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翁老手竞超然,俗子何由与作缘。
放翁老手¹竞超然,俗子何由与作缘。
译文:我的老年生活悠然脱俗,世俗之人与我已经无缘。
注释:书室:书房。婆娑(pó suō):盘桓,停留。长句:古人用指七言诗。¹老手:老年身手,犹老身。
百榼旧曾夸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
百榼(kē)¹旧曾夸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²
译文:壮年酒量大,可以席地而坐喝很多酒,如今书室虽小陋,但是徜徉自适。
注释:¹榼:古代盛酒的器具。²壶天:本指鉴赏神仙境界,传说古代神仙施壶公。
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梅迎拄杖前。
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jì)梅迎拄杖前。
译文:梦醒之后看见曲折的屏风边放着一些橙子,雨后天晴拄杖出游,迎面见着早梅绽放。
吾爱吾庐得安卧,笑人思颍忆平泉。
吾爱吾庐得安卧,笑人思颍(yǐng)¹忆平泉²
译文:我甚是喜爱这平屋小斋,自在的安居其中,不必求田问舍,经营阔气的园林别墅。
注释:¹思颍:指宋欧阳修知颍州后,喜欢颍州风物,买田筑室于其地。²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有平泉别墅,饶园林之胜。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美睡¹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²
译文:睡得香甜酣适胜过按摩带来的舒适,江南的十月,天气还很暖和。
注释:¹美睡:睡得香甜酣适。²和:指天气温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译文:室中的门帘不卷而留香久,古老的砚台微微凹下而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月上¹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译文:月亮升起了忽然看到梅花的影子现出来了,随风时时送来高空中大雁的鸣叫声。
注释:¹月上:月亮升起。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一杯¹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²
译文:一杯酒太淡了您别笑话,牛背上我正扣着牛角而歌吟。
注释:¹一杯:指酒。²牛背吾方扣角歌:用宁戚喂牛叩角而歌的故事。据《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内篇等记载,宁戚,春秋时卫人,以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扣牛角而歌。齐桓公以为非常人,召见,拜为上卿。

  第一首。起联自我表述老年人的闲居生活“超然”脱俗,总结着作品的主旨。颔联则回忆过去,描写年轻时的豪爽饮量,能够“席地”而坐,一次能喝“百榼”酒,回忆起南郑诗中“雪中痛饮百楹空”的句子,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对句写现在,紧扣题目中的“明”字,描写书房阳光明亮,窗边景色优美,犹如“壶中天地”,虽然小而陋,却足够让人徜徉其中自得其乐。这联通过对比今昔,展现出豪情逐渐消减,对退隐老湖村的感慨,言外之意可见一斑。

  颈联出句描述梦醒后看到曲折的屏风旁摆放着一些橙子,不直接与诗人其他作品联系,难以理解其用意。然而,“菊枕”与被迫与诗人分离的前妻唐琬有关,前人已经注意到“橙子”与这件事的关系,但是还未深入研究。看来“橙子”可能是能引起诗人对失去的爱情回忆的物品。读过《秋晴出游》中“梦回有恨无人会,枕畔橙香似昔年”以及《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的“檐间雨滴愁偏觉,枕畔橙香梦亦闻”等句子,便能窥见其中的信息。了解这一点,才能体会到这句诗的真正意图。

  对句写“雨霁”之后,手拄着拐杖外出游玩,迎面看到早春的梅花景象。要理解“迎”字的表达,可以参考《探梅》中的“欲寻梅花作一笑,数枝忽到拄杖边”这两句。结联则描写平屋小斋,简洁可爱,不用去追求土地与房屋,经营着一个宽敞气派的园林别墅。“吾爱吾庐”句取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本诗的作者陆游自注:“李卫公忆平泉山居,欧阳公思颍诗,皆数十首。”

  第二首。起联写江南十月天气温和、“美睡宜人”,切题中的“暖”字。颔联写室中帘不卷而“留香久”,砚微凹而“聚墨多”,是细致的细节刻画,为陆游名句。这两联都写白天。颈联转写晚上,出句写“月”映“梅影”,幽细;对句写“风高”传送“雁声”,凄清。结联写喝淡酒亦可酣歌。用春秋齐桓公的卿相宁戚未出仕前为人挽车,在车前“扣牛角而歌”的典故,自表颓放,而兼叹壮志未伸,含意隐微。

  这两首诗把一些生活细节和片段感想组织起来。室内室外,白天晚上,怀旧写今,描景抒情,安排错落;思议古人,解嘲自适,壮气难回,旧恨萦心,随手拈来。感情中有喜悦的,有伤感的,有慷慨的,有凄恻的;描写有细致的,有疏淡的,有豪放的,有朴素的。不拘泥于一定的线索和集中的题材。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23-12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老年生活悠然脱俗,世俗之人与我已经无缘。

壮年酒量大,可以席地而坐喝很多酒,如今书室虽小陋,但是徜徉自适。

梦醒之后看见曲折的屏风边放着一些橙子,雨后天晴拄杖出游,迎面见着早梅绽放。

我甚是喜爱这平屋小斋,自在的安居其中,不必求田问舍,经营阔气的园林别墅。

睡得香甜酣适胜过按摩带来的舒适,江南的十月,天气还很暖和。

室中的门帘不卷而留香久,古老的砚台微微凹下而聚墨多。

月亮升起了忽然看到梅花的影子现出来了,随风时时送来高空中大雁的鸣叫声。

一杯酒太淡了您别笑话,牛背上我正扣着牛角而歌吟。

注释

书室:书房。婆娑(pó suō):盘桓,停留。长句:古人用指七言诗。

老手:老年身手,犹老身。

榼:古代盛酒的器具。

壶天:本指鉴赏神仙境界,传说古代神仙施壶公。

思颍:指宋欧阳修知颍州后,喜欢颍州风物,买田筑室于其地。

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有平泉别墅,饶园林之胜。

美睡:睡得香甜酣适。

和:指天气温和。

月上:月亮升起。

一杯:指酒。

牛背吾方扣角歌:用宁戚喂牛叩角而歌的故事。据《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内篇等记载,宁戚,春秋时卫人,以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扣牛角而歌。齐桓公以为非常人,召见,拜为上卿。

创作背景

  这首组诗是绍熙五年(1194年)陆游七十岁奉祠家居山阴时作。这时侯,陆游已为他的书室起过“老学庵”、“书巢”等名字,反映出他老年好学不倦的精神。这一年他又在屋子东面整治了一个小园,也有“小园风月得婆娑”之句。这首诗主要为记录在“书室”与“小园”中的活动情况而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23-124
赏析

  第一首。起联自我表述老年人的闲居生活“超然”脱俗,总结着作品的主旨。颔联则回忆过去,描写年轻时的豪爽饮量,能够“席地”而坐,一次能喝“百榼”酒,回忆起南郑诗中“雪中痛饮百楹空”的句子,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对句写现在,紧扣题目中的“明”字,描写书房阳光明亮,窗边景色优美,犹如“壶中天地”,虽然小而陋,却足够让人徜徉其中自得其乐。这联通过对比今昔,展现出豪情逐渐消减,对退隐老湖村的感慨,言外之意可见一斑。

  颈联出句描述梦醒后看到曲折的屏风旁摆放着一些橙子,不直接与诗人其他作品联系,难以理解其用意。然而,“菊枕”与被迫与诗人分离的前妻唐琬有关,前人已经注意到“橙子”与这件事的关系,但是还未深入研究。看来“橙子”可能是能引起诗人对失去的爱情回忆的物品。读过《秋晴出游》中“梦回有恨无人会,枕畔橙香似昔年”以及《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的“檐间雨滴愁偏觉,枕畔橙香梦亦闻”等句子,便能窥见其中的信息。了解这一点,才能体会到这句诗的真正意图。

  对句写“雨霁”之后,手拄着拐杖外出游玩,迎面看到早春的梅花景象。要理解“迎”字的表达,可以参考《探梅》中的“欲寻梅花作一笑,数枝忽到拄杖边”这两句。结联则描写平屋小斋,简洁可爱,不用去追求土地与房屋,经营着一个宽敞气派的园林别墅。“吾爱吾庐”句取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本诗的作者陆游自注:“李卫公忆平泉山居,欧阳公思颍诗,皆数十首。”

  第二首。起联写江南十月天气温和、“美睡宜人”,切题中的“暖”字。颔联写室中帘不卷而“留香久”,砚微凹而“聚墨多”,是细致的细节刻画,为陆游名句。这两联都写白天。颈联转写晚上,出句写“月”映“梅影”,幽细;对句写“风高”传送“雁声”,凄清。结联写喝淡酒亦可酣歌。用春秋齐桓公的卿相宁戚未出仕前为人挽车,在车前“扣牛角而歌”的典故,自表颓放,而兼叹壮志未伸,含意隐微。

  这两首诗把一些生活细节和片段感想组织起来。室内室外,白天晚上,怀旧写今,描景抒情,安排错落;思议古人,解嘲自适,壮气难回,旧恨萦心,随手拈来。感情中有喜悦的,有伤感的,有慷慨的,有凄恻的;描写有细致的,有疏淡的,有豪放的,有朴素的。不拘泥于一定的线索和集中的题材。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23-124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8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玉瘦¹香浓,檀(tán)²深雪散。今年恨³、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探。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译文:细细的梅枝,浓浓的梅香,馨香一直持续到雪化。想起赏梅,发现已经过了赏梅时节,只剩下遗憾。寄居在外,路途漫漫。白日如此漫长,倚栏望去。
注释:¹玉瘦:比喻梅花的清秀之姿。²檀:比喻花的香味。³恨:遗憾。⁴探:观赏。⁵江楼楚馆:泛指旅舍。⁶云闲水探:形容行程遥探。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¹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²、数声羌(qiāng)³
译文:宴上客人来来去去,杯中满是美酒。歌声唱合,如行云流水。那些最早开花的梅枝要在它们还没开败时,就要多采剪。人身的聚散本是匆匆,独上西楼,听那幽怨的羌笛声。
注释:¹南枝:向阳梅枝,最先发花。²西楼:指思妇住处。³羌管:即羌笛。笛曲中有《梅花落》,甚为凄凉。

  上片开门见山,吟咏梅花且叹悔此次赏梅又迟来了一步。梅花,以其寒冬腊月发花,且有坚贞耐寒之志而深受爱重,在我国历来有“国花”之称誉;其花五瓣,花色有白、亦有红;古人赏梅讲究“四贵”,除贵曲不贵直,贵疏不贵密之外,也贵梅花之瘦不贵其肥,贵梅花之合(含苞)而不贵其开(盛放)。“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是说: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飘逸,浅红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显得色泽浓艳,它们散发着袭人的香气;白雪正在消融,那雪压梅枝的美景已不见;真真令人遗憾,没想到赏梅竟然又来晚了。一个“又”字,表达了词中主人年年探梅、年年叹晚的心情;当然只有面对爱之甚深的对象,才会发出“恨晚”的叹息。此处也足见作者遣词匠心之一斑。

  “江楼楚馆,云闲水探。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之句,交待了赏梅的环境地点、写出了探眺近俯的自然景色,也刻划出了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句中“楚馆”的“楚”字,本指春秋战国时的楚地,即今之湖南、湖北一带,此处泛指江南。在长江之滨的楚地南天,错落矗立着无数亭台楼馆,这里梅花竞放,又是赏梅的好去处;仰望白云闲散依蓝天而飘浮,俯视碧波涟漪逐江水而流逝;清凉的白昼是这样漫长,沉醉在阵阵梅香中的探梅人,凭倚着雕栏放眼探望,信手卷弄着低垂着的翠绿色的帷帘。上片至此而止,主要是侧重写景的幽深、人的安闲,为下片不平静心情的抒发埋下伏笔,达到以静衬动的效果;当然,如果说此处静中伏有波澜的活,便是“清昼永”中的“永”字撩起的。“永”是长的意思,人物感觉上的时间是长还是短,随人的心情而变:欢乐嫌短,愁苦恨长,这是人之常情。那么词中人“清昼永”之说,内里是否包含着几分惆怅。

  下片“坐上客来,尊中酒满”两句写的是良友相聚、举杯飞觞、开怀畅饮、纵歌抒怀的场面。“歌声共,水流云断”,充满诗兴豪情的文人雅士对酒自是高歌,面对着象征高雅气节又令人心神陶醉的梅花。于是,群情激动,纵情引吭,你唱我和,这歌声充塞天地、嘹亮悠扬,上遏白云、下断流水。该词至此,欢乐之情已达顶巅,激越的情绪随着歌声止歇渐渐平静下来,另一种心态便代之而起,词人的笔触也宕然转开,回到赏梅的现场“南枝可插,更须频剪”,然后便在“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的颇怀伤感的声中戛然止住。从字面意思看这几句是指点着眼前的梅树;那南边向阳枝头上的花儿令人喜爱,可以攀折供插,需趁着它方开未残,快多些采剪,或簪在鬓边,或插放几案,把梅的疏姿倩影和梅的寒香冷艳尽多的留在身边;千万不要等到花瓣残落、随风化泥的时刻再惆怅留连。弦外之音却是借物抒情,感伤光阴流逝,花开花落,容颜易老,聚少离多,人生得意与相聚之时需尽情欢畅,待到《梅花落》的曲调已经奏起,羌笛声声泣诉别离的时候,离愁别怨便会铺天盖地地袭来了。

参考资料:
1、 周笃文.李清照词鉴赏[M].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1986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¹身。
译文:从早到晚都点着灯火,肉体逐渐年长。
注释:¹长年:即年长,年龄增大。《韩非子 奸劫弑臣》虽长年而美材。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紫阁(gé)¹未归日,青门²又见春。
译文:还没从紫阁回归,就又要投入青门了。
注释:¹紫阁:仙人或隐士的居所。²青门:泛指隐退之处。沉砺《感怀》息影青门学种瓜。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掩关¹寒过未,开定²草生新。
译文:坐关不觉寒冷的天气都已过尽,开定的时候都长出了新草。
注释:¹掩关:又叫坐关,为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的一种修行方式,时间往往较长。²开定:指结束坐关行为。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自有林¹中趣,谁惊岁去频。
译文:心中自然有在禅林的乐趣,谁会对一年的过去而惊讶呢。
注释:¹林:应指禅林,即寺院。

xīnnián

 tángdài 

rándēngzhāo jiànzuòchángniánshēn 
wèiguī qīngményòujiànchūn 
yǎnguānhánguòjìn kāidìngcǎoshēngxīn 
yǒulínzhōng shuíjīngsuìpín 
秋尽。叶翦红绡,砌菊遗金粉。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秋尽。叶翦(jiǎn)红绡¹,砌(qì)²遗金粉³。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译文:秋天即将结束。叶子红得就像从红色薄绸上裁剪下来的一样,台阶旁的菊花洒落下点点金黄的花粉。大雁排成一字形飞来,捎来边塞之地的书信。
注释:甘草子:词牌名。¹叶翦红绡:秋天的植物叶子都变成了红色,落叶犹如裁剪下来的红丝绸一样。绡,生丝织成的绸子。²砌菊:栽种在门前台阶两边的菊花。砌,台阶。³遗金粉:撒落在地上的菊花花瓣或花粉,因菊花是黄色的花,因而称为金粉。⁴雁字:大雁飞行时所排列而成的字。⁵一行来:有一行大雁飞来。⁶边庭:边塞。
飘散露华清风紧。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慵整顿。聚两眉离恨。
雁散露华¹清风紧²。动翠幕³、晓寒犹嫩。中(zhòng)残妆慵(yōng)整顿。聚两眉离恨¹⁰
译文:萧瑟的秋风吹散露珠,吹动翠色的帘幕,早晨的寒意还很轻微。醉酒后身体不适,妆容已残,懒得打扮。一双眉毛因对离别的幽怨而紧紧皱了起来。
注释:¹露华:露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的光华。一作“落花”。²紧:急。此句是说清风把早晨凝结的露珠吹得雁散而去。³动翠幕:清风吹动绿色的帷幕。⁴晓寒:早晨的寒冷。⁵犹嫩:还不十分太冷。⁶中酒:喝醉酒身体不适。⁷慵:懒。⁸整顿:梳妆整理。⁹聚两眉:皱眉头,人在皱眉头时两眉相聚,所以称聚两眉。聚,一作“蹙”。¹⁰离恨:对离别的幽怨。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与可¹以墨为竹,视之良²竹也。
译文: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有竹之神韵。
注释:¹与可:即文同,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与苏轼、苏辙为从表兄弟。操韵高洁,以学名世,尤擅墨竹。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苏轼作《筼筜谷偃竹记》以示悼念。²良:精良,指所画墨竹能得竹之神韵。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刑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秾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 命于天¹,赋刑于地²。涵濡(rú)雨露³,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kē)布叶,逮(dǎi)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chán)¹⁰以闲媚¹¹。涉¹²寒暑之徂(cú)¹³,傲冰雪之凌厉¹⁴。均一气于草木¹⁵,嗟(jiē)壤同而性异¹⁶。信¹⁷物生¹⁸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¹⁹。今子²⁰研青松之煤²¹,运²²脱兔之毫²³。睥(pì)(nì)²⁴墙堵²⁵,振洒²⁶(zēng)(xiāo)²⁷。须臾(yú)而成,郁乎萧骚²⁸。曲直横斜,秾(nóng)纤庳(bì)²⁹,窃造物之潜思³⁰,赋生意于崇朝(zhāo)³¹。子岂诚有道者³²邪?”
译文: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的了?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
注释:¹ 命于天:从上天获得生命。²赋刑于地:由大地赋予形体。刑,通“形”。³涵濡雨露: 雨露的滋润。涵濡,滋润,沉浸。⁴振动风气: 节气的激荡。⁵解驰:分开枝条,迅速生长。⁶散柯布华:展开枝条和绿叶。华,这里指竹叶,《历代赋汇》即作“叶”。⁷逮:等到。⁸遂:完成,这里指嫩竹成长为劲竹。⁹疏直:疏阔挺直。¹⁰婵娟:姿态秀美。¹¹闲媚:娴雅妩媚。¹²涉:经历。¹³徂变:寒来暑往的变化。徂,逝去。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后先相继,自夏徂秋。”¹⁴凌厉:气势迅猛。¹⁵均一气于草木:先天之气平均布施于万物。一气,混沌之气,古人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¹⁶性异:秉性相异。¹⁷信:诚然,确实。¹⁸物生:物性。生,通性,资质,禀赋。¹⁹虽造化其能使:纵然是上天创造化育,岂能使竹变成这样。其,犹“岂”。使,指限定和改变。²⁰子:对文同的尊称。²¹研青松之煤:以松烟所集的煤灰研磨成墨汁。沈括《梦溪笔谈·杂志》:“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也。”²²运:挥动。²³脱兔之毫:兔毫制成的毛笔。²⁴睥睨:斜视,指聚精会神,胸有成竹。²⁵墙堵:这里指作画的粉壁。²⁶振洒:挥洒自如。²⁷缯绡:缯帛丝绢。²⁸郁乎萧骚:郁郁葱葱,潇洒摇动。萧骚,风吹竹叶的声音。²⁹秾纤庳高:粗细高矮。庳,低矮。³⁰窃造物之潜思:从造物主那里窃取潜心的构思。³¹赋生意于崇朝:即刻赋予生机意趣。生意,指生命力。崇朝,也作“终朝”,指从天亮至早饭时刻,即早晨,比喻时间短暂。³²有道者:懂得万物之本原和万物运行规律的人。《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者,万理之所然也。”苏轼《跋文与可墨竹》:“与可曰:‘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是病也。”’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子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淡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至若藂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荦埆,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以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与可听然¹而笑曰:“夫子²之所好者,道也,放³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shì)乎竹间,偃(yǎn)¹⁰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jì)¹¹,山空¹²日出。猗(yī)¹³其长,森¹⁴乎满谷。叶如翠羽,筠(yún)¹⁵如苍玉。淡乎自持¹⁶,凄¹⁷¹⁸欲滴。蝉鸣鸟噪,人响¹⁹寂历²⁰。忽依风²¹而长啸,眇(miǎo)²²掩冉²³以终日²⁴。笋含²⁵(tuò)²⁶而将坠²⁷,根得土而横逸²⁸。绝²⁹涧谷而蔓延,散³⁰子孙乎千亿。至若藂(cóng)薄之余³¹,斤斧所施³²。山石荦(luò)(què)³³,荆棘生之³⁴。蹇(jiǎn)³⁵将抽³⁶而莫达³⁷,纷³⁸既折而犹持³⁹。气⁴⁰虽伤而益壮,身⁴¹⁴²⁴³而增奇⁴⁴。凄风号怒乎隙穴⁴⁵,飞雪凝冱(hù)⁴⁶乎陂(bēi)⁴⁷。悲众木之无赖⁴⁸,虽百围而莫支⁴⁹。犹复⁵⁰苍然⁵¹于既寒之后,凛乎⁵²无可怜之姿。追⁵³松柏以自偶⁵⁴,窃⁵⁵仁人⁵⁶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⁵⁷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⁵⁸而兴,而修竹森然⁵⁹。虽天造之无朕⁶⁰,亦何以异于兹⁶¹焉?”
译文: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如今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
注释:¹听然:张口笑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无是公听然而笑。”郭璞曰:“听,笑貌。”(裴驷《史记集解》引)²夫子:敬称,您。³放:扩展,推广。⁴崇山之阳:高山之南。《尔雅·释诂》:“山南水北谓之阳。”⁵庐:用作动词,搭建茅庐。⁶视听漠然:对外界的声响和景象无所知觉。⁷无概乎予心:心无杂念,无所系挂。概,概怀,关切,系念。⁸游:游伴。⁹饮食:均用作动词,饮水吃饭。¹⁰偃息:睡卧止息。¹¹雨霁:雨停天晴。¹²山空:山间雾散,空旷幽静。¹³猗猗:美盛的样子。¹⁴森:高耸繁茂的样子。¹⁵筠:竹皮。¹⁶淡乎自持:淡泊自守。¹⁷凄:沾湿的样子,这里指露水。¹⁸兮:一作“苟”。¹⁹人响:人声。²⁰寂历:寂静。²¹依风:随风摇曳。²²眇:注视,傲视。²³掩冉:同“掩苒”,小草随风倾倒的样子。²⁴终日:日暮。²⁵含:包含,包裹。²⁶箨:笋壳。²⁷坠:脱落。²⁸横逸:纵横延伸。²⁹绝:横穿,穿越。³⁰散:散播,繁衍。³¹藂薄之余:指杂生在草丛中的散竹。藂薄,丛生的杂草。藂,同“丛”。³²斤斧所施:被砍伐。施,施加。³³山石荦埆:散竹生长在石缝中。荦埆,怪石嶙峋的样子。³⁴荆棘生之:散竹与荆棘并生在一起。³⁵蹇:艰难不顺。³⁶抽:发芽抽茎。³⁷莫达:不能破土而出。达,幼苗出土的样子。³⁸纷:杂乱。³⁹持:相持,抗衡。⁴⁰气:元气。⁴¹身:竹干。⁴²以:因为。⁴³病:伤害。⁴⁴奇:奇挺,奇异挺拔。⁴⁵隙穴:山谷与洞穴。⁴⁶凝冱:结冰,冻结。⁴⁷陂池:池沼,池塘。⁴⁸无赖:无所凭依,无可奈何。⁴⁹支:支撑。⁵⁰犹复:仍然能够。⁵¹苍然:青绿挺拔的样子。⁵²凛乎:凛然,严肃而令人敬畏的样子。⁵³追:追随,仿效。⁵⁴自偶:自比,作为榜样。⁵⁵窃:谦词,窃比,私下效法。⁵⁶仁人: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⁵⁷忽乎:恍若,好像。⁵⁸勃然:勃发,兴起。⁵⁹森然:茂盛耸立的样子。⁶⁰天造之无朕:谓上天造化万物自然天成。无朕,没有迹象或先兆。⁶¹兹:指墨竹。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客曰:“盖¹予闻之:庖(páo)丁,解牛者也²,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zhuó)轮者也³,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译文: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是吗?”
注释:¹盖:发语词。²庖丁,解牛者也:见《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十九年,杀牛数千刀刃不钝。以其长期实践向文惠君阐明:事物纷繁复杂,只有反复实践,掌握客观规律,方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养生者取之:指文惠君从中领悟了养生之道。《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³轮扁,斫轮者也:见《庄子·天道》。轮扁,春秋齐国著名造车工,制做车轮七十余年。以其长期实践向齐桓公阐明:砍木做轮如同读书,需经长期实践才能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其心得甘苦唯自知不可言传;读圣贤书而缺乏独立思考,则所读者只是古人所遗留的糟粕。斫,砍削。⁴读书者与之:指齐桓公赞同轮扁所讲述的道理。与,赞许。⁵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天地万物内在的法则是同样的,只是人们遵循规律的外在方式有差异。从,遵循。为之,指具体的方式方法。⁶况夫:何况。⁷托:寄托,寄寓。⁸则非耶:难道不是。
与可曰:“唯唯!”
与可曰:“唯唯¹!”
译文: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注释:¹唯唯:应答之辞,顺应对方而不置可否的样子。

  这篇赋先写文同画艺的高超,再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最后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句式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全赋分三层。第一、第二段为第一层,此层以真衬画,极写文同画艺的熟练高超。此赋起笔扣题,先总写文同所画墨竹的精妙。“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这里的“良”字,不仅是“好”的意思,也包含着“真”、“美”的意思,是说文同的墨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所以“客见而惊焉”。然后此赋借客人之口,首先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条件和成长过程、它的禀性恣态、与众不同的品格神韵,接着笔触一转,如此物生自然、造化难使的竹子,文同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它绘写出来,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惊奇,所以客人禁不住要问:“子岂诚有道邪?”这一段作者用了“水涨船高”的写法,先极力铺写竹子的生长、恣态和神韵,目的是为突出文同画艺的高妙服务。第三段为第二层,此层借文同之口,述说文同画艺之所以达到如此境界的原因。首先借文同之口说:“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为下文确立纲领,接着叙写文同痴迷于竹,生活在竹子中间,心无旁鹜,观其形,体其神,察其变,会其德,从而由熟悉竹到喜爱竹,最终达到与竹化而为一。因此,当文同画竹时,便“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达到巧夺天工、与自然争奇的地步。最后两段为第三层,此层总结全文,说明文同之画竹,合于大道。作者首先用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相通,轮扁斫轮与读书之道相通两个事例说明“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接着用设问的方式,说明文同之画竹,同样也合于大道,从而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的这个社会生活根本的原则上。

  在艺术上,此赋除继承了传统的赋体创作手法如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其一,此赋构思精巧,行文流畅,前后联系密切,结构合理谨严。此赋第一层写文同画艺的高超,第二层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第三层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以“道”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而“道”的含义又随着文章的展开而逐渐丰富和深化。其二,写竹与写人,论画艺与论人品有机结合,人、景、情、理浑融一体,使全赋意蕴丰厚,耐人品味。其三,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其四,句式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王琳,邢培顺 编选.苏洵 苏辙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230-234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这首诗是论及柳宗元与谢灵运,主要是论柳宗元,是说柳近似于谢。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政治失意,纵情山水,肆意遨游,在山水中寻求慰藉,与当时“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相比,后人认为谢灵运的诗歌自然清新,有高古之风。元好问推崇谢灵运,认为柳宗元诗歌淡泊古雅,深得谢灵运之遗音。前两句在一起是说,谢灵运诗的风神容态,照映古今,后世诗人,谁能像柳宗元一样有谢客风容,并深有所得呢?后两句是说柳宗元的诗淡泊简古,如清庙之瑟,朱弦一拂,唱叹余音宛在,此冷寂神境,以暗喻道出,恰是如同当年谢灵运寂寞心境的写照。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yuánhǎowèn

xièfēngróngyìngjīnyuánshuíshìliǔzhōushēn

zhūxiányīnzàiquèshìdāngnián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