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烟漠漠柳毵(sān)¹,不那²离情酒半酣(hān)
译文:春光明艳,晴空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举行着一场送别的酒宴。无奈分别在即,愁肠百结,这酒也喝得不畅快。
注释:¹毵毵:柳叶枝条下垂貌。²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译文:离人举起华贵的马鞭指向他此行将往的远方—江南。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色更美。只是良辰美景难有人与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像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写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唐诗小札》第264页.《断肠春色在江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光明艳,晴空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举行着一场送别的酒宴。无奈分别在即,愁肠百结,这酒也喝得不畅快。

离人举起华贵的马鞭指向他此行将往的远方—江南。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色更美。只是良辰美景难有人与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注释

毵毵:柳叶枝条下垂貌。

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鉴赏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它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色优美动人的可色来候衬离愁别绪,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候跌,使满眼春光都好像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写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色。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色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它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唐诗小札》第264页.《断肠春色在江南》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3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译文:日落时分,红霞满天,系住船只,打算在牛口过夜。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译文:路边古柳下,三三两两的居民倚着古柳,悠闲地聊着天。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负薪(xīn)¹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译文:砍柴归来的山民看到我们,高兴地向我们兜售刚从山上背下来的柴禾。
注释:¹负薪:指背柴,谓从事樵采之事。
煮蔬为夜餐,安识肉与酒。
煮蔬为夜餐,安¹识肉与酒。
译文:这里民风淳朴,百姓生活简单,他们熬煮蔬菜作为晚餐,并不吃酒肉。
注释:¹安:表示疑问,相当于“怎么”、“岂”。
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shuò)¹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译文:人们住在破茅屋里,从屋顶看出去,北风吹动,漫天星斗。
注释:¹朔风:指冬天的风。
儿女自咿嚘,亦足乐且久。
儿女自咿(yī)(yōu)¹,亦足乐且久。
译文:旁边,孩子们在开心地数着星星,大人们无不感到快乐与长久。
注释:¹咿嚘:象声词。不清晰的人语声。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译文:人生本来应该像他们这样悠闲度过,可我却不得不汲汲奔走。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译文:尘世的富贵在前方或隐或现,仿佛在向我招手,对我来说安于贫贱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mí)鹿友。
译文:若不是亲眼所见,有谁相信这些山民与麋鹿为友也可以那么快乐。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译文:他们从容地在这蛮荒的山野安身立命,完全不会像我们这样将山野视为鄙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今予独何者,汲(jí)¹强奔走。
译文:跟他们相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硬要迎着北风往尘世中去,辛苦奔走。
注释:¹汲汲:引申为急切追求。

niúkǒu

shì sòngdài 

luòhóngshēng zhōu宿niúkǒu 
mínǒuxiāng sānliǔ 
xīnchūshēn jiànqiěshòu 
zhǔshūwéicān ānshíròujiǔ 
shuòfēngchuīmáo jiànxīngdǒu 
éryōu qiějiǔ 
rénshēngběnshì wéishìwèiyòu 
guìyào耀qián pínjiànnánshǒu 
shuízhīshēnshān gān鹿yǒu 
zhìshēnluòmánhuāng shēnglòu 
jīnzhě qiǎngbēnzǒu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bà)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注释:灞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译文: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译文: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寄卧郊扉(fēi)¹久,何年致此身²
译文: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注释:¹郊扉:郊居。²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257-1258页 .

shàngqiū

dài tángdài 

yuánfēngdìng wǎnjiànyànhángpín 
luòxiāngshù hándēngrén 
kōngyuánbái sēnglín 
jiāofēijiǔ niánzhìshēn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¹诸弟²益相思。
译文:白露时节秋草长满庭院,我更加的加思念诸弟。
注释: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每年九月八日前后。¹故园:作者故园当在长安韦曲,位于杜陵之侧。²诸弟:作者诸弟居长安故园。其怀诸弟诗,集中近二十首,可知其手足情深。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尽日高斋(zhāi)¹无一事,芭蕉²叶上独题诗。
译文:整日在高斋无事可做,于是在芭蕉叶上独自题诗消遣。
注释:¹高斋:指作者闲居处。²芭蕉:古人多于芭蕉叶上书写,僧怀素即植芭蕉以练字,又芭蕉心为愁之象征。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值此白露时节,秋草已生满庭院,更加思念远在长安的亲人。“秋草”、“白露”更加形象的体现出秋天的清冷,为下文抒别情离思定下基调。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有《捣衣》诗,亦写秋景秋意,其中有云“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韦诗与之如出一辙。所不同者,谢诗写思念丈夫,韦诗写思念诸弟而已。

  唐代草书大家怀素与韦应物生活在同一时代,年岁也相仿。据说怀素在寺院附近种有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没日没夜地练,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在当时就颇为流传。诗人戴叔伦比韦应物大五岁,晚年上表请为道士,他写过一首《赠鹤林上人》绝句:“日日涧边寻茯苓,岩扉常掩凤山青。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可见在芭蕉叶上写字、抄经卷在当时已形成一种风气。据统计,“芭蕉”意象在《全唐诗》中出现过七十次,多与思人有关。诗人于百无聊赖中,乃于芭蕉叶上题诗。“独”字的运用更突现思弟心情之急,更见情深意长。

  这首诗并无太高深的思想,也无特别突出的艺术技巧,只是以“芭蕉题诗”一句画龙点睛,表达出一种生活化的细微感触和情怀。其实,中国的古诗,都特别富有这种“琐屑”的韵致。这种“琐屑”,可以是感情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感情往往因为平淡而愈显得真实,没有大喜大悲的做作,只是平心静气,节制简洁。不仅如此,在遣词布局上,韦诗也都以淡泊质朴见长。总之,用琐屑细致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没有磅礴的气势,却以微小的细节打动人;没有华丽的语言修饰,却在平淡中见真知,这是韦应物写诗的一大法宝。与之相比,韩愈喜欢剑走偏锋,用一些怪的字句,不免有逞奇之弊。白居易的诗虽然平易,但在布局上往往过于讲究回环曲折,与韦诗相比,又少了一份古朴温厚之气。

参考资料:
1、 陈桥生编著.韦应物: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83-87

xiánzhū

wéiyìng tángdài 

qiūcǎoshēngtíngbáishí yuánzhūxiāng 
jìngāozhāishì jiāoshàngshī 
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
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¹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hān)²,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³耶?”
译文:齐景公有个非常疼爱的女儿,他想将她嫁给晏子。景公于是到晏子家宴饮,正喝得痛快的时候,景公看见了晏子的妻子,说:“这就是先生的妻子吗?”
注释:¹乃:于是,就。²酣:饮酒尽兴。³内子:指妻子。
晏子对曰:“然,是也。”
晏子对曰:“然¹,是也。”
译文:晏子回答说:“是的,这是我的妻子。”
注释:¹然:常作表示肯定的答语。
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
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
译文:景公说:“嘻!她又老又丑。寡人有个女儿年轻又容貌娇美,请让她充实先生的内室。”
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讬乎老,姣讬乎恶,彼尝讬,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讬乎?”再拜而辞。
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讬(tuō)¹乎老,姣讬乎恶,彼尝讬,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讬乎?”再拜而辞。
译文:晏子离开坐席回答说:“如今我的妻子确实又老又丑,可是我与她共同生活的时间很长了,过去也曾经赶上她又年轻又漂亮的好时候。况且人本来就是壮年托身于人一直到老年,从漂亮时候托身于人一直到变丑。她曾托身于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托付。君上虽然有所恩赐,但可以因此让我违背我妻子的托付吗?”晏子拜了两拜谢绝了。
注释:¹讬:同“托”,委托。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生涯¹岂料承优诏²,世事空知学醉歌³
译文: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注释:¹生涯:犹生计。²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³醉歌:醉饮歌唱。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江上月明胡雁(yàn)¹过,淮(huái)南木落楚山多²
译文: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
注释:¹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²“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寄身且喜沧(cāng)¹近,顾²影无如³白发何。
译文: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
注释:¹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²顾:回看。³无如:无奈。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弃 一作:老)
今日龙钟¹人共老²,愧君犹遣(qiǎn)³慎风波。(弃 一作:老)
译文: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注释:¹龙钟:指老态迟钝貌。²老:一作“弃”。³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⁴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失州入幕,年岁已垂垂老矣;虽然寄身有地,但心情不能不是感伤多于慰藉。这首诗即写这种帐触之情。

  首联写诗人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诗人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也是一种贬谪,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睦州罢了。所以“承优诏”云云,实是反说,愤激不平才是其真意。对句则由止句之婉讽陡然转为无可奈何的一声浩叹,是真情的淋漓尽致的倾吐,也将上句隐含的讽意明朗化了。醉歌,它常常是作为古之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刘长卿两次被贬在其心灵上留下创伤,借“醉歌”以排遣,已属无奈,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进一层透出诗人徒知如此的深沉感慨,这就将苦清暗暗向深推进了一步。首联二句已点出诗人情绪,次联则以江州景色而染之,诗脉顺势而下。

  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北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二句写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而作者的真正用意则在于通过这貌似孤立的景物画面,来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北雁南飞,暗寓诗人迁播;落木飒飒,隐含诗人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所以,此联妙在以景传情,情从景出,情景相为珀芥,二者互藏其宅。

  颈联的感喟即由此种氛围中生发。“寄身且喜沧洲近”,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起,但下句“顾影无如白发多”又跌落到感伤中。这一联的脉理很细腻,寄身沧洲,自然是从上联将往淮南引起的悬想,而“沧洲近”,就离自己北国的家乡更远了,其意又隐隐上应领联上句的“胡雁过”。“沧洲近”又有悬想此后得遂闲适初志之意,但忽见明镜里,白发已多多,“白发”又隐隐与颔联下句萧瑟的“楚山多”在意象上相呼应。生涯如同一年将尽的深秋,遥远的故乡更回归无日,因此这“喜”只能是“且”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以感愧友人情谊作结,并隐隐透出前路上尚有风波之险。在关合诗题“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同时,以“慎风波”暗暗反挑首联的“生涯”、“世事”之叹。分别之际,诗人感愧万端地说:如今我和你们都已老态龙钟,多亏二位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在此之前,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到遥远的南巴,此次奉诏内移,薛柳二人担心他再次得罪皇帝,故有“慎风波”之劝。对此,诗人深深地为之感愧。“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这样一结,既写出了薛柳二人对诗人的殷殷叮嘱之情,又传出了诗人感愧友人的神态。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上而遭贬滴的痛苦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前人评对长卿七言律诗云:“工绝秀绝。”当不为溢美之词。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

jiāngzhōuchóngbiéxuēliùliǔèryuánwài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shēngliàochéngyōuzhào shìshìkōngzhīxuézuì 
jiāngshàngyuèmíngyànguò huáinánluòchǔshānduō 
shēnqiěcāngzhōujìn yǐngbái 
jīnlóngzhōngréngòng kuìjūnyóuqiǎnshènfēng  (zuò lǎo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