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悯浊世,意欲一洗为。
五日老人约,何乃数后期。
功成去学仙,辟谷从清羸。
岂不知自苦,反覆加深维。
志士极钻仰,坚高今益弥。
是为万世法,何止帝者师。
宁知取履时,几欲真殴之。
子房悯浊世,意欲一洗为。
五日老人约,何乃数后期。
功成去学仙,辟谷从清羸。
岂不知自苦,反覆加深维。
志士极钻仰,坚高今益弥。
是为万世法,何止帝者师。
宁知取履时,几欲真殴之。
朱翌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3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惭愧¹今年二麦²丰,千畦(qí)³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译文:难得今年大麦和小麦丰收,千亩地绿浪渲染了整个天空。天工造化,花朵颜色极为鲜艳。
注释:¹惭愧:难得。²二麦:大麦、小麦。³千畦:泛指多,畦:亩。⁴化工:天工造物者。⁵夭红:形容花朵颜色极为鲜艳。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归去山公¹应倒(dǎo)(zǎi)²,阑(lán)³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红笼
译文:山简晚上回来时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瑞香花花色妖红,气如熏香。
注释:¹山公:指晋代山简,字季伦。此处用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的故事。²倒载: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³阑街:靠着街道。⁴甚时:甚:副词,很,极。甚时:到了做什么的时候。⁵锦红笼:花名。《天禄识馀》:瑞香一名锦红笼,一名锦被堆。

  “惭愧今年二麦丰”,词篇开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对于丰收的无比喜悦之情,词人感叹难得像今年这样大麦、小麦都有一个好收成,语言极其浅显、通俗,而蕴含于其中的欣喜却十分浓厚,“惭愧”二字便把这种情感和盘托出。“千畦细浪舞晴空”是对具体的丰收之景的描写,那千畦的麦子随风飘动,泛起一层又一层的细浪,在晴空之下欢欣起舞,“舞”字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麦浪翻飞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描写大片麦浪在晴空下翻滚的场景,显示麦子的生势挺拔,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丰收景象的喜悦心情,也表现出作者对农事的关心。而且,这一句和“惭愧今年二麦丰”妙用点染之法,先微微点起二麦丰之事,千畦细浪、舞晴空便是大笔涂抹,极力渲染出丰收的盛况。“化工余力染夭红”,造物者在化育万物、成就丰收之余,还把瑞香花染得夭红无比,绚烂多姿,给人以热烈、希望与痛快之感,这是从侧面描写丰收。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两句巧用晋代山简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的有趣故事,写出因丰收而无比欢快的乡民与儿童。百姓因丰收而欢娱,因欢娱而共庆共饮,喝得酩酊无所知,街边的儿童观之天真地拍手欢笑,词人眼中的人们那么沉醉于丰收之乐中,作为太守的他的心情便可想而知了。“甚时名作锦薰笼”,此句照应上阕中的化工余力染夭红,笔法流动中又有着严谨的构思,词人观赏着鲜艳欲滴的瑞香花,自问着:瑞香花何时又叫做锦薰笼了呢?赏花的情趣中是丰收的快意,看似无聊、无理的询问中体现的也正是内心按捺不住的悦然。词人用描写瑞香花花色夭红,气如薰香,流露出对花的喜爱和赏花的欢愉之情,用对花的赞美衬托丰收的喜悦。

huànshā··zhōucángchūnyuánzhōng--shì

cánkuìjīnniánèrmàifēngqiānlàngqíngkōnghuàgōngrǎnyāohóng

guīshāngōngyīngdàozàilánjiēpāishǒuxiàoértóngshénshímíngzuòjǐnxūnlóng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sè)¹无端²五十弦³,一弦(xián)一柱思华年。
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注释:¹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²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³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¹,望帝²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在梦中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望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注释:¹庄生晓梦迷蝴蝶: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²望帝: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珠有泪¹,蓝田²日暖玉生烟。
译文: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注释:¹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²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wǎng)¹
译文: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
注释:¹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入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中华书局,2006年9月:187-191页
2、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77

jǐn

shāngyǐn tángdài 

jǐnduānshíxián xiánzhùhuánián 
zhuāngshēngxiǎomèngdié wàngchūnxīntuōjuān 
cānghǎiyuèmíngzhūyǒulèi lántiánnuǎnshēngyān 
qíngdàichéngzhuī zhǐshìdāngshíwǎngrán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可叹停机德¹,堪怜咏絮才²
译文:薛宝钗具有停机劝夫的美德,令人赞叹;林黛玉才华出众,令人爱惜。
注释:¹“可叹”句:可叹,值得赞叹。停机德,即“断织”之德,喻指妻子劝勉丈夫勤奋好学、不要半途而废的德性。这里赞叹薛宝钗具有这样的德性。²“堪怜”句:堪怜,值得爱惜。怜,怜惜,爱护。咏絮才,喻指女子的诗文才气。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玉带林中挂¹,金簪(zān)雪里埋²
译文:黛玉如同高高挂在林中的玉带,教宝玉空费心思挂肚肠;薛宝钗如同深埋在雪中的金簪,独守空闺处境冷清。
注释:¹“玉带”句:玉带林,暗示林黛玉(倒过来读)。²“金簪”句:金簪雪,暗示薛宝钗。“金簪”与“宝钗”同义。

jīnlíngshíèrchāizhèngchāidài--cáoxuěqín

tàntíngkānliányǒngcái

dàilínzhōngguàjīnzānxuěmái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二年¹,京师²旱,蝗(huáng)虫大起。太宗入苑³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宗:“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¹⁰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jù)¹¹(jiàn)¹²宗:“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¹³移灾朕¹⁴¹⁵,何疾之避!”遂¹⁶吞之。
译文: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¹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²京师:京城,国都、长安。³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⁴掇:抓取。⁵食:吃。⁶是:这(是)。⁷过:罪过。⁸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予:唐太宗自称。⁹其:如果。¹⁰蚀:吞下。¹¹遽:马上。¹²谏:委婉地规劝。¹³冀:希望。¹⁴朕:皇帝自称。¹⁵躬:身体。¹⁶遂:立刻。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嘉陵江¹色何所似?石黛(dài)²碧玉相因依。
译文: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注释:¹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重庆市注入长江。²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¹归。
译文: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注释:¹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巴童¹荡桨欹(qī)²侧过,水鸡³衔鱼来去飞。
译文: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出飞翔。
注释:¹巴童:巴地儿童。²攲:倾斜。³水鸡:水鸟名。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làng)¹胜事²可肠断³,阆州城南天下稀!
译文: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注释:¹阆中:是举全部而言。²胜事:美景。这里指山水之美。³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

  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属于寄情于景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正怜日破浪花出”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杜甫对此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杜甫在刚表达了对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更复春从沙际归”说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前句中“日破浪花出”是在写景,而前面的“正怜”就是在写情;后句中“春从沙际归”,既与“日破浪花出”相对仗,又与“更复”即“更看到希望”所表达的情感相交融。这两句属于融景于情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巴童荡浆欹侧过”在《杜诗镜铨》中被刘须溪评价为“景少”;“水鸡衔鱼来去飞”又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这里的前句,虽然只描写了有巴人小儿划着小船从杜甫的身边穿过去这一较为单调的景色,但是在此却体现了杜诗之中的人民性——“巴童”,这是在《阆山歌》与《阆水歌》里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出现在诗中的人物代表;这里的后句隐约寓指杜甫在写此首诗时他所处的位置——大约就是在阆中的南津渡或正处在南楼(华光楼)一带。这后句看似写景的诗,却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而之所长的地方,既是在为后人辨别杜甫写此诗的环境而告诉人们有关诗圣当时的位置,又能为此诗重点内容即最后一句的现出,铺展其必要的文化意境;所以,“语长”。这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阆中胜事可肠断”,杜甫用“可肠断”的悲情,来叙说他在了解阆中古老“胜事”之后的感受;说明杜甫所得知阆中胜事的心绪、与回忆遭遇“安史之乱”的状况相似。《杜诗镜铨》所引《杜臆》犹云“恼杀人意”来解释杜甫此时此刻的心情,说明了杜甫此时很可能心绪悲怆。结句“阆州城南天下稀”:《杜诗镜铨》结合“阆州城南天下稀”所作的解释,举出了“阆之为郡,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的例子。这说明在清代,已有文人(包括在此之前而可能前延于唐代或更早的文化背景)识阆中古地,就是昆仑阆苑、就是阆苑仙境——阆州城南的锦屏山以山载人、人高如山自成仙,其山势、其风水、其神话“三位一体”,成为了杜甫所赞的“天下稀”。最后两句诗,是抒情兼叙事的诗句——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更能够易于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诗句之中。

  杜甫在阆中的时间虽然不长,创作的诗篇却不少。这首《阆水歌》专咏阆水之胜,它与《阆山歌》一起成为杜甫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37-238
2、 刘文刚.《阆山歌》与《阆水歌》[J].杜甫研究学刊.1996,(01).

làngshuǐ

 tángdài 

jiālíngjiāngsuǒ shídàixiāngyīn 
zhèngliánlànghuāchū gèngchūncóngshāguī 
tóngdàngjiǎngguò shuǐxiánláifēi 
làngzhōngshèngshìchángduàn làngzhōuchéngnántiānxi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