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何村不著桥,中桥跬步即云霄。
青帘望市雷鸣腹,黄帽推船水没腰。
六月彤云摇旱火,一潮清浪卷晴飚。
平生未惯舟行陆,铁石心肠也合消。
泽国何村不著桥,中桥跬步即云霄。
青帘望市雷鸣腹,黄帽推船水没腰。
六月彤云摇旱火,一潮清浪卷晴飚。
平生未惯舟行陆,铁石心肠也合消。
岳珂

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63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
秋晓¹上莲峰²,高蹑(niè)³倚天青壁。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
译文:秋日早晨攀登莲峰,脚踩在那高耸入云、苍青一色的崖壁上。谁与我相伴?惟有天坛山上的藤杖。
注释: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¹秋晓:秋天的早晨。²莲峰:指华山。此处指出词人攀登的山峰。³蹑:踩,踏。⁴倚天:形容极高。⁵放翁:陆游的号。⁶天坛:山名,即河南王屋山绝顶,传说为轩辕祈天所。唐司马承贞修道于此。⁷策:杖,此即指藤杖。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
(kēng)¹忽变赤龙飞²,雷雨四山黑。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kān)³(jí)(lì)
译文:巨响声中藤杖化而为龙,顷刻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四周群山暗。谈笑间,千里沃野受到神龙布雨的润泽后,辛勤一年的农民终于获得了丰收,可笑终日陪伴着僧众们诵经念佛,却是百无一用。
注释:¹铿然:形容撞击的声音。²忽变赤龙飞:据晋人葛洪《神仙传》,壶公以一竹杖给费长房,费骑竹杖还家后,竹杖化为青龙。³禅龛:供奉佛像的小阁子,此泛指禅房。⁴楖栗:木名,可作杖,后借为杖的代称。

  陆游作品里多次提及华山,应是因为“华山天下险”,令人神往。《好事近》便是一篇神游之作,与其屡屡表现的家国之思不同的是,这篇词作表达了为民谋福的愿望。

  上片写词人幻想的登山情形。“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莲”的意象常见于佛教文化,与后文提及的“禅龛楖栗”相映成趣。前两句道明词人登莲花峰的时间是在秋天的早晨,而“倚天青壁”则形象地勾勒出莲花峰高耸入云、苍青一色的神韵,开阔了词文的意境,映照出词人旷达的胸襟。“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此词中另一主角在此登场,即被词人称作伴侣的“天坛轻策”。“天坛”,在传说中是天神聚会之所,可见词人不仅仅是神游,更有神话色彩。在词人看来,取自“天坛”、由轻藤制成的拐杖,蕴涵着无穷神力,成为词人神游时的至宝。雕鞍尚配宝马,这拐杖既是神物,其拥有者的形象也被幻化得似人又似神,但词人的想象力远不止此。

  下片是词人由拐杖而生发的更加离奇的浪漫幻想。“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两句化用晋人葛洪《神仙传》中关于费长房的典故。在这里,词人将“天坛轻策”化而为龙,去施云布雨。“铿然”二字尤言巨响声中,“天坛轻策”化而为龙,为这一转化增添了神话色彩,同时也渲染了气氛——顷刻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造就出神龙天降的应有条件。尤其“四山黑”三字,既是说阴云低垂,遮光蔽日般笼罩,同时也烘托出神龙出现时的神秘情境。“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紧承前两句,写千里沃野受到神龙布雨的润泽后,辛勤一年的农民终于获得了丰收,“谈笑”二字言其轻巧简单;相较于此,“禅龛楖栗”终日陪伴着僧众们诵经念佛,却是百无一用。这两句是词人对佛家、僧人的嘲笑,倘与词人生平志愿相联系,说他在暗讽朝廷偏安江左,不图恢复,也不为过。

  整篇词从头至尾以情景相互交替的手法写出,但是在细读之后又可以发现景语之中有情语,情语之中含景语,情景相生相系。全词的风格浪漫恣肆,将万丈的豪情和高远的景象紧密结合,绘制了一幅激情品扬的图景。

参考资料:
1、 彭国志.豪放词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第80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22页

hǎoshìjìn··qiūxiǎoshàngliánfēng--yóu

qiūxiǎoshàngliánfēnggāoniètiānqīngshuífàngwēngwèibànyǒutiāntánqīng

kēngránbiànchìlóngfēiléishānhēitánxiàozuòchéngfēngsuìxiàochánkānzhì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一棹(zhào)¹春风一叶舟,一纶²茧缕(lǚ)³一轻钩。花满渚(zhǔ),酒满(ōu),万顷波中得自由。
译文: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波涛之中。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在万顷水面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何等潇洒自在。
注释:¹棹:摇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长的叫棹。²纶:钓鱼用的粗丝线。³茧缕:丝线,这里指渔弦。茧,茧丝。⁴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⁵满:《五代名画补遗》作“盈”。此外各本作“满”。⁶瓯: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⁷顷:土地面积单位。一百亩为一顷。

  此词与另一首《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题的是同一幅画《春江钓叟图》,词的内容、意趣亦大体相同,都是表现作者的避祸之心和遁世之思。

  首句点明钓叟是在水波中,小船上。“棹”字名词作动词用,与“春风”构成语句,很是生动,仿佛木桨划动的不仅是水,更有春风,将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而且这种写法又将春风与绿波融为一体,与结句的“万顷波中”作前后的照应,语言精巧,有“一石三鸟”的笔力。首句写景,景中有情,接下来仍是直接的抒情。“酒满瓯”,见出兴致之高。“茧缕”“轻钩”写简朴,而“钩”之所以“轻”,是因为无鱼上钩。钓鱼而不求鱼,是作者志不在得鱼的缘故。这就将画中人物写得神情饱满,志逞意得,由此引出结句中的“得自由”之高声唱颂,进一步强化钓叟的快乐。

  春风泛舟、茧缕轻钓,此词仍是写画意,但作者寓意转淡,转以画境的空阔辽远和优悠自在为主,是一种衬托、渲染的用法,与《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有意”“无言”稍不同。“花满渚”“酒盈瓯”实写美景,虚写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畅然而出。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取“一”与“万顷”相映照,细巨对应,工整而精妙。

  此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
1、 蒋方 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35-137
2、 张玖青.李煜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第二版):28-29

··zhàochūnfēngzhōu--

zhàochūnfēngzhōulúnjiǎnqīnggōuhuāmǎnzhǔjiǔmǎnōuwànqǐngzhōngyóu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
(xián)¹渐灭,沙动荒荒²月。极目天低无去鹘(gǔ),何处中原一发³
译文:船边的灯火渐渐熄灭,朦胧的月光在沙滩上摇荡。极目远望,只见天边低垂不见飞鹘,哪里是青山微如一发的中原?
注释:夜发香港:作者1904年任广东学政,因与总督矛盾,托病归去。这首词写于1905年作者离开广东,经香港北归时。¹舷灯:船边灯火。²荒荒:月色朦胧。³“极目天低无去鹘(hu)”两句:化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中“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句意。鹘,鸟名,鹰隼类,非常凶猛。
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江湖¹息影²初程,舵(duò)³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译文:归隐江湖休息才是第一程,舵楼里随风飘出愤怨的笛声。我不信狂涛东驶不可挽转,蛟龙已偶尔对我说分明。
注释:¹江湖:隐士所居,相对朝廷。²息影:隐居休息之意。³舵楼:掌舵之处。⁴笛:轮船汽笛。⁵偶语:相聚议论或窃窃私语。《史记·高祖本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上片先以二句勾勒并渲染近岸海面的浓重夜霾。船上灯的渐次熄灭,一个“渐”字将夜渐深的时间流程抉现,而秋月荒凉渐由水天交接处升起也在灯灭之际愈显突出。月色照在沙滩上呈现一种恍惚迷幻之感正是从这样的视野中得来。“沙动荒荒月”五字具现其老辣洗炼而又深刻的笔力。“荒荒”既有荒凉之意,又兼恍惚之味。“荒”可通恍,荒忽亦即恍惚。于是,隐约难辨的幽暗状貌毕现纸上。而那个“动”字最见警策灵动,把恍惚感觉中海边沙滩在迷离月色下似现若隐的景象写得极真切,视觉引起的复杂感知既生动具体,词人寂寥孤寒心情由此亦被写足。“极目”二句翻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句“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然而同样写在岭南,东坡用的是肯定判断句式:“是中原”,朱强村却用的乃是反诘疑问语势“何处中原一发”?这样,对国事的忧伤以及内心迷茫消沉的情绪显得特浓,再回过头去体味“沙动荒荒月”这“月”的意味,就很有点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携盘独出月荒凉”的境界了。“一发”是“一线”之意,“鹘”,鹰隼之属。“无去鹘”,象征孤寂,寥落。 下片首句表明从此低影江湖,将跳出凶险的宦海。“江湖”相对于朝阙。对一个原期有所作为的忠爱于君国的士大夫说来,低影退隐实出于不得已。但此举虽多少有点无可奈何,然而毕竟坚持了自己不随波逐流、阿谀权势的节操风骨,由此而言,脱身漩涡浊流,亦不无轻快之感。拂袖而去,心底自安。“舵楼一笛风生”句正表现出这种微妙心态。笛声长鸣,离开岸驳,实即告别仕宦生涯,与那个王朝政权分手了;“初程”二字与“风生”贯连体味,确是沉重而又轻快、颇多矛盾心理。正因为轻快中原有沉重心绪在,所以结句慨然而道:我不信既倒之“狂涛”就能任意卷浪东去,汨没一切异己!难道不听见水底蛟龙分明仍在“偶语”么?“偶语”即耦语,相互私语。《史记·高祖本纪》有“诽谤者矣,偶语弃市”,指暴政行为。朱孝臧此处用“偶语分明”作结,无疑乃愤急语,是对岑春煊辈的抗争,下笔极见份量的。

qīngpíng··xiānggǎng--zhūxiàozāng

xiándēngjiànmièshādònghuānghuāngyuètiānchùzhōngyuánjiāngyǐngchūchéngduòlóufēngshēngxìnkuángtāodōngshǐjiāolóngǒufēnmíng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汉谣(yáo)¹魏什²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注释:¹汉谣:指汉乐府民歌。²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谁是诗中疏凿(záo)手?暂教泾(jīng)(wèi)各清浑¹
注释:¹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lùnshīsānshíshǒu··--yuánhǎowèn

hànyáowèishénjiǔfēnyúnzhèngrénlùn

shuíshìshīzhōngshūzáoshǒuzànjiàojīngwèiqīnghún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¹吉英殿²。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³。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qiǎo)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gàn)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shū)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国,但愿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尹,不久又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大怒,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不久世祖又有诏书制止赐死他,可是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47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观。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我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注释:¹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²吉英殿:北宋皇宫宫殿建筑之一,其始建于赵匡胤初年,原名广政殿,1032年更名为吉英殿,宋徽宗政和五年又改名右文殿,是皇帝策试进士和每年举行春秋大宴的场所(主要作为宴殿和策试进士使用)。³江万里:南宋丞相。⁴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⁵涕泣:哭泣,流泪。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