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庭下柳,曾学舞腰支。
秋风吹暮夜,半落小蛾眉。
人生自无定,空歎叶辞枝。
萧萧庭下柳,曾学舞腰支。
秋风吹暮夜,半落小蛾眉。
人生自无定,空歎叶辞枝。
李复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 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
天人¹几何同一沤²,谪仙³非谪乃其游,麾(huī)八极(ài)九州
译文:古来多少才俊之士都已湮没,人间的李白并非神仙谪降,而是神仙偶尔游历来到凡间。他遨游天地,放纵八极,那小小的九州大地在他看来过于褊狭。
注释:丹元子:道士姚丹元。真:画像。¹天人:诗里借指古代才俊之士。²沤:浸,泡。³谪仙:指李白。⁴麾斥:即挥斥,放纵,奔放。⁵八极,最边远之处。⁶隘九州,以九州为隘。隘,狭小。
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
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
译文:他和杜甫化作天外飞鸟,互相酬唱结成的友谊传为佳话。不知要几千年才出现一个李白、一个杜甫。
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开元¹有道为少²留,縻(mí)³之不可矧(shěn)肯求!
译文:以为开元皇帝是有道明君,才来此稍事勾留;想笼络他多留些时日尚且不可,他难道还肯去乞求什么吗?
注释:¹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借指玄宗。²少:稍。³縻:笼络,羁留。⁴矧:况且。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西望太白¹横峨岷²,眼高四海空无人;
译文:向西望去,太白山绝断了峨眉山,而他眼高绝顶,雄视四海。
注释:¹太白:太白山,在陕西郿县东南。峨岷:岷山,在四川松潘县北。峨眉:在眉山县南。岷山一支脉与峨眉山相连,故连称峨岷或岷峨。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
译文:视天下无人,只和郭子仪、司马子微交好。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chēn)¹
译文:并说:“我平生不认识高将军,他为我脱靴,手污了我的脚,对我怀恨在心。”
注释:¹嗔:怒。一作“瞋”。“瞋”、“嗔”原本可通用,皆为发怒的意思。但“瞋”又可作“瞠目”讲,兼有瞪目之态和愤怒之情,则更可取。
作诗一笑君应闻。
作诗一笑君应闻。
译文:作诗已罢,付之一笑,你应该是听到的吧。

  这是苏轼题在李白画像上的一首诗。这类诗,旧称“像赞”,多应像主或其后人之请,说些颂扬的话。苏轼晚于李白三百多年,在丹元子所出示的李白像上主动题诗,这不是一般的“像赞”,而是诗人在抒发对这位伟大前辈的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前人说苏轼诗“用事博”,这首诗运用典故和比喻,在十四句诗中就把十分复杂的“并庄、屈为心,合儒、仙、侠为气”的李白精神面貌表达得明朗而丰满。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开头两句异峰突起,写出了李白的高尚形象。“天人”是用邯郸淳赞扬曹植的话(见《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注引《魏略》),整句是说古来多少才俊之士都已湮没。这里用“天人几何同一沤”来反衬李白的声名永垂。下句从“谪仙”翻出新意,显出李白的卓立不凡。

  《新唐书·李白传》载,贺知章读了李白的文章,对他赞叹说:“子,谪仙人也!”后人因称李白为谪仙。但苏轼对此犹不满意,谪降人间,终是凡人,所以翻案说“谪仙非谪乃其游”:人间的李白并非神仙谪降,而是神仙出游。这个美妙的想象和赞誉,比贺知章的“谪仙人”高出一头,李白既不是谪仙,更不是天人,而是远远地超乎两者之上的到处遨游的神仙,因此第三句说“麾斥八极隘九州”。“挥斥八极”,语出《庄子·外篇·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这是说李白遨游天地,放纵八极,那个八极之内的小小的九州在他眼里就显得十分狭窄了。

  “化为”两句,用韩愈《双鸟诗》意,又生发出一个奇特的想象。苏轼借此把同时的李白和杜甫喻为天外飞来的双鸟,把他们不朽的诗歌喻为“一鸣一止三千秋”意思是,不知要几千年才出现一个李白、一个杜甫。

  李白并不是遨游八极的神仙、天外飞来的神鸟。“麾斥八极隘九州”,只是从空间上比喻李白精神境界的阔大;“一鸣一止三千秋”,也只是从时间上比喻李白诗才的难遇。这些比喻想象,虚而又玄,但恢廓宏远,其“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正是从宏观上为李白立照传神。如此运笔,也是在为下文作铺垫。

  “开元”两句是说:遨游的神仙,天外的神鸟,只因见到人间有个开元盛世,才来此稍事勾留;想笼络他多留些时日尚且不可,他难道还肯去乞求什么吗?这么一转,总收以上恢宏的幻境;而李白来到人间,也是王朝的瑞气,国家之大幸,不可以世俗之眼来看待他。全诗十四句,前七句用幻境写李白的精神境界,到此收住。

  后七句则着重写李白的蔑视权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十四句句句用韵,韵随意转,七句换韵,音节颇有特色,这在古体诗中是少见的章法。因此,它曾被人错误地从换韵处割裂为两首诗。

  后段以“西望”两句领起,是承前而来。两句本指秦、蜀之间,只有鸟道可通,人难逾越。苏轼化此两句为“西望太白横峨岷”,又引出下句“眼高四海空无人”,是说李白眼高绝顶,雄视四海。

  “大儿”句是说李白视天下无人,只和郭子仪、司马子微两人交好。句中的“大儿”、“小儿”,本是东汉末年祢衡的话。这里借来安在李白名下,显得口气很大。这四句连写李白的高视无人,因前七句已铺垫丰厚,所以平平道来,自然熨贴。但它又是在为下文蓄势,警策、高峰都在下两句。

  势足气壮,奇峰崛起:“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唐玄宗最宠信的宦官高力士,曾先后被加封为右监门卫将军和骠骑大将军,称高力士为“将军”,以显其权势之盛。相传李白在宫中陪玄宗饮酒,醉后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从此怀恨,于是中伤李白。这两句承前而起,托李白的口气说话。这时的李白已不止是一般地轻视高将军,而是声色俱厉、痛加呵斥了。这充分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的蔑视,也表现了苏轼对权贵的蔑视。人称李白为“谪仙”,称苏轼为“坡仙”,论气质,论诗,苏轼都最接近李白,苏轼也自认为最理解李白。所以最后一句,是诗人向死去三百年的李白通话。

  这首诗中赞颂了李白不同凡响的器质、与杜甫的深挚友谊和名垂千古的艺术成就;赞颂了李白不受名利羁绊和傲岸清介、不可一世的精神面貌。更称扬他能慧眼识拔英雄于危难之中,以及视权贵如粪土的高尚品格。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48-450
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
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
译文:春色回归长安城,一般先入青门道边。
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倒。
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倒。
译文:绿杨没有自持能力,跟从着春风随意倾倒。
海燕还秦宫,双飞入帘栊。
海燕还秦宫,双飞入帘栊(lóng)¹
译文:海燕飞归秦宫,双双飞入帘栊,画梁筑巢。
注释:¹帘栊:门窗的帘子。
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
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
译文:相思却不能相见,只好托梦到你所在的地方辽城东。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
野店¹垂杨步²,荒祠(cí)³苦竹丛。
注释:¹野店:村野之店,酒馆之类的。²步:通“埠”,水边泊船之处。³荒祠:荒废了的祠堂。⁴苦竹:亦称伞柄竹,茎杆呈圆筒形,高可达四米,分节较疏,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
(lù)¹(kuī)芦箔(bó)²水,鸟啄³纸钱风
注释:¹鹭:白鹭。²芦箔:指插在河流中拦捕鱼蟹的苇栅。³啄:指啄食祭品。⁴“鸟啄”句语出张籍诗:“寒食家家送纸钱,鸟鸢作窠衔上树。”
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
(ǎo)¹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
注释:¹媪:老妇人。
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
深村¹时节好,应为去年丰。
注释:¹深村:偏僻的山村。
寒食节正值春和日暖的时刻,这首诗便描绘了郊行所见的节日风光,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农村风俗画。首两句以意象串起诗思,有类晚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次两句观察细致,动静结合,是为王国维所论之“无我”之境。全诗明白晓畅,淳朴敦厚。

hánshíjiāoxíngshūshì--fànchéng

diànchuíyánghuāngzhúcóng

kuīshuǐniǎozhuózhǐqiánfēng

ǎoyǐnnóngzhuāngérlànzuìwēng

shēncūnshíjiéhǎoyīngwèiniánfēng

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游观之胜,香山首焉。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余亦惜之。佛弟子耻之,余亦耻之。顷,余为庶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閒游,灵迹胜概,靡不周览。每至兹寺,慨然有葺完之愿焉。迨今七八年,幸为山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似有缘会,果成就之。噫。予早与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余。余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回施诸寺,因请悲知僧清閒主张之。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次至,石桥一所,连廊六间。次东佛龛,大屋十一间。次南宾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隤覆漏,圬墁之功必精,赭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于是龛像无澡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晏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一时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然如释,憾刷耻之为。清閒上人与余及微之,皆夙旧也。交情愿力尽得知之,憾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当归微之。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而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游观之胜,香山首焉。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qiān)¹,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余亦惜之。佛弟子耻之,余亦耻之。顷,余为庶(shù)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閒(xián)²,灵迹胜概,靡(mí)不周览。每至兹寺,慨然有葺(qì)完之愿焉。迨(dài)今七八年,幸为山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似有缘会,果成就之。噫。予早与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³,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yú)、绫帛、洎银鞍(ān)、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余。余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回施诸寺,因请悲知僧清閒主张之。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次至,石桥一所,连廊六间。次东佛龛(kān),大屋十一间。次南宾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隤(tuí)覆漏,圬(wū)(màn)之功必精,赭(zhě)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于是龛像无澡湿陊(duò)(lè)之危,寺僧有经行晏(yàn)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一时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huò)然如释,憾刷耻之为。清閒上人与余及微之,皆夙旧也。交情愿力尽得知之,憾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当归微之。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而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译文:洛阳城四周的山水名胜,以龙门为首。龙门十寺观赏游玩的胜地,以香山寺为首。香山寺损坏已经很久了,楼阁亭台坍塌崩坏,佛像和僧人都无所遮蔽。士大夫和君子为此感到可惜,我也为此感到可惜,佛教弟子为此感到耻辱,我也为此感到耻辱。不久前我作为庶子宾客被分派管辖东都洛阳,那时性情喜好闲逛游玩,景色美好的名胜古迹没有不全部游览的,每次到这座寺庙,都感慨地产生将它修葺完好的愿望。到如今已经有七八年了,有幸成为山水的主人,是满足当初的心意,完成开始时的愿望的时候了。像是有因缘际会,终于成功完成了它。唉!我早年与元相国元微之在生死之交结为朋友,于因果之际泯灭俗念。去年秋天,微之在临终之前,托付我为他撰写墓志铭。不久后,元家的老人送来奴婢,车马,绫罗布帛,银鞍玉带等物品,价值六七十万,作为答谢我作文的礼物。我念及平生的情分,作文的事不可推辞,礼物不可接受。从陕西到洛阳,往返了很多次,最后不得已而收下,回来赠予此寺。于是请悲知僧清闲主持这件事,命谨慎干练的将士再次掌管治理。从寺前亭台一座,登寺桥一座,连桥廊七间,再到石楼一座,连廊六间,东面有供奉佛像的阁子大屋十一间,南面有宾客所居院落一座,大小房屋共七间。凡是支撑崩坏的地方填补空缺,垒砌坍塌的墙壁覆盖缺漏,粉刷墙壁和地板的技术必须精细,粉刷用的建筑涂料必须精良,即使一天也不停止修葺,过了三个月而完成。就像老人的房子,变成了引路人的庙宇。如此佛像不再有被淋湿倒塌崩坏的危险,寺中僧人有了静坐养身的安稳。过路的人可以在此休息,观景的人可以在此游赏,边塞的气色,龙潭的景象,香山的山水,石楼的风景,和往来经过的人,一时间都变得更好。士大夫君子和佛教弟子,一下子得以释怀,感慨地觉得洗刷了耻辱。清闲上人和我还有微之,都是早年的旧交,得知了情谊和意愿,感慨往事,念及将来,欣慰地感叹道:凡是有益于他人的事情,都是功业和德行,而这些功德,应该都属于微之。一定能够消除前世的灾祸,带来阴间的福报。我回答说:唉!凭借这份功德,怎知在下一个轮回不能和微之在这片土地上结下缘分呢?凭着身心的修养,怎知来世不能和微之一起在这所寺院里游览呢?说到这里,流下了眼泪。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注释:¹骞崩:亏损坍圮。²閒游:亦作“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³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⁴舆马:车马。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漫嵯峨。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什么?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漫嵯(cuó)(é)。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什么?
译文:周旋人生,应付社会,一回回处心积虑,却始终不能奏效。想打开天门,跻身云霄,可这求取功名的意图和气概又消磨了多少!人已经如此失意潦倒,青山啊又何必如此峻峭。身前历史已走过了千年之遥,身后的光阴更是无尽无了。仔细想想,这短暂的人生,还能实现些什么目标!
注释:弄世界:周旋人生,在社会上施展心计。漫:徒然,此处有“莫要”之意。嵯峨:形容山势高峻,也指坎坷不平。半炊时:饭熟的一半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对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社会的讽刺与激愤,同时还流露出了作者对仕途的高不可攀的无奈与悲哀之情。

  “弄世界”用现在的习语来说,就是闯世界,在社会中立定。一个“弄”字,含有操纵对方,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意味,当然要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了。但是,要周旋应付人生,立于不败之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可不是,“机关识破”,人家阻挠了自己的企图,一切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费了。从曲文的下句来看,作者对于所来到的这个“世界”的要求,不过是取得些许功名,干出一番事业。作者将自己的这种愿望和努力用上“弄”、“机关”的贬性词语,是一种自嘲和激愤,同时也表现了在一个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社会里,世途所充满的险恶艰难。“叩天门”本来是踌躇满志,结果却是“意气消磨”,立身扬名所遭受的挫折可想而知。前一句是反说,这一句是正说,领出了下句中的“人潦倒”。起首的这一联冷峭而悲凉,佗傺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加重了这种自叹的意味。这一句将人的“潦倒”与青山的“嵯峨”绾联在一起,看似无理,却以这种兴象的“无理”显示了感情的强烈,以至不自禁地移情于无情之物。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就运用了这种移情手法。在该曲中,青山嵯峨难以攀登,令潦倒人联想起仕途的高不可攀,一个“漫”字,透现出强烈的无奈与悲哀。

  结尾三句中,“半炊时”暗用了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故事:书生卢生在邯郸客店中一枕入梦,历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发现店主人炊煮的黄粱还未烧熟。半炊时极言人生的短暂,同“千古远”、“万年多”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三句若独立抽出,可视为睿智者的旷达;但安排在该曲中,同“弄世界”、“叩天门”的起笔对读,则明显是一种激愤与绝望了。

  前面选了作者一首《朱履曲》,连同该篇在一起,都属于愤世嫉俗的内容。两首的风格不尽一致,但共同之处是感情强烈,述意直露,语言冷峭。这一切在该篇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元代叹世刺时题材的散曲,在语意露、透的同时,往往形淡实深,多有耐人咀嚼的余味;凡是达到这样的效果,都被视作是“当行”的表现之一。张养浩的这两首《朱履曲》,有助于读者体味这一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