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时宜懒治生,学专信已一官轻。只今尚友须千载,独惜时无尚子平。
才不时宜懒治生,学专信已一官轻。只今尚友须千载,独惜时无尚子平。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
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陶潜¹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
译文:在这荒野僻静之地陪伴我这无所事事的闲人的是谁呢?是那疏影横斜的梅花以及梅花枝头团团的明月呀!我也似陶渊明般喜爱我的茅庐,李月啊,不必再为蜀道艰难、人世险恶而叹息。
注释:¹陶潜:陶渊明。
林壑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
林壑(hè)¹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
译文:山林寂静,沟壑幽深,水淡云远。隐居多年,再也没有回京城做官的梦想。五更时分门外风疾霜寒,但那高高的青松从不畏惧这严寒,始终挺拔地立于这天地间。
注释:¹林壑:指树林和山谷。

  本篇作者段成己 初仕于金,入元后遁迹龙门山中,不事新朝,其节为士林推重。此词歌咏遗民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词人傲世独立的精神气质。

  “谁伴闲人闲处闲”,发端先设一问,三“闲”字叠用,既写出词人身闲、地闲、心闲的隐居生活,又造成悬念,引出下文,一箭双雕,起得工稳而有深意。身在江湖,故称闲人。居于荒隅,故曰闲处。守节自持,不问新朝政治,故云心闲。三“闲”字包括以上诸多内容,可见匠心。“梅花枝上月团团”,回答首句所问:是那疏影横斜的梅花以及梅花枝头团团的明月伴着词人。这月和梅是词人生活的伴侣,无论是仕于国破之前,还是隐于亡国之后,它们始终跟随着词人。当词人于晚年回首往事,感叹故都繁华消歇时,作词亦称“唯有当时好月,照人依旧梅梢”(《木兰花慢·元宵感旧》),认为只有月和梅才是自己患难与共的知音。“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奉昔代之“闲人”陶潜为楷模,引为同调。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这都为词人所仰慕。他要走陶潜的路,同时深情地呼唤:李白啊,不必为蜀道艰难,人世险恶而太息,归来吧,山中可以久居。自己在故国倾覆后的政治态度和生活态度,巧借两位古人,明确表现出来。

  “林壑静,水云宽”,承上片歌咏“闲处”之山林。山林寂静,沟壑幽深,水淡云远,在此可以登高舒啸,临流赋诗、寄傲山水、委心白云,忘却一切政治烦恼,故继曰“十年无梦到长安”。词人别首《临江仙亦有》亦有“十载龙门山下路,梦魂不到京华”之句,意思相同。世乱国亡,报效无路,不隐何以面对故国父老?古代文人最重气节,欲不依附新朝,除去啸傲江湖,别无良方。“无梦到长安”看似超脱,骨子是城却极为沉痛。尽管词人隐居龙门已经十载,但他仍然感受到元蒙新朝政治风雨的威胁,“五更门外霜风恶”正是这种心情的曲折反映。他自勉要在这艰难时世中生活下去,“千尺青松傲岁寒”是他生活的宣言。在别首《满江红》词中,他也宣称“岁寒还与松同洁”。可见最后两句并非为写景而写景,物中有人,“青松”盖以自譬,推出的是岁寒然后知松柏后调的主题。

  为了突出主题,本词在构造意境时,选取了两类意象。一类是自然意象,其中有迎风斗雪的寒梅、傲霜独立的青松、清冷幽洁的明月、宁静幽深的山林丘壑、清新淡远的流水闲云。另一类是人事意象,有吾爱吾庐的隐士陶潜,有愤世嫉俗的诗人李白。这两类意象的和谐结合,造成了本词的独特意境,即在宁静冲淡而又暗藏险恶的景象中,蕴含着词人遗世独立,挺拔傲世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鹧鸪天·谁伴闲人闲处闲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重冈(gāng)¹已隔红尘²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³,窗中远岫(xiù),舍后丰松。
译文: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
注释:¹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²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³要就:要去的地方。⁴远岫:远山。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译文: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人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rényuèyuán ·wàijiādōngyuán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chónggānghóngchénduàn cūnluògèngniánfēng yàojiù chuāngzhōngyuǎnxiù shèhòuchángsōng 
shíniánzhòng niánzhòng dōuértóng lǎowéiyǒu xǐngláimíngyuè zuìhòuqīngfēng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紫塞¹月明千里,金甲²冷,戍(shù)³寒。梦长安。
译文:明月千里照着长城,将士的盔甲寒冷如冰,戍楼上寒风凛冽,又把长安吹入梦中。
注释:¹紫塞:长城,亦泛指北方边塞。²金甲:铁恺甲。³戍楼:边塞驻军的营房。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乡思望中天阔,漏(lòu)残星亦残。画角¹数声呜咽,雪漫漫。
译文:思乡的时候仰望苍天,苍天像思愁浩渺无边。刁斗的残声里残星稀落,城头响起几声呜咽的号角,随着纷飞的大雪漫漫地飘散。
注释:¹画角:古乐器名,出自西羌,口细尾大,形如牛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后来军中多用以报昏晓,振士气。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几勺,便从此出。唐末五代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而词坛上最多追逐声色艳情之作。诚如陆游《跋花间集》所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上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战!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牛峤虽属花间派,在香艳的词作之外,还能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来戍楼,写出反映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这首词所写的边塞乡愁,从其情调上看,更接近中唐李益的边塞七绝。它们所表现的悲凉、凄冷的情韵、气氛,正是日益衰败的悲剧时代的新反映。牛峤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1

dìng西fān··sāiyuèmíngqiān--niújiào

sāiyuèmíngqiānjīnjiǎlěngshùlóuhánmèngzhǎngān

xiāngwàngzhōngtiānkuòlòucánxīngcánhuàjiǎoshùshēngyànxuěmànmàn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谪去君无恨¹,闽中我旧过(guō)²
译文:你远谪荒瘴,不应该怨恨萦心,朋友,我曾经是去过闽中之人。
注释:¹无恨:不要怨恨。²旧过:以前去过。过:作往访解。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大都¹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译文:到闽中大概很少见到远旅雁阵;深夜,听到的都是哀伤的猿啼。
注释:¹大都:大概。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东路云山合¹¹,南天瘴(zhàng)(lì)²和。
译文:闽东的山路,到处是云昏岭峻,闽南住久了,瘴疠也不必心悸。
注释:¹合:交融。²瘴疠: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自当逢雨露¹,行矣慎风波²
译文:朋友,你一定逢赦,恩沾雨露,珍重啊,风波之献,路上当心!
注释:¹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²风波:路途险阻,比喻事物的变动。

  此诗首联两句从贬官一事说起,安慰朋友不要伤怀过度,并且说自己从前也曾去过闽中。中间两联承上,向朋友如实地介绍那里的荒僻而艰苦的环境。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王诈称苏武已死,汉朝乃托称苏武于雁足系书传至汉朝,匈奴王无法推托,只好放苏武回国,故后世又以“雁书”作为书信的代称。因此“大都秋雁少”一句亦含有地处偏远、消息闭塞之意。下句“只是夜猿多”一句暗用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中所引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意。五六两句连读,言一路都是崇山峻岭,云雾缭绕莫要说起,而且还有山林中的毒气(瘴疠)时刻会侵蚀人身,危及生命。云山合,有云雾笼罩山间的意思。下句的“和”,本意是跟着唱。“瘴疠和”是说南方那种瘴疠之气也会跟着“云山合”的阴暗环境一起来助纣为虐,加倍地害人。

  这首诗写了朋友的安慰、忠告、劝勉和祝愿之意。诗人担心友人郑姓侍御史的被贬而心中不平、不安,所以诗人在起首就提醒郑侍御对被谪放这件事不要产生恨意,并且以过来人的身分告诉闽中的环境特征;也告诉他复职的希望,所以只要注意旅途上的安全以及意在言外的其它风波外,其它不必耽心。诗人是一位重气节,疾恶如仇的人,若非友人有冤屈,他是不会这么劝的,他希望他的友人能够忍受下来,等待水落石出的一天,然后“自当逢雨露”,重返朝廷。大概贬谪之人最需雨露恩泽,因此诗人劝慰朋友,皇帝的恩泽一定会惠及远谪之人,劝勉朋友要珍重有为。这是至友的真关怀,颇有为友喊冤的意思在内。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54-456

sòngzhèngshìzhémǐnzhōng

gāoshì tángdài 

zhéjūnhèn mǐnzhōngjiùguò 
dōuqiūyànshǎo zhǐshìyuánduō 
dōngyúnshān nántiānzhàng 
dāngféng xíngshènfēng 
客舟贪利涉,闇里渡湘川。
客舟¹贪利涉²,闇(àn)³里渡湘川。
译文:客船贪赶路程错过了宿处,只好在黑夜里暗渡湘川。
注释:¹舟:一作“行”。²利涉:利于渡江。语出《易经》:“利涉大川。”³闇:即暗。一作“夜”。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露气闻芳杜¹,歌声识采²莲。
译文:露气中飘来杜若的香气,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的欢声笑语。
注释:¹杜:杜若,芳草名。²采:一作“暗”。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榜人¹投岸火,渔子宿潭(tán)烟。
译文:船夫把船驶向岸上灯火处,到了近处才发现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
注释:¹榜人:船夫。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行侣时¹相问,浔(xún)²何处边?
译文:只能不时地问船夫: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
注释:¹时:一作“遥”。²浔阳: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浔,一作“涔(cén)”。

  此诗叙述作者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作者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首联“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两句,写作者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作者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同时也点明了题目“夜渡湘水”。

  颔联“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表明,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颈联“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两句写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出来。

  尾联两句“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浔阳”一作“涔阳”。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3-4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