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沐新诗,笔力回万牛。
讽我挽河汉,溥将膏泽流。
吾闻天甚仁,爱民颁九畴。
人间失彝叙,乃有偏毗忧。
列星但随旋,一气同浮游。
讵敢弄天柄,私恩回旱头。
胡不自修德,和气浃九州。
奚烦雕肾肠,诗章远相求。
君其谕乡邻,此外无良谋。
尚几驻车骈,俯为观有秋。
高才沐新诗,笔力回万牛。
讽我挽河汉,溥将膏泽流。
吾闻天甚仁,爱民颁九畴。
人间失彝叙,乃有偏毗忧。
列星但随旋,一气同浮游。
讵敢弄天柄,私恩回旱头。
胡不自修德,和气浃九州。
奚烦雕肾肠,诗章远相求。
君其谕乡邻,此外无良谋。
尚几驻车骈,俯为观有秋。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西亭石竹¹新作芽,游丝²已罥(juàn)³樱桃花。
注释:¹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似小竹,开红白或杂色小花,供观赏。²游丝:春天在空中飘动的由蜘蛛等所吐的细丝。俗称“天丝。”³罥:挂。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鸣鸠(jiū)乳燕¹春欲晚,杖藜(lí)时桃话田家。
注释:¹乳燕:雏燕。一说正在哺育雏燕的母燕。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春田龟坼(chè)¹苗不滋²,犹赖立春三日雪。”
注释:¹龟坼:田地干裂。²滋:长。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暮闻穷巷¹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注释:¹穷巷:陋巷。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去年旸(yáng)¹雨幸无愆(qiān)²,稍稍三农³获晏食
注释:¹旸:日出,晴。²愆:差错。³三农:指平地、山地、泽地的农民。一说指春、夏、秋三个农时。⁴晏食:安食。无旱无涝,故安。
春来谷贱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春来谷贱桃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即今土亢¹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注释:¹土亢:土地干燥坚硬。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舂莩(fú)¹作饭藜²作羹,吁嗟荆益³方用兵。
注释:¹莩:麻的种子。²藜:一种草,嫩叶可食。³荆、益:荆州和益州。在今西湖、四川一带。方用兵:正在打仗。

  此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诗即咏写此事。

  首两联交代背景,描写“春欲晚”的时节的农村风光,并由杖藜老农话农事引入下层。三四两联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农村干旱情景。旱情的严重,田家父老的忧虑凸现无遗。下面四联写诗人内心的触动及深深叹息。诗人既为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岁岁劳作的悲苦命运而感叹,更为官府的剥削压榨,使农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和损害的现象愤懑不已,揭示出农民辛勤劳动反而日益贫困的真正原因并非只是天灾所致,而在于统治者的残酷盘剥,笔锋直指封建统治者及不合理的制度。尾两联又回到眼前现状的描写:土地干旱无法耕种,人们只能用野果野菜充饥,而清兵又要从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向云南发兵进攻,人们在遭受灾荒的侵害、官府剥削压榨的同时,还要蒙受战乱的痛苦。

  此诗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和生活处境寄予了深深的关切同情,对腐败统治阶级及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极富战斗性和认识价值。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汉家天子¹镇寰瀛²,塞北羌胡³未罢兵
注释:¹汉家天子:指汉元帝。²寰瀛:上天和大海,泛指天下。³羌胡:指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指匈奴。⁴未罢兵:指汉元帝时期匈奴内部发生矛盾以致分裂。
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
猛将谋臣徒¹自贵,蛾眉²一笑塞尘清。
注释:¹徒:空,白白地。²蛾眉:指王嫱,即王昭君。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昭君出塞”的典故为题材,高度赞颂了王昭君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融合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辛辣的讽刺了汉元帝朝廷中文贪武懦不能为国效力的政治状况。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只得流霞(xiá)酒一杯¹,空中箫鼓²几时回。
译文:(被称为曾孙)的众乡人只得到仙人们赏赐的一杯流霞仙酒,今天所听到的空中箫鼓声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能听到。
注释:¹流霞酒一杯:流霞酒是传说中的仙酒。²空中箫鼓:出自中唐时期的笔记小说《诸山记。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武夷(yí)洞里生毛竹¹,老尽曾孙²更不来。
译文: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注释:¹生毛竹: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²曾孙:曾孙是神仙对众乡人的称呼,因为神仙的年龄小者几百岁,大者上千岁,所以这样称呼。

shān--shāngyǐn

zhǐliúxiájiǔbēikōngzhōngxiāoshíhuí

dòngshēngmáozhúlǎojǐncéngsūngènglái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长堤¹春水绿悠悠²,畎(quǎn)³入漳河一道流。
译文: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
注释:¹长堤:绵延的堤坝。²悠悠:指水的长久绵延之态。³畎:田间小沟。⁴漳河: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漳河,古称衡漳、衡水。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莫听声声催去棹(zhào)¹,桃溪浅处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²舟。
译文: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注释:¹催去棹:催促船儿离开。催,催促。去,离开。棹,长的船桨。²胜:承受。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一为反衬。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诗人想象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

  二为想象。诗人写所想,化虚为实,借溪浅不胜舟形象地表达了离愁之重。

  三为借景抒情。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5-76

yàn

wángzhīhuàn tángdài 

chángchūnshuǐ绿yōuyōu quánzhāngdàoliú 
tīngshēngshēngcuīzhào táoqiǎnchùshèngzhōu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锦里¹先生乌角巾²,园收芋(yù)(lì)³未全贫。
译文: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注释:¹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²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³芋栗:橡栗。因其形似芋艿,故名。一说指芋艿和橡栗。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惯看宾客¹儿童喜,得未阶除²鸟雀驯(xùn)
译文: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注释:¹宾客:一作“门户”。²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秋水才深¹四五尺,野航²恰受两三人。
译文: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注释:¹深:一作“添”。²航:小船。一作“艇”。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相对 一作:相送)
白沙翠竹江村¹²,相对³柴门月色新。
译文: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注释:¹村:一作“山”。²暮:一作“路”。³对:一作“送”。⁴柴门:一作“篱南”。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未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10-511 .

nánlín

 tángdài 

jǐnxiānshēngjiǎojīn yuánshōuwèiquánpín 
guànkànbīnértóng shíjiēchúniǎoquèxùn 
qiūshuǐcáishēnchǐ hángqiàshòuliǎngsānrén 
báishācuìzhújiāngcūn xiāngduìcháiményuèxīn  (xiāngduìzuò xiāngsò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