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水亭前千万景,登临不忍空回。水轻墨澹写蓬莱。莫教世眼,容易洗尘埃。
弄水亭前千万景,登临不忍空回。水轻墨澹写蓬莱。莫教世眼,容易洗尘埃。
收去雨昏都不见,展时还似云开。先生高趣更多才。人人尽道,小杜却重来。
收去雨昏都不见,展时还似云开。先生高趣更多才。人人尽道,小杜却重来。

línjiāngxiān ·nòngshuǐtíngqiánqiānwànjǐng

zhī sòngdài 

nòngshuǐtíngqiánqiānwànjǐng dēnglínrěnkōnghuí shuǐqīngdànxiěpénglái jiàoshìyǎn róngchénāi 
shōuhūndōujiàn zhǎnshíháiyúnkāi xiānshēnggāogèngduōcái rénrénjìndào xiǎoquèchónglái 
俞紫芝

俞紫芝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俞紫芝的诗修洁丰整,意境高远,气质不凡。《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三首。《全宋诗》卷六二○录其诗十六首。 ▶ 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何处望¹神州²?满眼风光北固楼³。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译文: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楼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注释:¹望:眺望。²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³北固楼:即北固亭。⁴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⁵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年少¹万兜(dōu)(móu)²,坐断³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注释:¹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²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³坐断:坐镇,占据,割据。⁴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⁵休:停止。⁶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⁷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⁸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词以一个问句开始,词人写道:“何处望神州。”“神州”指中原地区。“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接着写道:“满眼风光北固楼。” “北固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

  词人接着说: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楼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楼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楼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楼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据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于是,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据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却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617-1619

nánxiāng ·dēngjīngkǒuběitíngyǒuhuái怀

xīn sòngdài 

chùwàngshénzhōu mǎnyǎnfēngguāngběilóu qiānxīngwángduōshǎoshì yōuyōu jìnchángjiānggǔngǔnliú 
niánshǎowàndōumóu zuòduàndōngnánzhànwèixiū tiānxiàyīngxióngshuíshǒu cáoliú shēngdāngsūnzhòngmóu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见书,辄以指循行,口作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以备温故。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嘉靖辛卯¹,余自南都²下第³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门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见书,辄(zhé)以指循(háng),口作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¹⁰所谓兔起鹘(hú)¹¹时也。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jǔ)¹²,以备温故¹³。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¹⁴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译文:嘉靖辛卯年间,我在南都考试,未被录取而从南都回家,闭门闲居,亲朋好友们较少到访。因里面没有空闲的房子,白天住在家里,抱着小女儿逗趣,在小女儿是或者吃奶时,我就读《尚书》,小女儿也喜欢摆弄书,一看见书就就用小手指头顺着一行行的文字指着,同时口中念念有声,似乎很懂的样子。所以我一直没有把读书这件事荒废,偶尔有些感悟,就记录下来。不论想到什么都有有想写的冲动,手中的笔想停也停不下来,正像古人所说的“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一样。(因为)没有什么时间写文章,(所以)就把这些记录下来的感悟保存在箱子中,以用来日后复习。本人对文章的分析,因为有古代名家在,所以不敢和他们的相提并论,所以取名为《别解》。
注释:《尚书别解》:书名,是归有光读《尚书》的心得笔记。本文是他为自己这部书写的序言。¹嘉靖辛卯:即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是年作者25岁。²南都:南京。明初建都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陪都。³下第:科举考试落榜。⁴扫轨:扫除车迹,以示谢绝与外界交往。⁵嬉:游戏、玩耍。⁶循:顺。⁷行:书页上的字行。⁸不废:不被耽误。⁹意到即笔:有什么感受马上提笔记下。¹⁰昔人:从前的人。此指苏东坡。¹¹兔起鹘落:兔子刚刚跳起来,鹘:一种猛禽)就猛冲下去,本比喻动作的敏捷,后以之比喻作家、书画家创作时思绪与笔力的敏捷。此喻见于苏东坡《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 ¹²筥:圆形竹器。¹³温故:温习从前所学的知识。¹⁴古之诸家:在归有光之前分析《尚书》章句著名的有东汉马融的《尚书马注》、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等。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¹,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译文:我曾说过:看画家作画,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大小、胖瘦都画得很像了,但人们看了之后仍说不像,那一定只画外表而没有画到人的精神、气质等。我读书,不敢说是已经得到了书的“神”,但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努力地领悟书中的“神”罢了。
注释:¹瘠:瘦。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吴客¹独来后,楚桡归夕曛(xūn)²
译文:我从吴地独自前来,船桨在落日的余晖中归来向楚地。
注释:¹吴客:指作者。²夕曛:落日的余晖。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译文:山峦与大地浑然一体,佛寺与江波相望。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巢鹘(hú)形窥(kuī)¹,驯鸥(ōu)自作群。
译文:海鹘只观望却不取近山之物,鸥鸟像被驯服一样自然成群。
注释:¹巢鹘形窥物:相传金山旁的鹘山上栖居着鹘鸟。鹘鸟从不来金山跟海鸟搏斗,也不从附近的山上拿东西当食物,所以这么写。鹘:一种凶猛的鸟。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译文:寺中老僧遗忘了岁月,只是在山石看着江上的浮云。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挂绝壁¹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wù)齐飞²。四围不尽³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译文: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望无际的碧水,西风箫箫,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注释:沉醉东风: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属双调,南曲属仙吕入双调。¹绝壁:陡峭的山壁。²落残霞孤鹜齐飞: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残霞:落霞。鹜:野鸭。³不尽:数不完。⁴云帆:一片白云似的船帆。⁵潇湘画里: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

  “挂绝壁枯松倒倚。”首句描写悬崖之上一棵枯松倚绝壁而倒挂,既写出枯松的奇姿,又衬托出山势的险峻。作者放在小令的开头,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落残霞孤鹜齐飞。“写秋天傍晚江上明丽的景物。这两句刻意经营,本身极富形象感,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审美效应,从而一上来便先声夺人,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四围不尽山”两句,是对前面两句所写景物的概括,也是在意象上的扩大和补充。前面两句是镜头各对准一个焦点,摄取最动人的画面,他们的景观是具体的,但却是定位的,是在某一个方向上。现在加上这两句,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使他们看到除了上面所写到的景物之外,四围还有数不尽的山,无穷的水。这种大笔勾勒似的写景,为下面写”秋意“作了心理上的铺垫。

  “齐西风满天秋意。”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又确实有”意“可感。这境界既有物境,也有心境。曲写至此,自成一段落,它把秋景、秋意都提供给读者了。但是如果曲子就到此结束,它还不过是一幅没有人物的静物画,而且构图不够多样与丰富。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静静的夜,静静的湘水,一只船,高挂着云帆,悠悠前进。“月影低”说明月亮才刚刚升起,它的清光投射在船帆上,使帆影显得低而且长。在这里,作者把自己摆进图画中,成为画面中的一员。人物出现,画面顿时活了起来。因为“云帆月影”的夜航点缀了清旷的江面,太富有画意了,而且地点正好在潇湘之上,就像一幅潇湘景物图一样,所以说“载我在潇湘画里”。

  整首小令写的都是潇湘行舟所见。是按照时间顺序道来。作者的态度,更多的是冷静的观照二视野所及,潇湘两岸的山水风物,都使他感到心旷神怡;虽然两风的轻拂带来了满天的秋意,传统的季节感受,加上身在旅途,不能不使他产生微微的萧瑟之感;但因为他身为湖南宪使,也许是外出公干,也许就在赴任途中,所以心境是平静的。正因如此,我们获得了一幅气象阔大、意境飞动的秋光图。

参考资料:
1、 王辉编著.唐诗·宋词·元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08:第391页

chénzuìdōngfēng··guàjuésōngdào--zhì

guàjuésōngdàoluòcánxiáfēiwéijǐnshānwàngqióngshuǐsàn西fēngmǎntiānqiūjìngyúnfānyuèyǐngzàizàixiāoxiānghuà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sè)¹鸣嘈(cáo)嘈,两山足²猿猱(náo)³
译文:涩滩的流水嘈嘈不休,两岸山上到处跑着猿猴。
注释:¹涩滩:在今浸县西九十五里。²足:多。³猿猱:即猿猴。猱,猿类,善攀折。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白波若卷雪,侧足¹不容舠(dāo)²
译文:陵阳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侧立在水中不能穿过小舟。
注释:¹足:通“石”,意指巨石。²不容舠:谓两岸狭窄,容不下小船。舠:小船。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gāo)
译文:船夫和渔人,一年里恐怕要撑折一万支船篙在这里头。

  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东南部,上游水流湍急。“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这是写上游江水蜿蜒曲折,两岸千嶂绝壁,翠竹凌空,奇秀多姿。而下游自泾县至芜湖汇入长江,沿途水流平缓、清澈如镜、良田平畴、阡陌如秀、人如画中游。可见在唐代青弋江上游就有舟楫往来。

  诗人抓住陵阳溪至涩滩一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点,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险滩的图象:江水咆哮,冲击着滩中的巨石,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嘈嘈之声;翻涌的波涛,撞击在岩石上,激起了象雪一样的浪花;两岸山林里还不时传来一声递一声的猿猱的哀鸣;江滩里侧石凌出,就连如叶的小舟也难以通行。然而,就在这凶险万分的涩滩,渔夫和舟子,为衣食所迫,不得不终年与惊涛骇浪搏斗。看!就在那远远的江面上,又来了一只渔舟,舟人正撑着长长的竹篙在艰难地前进……诗中最后两句,“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便是全诗主旨的所在,集中地再现了劳动人民危险艰辛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斗争精神。

  这首诗尽管篇幅短小,但在艺术表现上还是很有特色的。诗的前四句摹声状物极力渲染自然景物的险恶气氛,作为画面的背景,极好地烘托了画面主体部分的夸张描写。相反,最后两句对于渔人舟子撑篙行船艰苦万分的夸张描写,又进一步点染了江滩的险恶。画面上,这种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着重突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采用了绘画上传统的大写意的手法。诗人在刻画意境时,能够抓住景物给人感受最强烈的几点,于大处落墨,笔触简劲,而不是象工笔画法,力图笔笔不苟,枝叶筋脉,纤毫不爽。诗中“撑折万张篙”一句,似乎是细节刻画,但也是仅此一笔,而且是经过了大胆的夸张。所以全诗侧重表现的并不在于细微的真实,而是在于捕捉事物的神韵,予以强烈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323-324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5 .

xiàjīngxiànlíngyángzhìtān

bái tángdài 

tānmíngcáocáo liǎngshānyuánnáo 
báiruòjuǎnxuě róngdāo 
zhōurén chēngzhéwànzhāngg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