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本是丝纶客,尝抱丝纶钓王国。
胶庠虽识姚有虞,载车未遇周西析。
抱琴归去古江边,江头风月犹依然。
江风刮岸岸如削,江月照人人未眠。
沙平浪静江天阔,换酒捉鱼鱼拨刺。
有时醉碗和月吞,有时醉棹和烟拨。
或唱歌,或吹笛,
欸乃宫商人不识。歌声唤彻烟水寒,
笛声清透云霄碧。不张帆,
任渠去,去到云山深处住。
云山深处有画图,添个云山画图侣。
不拨棹,任渠流,
流入玻瓈影裹头。玻璃影裹迸珠玉,
千斛万斛谁能收。倦时眠,
醉时舞,渔家自有神仙府。
睡时蝴蝶梦庄周,舞处鸥鸢奏韶武。
自举归钓吟,清江漠漠烟沉沉。
云藏万壑暗水尾,风吹孤月摇天心。
翠微父,翠微父,
和我行歌进南浦。画桥流水抹晴烟,
残照暮霞收宿雨。水连天,
天似水,一蓑活计谁能比。
枫叶飘霜鲈脍香,杨花雪河魨美。
也不学,姜太公,
百年将至方非熊。会须年少遇真主,
恢我诸夏车书同。也不学,
严子陵,云台不为殊勋。
中兴只作钓台侣,胸啡中百万和无兵。
我网不似汉,汉网何太疏,
也曾漏却吞舟鱼。何当周密如枢机,
直欲纤悉皆无遗。我钩不似吕,
吕钩何太直,除却文王有谁识。
争如猛曲一弯腰,牵取星珠并月璧。
鱼胶寒齿折蒿剔,蟹螯刺指和笼烹。
屠龙饪鼎口不美,断鲸斫炙肠聊撑。
我生本是丝纶客,尝抱丝纶钓王国。
胶庠虽识姚有虞,载车未遇周西析。
抱琴归去古江边,江头风月犹依然。
江风刮岸岸如削,江月照人人未眠。
沙平浪静江天阔,换酒捉鱼鱼拨刺。
有时醉碗和月吞,有时醉棹和烟拨。
或唱歌,或吹笛,
欸乃宫商人不识。歌声唤彻烟水寒,
笛声清透云霄碧。不张帆,
任渠去,去到云山深处住。
云山深处有画图,添个云山画图侣。
不拨棹,任渠流,
流入玻瓈影裹头。玻璃影裹迸珠玉,
千斛万斛谁能收。倦时眠,
醉时舞,渔家自有神仙府。
睡时蝴蝶梦庄周,舞处鸥鸢奏韶武。
自举归钓吟,清江漠漠烟沉沉。
云藏万壑暗水尾,风吹孤月摇天心。
翠微父,翠微父,
和我行歌进南浦。画桥流水抹晴烟,
残照暮霞收宿雨。水连天,
天似水,一蓑活计谁能比。
枫叶飘霜鲈脍香,杨花雪河魨美。
也不学,姜太公,
百年将至方非熊。会须年少遇真主,
恢我诸夏车书同。也不学,
严子陵,云台不为殊勋。
中兴只作钓台侣,胸啡中百万和无兵。
我网不似汉,汉网何太疏,
也曾漏却吞舟鱼。何当周密如枢机,
直欲纤悉皆无遗。我钩不似吕,
吕钩何太直,除却文王有谁识。
争如猛曲一弯腰,牵取星珠并月璧。
鱼胶寒齿折蒿剔,蟹螯刺指和笼烹。
屠龙饪鼎口不美,断鲸斫炙肠聊撑。
华岳

华岳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2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边让¹今朝忆蔡邕(yōng),无心裁曲²卧春风。
译文: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注释:¹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²裁曲:指制曲吟诗。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译文:房舍南面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等老了后就在溪边做个钓鱼翁。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消息谁传到拒霜¹?两行斜雁(yàn)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译文:究竟是谁传来消息说木芙蓉花开的时候那人就会归来?长天一色,两行大雁缓缓斜向南飞去,晚秋的景致益发凄凉。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¹拒霜:木芙蓉花,俗称芙蓉或芙蓉花,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竹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银蒜¹押帘人寂寂,玉钗(chāi)敲竹²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译文:蒜头形的银制帘坠压着帘子,有人寂寞地独坐闺中,玉钗轻轻敲着竹,而心中的人踪迹杳无,菊花又盛开了,眼看重阳就要近了。
注释:¹银蒜:银制的蒜形帘押。²玉钗敲竹:用玉钗轻轻敲竹,表示心事难耐,借以排遣愁怀。一作“玉钗敲烛”。

  从词的内容来看,这是写重阳节到来,诗人又深切地怀念起往日的情人来了,他彷徨不安,踌躇难耐,遂赋此以排遣孤寂无聊的幽情。值得注意的是词全从对方落笔,这就加倍地表现出他那强烈而深挚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上片写室外秋景及心境:拒霜花开,斜燕南飞,而征人消息杳然,无人传递,倍感秋色凄凉。此处秋景其实清爽:拒红霜,晴空碧,雁斜飞,并无黯淡之状。元代白珽《西湖赋》云:“秋荣不淡,拒霜已红。”然而木芙蓉性颇耐寒,且能“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虽时至晚秋而红艳如故。唐李群玉《九日》诗云:“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黄昏残阳,斜雁向人,色彩昏暗,氛围悲凉;而此处则是碧空如洗,天阔气清,斜雁南飞,氛围开朗。思妇眼中之秋景乃“有我之境”:或许征人有约中秋返家团聚,此时拒霜已开,不见人归,虽花红而难令伊人心暖;常言鸿雁传书,如今雁群斜飞未传征人消息,虽天碧亦是伤心碧,只能令伊人心伤。因此,凄凉的并非秋色,实乃思妇心境。

  下片写室内情形及愁绪:帘幕低垂,因以银蒜相压而纹丝不动,伊人寂寞难熬,只能以玉钗敲竹派遣烦愁。敲竹的细节刻画乃词人独创,此处伊人以玉钗敲竹,其声极不堪,其情更愁惨,确是奇绝之笔。结局写菊花盛开,时近重阳,征人归期乃“信茫茫”,既与首句意象呼应,又启人联想:伊人独守闺房,心境凄凉,愁思如缕,已是“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九日》)全词景情俱到,亦情亦景,交织浑融,读起来凄凉孤苦,使人惆怅不欢。 

  这首词在意象使用上主要采用了渲染法,尤其是对“秋”的渲染。不知何时,思念的人在远方传来消息说秋天会回到她的身边,于是秋就超出本身作为季节的含义,成为了相见的时间,成为期盼的季节。这词中首先是“拒霜”花开,然后“两行秋雁”,后更直接说“晚秋风景”、“黄花开”以及“近重阳”,这些都在刻意点染季节。可以说这首词是通过渲染秋来突出愁,要表达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

  除用渲染法表达情感外,词中还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点染法,对“闲”进行了很好的点染。下片三句中人寂寞凄凉,万事无心,百无聊赖,无尽空虚,尤其是“玉钗敲烛”一句,表现的何等空虚。词中通过渲染和点染的结合,表现出客观世界的“秋”以及浅层内心世界的“闲”,从而将深层次的“凄凉”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宋墨著.此生拼却红颜醉 纳兰容若的情与词.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05:107-11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16页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昔我去¹草堂,蛮夷(yí)²³成都。
译文:宝应元年我离开草堂时,蛮夷正充斥成都城。
注释:¹去:言离开。²蛮夷:指徐知道叛乱是纠集的川西羌兵。³塞:犹言充斥。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今我归¹草堂,成都适无虞(yú)²
译文:而今我返回草堂,正值成都安定无忧之际。
注释:¹归:言返回。²虞:忧患。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
请陈¹初乱时²,反复³乃须臾。
译文:让我陈述最初叛乱的情况,徐知道叛乱好像是转眼之间的事情。
注释:¹陈:陈述。²初乱时:宝应元年,七月徐知道叛乱初起时。³反复:指叛乱。
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大将¹赴朝廷,群小²起异图。
译文:因大将被召回朝廷,这伙群小便乘机窃据成都谋反。
注释:¹大将:指严武,当时他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²群小:指徐知道及其同伙。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请宵¹斩白马,盟歃气已粗²
译文:半夜斩白马盟誓,气势凌人。
注释:¹请宵:半夜。²气已粗:气势凌人。
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西取邛(qióng)¹兵,北断剑阁隅(yú)
译文:并西联邛州之南的羌兵以虚张声势,北断剑阁要道以抗拒长安王师。
注释:¹邛南:邛州(今四川邛嵊县)以南一带,当时为内附羌夷居所,知道引之为乱。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布衣¹数十人,亦拥专城²居。
译文:数十个跟随徐知道作乱的人,虽无官职,却也占城为王,独当一面了。
注释:¹布衣:指跟徐知道反叛之平民。²专城:指任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其势不两大¹,始闻蕃汉殊²
译文:但徐知道手下的人与羌夷头目各自争长,互不相让,并且蕃、汉殊情,以致叛乱后发生内讧。
注释:¹两大:两者并大。²蕃汉殊:蕃,汉不和而内讧。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西卒¹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译文:结果发生了羌夷兵的倒戈,叛乱魁首们彼此互相残杀。
注释:¹西卒:指李忠厚统帅的邛南羌兵。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焉知¹肘腋祸,自及枭(xiāo)(jìng)²徒。
译文:哪知祸起腋下,徐知道被自己部下所杀。
注释:¹焉知:哪知。²枭獍:在古典诗文请,常用来比喻狠恶忘恩的人。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义士¹皆痛愤,纪纲²乱相逾³
译文:当时主持正义的人对叛乱这都很愤恨,因为他们使国家的法纪政纲受到了破坏。
注释:¹义士:指当时倡议讨乱者。²纪纲:指封建王朝的法纪,政纲。³逾:越轨,引申为破坏。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译文:徐知道手下的李忠厚辈均拥兵自立,百姓成了各种势力头目们所宰割的鱼肉。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
唱和¹作威²³,孰肯辨无辜
译文:这伙群小竞相作威作福,谁肯为无辜受害的平民辩解呢。
注释:¹唱和:此唱彼和。²作威:恣意杀戮。³福:穷奢极欲。⁴辜:罪也。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眼前列杻械¹,背后吹笙(shēng)(yú)
译文:他们还一方面残害百姓,一方面寻欢作乐。
注释:¹杻械:刑具。在手为杻,在足为械,即脚镣手铐。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译文:他们在谈笑间滥杀百姓,长街上溅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到今用钺(yuè)¹地,风雨闻号呼。
译文:在他们行刑的地方,甚至风雨之时还可以听到冤魂的哀嚎声。
注释:¹用钺:指杀人。“钺”,古代兵器,方形圆刃,持以砍伐。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鬼妾与鬼马,色悲¹充尔²³
译文:被杀害之人留下的妻子、马匹为贼徒占有,这些遗孀甚至马匹还要含着内心的悲痛供其取乐。
注释:¹色悲:言面带悲色。²尔:你,你们。此指乘徐知道叛乱请,假平乱诛逆为名而为非作歹之徒。³娱:谓含悲供人取乐。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译文:国家法纪何在?实在令人不甚叹息!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贱子¹且奔走,三年²望东吴。
译文:我只得奔走于梓、阆之间,三年中都想离蜀而去东吴。
注释:¹贱子:杜甫自称。²三年:指宝应元年至广德二年,杜甫逃离成都,往来梓、阆间,凡三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弧矢¹暗江海,难为游五湖²
译文:由于那里也有战乱,结果竟难以成行。
注释:¹弧矢:犹弓箭,喻战乱。²五湖:指江苏太湖一带,古为吴地。
不忍竟舍此,复来剃榛芜。
不忍竟舍¹此,复来剃榛(zhēn)(wú)²
译文:我不忍舍弃这间花草堂,回来要除杂草杂木,重整庭院和药栏。
注释:¹舍:放弃。²榛芜:丛生的荆棘野草。
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入门四松在,步屟(xiè)¹万竹疏²
译文:入门见四颗小松树尚在,我漫步于万竿疏竹之中。
注释:¹步屟:著屐散步。²疏:疏朗。一解,林间空地。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旧犬喜我归,低徊¹入衣裾(jū)²
译文:往日养的家犬喜我久别乍归,它常情热的低回在我的身旁。
注释:¹低徊:徘徊留恋貌。²衣裾:衣腋下摆。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邻舍喜我归,酤(gū)¹携胡芦。
译文:邻居喜我归来,拿着葫芦买酒准备与我畅饮。
注释:¹酤酒:买酒。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大官¹喜我来,遣骑²问所须。
译文:大官严武喜我久别乍归,就遣人骑马来问我需要什么东西。
注释:¹大官:指严武。²骑:指跨马使者。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城郭¹喜我来,宾客隘(ài)²村墟。
译文:城郭间的邻人喜我久别乍归,他们来探视、问候我的人,简直挤满了整个村墟。
注释:¹城郭:指城郭间邻人。²隘:阻塞。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¹
译文:天下尚不得安宁的今天,当兵的都胜过迂腐的书生。
注释:¹腐儒:迂腐的书生,实指杜甫自己。
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飘摇¹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译文:在这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里,何处可安置我这个老头呢?
注释:¹飘摇:形容时局的动荡不安。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于时见疣赘,骨髓(suǐ)幸未枯。
译文:我真的成了多余的人,所幸的是还算活了下来。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饮啄(zhuó)¹愧残生,食薇²不敢馀。
译文:我既无用于世,在此余生里一饮一啄已感到惭愧,所以甘于清苦生活,不敢有所奢求。
注释:¹饮啄:此处杜甫以禽鸟自比,言个人要饮食。²食薇:吃野菜。“薇”,野草名,高二三尺,嫩时可食,常采以充饥。

  从形式上看,《草堂》用大量篇幅回溯了徐知道乱蜀的始末及其严重后果,是对旧史的重要补充,是诗史。而众多注家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肯定这首诗的价值的。这无疑是杜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这方面而论,《草堂》的确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例如对徐知道乱蜀原因:“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的准确把握;对汉、蕃相互勾结又相互火并的生动刻画:“请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对乱象错综复杂情况的巨细不遗:“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以及对贼谋“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的揭露,其广度和深度,是抵得上一篇徐知道乱蜀始末记而有余的。

  特别是“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虞”,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无比痛愤。当这位伟大诗人写到这里时,是站在审判台上,面对着毫无人性的魔鬼,怒不可遏地申斥他们的罪行的。一个“尔”字,就维妙维肖地表明了他那种面对魔鬼,痛予呵叱的坚定立场。死者而有妾,马,当然不是等闲之辈。这似乎有点为互相残杀而死的贼徒,或者为殃及阔人的枉死鬼而一表同情的嫌疑。其实不然,这是文学上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深一层写法。对鬼妾、鬼马尚且这样肆无忌惮地蹂躏、糟踏,则对一般老百姓的残忍、凶暴,更不消说了。杜甫的同情,始终是在无辜而死的老百姓一边的。

  然而仅仅看到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价值,尚不足以尽《草堂》的极致。《草堂》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除了上述这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方面,那就是,在回忆蜀乱始末的笔触上,融入了杜甫对严武最真挚的友谊,希望他面对“成都适无虞”、“天下尚未宁”的冷酷现实,认真思考“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的原因;吸取祸生肘腋的沉痛教训,整顿纪纲,厉行国家法令,不要重蹈“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的覆辙。《草堂》诗主要是按这样的构思,艺术地再现当时的乱象的。

  开头四句,诗人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他为“蛮夷塞成都”而去,为“成都适无虞”而归的心情,希望严武注意国家的治乱,同人心向背,息息相关,千万不能满足于眼前的“适无虞”。这是对严武的忠告,也是对当前形势的正确估计。论者多从它同下文的关系,许其为一篇之纲,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为了让严武清醒地记取“蛮夷塞成都”的惨痛教训,诗人接着写到:“请陈初乱时,反覆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请陈”者,请允许我(杜甫)陈于大将之前。“大将”者,剑南节度使严大将军武也。这就充分表明《草堂》主要是向严武陈情。而陈情的第一件事是“反覆乃须臾”间事,不可掉以轻心;是诗人把“群小起异图”,直接同严武赴朝廷联系起来。这固然可以说明严武举足轻重,国家安危所系,用《八哀诗》哀严武的诗句来说,就是“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但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严武治蜀还有严重问题,以至于前脚刚刚跨出成都,便祸生心腹。一句话,“群小起异图”,严武是不能完全辞其咎的。这是杜甫希望严武认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杨伦对“请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加了“写出草草乌合光景”八个字的旁批。需要补充一句:岂止草草乌合,他们在歃血为盟之初,就有过激烈争吵呢。这消息,是“气已粗”三个字透露出来的。气粗就是喉咙大,出大声气,是提劲争吵的形象语言。它生动地反映出:叛乱集团从一开始就有冲突,其发展为分裂,为自相残杀,而终归灭亡,是必然的。

  诗请“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这一句,也是很值得严武深省的大问题。布衣一般指老百姓。这就是说,除徐知道这股乱军,还有铤而走险的老百姓。当然,无论从组织,还是从性质看,其铤而走险的情况都极其复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他们都是逼上梁山的。在当时,除了这条路,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严武这个人,《旧唐书》批评他,一则说: “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再则说: “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三则说:“穷奢极靡,赏赐无度,蜀方间里,以征敛殆至匮竭。”这些,杜甫都是知道的。有时也尽过朋友之道,微言相感。但因爱才心切,加以严武“骄倨”,多言未必见纳,所以平常相处,表扬鼓励居多。徐知道的反叛,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的骚动,同严武上述缺点是有关系的。现在,再镇成都,不知道会不会认真总结“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的血腥教训,改弦更张,防患未然。杜甫从“遣骑问所须”这件小事上,深深意识到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再不提出,严武个人成败事小,天下安危事大。因而在痛愤之馀,结撰至思,向严武表明了“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的态度,同时,又通过初乱的回忆,提示了若干值得严武虚心思考的问题,目的都在促使严武的猛省,去其所短,用其所长,把两川的事情办好。

  《草堂》,杜甫“穷年忧黎元”的高大形象以及“何人怀抱尽”的谏诤风范,都是令人仰之弥高,即之弥亲的。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10:146-151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花鸭¹无泥滓(zǐ)²,阶前³每缓行。
译文:花鸭身上洁净无泥渣,常常在阶前缓步而行。
注释:¹花鸭:水禽。²泥滓:泥渣。³阶前:一作“中庭”。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译文: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不觉群心妒,休牵¹众眼惊。
译文:浑然不觉众鸭的惊猜与嫉妒,不要惹得众眼受惊。
注释:¹牵:惹得。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稻粱¹²汝在,作意莫先鸣³
译文:你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先出声。
注释:¹稻粱:鸭饲料,比喻禄位。²沾:沾受恩惠。³先鸣:比喻直言。

  这是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花鸭身无泥渣,阶前徐行,羽毛独立,黑白分明。颔联展现了诗人发现花鸭致祸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状,进而在尾联直接呼劝花鸭:受人恩惠就不要“先鸣”,这也是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这首诗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诗人明白提醒读者,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不染泥滓,而且步态从容不迫。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众鸭竞食,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举止显得与众不同,花鸭不与众鸭争食,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并招来不测之灾。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写诗人所见。原来“花鸭”毛色不杂,只有“黑”“白”二色,但这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两种对比色。它正象征着花鸭,甚至也是诗人那“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可见“花鸭”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诗人注意、得到诗人赞赏的。

  这句诗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别玩味,它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赞赏花鸭立身行事,态度特别分明、不容丝毫苟且;其一是饱含着诗人对花鸭处世过于分明会导致祸患的深深忧虑。体会到这一点,在读到后面诗人直接出场呼劝花鸭的诗句时,才不会感到突然。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前一句仍是叙写,但已侧面展现了诗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状,后一句则是直接呼劝了。“不觉”二字,表现出花鸭十分超然的精神,对众鸭的惊猜、嫉妒浑然不觉,或者竟是满不在乎。这是花鸭受诗人赏爱的一个原因,也是花鸭致祸的根源。花鸭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诗人却已有过类似的教训。回想当初疏救房琯那惨痛的一幕,正是与花鸭此时处境很相似。诗人由己及鸭,不由为花鸭的处境忧心忡忡。诗人动了感情,撇开鸭与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劝花鸭了。实际上,“不觉”一句已暗含了诗人的劝诫,联系后一句“休牵众眼惊”的明劝,这一句所暗谕的花鸭要“警觉”“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是进一层劝说。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鸭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呜叫了,那样会触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义,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反思自己沾受肃宗之恩作左拾遗,最后终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

  杜甫这里的“莫先鸣”,其精义就是要处于“鸣”与不“先鸣”之间,不能不鸣,也不能先鸣。杜甫丢掉谏官,缘于先鸣。以后流离陇蜀,依人为生,不鸣则无从致“稻粱”;当然更不能先鸣,一旦先鸣,既沾之“稻粱”又会失去。杜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通过提醒和劝诫花鸭而曲曲传出,读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当时处境之艰难。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288-290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出临皋(gāo)¹而东骛(wù)²,并丛祠而北转。
译文:步出临皋向东驰行,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注释:黄泥坂(bǎn):地名,在黄州。¹临皋:指临皋亭。²骛:驰行。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走雪堂之陂(pō)(tuó)¹兮,历黄泥之长坂。
译文: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
注释:¹陂陀:宫殿的台阶。《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大江汹以左缭(liáo)兮,渺云涛之舒卷。
译文: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
草历层累¹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qiàn)²
译文: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
注释:¹层累:重叠。²葱蒨:草历青翠茂盛貌。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xǐ)¹而盘桓。
译文: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注释:¹徙倚:徘徊,《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miǎn)¹
译文: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
注释:¹眄:斜视。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译文: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译文: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释宝璐而被缯(zēng)¹兮,杂市人而无辨。
译文: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与闲杂市人没有区别。
注释:¹缯絮: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楚辞·九章》:“被明月兮佩宝璐。”白居易诗:“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译文: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译文: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译文: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qiáo)¹之我嫚(màn)²
译文: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
注释:¹樵苏:打柴割草的人。²嫚:迟缓,懈怠。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译文: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草为茵(yīn)¹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译文: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
注释:¹茵:褥子,衬垫。此句言以草为席,以土块为枕。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译文: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译文: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
于是蹶(jué)¹而起,起而歌曰:
译文: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
注释:¹蹶然:疾起貌。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译文:月色明亮,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岁既宴兮草历腓(féi)¹,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译文: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回到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注释:¹腓:枯萎。

  这首词分六层,先写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再写路途上悠然心态、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最后表达回朝无望的意愿。全词富含浪漫主义情怀,是词人纪游的得意之作。

  开头写出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先写路线:“出临皋”——“历黄泥之长坂”——“走雪堂”;再写景色:“大江”“左缭”,“云涛”“舒卷”,“草历层累”,“柯丘”“葱蓓”。可谓草历含情,江山多娇。

  第二层,写路途上“徙倚”“盘桓”的悠然心态。“旦往”“夕还”,时而徘徊,时而不前,景色虽美,不可停息,“娱余于一眄”就算满足。可谓无拘无束,悠哉游哉。

  第三层,写此次游时的潇洒风姿。“幼好”“奇服”,“老更变”“自哂”,“惊俗”“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与“杂市人”“无辨”。可谓奇装异服,一道独特风景。

  第四层,以双关语写路途上的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路远“莫往来”,守一席之地“而穷年”,我只好随意迈步“而远览”。走啊走啊,路走到了尽头而“旋反”。值得欣慰的是: “朝嬉黄泥”“白云”,“暮宿雪堂”“青烟”;鱼鸟不惊,樵夫倨傲。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忘。

  第五层,写黄泥坂上狂醉及其超然的浪漫情调。词人在进退维艰之际,只好歇脚黄泥坂,对酒当歌。初饮时,“被酒”所醉,边走边唱;继而烂醉, “放杖”仰卧;再则身不由己,便以“草为茵”,“块为枕”,进入梦乡,享受“华堂”“清宴”之清净美;进而“坠露”“湿衣”,映衬着“团团”“素月”。待到乡亲父老唤醒,险些被牛羊践踏。可谓一醉忘百忧,非常浪漫。

  最后一层,抒发游黄泥坂之幽情,表达自己回朝无望的意愿。东坡精神一振,起而高歌:月明星稀,迎余饯归。年岁已终,草历枯萎。归来归来啊,“黄泥不可以久嬉”。言外之意,怀古伤今:昔日孟德,雄风何存?归来渊明,是我前生。

  这首词系词人出游高峰年的纪游的得意之作,充满了悠然、潇洒、旷达、超然的浪漫主义情调。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303-130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