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高阁倚斜晖,廿载曾从此地归。
往事已随春草换,重来似觉故人稀。
孤城近水青山映,远树和云去鸟微。
欲系扁舟嗟未得,蘼芜新绿钓渔矶。
亭亭高阁倚斜晖,廿载曾从此地归。
往事已随春草换,重来似觉故人稀。
孤城近水青山映,远树和云去鸟微。
欲系扁舟嗟未得,蘼芜新绿钓渔矶。
史鉴

史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3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lán)¹浮翠带湖²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译文:梅子黄了一半,时雨时晴。山雾虚幻绿树如翠浪浮动,与明净的湖水相衬映。悠闲的云高飞的鸟身子都很轻。
注释:石楼、石壁、邓尉山:均在江苏吴县西南,因汉代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¹岚:山里的雾气。²湖:指太湖。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译文:山果打在头上不要问价钱,野花满手不知花的名。周围都是烟雾笼罩的山峦,我们真像在优美的画中行。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郑文焯与友人张嵌(石楼)、王善(石壁)一道游苏州的邓尉山,作此词以纪之。邓尉山,在今苏州市西三十公里处的光福镇,相传东汉司徒邓尉曾隐居于此,故名。又因山上多梅花,早春时节,梅花盛开,暗香浮动,雪白一片,故亦称“香雪海”。郑文焯不乐仕进,曾在江苏幕游四十多年,晚年于苏州造樵风别墅,卒葬邓尉山。可见,他与邓尉山有着特殊的感情。郑词一向多萧散、隐逸之气,邓尉山又是古人隐居之处,三两好友,兴游邓尉,自然会产生一种隐居乐道、闲适恬静之情。

  上片三句,笔笔描春,却又字字含情,于空灵恬淡之中见出作者人格和志趣。梅子半青半黄,当在暮春时节。微雨杂晴,山岚空蒙,阵风掠过,林木摇翠,湖水泛光。天空中鸟雀翩翩,明晰如剪。这意境,浑如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图,十分诱人。郑文焯多才多艺,他精于音律,擅于绘事,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这首小词便溶入了绘画的表现手法,剪裁精当,色调分明,层次感也极强烈:远处浩渺的太湖,近处半熟的梅子,山峦叠翠为中近景,鸟雀斜飞是巧妙的点缀,词句之饱含色彩、富于画意,是非常明显的。至于词作的炼字琢句,亦见工巧,首句明显是从贺铸《青玉案》中的“梅子黄时雨”点化而来,着一“杂”字,意境又有所丰富。“浮翠”二字,写出了风和林木的动势;湖而缀一“明”字,则扩大了画面的空间,同时突出了色调之明快。“带”字也从贺铸词《浣溪沙》中之“淡黄杨柳带栖鸦”句而来,意境则扩大得多。“闲云高鸟”,乃词人主观闲适之情的物化,即是移情作用了。此等用法古人不乏其例,于此更可见出作者的心境人格和审美情趣,即闲适萧散的隐逸之思。“身轻”二字,本于杜诗“身轻一鸟过”(《送蔡都尉》),然又着一“共”字,则隐喻了作者与共游者的轻松爽畅。总之,这里通过对“闲云高鸟”的企羡,抒发了作者的心志,从而使抒情主体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于虚涵浑化中,造成了一种谐调统一的艺术意境。故上片虽是写景之笔,其情致却是婉曲而深含的。

  下片写游山之奇趣和总体感受。山果随处可摘,无须论价;野花俯身可采,不知何名;淡烟雾霭,游人如行画中。真是野趣可掬,其乐无穷。细味作者旨意,山果、野花分明蕴藏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它们默默于山间一隅,甘于寂寞,与世无争,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呢?然而,换一个角度视之,它们自由自在,远离尘世喧嚣,不就是怀隐逸之志的作者品格的象征吗?这仍然是一种将主观人格精神作用于审美对象之中的表现手法。

  我们知道,郑文焯以北人而长期淹留江南,雅爱吴中山水形胜,其性情“淡于名利,牢骚不偶”(俞樾《瘦碧洞序》);“姿格散朗,神思萧闲”(易顺鼎《瘦碧词序》)。他的钦羡山果、野花,甘于长在烟峦画中,正是他人格精神的自然流露。

  在“清末四家”词人中,郑文焯称得上最精音律的一位。小词音节泠泠,句妍韵美,且一字不闲,意多味厚,诚为不易。陈锐评其词曰:“郑叔问词,剥肤存液,如经冬老树,时一着花,其人品亦与白石为近。”(《裛碧斋词话》)“经冬老树”云云,语甚恺切。味此小令,概见郑词之淡远劲峭。

huànshā··cóngshílóushíwǎngláidèngwèishānzhōng--zhèngwénchāo

bànhuángméiqíngláncuìdàimíngxiányúngāoniǎogòngshēnqīng

shānguǒtóuxiūlùnjiàhuāyíngshǒuzhīmíngyānluánzhíshìhuàzhōngxíng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zǎo)¹是伤春梦雨²天,可堪³芳草更芊(qiān)
译文: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像少女一样纤纤婷立的芳草青美得让人难以忍受。
注释:¹蚤:“蚤”通“早”。²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³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⁴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内官¹初赐清明火²,上相³闲分白打钱
译文: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闲来无事以蹴鞠为乐。
注释:¹内官: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又指宦官太监。²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³上相:泛指大臣。⁴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种“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紫陌¹乱嘶红叱(chì)²,绿杨高映画秋千³
译文:郊野的道路旁草木繁茂,一匹匹骏马奔驰而过,绿杨掩映的庭院中秋千正上下飞舞。
注释:¹紫陌:大路。“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紫”是指道路两旁草木的颜色。²红叱拨:唐天宝中从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这里泛指骏马。³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游人记得承平¹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译文: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暗自欣喜这风光与往年并无不同。
注释:¹承平:太平。

  这首诗语言清新,诗人通过写清明节时的人事和景物,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首联描写自己独伤春,朝与野之人游春、赏春。开头诗人便暗用了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意,抒发别有怀抱的诗人的伤春愁绪。诗人在春雨霏霏的阴沉灭气中,内心郁苦愁闷,更由芊芊芳草增添凄迷冷落之情。“蚤是”、“可堪”这两个虚词,构成语意表达的递进关系,将诗人内心的凄楚表现得深长而急切。但是,后面所描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态举止,而是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

  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稠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此诗“内官初赐清明火”句,即描写皇宫内清明节取榆柳火赏赐近臣的节俗。一个“初”字,暗示了此时动乱刚定,朝廷复行旧日礼制。“上更闲分白打钱”一句描写宫中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则交代了贵为朝廷宰更却无所作为的状态。

  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繁盛的景象。在京师郊野的道路上,红色的骏马嘶鸣不已,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在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的色彩鲜艳夺目,所见所闻热闹非凡,一“乱”字、一“高”字,都尽显出晚唐时代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世纪末”的狂欢之中。

  尾联展现身处其间的游人的欣慰。他们觉得如今的热闹喧闹,就像是昔年的升平风光,又可以忘却动乱的痛苦记忆,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然而,所谓的“升平”却是表象,诗人正是透过这虚假的繁荣,感受到了国势岌岌可危的形势,深藏着浓重的现实忧愁。

  诗人用冷峻的目光,看似闲淡地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

参考资料:
1、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160

chángānqīngmíng

wéizhuāng tángdài 

zǎoshìshāngchūnmèngtiān kānfāngcǎogèngqiānqiān 
nèiguānchūqīngmínghuǒ shàngxiāngxiánfēnbáiqián 
luànhóngchì 绿yánggāoyìnghuàqiūqiān 
yóurénchéngpíngshì ànfēngguāngnián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齐有倜(tì)(tǎng)¹生,鲁连²特高妙³
译文: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注释:¹倜傥: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²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³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明月¹出海底,一朝开光曜(yào)²
译文: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注释:¹明月:指夜明珠。《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²光曜:光辉。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却秦振英声¹,后世仰末照²
译文: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注释:¹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²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¹
译文: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注释:¹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吾亦澹(dàn)¹人,拂衣²可同调³
译文: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注释:¹澹荡:淡薄,不慕名利。²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³同调:谓志趣相合。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一个“特”字,表达了一腔倾慕之情。“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辛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李白的功成身退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谋臣策士出仕。这样,自然而然地落实到吟咏者——“吾”身上的,即是对鲁连人格精神的高度推崇,“我”慕其风而愿与之同调了。一“倜傥”,一“澹荡”,既是鲁连的人格写照,也是诗人的精神追求;既是诗人的自许,也是诗人的自期。他是要把对鲁仲连心中由衷的仰慕转化为现实生活中自觉的人格追求,完成他的人生理想与政治理想。

  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全诗虽然有为个人作政治“广告”的意图,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这两句诗正好可用来形容李白自己的诗品,即随意挥洒,独具标格。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299-300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几枝红雪¹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上醉不上醒。
译文: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土状,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
注释:¹红雪:形容初春盛开杏花的繁茂。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残花酝(yùn)(niàng)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¹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译文: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是谁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
注释:¹觉来:醒来。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一帘红雨¹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shà)旧蜂蝶。
译文:像一帘红雨飘下,那是凋谢了的桃花,十里长的柳荫,树影儿歪斜。一时间来洛阳赏花饮酒的人纷纷都告别了。春天归去了,闲坏了旧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注释:¹红雨:比喻飘落的桃花。此出自唐代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以“阳春曲”曲牌写春景,可谓名副其实。这组“阳春曲”包括三支小令,渲染出一派风和日丽、蝶逐蜂嚷、百花争艳的烂漫春色。虽是一组曲,但三首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可名之为“春晴”。首两句写景。首句写墙头杏花。这里的杏花不仅有数支,而且像堆琼砌玉的红雪般,这就突出了花的繁茂。这里的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写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较远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风。“一春能得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这一问句流露出了作者满意的心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赞美令人陶醉的阳春三月,显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第二首可名之为“春睡”。“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花虽然残了,蜂儿却还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从残蕊中采蜜。这样的残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给人以零落凄凉之感。春雨往往令赏春者扫兴,可是燕子却还在雨中穿梭忙碌,衔泥筑窠,纷纷的细雨不但没有妨碍它们,反而帮助它调和泥土。燕子这是非常感激这细雨。燕子无情,人是有情的,这是诗人在赞美春雨。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看出了春意。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绿窗春睡觉来迟”写窗内人的浓睡,似与窗外的燕、蜂无关,但一个“春”字点出了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加一个“绿”字对“春”做了补充,窗内窗外联成一片了。睡意之酣畅,正因为春天气候之宜人。“觉来迟”,毕竟还是醒了。是因为“窗外晓莺啼”惊醒的,这是对莺声的欣悦。这里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叫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首可名之曰“春归”。首两句写春归的景色。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帘红雨桃花谢”是房前景象。 “十里清阴柳影斜”是放眼远望的景象。初春之柳,是淡黄疏影;绿柳成荫已是春深了。两句构成残春景象,却仍然是美的:红花绿柳,相映成趣,色彩鲜丽,令人赏心悦目。下一句写人对春去的依依不舍。名花之城洛阳的人们赏春的人比平时多起来,是因为春已无多,也有为春饯别之意。最后两句,作者感叹:“春去也,闲煞旧蜂蝶。”没有了花,蜂蝶自然无所事事了。虽是感叹惋惜,却并不感伤。

  总之,这组曲子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三首曲子除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外,在写法上也注意了变化。第一首论述,第二首问答,第三首感叹。三首比照,浑然一体而又多姿多彩。

参考资料:
1、 姚品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28-30 .

yángchūn ·chūnjǐng

zhī yuándài 

zhīhóngxuěqiángtóuxìng shùdiǎnqīngshānshàngpíng chūnnéngqíngmíng sānyuèjǐng zuìxǐng 
cánhuāyùnniàngfēngér tiáoyàn 绿chuāngchūnshuìjuéláichí shuíhuàn chuāngwàixiǎoyīng 
liánhóngtáohuāxiè shíqīngyīnliǔyǐngxié luòyánghuājiǔshíbié chūn xiánshàjiùfēngdié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¹
译文: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注释:¹增伤:加倍忧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思蹇(jiǎn)¹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译文: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注释:¹蹇产:曲折纠缠。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悲秋风之动容¹兮,何回极之浮浮!
译文:悲叹秋风一来草木枯黄,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注释:¹动容:指秋风吹来的状况。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数惟¹(sūn)²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译文:每当想到楚王动辄发怒,我就胆战心惊痛苦悲伤。
注释:¹惟:思,想起。²荪:香草名,这里指楚王。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¹以自镇。
译文:真想疾起狂奔远去他乡,看到百姓痛苦镇定思量。
注释:¹尤:遭罪。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结微情¹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译文:我把内心想法讲了出来,把它拿来赠给我的楚王。
注释:¹微情:一点点情意,是作者自谦。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¹以为期²
译文:楚王曾经与我有过约定,他说黄昏时分相会一趟。
注释:¹黄昏:代指晚年。²期:约。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羌中道而回畔¹兮,反既有此他志。
译文:谁知楚王半路改变想法,一反过去态度另有主张。
注释:¹回畔:折回。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jiāo)¹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kuā)²
译文: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姿态,向我展示他的艳丽衣裳。
注释:¹憍:通“骄”,骄傲,夸耀。²修姱:美好。其,楚怀王。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¹为余而造怒。
译文:与我有约你却言而无信,为何反而对我发怒逞强。
注释:¹盖:通“盍”,何。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愿承间¹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译文:本想找个机会说明情况,却又怕这怕那没有胆量。
注释:¹承间:找个机会。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dàn)¹
译文:悲我忧豫不敢接近楚王,心里痛苦就如火烧一样。
注释:¹憺憺:忧心重重的样子。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yáng)¹聋而不闻。
译文:我把这情景编成了歌辞,但你假装耳聋不肯倾听。
注释:¹详:通“佯”,假装。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固切人¹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译文:言辞懇切之人不受欢迎,小人以我为患把我提防!
注释:¹切人:直率坦诚的人。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初吾所陈之耿著¹兮,岂至今其庸²(wàng)³
译文:当初我把意见陈述明白,至今难道他会完全遗忘?
注释:¹耿著:明白清楚。²庸:乃,就。³亡:通“忘”,忘记。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何毒药之謇(jiǎn)¹兮?原荪美之可完。
译文:为何直想反复讲述这话?我盼楚王美德得到发扬。
注释:¹謇謇:忠直敢言。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望三五¹以为像²兮,指彭咸以为仪。
译文:希望三皇五帝作为榜样,就像彭咸谏君不听投江。
注释:¹三五:三王五霸,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五霸先秦时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汉代以后说法不一。²像:榜样。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夫何极¹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译文:学习三五彭咸何事不成?定会无亏无损名声远扬。
注释:¹极:方向。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¹
译文:美好品德要靠自我修养,名声好坏哪凭自己宣扬。
注释:¹虚作:假造。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¹而有获?
译文:怎能君不施恩望臣回报,怎能春不下种秋来收粮?
注释:¹实:播种。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少歌¹曰:与美人抽思²兮,并日夜而无正³
译文:小歌:我把内心所想向他诉说,日以继夜等待却无反响。
注释:¹少歌:古代乐章音乐的名称。这里是前半部分内容的小结。²抽思:一作“抽怨”。抽,抒写。³正:同“证”,证据。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ào)¹朕辞而不听。
译文:楚王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并不把我所说放在心上!
注释:¹敖:通“傲”,轻慢。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¹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译文:唱道: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停留在汉水之北。
注释:¹倡:通“唱”,古代音乐章节的名称。这里指诗的下半部分的开始。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好姱佳丽兮,牉(pàn)¹独处此异域。
译文:毛羽十分美丽,孤单地在异乡作客。
注释:¹牉:分离。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既惸(qióng)¹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译文:没有一个知交,也没有谁介绍。
注释:¹惸:同“茕”,孤独。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道卓远¹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译文:相隔既远而被人忘怀。要自荐也没有路道。
注释:¹卓远:遥远。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¹
译文:望着北山而流眼泪,对着流水而自哀悼。
注释:¹太息:叹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望孟夏¹之短夜兮,何晦明²之若岁。
译文:孟夏的夜景本来很短,为什么长起来就像一年?
注释:¹孟夏:夏历的四月。²晦明:从黑夜到白天,指一夜。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惟郢(yǐng)¹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译文:郢都的路途确是遥远,梦魂一夜要走九遍。
注释:¹郢路:由汉北通往郢都之路。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¹月与列星。
译文: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注释:¹南指:南行的指示标志。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¹
译文:想直走但又未能,梦魂往来多么劳顿。
注释:¹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译文:为什么我的性情这样端直,别人的看法却和我不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¹弱而媒²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译文: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也还不知道我的从容。
注释:¹理:使者,媒人。²媒:动词,说合。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¹曰:长濑(lài)²湍流,溯³江潭兮。
译文:尾声:水浅滩长,我溯沧浪而上。
注释:¹乱:尾声。²濑:浅滩上的流水。³溯:逆流而上。⁴潭:深渊。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狂顾¹南行,聊以娱心兮。
译文:回望南方,聊以解慰愁肠。
注释:¹狂顾:急切地回顾。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zhěn)¹(wēi)(wéi),蹇(jiǎn)²吾愿兮。
译文:怪石崎岖,行走不如人愿。
注释:¹轸石:扭曲的怪石。²蹇:阻止,阻碍。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超回志度¹,行隐进兮。
译文:迂回超越,使我进退两难。
注释:¹志度:考虑。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低徊¹夷犹²,宿北姑兮。
译文:迟疑不进,落宿在这北姑。
注释:¹低徊:徘徊。²夷犹:犹豫。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烦冤瞀(mào)¹容,实沛徂²兮。
译文:心烦意乱,万事颠沛胡涂。
注释:¹瞀:心绪烦乱。²沛徂:颠沛流离。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愁叹苦神¹,灵遥思兮。
译文:叹息悲伤,神魂飞向远处。
注释:¹苦神:神思劳苦。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¹兮。
译文:地偏路远,没人代为诉苦。
注释:¹行媒:媒介。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道思¹作颂,聊以自救兮。
译文:调整思路,作歌聊以自娱。
注释:¹道思:一路哀思。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忧心不遂¹,斯言谁告兮?
译文:忧愁难解,有谁可以告诉?
注释:¹遂:顺畅。

  “抽思”取之于诗篇中“少歌”之首句。对“抽思”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谓:“为君陈道、拔恨意也。”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抽,拔也。思,意也。”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抽,绎也。思,情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为:“抽,拔也。抽思,犹言剖露其心思,即指上陈之耿著言。”

  从体式上看,此篇有个与它篇不尽合一的独特篇章结构:除篇尾有“乱辞”外(这是《九章》中多数篇所具备),还增加了“少歌”与“倡曰”两种形式,此为它篇(如《离骚》、《九歌》及《九章》其它篇等)所罕见。所谓“少歌”,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乃类同于“小歌”,是诗章前部分内容的小结。

  所谓“倡曰”,即是“唱曰”,是诗章第二部分内容的发端。联系此篇整体内容,这别具一格的“少歌”与“倡曰”至少起了两个作用:其一,内容结构上的转换,由前半部分刻画与君不合、劝谏无望而生的忧思之情,转向了独处汉北时心情的描摹,“少歌”与“倡曰”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篇顺理成章;其二,诗篇的结构体式有所突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避免了单一化叙述的单调与呆板,产生了回旋曲折的艺术效果。

  此诗回忆自己向楚王建议革新政治,遭受谗害而被放逐的情况,所写的是把作者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般的愁情抽绎出来。全诗流贯着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诗篇一开首即扣住了题目”抽思“——以忧伤入题,用一连串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汇一下子将读者引入了“忧伤”的氛围,从而步入了诗人刻意营造的感情王国。

  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随着诗章的逐步展开而渐次委婉吐露的。诗篇先从比喻入手,描述了诗人的忧思之重犹如处于漫漫长夜之中,曲折纠缠而难以解开,由此自然联系到了自然界——“谓秋风起而草木变色也”(朱熹语);继而写到了楚怀王,由于他的多次迁怒,而使诗人倍增了忧愁,虽有一片赤诚之心,却仍无济于事,反而是怀王多次悔约,不能以诚待之。诗人试图再次表白自己希冀靠拢君王,却不料屡遭谗言,其心情自不言而喻——“震悼”、“夷犹”、“悝伤”、“惦儋”,一系列刻画内心痛苦词语的运用,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的忠诚与不被理解的窘迫。“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成以为仪”,“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一番表露,既是真诚的内心剖白,也是寄寓深邃哲理、予人启迪的警策之句,赋予诗章以理性色彩。

  “少歌”后的“倡日”部分,叙述角度有所转换。这部分以由南飞北的鸟儿作譬,刻画了诗人独处汉北时“独而不群”、“无良媒”的处境,其时其地,诗人的忧思益增:“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两句,令人读之怃然。值得注意的是,诗篇至此巧妙地插进了一段梦境的描写,以此抒写诗人对郢都炽烈的怀念,使读者似乎看到诗人的梦魂由躯体飘出,在星月微光下,直向郢都飞逝,而现实的毁灭在空幻的梦境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这是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

  诗篇最后部分的“乱辞”完全照应了开头,也照应了诗题。诗人最终唱出的,依然是失望之辞——因为,梦幻毕竟是梦幻,现实终究是现实,处于进退两难之中的诗人,无法也不可能摆脱既成的困境,他唯有陷入极度矛盾之中而藉诗章以倾吐心绪,此外别无选择。

  全诗最大的特色,应该是流贯全篇的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