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君穆陵¹路,匹马向桑乾(qián)²
译文: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
注释:¹穆陵:指穆陵关。²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
楚国¹苍山²古,幽州³白日寒。
译文: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
注释:¹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²苍山:青山。³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
城池国战¹后,耆(qí)²几家残。
译文: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
注释:¹国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²耆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
处处蓬蒿(hāo)¹遍,归人²掩泪看。
译文: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
注释:¹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²归人:归来的人。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

  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

  “苍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有意会不尽之效。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8-409

língguānběiféngrénguīyáng--liúzhǎngqīng

féngjūnlíngxiàngsānggān

chǔguócāngshānyōuzhōubáihán

chéngchíbǎizhànhòujiùjiācán

chùchùpénghāobiànguīrényǎnlèikà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

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

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

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

注释

穆陵:指穆陵关。

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

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

苍山:青山。

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

国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

耆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

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归人:归来的人。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

赏析

  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诗人南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长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

  “苍长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有意会不尽之效。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长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8-409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五、六年(770—771)间,刘长卿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活动于湖南、湖北。诗当作于此时。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百姓民不聊生。诗人对此深为忧虑。因此当他在今湖北麻城北面的穆陵关,路遇一位急切北返渔阳(治今天津蓟县)的行客,不禁悲慨万分地将满腹忧虑倾诉于这位归乡客。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8-409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zhǎng)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¹。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注释:¹翠翘金凤:古代妇女首饰。
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这首惜别词,上片回忆昨夜欢会,着重描绘人物情态;下片写今日送别,着重以景衬情。轻艳柔和,风流蕴藉,表现了谢词的风格。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秋暮¹。乱洒衰荷²,颗颗真珠雨³。雨过月华,冷彻(yuān)(yāng)(pǔ)
译文: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瓢泼.乱打着雨塘衰败的荷花,颗颗雨珠如珍珠般晶莹。雨过风停,明月升空.鸳鸯浦空寂冷彻。
注释:¹暮:傍晚。²衰荷:将败的荷花。衰:衰落,衰败。³真珠雨:像珍珠样的雨珠。⁴月华:月光,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⁵生:产生、出现。⁶彻:程度极深,透的意思。⁷鸳鸯浦:地名,水池边。这里是虚写。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浦口等。此指水塘。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色荟萃之所。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池上凭阑¹愁无侣。奈²此个、单栖(qī)³情绪。却(bàng)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译文: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她站在鸟笼旁逗弄鹦鹉,向它诉说着对郎君的无限思念。
注释:¹凭阑:靠着栏杆,“阑”通“栏”。²奈:奈何,怎么办。³单栖:孤寂的停留。独宿。⁴情绪:情感。⁵却:表示转折。⁶傍:靠近。⁷共:在一起。⁸念:道白,说。⁹粉郎:何晏,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在这里指所思之人。

  这首《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gāncǎo ·qiū

liǔyǒng sòngdài 

qiū luànshuāi zhēnzhū guòyuèhuáshēng lěngchèyuānyāng 
chíshàngpínglánchóu nài dānqíng quèbàngjīnlónggòngyīng niànfěnlángyán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馀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余妻之曾大父¹王翁致谦²,宋丞相魏公³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xǐ)(yú)(yáo)。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¹⁰王氏。翁为人倜(tì)(tǎng)奇伟¹¹,吏部左侍郎¹²叶公盛、大理寺卿¹³章公格¹⁴一时名德¹⁵,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¹⁶初,筑室百楹(yíng)于安亭江¹⁷上,堂宇闳(hóng)¹⁸,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¹⁹杨太史守阯(zhǐ)²⁰为之记。
译文: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宋朝丞相魏公之后。他们家从大名府搬迁到宛丘,后来又迁徙到了馀姚。在元朝至顺年间,他们家出了一位在平江路做官的,又因为他们家在昆山的南戴,所以县里的人都称他们家南戴王氏。曾祖父他性情豪爽洒脱,奇异不凡,与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样,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相互之间交情很好,并结成儿女亲家。到成化初年,他们家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敞,极尽优雅的情趣,又在匾上提了“世美”二字。四明山的杨守阯太史为他写作了《世美堂记》。
注释:¹曾大父:即曾祖父。²王翁致谦:即长者王致谦。翁,对年长者的尊称,这里是对已故前辈人的尊称。³魏公:即王旦,字子明,宋太平兴国间进士,宋真宗时擢知枢密院,为丞相之位。他长期在相位,参与军国重事,很受倚重。死后封魏国公,谥文正。《宋史》有传。⁴大名:宋代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以东。⁵宛丘:治所在今河南淮阳。⁶馀姚:今属浙江。⁷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⁸平江:元代平江路,即今江苏苏州。⁹昆山:在今江苏省东南部,邻接上海市。¹⁰南戴:昆山东南永安乡有南戴村。¹¹倜傥奇伟:豪爽洒脱,奇异不凡。¹²吏部左侍郎:吏部的副职。叶公盛:即叶盛(1420—1474),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擢右参政,天顺时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官至吏部左侍郎。卒谥文庄。有《菉竹堂集》《水东日记》等传世。《明史》有传。¹³大理寺卿:明代中央主司法审判的机构大理寺的长官。¹⁴章公格:即章格(1426—1505),字韶凤,号戒庵,常熟(今属江苏)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历官南京工部主事、广东按察使、大理寺卿。¹⁵名德:德高望重的人。¹⁶成化:明宪宗年号(1465—1487)。¹⁷安亭江:安亭在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南。归有光《畏垒亭记》:“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这里“安亭江”即指安亭镇。¹⁸闳敞:宽敞明亮。¹⁹四明:宁波附近有四明山,此为宁波的别称。²⁰杨太史守阯:即杨守阯(1436—1512),字维立,号碧川,宁波(今属浙江)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迁翰林侍读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以尚书致仕。著有《碧川文选》《浙元三会录》《困学寘闻录》等。《明史》有传。太史:明代对翰林官的尊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嘉靖¹中,曾孙某以逋(bū)²官物³(yù)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cè)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jìng),可以避俗嚣(xiāo)也。乃谋质金以偿粥(yù)¹⁰,不足,则岁质贷¹¹。五六年,始尽雠(chóu)¹²其直¹³。安亭俗呰(zǐ)(yǔ)¹⁴而田恶¹⁵。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¹⁶、韩献子迁新田¹⁷之语以为言¹⁸,众莫不笑之。 余于家事,未尝訾(zī)(xǐng)¹⁹。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²⁰垦荒菜²¹,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lǐ)²²,乃敢尝酒。获二麦²³,以为舅姑²⁴羞酱²⁵,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wèi)²⁶无所失²⁷,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xì)²⁸莫不得所。有遘(gòu)²⁹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³⁰有零落篇牍(dú)³¹,辄(zhé)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译文:嘉靖中期,王翁的曾孙因为欠官府的税金,要把世美堂卖掉。我正在堂中读书,我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让人有家园毁坏的悲哀。”我听后,本来觉得很伤感,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于是,我想借钱来还给那个买主(买下世美堂),钱不够,就每年典押借贷。过了五六年,才把那些钱还完。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开始时,县里的人都争着用这样做的害处来阻止我,我就说了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的典故给他们听,众人都在笑他。我对于家中的财务,自己从来没有计算、核查过。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情况告诉我,只是叫僮奴们去开垦荒地,在大旱的年成,只有我家的地获得丰收。每年当稻子成熟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酿酒给我的父母品尝,自己才敢尝。当丰收了大小麦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做成美味的酱制品给公婆,自己才敢用它做菜。祖宗的祭祀,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她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姐妹中孤苦无依的大都来投奔我,四方往来的读书人没有不照吃和住的。有时候碰到不顺心的忧愁事,她最后都默默接受没有怨言。因为我喜爱读书,那时旧时的书香人家有零散的书籍,她就让邻里的老妇人求借,于是购置的书籍不下几千卷。
注释:¹嘉靖:明世宗年号(1522—1566)。²逋:拖欠,积欠。³官物:官家的物品,财产,公物。⁴粥:通“鬻”,出售。⁵顿:立时。⁶《黍离》之悲:这里指祖传家产归于他人的悲伤。《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一篇,中有句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相传这是一首凭吊故国的诗歌,周室东迁后,周大夫行经西周故城镐京,见宗庙宫室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就写下此诗。后世多用“黍离”喻国家之沦亡或家园之破灭。⁷闲靓:幽静、美好。靓通“静”。⁸俗嚣:喧嚣,吵闹。⁹质金:借款。质,以财物抵押。¹⁰粥者:卖主。¹¹质贷:典押借贷。¹²雠:偿还。¹³直:通“值”,价钱。¹⁴俗呰窳:民风懒惰。¹⁵田恶:土地不肥沃。¹⁶孙叔敖请寝之丘: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孙叔敖在临死时嘱咐儿子说,如果楚王要给你们封地,那就请求封到寝之丘这个地方(又名沈丘,在今河南沈丘),因为这个地方贫穷,不会有人争夺,可保长久。事见《史记·滑稽列传》。¹⁷韩献子迁新田:春秋时的晋国决定迁都,众大夫们主张迁到郇瑕(xún xiá)去,因为那里比较富庶。只有大夫韩厥(即韩献子)主张迁都到新田(在今山西曲沃西南)去,因为那里的百姓容易管理。晋君最后接受了韩厥的意见。¹⁸以为言:用这些事例作为理由相告。¹⁹訾省:计算、核查财务。²⁰僮奴:未成年的男仆。²¹荒菜:即荒地。²²酒醴:酒与醴(甜酒)。语出《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馀,亦有高廪,万亿及姊。为酒为醴,烝畀祖妣。”大意是:丰收之年打下粮食多,粮仓盖得大又高,藏贮数以亿万计,酿成各成酒,献给祖先品尝。²³二麦:指大麦、小麦。²⁴舅姑:古代称公公与婆婆。²⁵羞酱:美味的酱制品。²⁶赠遗:这里指有礼品互赠的人际往来等。²⁷无所失:没有不周到之处。²⁸馆饩:居住之地与食物供应。²⁹遘悯:指遇到不顺心的忧愁事。³⁰故家:传世久远的书香人家。³¹零落篇牍:指零散的书籍等物。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gēng)(xū)¹,余落第出都门²,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³,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余哭之恸(tòng),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hōng)之明年也。
译文:庚戌年的时候,我到京城参加会试落榜,走了十天才到家。那个时候正是芍药花盛开的时候,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难道没有遗憾吗?”她说:“我正想和你一起去鹿门山采药隐居,有什么好遗憾的呢?”长沙张文隐公去世的时候,我悲伤地痛哭,妻子也潸然泪下,说道:“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了解你的人了!但是张公是有负于你的啊!”辛亥年五月末,我的妻子去世,是在张文隐公去世后的第二年。
注释:¹庚戌岁:即嘉靖二十九年(1550),这一年归有光四十五岁,上京会试,下第归。²都门:指北京城门。³方共采药鹿门:指抛弃功名事,隐居不出仕。见《后汉书·逸民传》所载庞公事。庞公是南都襄阳人,与妻子相敬如宾,屡次拒绝刘表的征召,最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东南。⁴长沙张文隐公:即张治(1488—1550),字文邦,号龙湖,茶陵(今属湖南)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累官南京吏部尚书,入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他性格卞急而志意慷慨,喜奖进士类。卒谥文隐,后改谥文毅,有《龙湖文集》。⁵薨:古人用以称三品以上的大臣死亡。⁶世无知君者矣:据归有光《上瞿侍郎书》,张治为应天府乡试主考,以未能取中归有光为恨,曾对客说:“吾为国得士三百人,不自喜;而以失一士为恨。”⁷张公负君:据明王锡爵《明太仆寺寺剥开归公墓志铭》云:“岁庚子,茶陵张文毅公考士,得其文,谓为贾、董再生,将置第一,而疑太学多他省人,更置第二,然自喜得一国士。”⁸辛亥五月晦日:即嘉靖三十年(1551)农历五月三十日。晦日,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按,归有光《王氏画赞并序》一文记其妻卒年为五月二十九日,此云晦日,似误记。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后三年,倭(wō)奴犯境¹,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²清明日³,率子妇来省(xǐng),留修圮(pǐ)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译文:又过了三年,倭奴侵犯我国边境,在一天之中多次经过了掠夺,我的房子没有被毁坏,堂里的书也没有损毁。后来我一直居住在县城,一年才去两次而已。辛酉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儿子儿媳前来祭扫,留下来把损坏的地方加以修葺,长住在这里没有离开。一天,我的父亲闲坐在厅堂里,悲痛地对我说:“房子还在,人却已经不在了,我想念我的女儿啊!”我退下后,十分哀伤,于是将这些记录下来,写了这篇《世美堂后记》。
注释:¹倭奴犯境:倭奴,指日本海盗,又称倭寇。嘉靖三十三年(1554)夏四月,倭寇大举入侵昆山,生灵涂炭。²辛酉:嘉靖四十年(1561)。³清明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公历的每年4月5日。该辛酉年的清明日在农历三月二十一日。⁴省祭:祭扫、察阅。⁵圮:倒塌。⁶家君:自己向人称自己的父亲。⁷燕坐:闲坐。⁸“其室在”两句:语出《诗经·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后世用作悼念亡者之词。
甘露洒瑶池,洗出新妆换旧姿。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
甘露¹洒瑶池²,洗出新妆换旧姿。今日方教花并蒂(dì),迟迟³,终是莲台大士慈。
注释:¹甘露:古人认为国君德至大,和气盛,则甘露降。²瑶池:这里指宫廷。³迟迟:久远。⁴莲台:佛语,莲华之台座。⁵大士:菩萨之通称。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同到花前携手拜,孜孜,谢了杨枝谢桂枝。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同到花前携手拜,孜(zī)¹,谢了杨枝²谢桂枝³
注释:¹孜孜:殷勤恭谨貌。²杨枝:佛徒净齿之具。³桂枝:唐以来传说月中有桂,登科为月中折桂枝。
此词写于乾隆五十三年秋、高鹗中顺天乡举时与恋人畹君久别相会的情景。作者科举得意之时,又与所恋之人久别重逢,天从人愿。字里行间透露出由衷的欣喜之情。全词写得情真意挚,缱绻缠绵,雅丽和婉。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毗陵¹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注释:¹毗陵:古地名。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万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唐亦有类似规定。百姓平时难得有欢聚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从诗中表现出百姓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首诗发端别致,起句七个字连举三个地名,毗陵、震泽、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们的关系明确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毗陵代指诗人当时任职的江阴县,江阴为晋陵郡所属,毗陵为晋陵古名。诗歌常用古名,以求典雅不俗。同理用震泽不用太湖。“毗陵”、“震泽”除声音响亮、声调和谐外,还给人以丰富的意象。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就是江阴通太湖达全国,但这句诗还为全诗布置一个旷大的背景,以利于感情的铺陈。诗题为“大酺”,不便从小县写起,因此诗人从大处落笔,以毗陵、震泽通天下包举全国。次句接以“士女欢娱万国同”,指男男女女饮酒作乐,欢度这普天同庆的日子。

  颔联具体叙述“士女欢娱”的景象。诗中只选择了“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表现了庆祝活动声势的浩大。又以“新万袨服”光彩“照江东”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清《石园诗话》认为这联诗与“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等均为审言名句。

  颈联“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写景兼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香,青青柔条,丝丝暖馨,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即使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荡如春风。

  尾联以赞颂和祈愿作结。“火德云官逢道泰”,是写武则天顺民意得大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天长日久属年丰”,承上句意,为百姓祈福,但愿国家长存,年年岁岁五谷丰登。诗以民情开始,又以写民愿作结。首尾相应,自然浑成。

  杜审言这首《大酺》正如胡应麟所评说的“极高华雄整”。若就其所要表现的《大酺》主题来说,其形式是精美得当的,而且内容和形式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气象博大,给读者以高华雄整的美感。这虽然与造意取词、取象设色有关,但更主要的在于诗人的心胸和气质以及艺术修养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