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衙随分吏分行,退食还先药探囊。
已为河鱼废诗酒,缰教笼鸟听宫商。
老犹苟禄宁良计,病悟休心是秘方。
想见亲朋迟归楫,为翁补漏斸空荒。
坐衙随分吏分行,退食还先药探囊。
已为河鱼废诗酒,缰教笼鸟听宫商。
老犹苟禄宁良计,病悟休心是秘方。
想见亲朋迟归楫,为翁补漏斸空荒。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满塘秋水碧泓(hóng)(chéng)¹,十亩菱花²晚镜³清。
译文:秋日满塘的湖水碧绿而澄明,傍晚十亩菱花水面波平如镜。
注释: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刺史宅中庭园名,以屡经文士题咏而著名。¹碧泓澄:形容湖水碧绿深沉。泓澄,水深而清。²菱花:菱的花。³晚镜:谓晚间水面波平如镜。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景动新桥横螮(dì)(dōng)¹,岸铺芳草睡鵁(jiāo)(qīng)²
译文:横跨在湖上的新桥就像一道彩虹,岸上芳草就像平晚的茵褥鵁鶄安睡其上。
注释:¹蝃蝀:虹的别名。出自《诗经·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²鵁鶄:水鸟名,即池鹭。又作“交精'。典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鵁鶄䴋目。”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¹投夜魄当湖落,岳²倒秋莲入浪生。
译文:夜晚一轮明月落入湖中好似沉璧,四围的山峰倒映在湖中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注释:¹蟾:蟾蜍。古代神话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典出《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²岳:山岳,山峰。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何处最添诗客兴¹,黄昏烟雨²乱蛙声。
译文:何处最能撩拨起诗兴呢?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
注释:¹诗客兴:诗人之兴致,此处系韦庄自指。²烟雨:细雨。

  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真切的情意来牵动读者的心灵。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切题,起得爽健自然。接着,在夜里,在那碧绿深沉的湖水上,作者便让各种景色次第呈现出来;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池鹭;在清澈的湖底,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作者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都组织在一起,汇集到湖中,成为活泼、优美、迷人而又宁静的一潭。这当中,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叉;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宁静中的安详恬和。然而,作者最后还说,那最能惹动诗兴的,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诗中描述的这一切,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诗人的笔下涓涓流出,直淌到读者心间,沁人肺腑。文字上决没有故作艰深、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一任自然,如娓娓交谈,亲切动人。其中“蝃蝀”(dìdōng,长虹的别称)一词,虽出自《诗经·鄘风》“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但用在这里,和原诗意思已毫无关系,只是借来与对句的“鵁鶄”(jiāoqīng,即池鹭)对偶罢了,而中间两联的对偶,本是律诗应当遵循的规则,也不是勉强做作。至于“蟾投夜魄”,看来象是用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和《后汉书·天文志》(“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典故,但月中有蟾蜍,本系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里信手拈来,驱使自如,浑化无迹,毫无使事用典的痕迹。

  其二,结构新奇,在自然流利的笔调中,暗寓着章法上的精心安排。作者写东湖,是从夜里开始的,从第二句“晚”字可知,第四句“睡鵁鶄”、第五句“蟾投夜魄”更可证明,特别是“当湖落”三字,说明已是月到中天,至少子夜了。但到最后一联,却以问句逗起,在时间上来了一个很大的逆转:“黄昏烟雨乱蛙声。”这真是石破天惊,出人意表。这一安排,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说明作者不是子夜才到东湖的,而是黄昏就来了,那时正一片烟雨,只听得满湖动人的蛙声,勾起了浓郁的诗兴。同时也说明前三联所写是放晴景色,雨洗秋光,格外清爽,暗中为第二句的“清”字作了最好的注脚。其次,前三联所写皆从视觉着笔,全是眼中所见,而最后补以蛙声,是耳中所闻,则进一步从听觉上为整个美景增添了气氛,视、听兼用,收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另外,尾联出现蛙声,也是为深夜的静寂作反衬,即以闹衬静。黄昏时候,烟雨苍茫的东湖是蛙的世界,蛙们引吭高歌,好不热闹,而此时,它们似乎都已倦于歌唱,安静地歇息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洒下清光,笼罩一切,幻化一切,使闹后的宁静静得深沉,静得奇异,静得令人心醉。这最后一联的巧妙安排,使全诗格外生色,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而留下悠远无尽的韵味。

  其三,用字准确、生动,全诗音调响亮。诗中的动词,如“动”、“横”、“晚”、“投”、“落”、“倒”、“入”、“生”等,不仅准确,而且由于它们的频繁出现,便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势,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为一体,起了如同纽带般的关联作用。形容词“澄”、“清”、“乱”等,也恰到好处,例如用“乱”字来形容群蛙自由合唱的声音,真是维妙维肖,准确到不可移易的程度。特别是诗中还使用了“蝃蝀”、“鵁鶄”、“黄昏”、“烟雨”等双声词,读来流利自然,声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从中也可见作者熟能生巧的文字功底,他调动多方面的艺术手段,把东湖的自然美景表现得极为生动逼真,一片闲适之情,也充溢于字里行间,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81-683页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津亭¹杨柳碧毵(sān)²,人立东风酒半酣(hān)³
译文: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春风中人们饮遽了饯行的醇酒。
注释:¹津亭:渡口驿亭。²毵: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此形容柳条细长下垂。³酣:饮酒至舒畅的程度。半酣,半醉。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万点落花舟一叶¹,载将²春色过江南。
译文:千万点的落花,飘落在小船上那一叶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带到江南去了。
注释:¹一叶:形容轻舟。²将:作助词,表示动作的开端。

  《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一句一幅,为江上行舟图。

  首句写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别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泽感,如画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写友人就要登舟出发了。“酒半酣”一扫离别即愁苦的旧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带给人的一种佳妙的境界,且于东风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种欢快气氛。树下站立着行者与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别,彼此酒已半酣。著“东风”二字,关照上句的柳条,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带轻飏,衬托出酒后陶然之态。作者省略前后内容,单取一个视觉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画面。

  第三句已转入舟行江上。描写落花,暗借上句“东风”二字,呈现飞舞之态。“万点落花舟一叶”,“万点落花”与“一叶舟”相衬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环绕行人,这实在是一个画面的描摹,色彩斑斓,春意无限。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飞花.无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着父亲的友人,同时也是对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诗歌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长处,将眼前景象,无限延展,使诗中情味更浓。同时亦有祈祷行人一路平安欢乐的意思。

  全诗三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体展示,极富层次感。在这几个层次中,景物、事态、情感交错复叠,直扑读者,显示出绝句独有的词显意深、语近情遥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 :1315
2、 候健 李世凯 史继中.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02:178

dàisòngrénzhīxīnān--juān

jīntíngyángliǔsānsānréndōngfēngjiǔbànhān

wàndiǎnluòhuāzhōuzàijiāngchūnguòjiāngnán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十年磨剑¹,五陵²结客³,把平生、涕(tì)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bìn)
译文:十年磨砺宝剑,在豪杰聚集地区结交宾客,把平生的眼泪都飘落干尽。年华老去填写歌词,有一半是在虚空中传递愁恨。身边几时曾经围绕着头戴玉燕钗、鬓式如蝉翼的美人?
注释:¹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²五陵:指西汉五个皇帝陵墓,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今陕西咸阳市附近,渭水北岸。后以五陵代指豪门大族。³结客:结交宾客,多指结交豪侠之士。⁴空中传恨:比喻虚浮的言情之作。⁵燕钗蝉鬓:代指女子。燕钗:一种燕形的钗;蝉鬓:古代妇女发式的一种。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不师秦七¹,不师黄九²,倚新声³、玉田差近。落拓(tuò)江湖,且分付、歌筵(yán)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译文:不学习秦观词的婉约,不学习黄庭坚词的奇崛,依照新的声调填词和张炎所作风格大致相近。漫游江湖,放浪不羁,姑且吩咐筵席上红粉歌女演唱遣兴。料想自己直到头发全白,也没有封侯的缘分。
注释:¹秦七:北宋词人秦观,排行第七。²黄九:北宋词人黄庭坚,排行第九。³倚新声:按新谱填词。⁴玉田差近:谓词人所填词接近张玉田。或谓自己博采众长,达于新境,回视张炎,似与己差近。玉田:南宋词人张炎的号。⁵落拓:放浪不羁。⁶江湖:泛指四方各地。⁷歌筵:有歌伎唱曲劝酒的筵席。⁸红粉:胭脂和铅粉,女子化妆品。

  上片抒发壮志难酬,抛却浮名、填词传恨的苦衷。词的开端:“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这是说,词人的性格,本来是豪爽刚毅的,与豪侠结友,佩剑自随,想建立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处处碰壁,洒尽涕泪而已。接着写“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在其词集中,虽有一些艳词,不过是空中传恨而已,并不曾在青楼歌馆,留连声色。但强调其空中恨的词只有“一半”,而另“一半”也许并非空中传恨,所以用词甚妙。

  下片揭示其词学宗旨和落拓失意的情怀。换头写“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词人认为秦少游之词,偏于柔婉;黄山谷之词,偏于奇崛。他对张玉田崇尚清空,乃奉为圭臬,认为己词之风格,与玉田接近。接着写“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这几句是照应开头,壮志未酬,垂暮之年,封侯无分,只好“老去填词”,落拓江湖而已。这与辛弃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之句,用意相同。英雄失志的悲哀与无可奈何的愁绪,跃然纸上。这种结语,又与开端互相映照,显得结构谨严。

  这首词以自述式的描写,活画出一个失意丈夫形象,他因大志难酬而调怅唏嘘,只好舞弄文墨,借填词来写其怅恨,以声色来消其心中块垒。词人意兴颓丧,且又笔致冷隽,使全词笼罩着一片灰暗凄切的消极情调。然柔中有骨,字行间仍使人感受到作为一个词人的主人公不懈努力的精神。壮志既不成,干脆愤而填词,以遣情怀,这正是词中所着力表现的题旨。这首词尽管用典良多,却给读者以自然浑成感,毫无琐屑堆砌之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1018-1019页

jièpèilìng ·

zhūzūn qīngdài 

shíniánjiàn língjié píngshēng lèidōupiāojìn lǎotián bànshì kōngzhōngchuánhèn céngwéi yànchāichánbìn 
shīqín shīhuángjiǔ xīnshēng tiánchājìn luòtuòjiāng qiěfēn yánhóngfěn liáofēnghóu báitóufēn 
云暝虚窗静,新篁别有情。
云暝(míng)¹虚窗²静,新篁(huáng)³别有情。
译文:阴云晦暗,空窗那里一片安静,新竹此时看上去别有趣味。
注释:¹暝:晦暗。²虚窗:空窗。³篁:竹。
烟云清古壁,风雨壮江声。
烟云清¹古壁,风雨壮江声²
译文:烟云清洗着古壁,风雨的声势浩大衬得江水的声音也更加磅礴。
注释:¹清:清洗,洗涤。²江声:江河中浪涛之声。
有癖酬山水,偷闲断送迎。
有癖¹酬山水,偷闲断送迎²
译文:我喜欢写山写水,所以拒绝了应酬应酬只为偷得半日闲。
注释:¹癖:成为习惯的嗜好。²送迎:迎来送往,指与人交接应酬。
萧疏且高卧,无意问阴晴。
萧疏¹且高卧,无意问阴晴。
译文:我懒散地高卧听雨,并不在乎外界的阴晴。
注释:¹萧疏:本意为稀散,此处作懒散解。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沉沦稷契身。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huàn)¹沉沦²(jì)(xiè)³身。
译文: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虽然官职低微、一生不得志,却有稷、契一样不平凡的心身。
注释:南池:在今山东济宁。杜少陵:即杜甫。杜甫曾居住长安南郊杜陵附近的少陵,自称少陵野老。¹薄宦:低微的官,即小官。²沉沦:沦落。³稷契:传说为舜时二贤臣,稷管农业,契管教化,在此是作者借杜诗“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中杜甫的自比来赞颂杜甫。社稷:古代天子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用指国家。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¹歌哭²老风尘³
译文:离乱中一直忧心国家存亡,直到将要老死于颠沛的风尘中,还在用诗歌倾泻悲愤。
注释:¹直将:只将。²歌哭:指杜甫忧国忧民、悲壮苍凉的诗作。³老风尘:衰老在风尘仆仆的羁旅漂泊之中。
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
诸侯宾客¹犹相忌²,信史文章³自有真。
译文:在严武手下做官犹遭同僚忌恨,而真实的历史记载则自能体现他真正的才能和诚心。
注释:¹诸侯宾客:指杜甫在成都时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参严武节度使幕府,任参谋。诸侯,严武任剑南节度使,地位略当于古代的诸候,故以相喻。²犹相忌:指杜甫受到节度使幕府中同僚的猜忌,因而不安于位,仅数月就辞职了。³信史文章:指杜甫诗歌忠实反映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被誉为“诗史”。信史,真实的历史记载。
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
一饭¹何曾忘君父²,可怜儒士作忠臣。
译文:每一餐饭都不曾忘记君王的恩泽,值得敬爱的是一个读书人终成了爱国的忠臣。
注释:¹一饭:一餐饭。²何曾忘君父:不曾忘记君王的恩泽。

  此诗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杜甫爱国忧君的一生,表达了自己对杜甫忠君忧国的衷心敬佩之情,深深同情杜甫颠沛流离、歌哭于风尘的不幸命运。全诗深稳典切,凝练有力,一气贯注,笔无懈弱,颇具骨力,尾联尤富思致。

  诗的首句“不仅”二字,表明杜甫既是诗人,又是忠臣,同时加重了“忠”的分量,并将“忠”推到突出而明显的位置上。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却只作过一些卑微而闲散的官职。在成都,投奔好友严武,为节度参谋,也不得志,几个月便辞去了。“忌”“薄”相映,有力地表明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都是有才而不见用,空怀报国之心。这既是为杜甫鸣不平,又是对时代的批判。“沉沦”“乱离”,表明杜甫长期漂泊,一生潦倒。但他“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始终不忘国家,不忘人民,不忘“君父”。

  就是这样一个诗人而兼“契稷身”,最后连返回故乡的愿望也未实现,病卒于同他相依为命的一只破船上。“忧社稷”“老风尘”,正是杜甫全部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其诗歌,号称“诗史”。“信史文章自有真”,这是切合实际的评价。诗歌以“契稷身”而“薄宦沉沦”始,以“儒士作忠臣”而“可怜”终,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杜甫的深沉感叹。

  该诗惊奇之处就是第一句,一开始就以不凡的口吻说“先生不仅是诗人”,一下子把读者的兴头勾起来,令人拍案称奇。其次,该诗结构严谨,很有宋词讲“理”的意味。前后呼应,一问一答,脉络清晰。这首诗体现出蒋士铨的创作风格,感情雄厚,凝重,读来自有一股凛然正气升起。

参考资料:
1、 :杨济东、田宝琴等编,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诗歌卷[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393,1540-1541.
2、 田军 王洪等主编. 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104-110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