寒意的女子一惊,习习秋风中,不但感到了寒意,更感叹年华的流逝。
注释:¹促织:蟋蟀,《易通·系卦》“蟋蟀之虫,随阴迎阳,居壁向外,促妇女织续女工。”²长年:年长者。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授衣¹当九月,无褐(hè)竟谁怜。
译文:织布制衣都完成了,可是诗人却没得穿,无人相怜。
注释:¹授衣:《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zhǎngānzhǔrén--mènghàorán

jiǔfèinánshāntiándāopéidōngxiánsuípíngziyóuwèixiàngānquán

zhěnqínshūmǎnqiānwéiyuǎnxiùliánláizuótíngshùmíngchán

zhījīnghánqiūfēnggǎnzhǎngniánshòudāngjiǔyuèjìngshuílián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¹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²独载尧(yáo)以来,而百家³言黄帝,其文不雅(xùn),荐(jiàn)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zhuō)鹿,东渐於(yú)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shùn)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xiàn)¹⁰皆不虚¹¹。书缺有间¹²矣,其轶(yì)¹³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黄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
注释:¹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因他曾任西汉太史令。《史记》各篇多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史实加的评论。²《尚书》:即《书经》,简称《书》,我国最早的史书,是有关尧、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论及文告的历史文献汇编。³百家:《汉书》卷三?《艺文志》记载有《百家》篇三十九卷。一说为诸子百家。⁴雅:正确。⁵驯:通“训”,准则。事有所依,文辞又美,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⁶荐绅:即缙绅,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缙:插;绅,大带。古时官员腰系大带,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记事手板)。⁷《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中均收有这两篇文章。⁸空峒:山名,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峒,音tóng。指《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等上古文字写成的典籍。⁹顾弟:只不过。弟,同“第”。¹⁰表见:记载。见:通“现”。¹¹虚:虚妄。¹²书缺有间:《尚书》缺亡,空白很多。¹³轶:通“佚”,散失。

  《五帝本纪》为《史记》的第一篇。司马迁在写这篇传记时,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为史料的缺乏。司马迁决定从黄帝写起,矣《尚书》所载的史实却是从唐尧开始的,前面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二为史料的真伪难辨。当时的学者多称五帝,矣诸子百家传说的黄帝早已被神化、文学化,难以使人完全相信。在此种情况下,司马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到各地漫游,将民间传说和信史材料相互印证;二是对现存史料进行梳理,不仅到《春秋》《国语》等史书中去寻找材料,矣且对儒家的典籍的有关记载,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司马迁终于成功了,他不仅发现了民间传说和信史记载中的许多一致之处,矣且切身感受到了各地区和不同部族的文化差异,他还在《尚书》以外找到了许多可资利用的信史材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五帝本纪赞》乃是对《五帝本纪》写作情况的说明。司马迁在文中连续运用转折句式,用以表达其感慨和体会。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评点中,把这篇文章归结为“九转”,尽管划分略嫌琐碎,但也确实体会到作品的神韵。这些转折有的表困扰,有的表叹惋,有的表喜悦,有的表自信,均道出了司马迁写作的甘苦,造成转折委曲,往复回环的文势,颇具文简意深的效果。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玉漏¹(tiáo)迢尽,银潢(huáng)²淡淡横。梦回³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译文:漏壶中的水渐渐滴尽了,星空变得黯然,银河淡淡地横在天上。我从梦中醒来,可因昨夜醉酒,现在尚未完全清醒。邻家公鸡的报晓声阵阵传人耳中,仿佛在催促我们起床,可我们两情缝络,万般不舍,是那样害怕天亮。
注释:¹玉漏:即报更滴漏之声。²银潢:银河。³梦回:梦醒。⁴宿酒:隔夜之酒。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臂上妆¹犹在,襟(jīn)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²
译文:我迷惑这一切是真实的还是在梦中,可看看我的臂上,赫然留着她的胭脂和香粉的痕迹,余香袅袅;我的襟袖上尚有几点她滴落的泪痕,才知道这不是虚幻。从窗户望出去,远处的水边有几点灯火闪烁,接着又隐约听到有行人在走动。西边的天际,一钩残月和几颗寥落的晨星在相依相伴,闪着黔淡的光辉。
注释:¹妆:指梳妆所施脂粉。²三星:参星。

  词以夜色深沉开头,绘凄清之景,寓悲伤别情。“迢迢”本指渺远,这里用来形容玉漏,意指夜已很深,时间已久,初看时仿佛是觉得时间太慢,以至有迢递之感,实际上是指二人彻夜未眠,疲困极于夜色将尽之时,仿佛时间凝固,所以有漫长之感,对伤别之人而言·,相聚一刻,即为良宵,断不至有嫌时间过慢之事。 “尽”宇紧承“迢迢”之下,见其于夜尽将别之际的失望与痛苦。“银潢”一句,银河横斜,乃天色欲晓时景,以漠远空旷之景,见孤寂无绪之情。这两句写景,实寓深致情怀,虽含而不露,但伤别之意,已在其中,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凋。

  三四句,由室外而室内,由景而人。夜色渐尽,天空渐明,“梦回”二字,并非指沉沉睡梦而言,而是指伤情过度,神志未清,如梦似幻的感觉。这并非欣赏者的妄自猜度,“宿酒未全醒”是对这种状态的很好说明。黎明时分,犹自宿酒未全醒,可见昨夜饮酒过甚。为何如此,虽不言自明:离情别绪,自昨夜即已萦心绕怀,只能借酒浇愁,以至于一夜被酒,处于麻木之中。“已被”句,写不得不起来别离。人虽有情,邻鸡无意,黎明时分的啼鸣,催促着起身出发。虽身被鸡鸣之声催起,却仍然流连不舍,犹豫徘徊,不忍遽然别去。借邻鸡无情,衬己之情深。 “怕天明”三字缀于“催起”之后,将词情翻进一层,状别离之际难舍难分之貌。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过片二句,转换角度,写女子于临别之时情不能己,泪水莹莹。唐元稹《会真记》中描述莺莺与张生幽会,于天明前离去云:“及明,(张生)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秦观此处所绘情状,也跟《会真记》相差无几。别情依依,男子尚能借酒浇愁,沉醉忘忧,对于一多情女子而言,其情可怜更无法排遣。沉沉夜色虽然掩去了她的清泪,但天亮后那留在男子臂上襟问的盈盈泪珠、点点粉痕,却是她深情无限的见证。这两句写女子深情,不从正面描述,而借缠绵恩情之后的妆痕泪点,作侧面渲染,紧扣离人来写,既再现了女子的情深,又借此衬出离人的意重,表情婉曲,言简义丰。

  最后二句,写别去后的失意伤怀。天未大亮,已然临别,水边灯火的意象,以一点光亮,置于漫漫夜色之中,更见黑暗的巨大无边,在如此凄清的环境之中,别离所爱所恋而踏上无尽征途,其茫然若失,离愁别绪,可想而知。 “渐人行”,即渐渐有了行人的意思,结尾一句,乃夜色将褪尽之时,天空中之景,一钩残月,周围映带二三残星,这是一幅精致的画面,本为残月,更兼天色渐明,显然月亮已经失去了光辉,而二三晓空中的残星,更是忽明忽暗,在有无之间,虽然意象明晰,但所造成的气氛,却极为清冷,有凄切之感,正是行人别离之时的心理写照。此句不仅写景极妙,而且历代词沦家还往往认为那“一钩残月带三星”,正是描绘“心”字的形状,并因而与秦观所眷之营妓陶心儿的名字相联系,有双关之巧,写景之美,可谓领悟神髓,恰到好处。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80-283

nánzi··lòutiáotiáojǐn--qínguān

lòutiáotiáojǐnyínhuángdàndànhéngmènghuí宿jiǔwèiquánxǐngbèilíncuītiānmíng

shàngzhuāngyóuzàijīnjiānlèishàngyíngshuǐbiāndēnghuǒjiànrénxíngtiānwàigōucányuèdàisānx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