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晴川¹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wú)²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译文: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注释:¹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²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¹(zhé)去,江潭春草萋(qī)²
译文: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注释:¹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²萋萋:草盛貌。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携”,离开。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伫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绵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鸟儿归飞,既是所见,亦是触物起兴,引起送别伤情——鸟儿尚能自由飞翔,傍晚聚归,而人却在这薄暮中随着流水漂移而各分东西了。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谢庄《月赋》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这因谪而加浓的思情可视为贯穿此词的感情主线,这句也可视为点明离别的感情内容的“词眼”所在。这种关于送别的回忆及别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儿女别离之意、亲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谪客之别情。谪中之别,愈见悲恨相续。末句用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的深长。《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就常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今。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销魂。

zhéxiānyuàn ·qíngchuānluòchū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qíngchuānluòchū chóuchàngzhōujiěxié niǎoxiàngpíngyuǎnjìn rénsuíliúshuǐdōng西 
báiyúnqiānwàn míngyuèqiánhòu hènchángshāzhé jiāngtánchūncǎ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注释

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萋萋:草盛貌。

赏析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携”,离开。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伫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绵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鸟儿归飞,既是所见,亦是触物起兴,引起送别伤情——鸟儿尚能自由飞翔,傍晚聚归,而人却在这薄暮中随着流水漂移而各分东西了。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谢庄《月赋》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这因谪而加浓的思情可视为贯穿此词的感情主线,这句也可视为点明离别的感情内容的“词眼”所在。这种关于送别的回忆及别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儿女别离之意、亲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谪客之别情。谪中之别,愈见悲恨相续。末句用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的深长。《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就常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今。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销魂。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又题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集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六言》。这首词大约是作者被贬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带)司马途中,经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地区),在友人的宴集上为酬答远谪的梁耿的寄赠所作。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zhǎng)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¹
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
注释:¹发机:开始行动的时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pí)¹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译文: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
注释:¹鼙:古代军中所用的一种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冲波突出人齐譀(hàn)¹,跃浪争先鸟退飞。
译文: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注释:¹譀:吼叫;叫喊。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¹归。
译文: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注释:¹锦标: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

  《竞渡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

  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jìngshī

zhào tángdài 

shíjiǔzhùduān guǎn驿lóuqiánkàn 
dòngshíléiyǐnyǐn shòutóulíngchùxuěwēiwēi 
chōngchūrénhàn yuèlàngzhēngxiānniǎotuì退fēi 
xiàngdàoshìlónggāngxìn guǒránduójǐnbiāoguī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dèng)¹盘空鸟道过。
译文:凌云寺为江水围绕,气象开阔,地势雄峻,上下之路只能是石径盘旋而上,人在其中就像飞鸟一样驾云以上,御风而行。
注释:¹石磴:石级;石台阶。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鸟(kān)¹灯焰隔烟萝。
译文:惟大佛金身稳坐,净心无尘,背依一山翠壁,面临万龛灯焰,在此高山之中,草树茂密,烟聚萝缠之处把此修道之处和世人隔离开来。
注释:¹鸟:奉神位、佛像等的小阁子。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译文:可就算如此也阻隔不了香客的虔诚,他们从远方来,不畏山高,登山之时衣服也被云雾打湿,香客们还供奉了很多鲜花,花瓣落下几乎可以把僧院的地面覆盖住。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不与方袍¹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译文:可是我就在思考,难道修行就只能在此处吗?在尘世中也可以修炼自己的向道禅心。
注释:¹方袍: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 借指僧人。

língyún

kōngshǔ tángdài 

chūnshānràocāng shídèngpánkōngniǎodàoguò 
bǎizhàngjīnshēnkāicuì wànkāndēngyànyānluó 
yúnshēngdàoqīnshī湿 huāluòsēngchánduō 
fāngpáotóngjiéshè xiàguīchénshìjìng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月¹,半镜上青霄(xiāo)²。斜倚画阑(lán)³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译文: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注释:¹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²青霄:蓝天,天空。³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⁴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古诗词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词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纳兰的这首《望江南》即其一例。这首小词清丽空灵。前两句平淡起笔,以碧空悬半镜喻初八上弦之月,随意着墨之间勾勒出一派清冷素雅景致。后接以倚阑不语的娇人情景,又转而刻画月移梅影极蕴情昧的景象。清初著名文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是这样描述它的:

  朱栏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色,曲槛雕盈,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

  戏曲作家李斗亦形容它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在桥上观瘦西湖美不胜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凭栏吊古,吟诗赋文。连通两岸的红栏木桥,荷花飘香杨柳映色,春夏之际空气中浮动着乐声香气,在这精工雕画的红桥四周形成一种令人沉迷的情境。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稹(后人亦称王渔洋)也是为红桥之美深深着迷的人之一。康熙三年(1664年)春,他与诸名士游赏红桥,一连作了《冶春绝句》二十首,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阑干九曲红。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唱和者更众,一时形成“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空前盛况。由此可见,此处所状情景,定是精工华美之至,才能让多少文人才子对它倾心不已。而在这样一个夜晚,初八之上弦月斜挂天边,雕栏画栋在清辉之下寂寂无声,妻子独倚画阑,不语,不言。这清空之中出现的缥缈人迹,在读者尚未回过神来的时候又已渐远,梅枝摇曳,疏影乱,暗香浅。

  最后“裙带北风飘”一句,来自唐朝李端《拜新月》一诗。纳兰这一句化用可谓巧妙。李端诗中所写,是为少女拜月的情态。诗中少女因心中许多言语无可诉说,故无奈而寄托明月。而纳兰词中这上弦月夜独立画桥的女子,内心有相似愁绪。其实,月辉清冷空灵,女子对月所思,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描摹月下独立,只勾勒心绪悠远,情意更醇,韵味更浓。空街无人,临风对月,缥缈之形,真纯之情,可怜惜之态,不由让人思及《洛神赋》中“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皎皎兮若轻云之闭月”等句,令人神往。而纵观全词,这神秘女子于寒风之中,观月,离去,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末句以风中飘动的罗带,暗指李端《拜新月》诗意,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的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自“斜倚画阑娇不语”一句起,接连三句可谓精勾细画,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表面看,似即写词人的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而空远之景与罗带翻飞的细节彼此映衬,人物亭立的倩影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词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一词五句而能翻转折进,于平淡中饶蕴深情,确是浑朴超妙。前后相映之间,词人的无聊心绪、无限愁情,全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聂小睛编.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第351页

wàngjiāngnán ·yǒngxiányuè

lánxìng qīngdài 

chūyuè bànjìngshàngqīngxiāo xiéhuàlánjiāo ànméiyǐngguòhóngqiáo qúndàiběifēngpiāo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弱龄¹寄事外²,委怀³在琴书。
译文:年少寄情人事外,倾心只在琴与书。
注释:¹弱龄:少年。指二十岁时。弱:幼。²寄事外:将身心寄托在世事之外,即不关心世事。³委怀:寄情。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pī)¹(hè)²欣自得³,屡空常晏(yàn)
译文:身穿粗衣情自乐,经常贫困心安处。
注释:¹被:同“披”,穿着。²褐:粗布衣。³欣自得:欣然自得。⁴屡空:食用常常空乏,即贫困。诗人在这里即以颜回自比。⁵晏如:安乐的样子。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时来¹(gǒu)²冥会³,宛(pèi)(qì)通衢(qú)
译文:机会来临且迎合,暂时栖身登仕途。
注释:¹时来:机会到来。时:时机,时运。²褐:姑且,暂且。³冥会:自然吻合,暗中巧合。⁴宛:屈,放松。⁵辔:驾驭牲口的缰绳。⁶憩:休息。⁷通衢:四通八达的大道。这里比喻仕途。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投策¹命晨装²,暂与园田疏³
译文:弃杖命人备行装,暂别田园相离去。
注释:¹投策:丢下手杖。投,弃,搁下。²命晨装:使人早晨准备行装。³疏:疏远。这里是分别的意思。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miǎo)¹孤舟逝²,绵绵³归思(yū)
译文:孤舟遥遥渐远逝,归思不绝绕心曲。
注释:¹眇眇:遥远的样子。²逝:去,往。³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⁴归思:思归之情。⁵纡:萦绕,缠绕。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我行岂不遥,登降¹千里余。
译文:此番行程岂不远?艰难跋涉千里余。
注释:¹登降:上山下山,指路途跋涉艰难。登,指登山。降,指临水。这句和上句是说我这次旅程难道不远吗?跋山涉水也有一千余里。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目倦¹川途异²,心念山泽(zé)³
译文:异乡风景已看倦,一心思念园田居。
注释:¹目倦:谓看得厌倦了。²川途异:指途中异乡的景物。一作“川途永”。³山泽居:指山水田园中的旧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¹
译文:看云羞对高飞鸟,临河愧对水中鱼。
注释:¹惭高鸟、愧游鱼:对鸟和鱼而惭愧。是感叹自己不如鸟鱼的自由。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真想¹²在襟(jīn),谁谓形迹拘³
译文:真朴之念在胸中,岂被人事所约束?
注释:¹真想:纯真朴素的思想。²初:当初,早年。³形迹拘:为形体所拘。形迹,指形体所为。拘,拘束,约束。此句即《归去来兮辞》中所说“既自以心力行役”的反意,表示内心本不愿出仕。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聊且凭¹化迁²,终返班生庐(lú)³
译文:且顺自然任变化,终将返回隐居庐。
注释:¹凭:任凭,听任。²化迁:自然造化的变迁。³班生庐:指仁者、隐者所居之处。班生: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他在《幽通赋》里说“里上仁之所庐”,意谓要择仁者草庐居住。庐,房屋。

  陶诗总的特点是亲切、平易。其述志诸作多如朋友相聚,一杯在手,话语便从肺腑间自然流出。初看似略不经意,细读却深有文理。这首诗便正是如此。

  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作者谈到自己从小就对世俗事务毫无兴趣,只在弹琴读书中消磨时间。虽然生活穷苦,却也怡然自得。此话果真。作者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颜延之的《陶徵士诔》也说他“弱不好弄,长实素心”。然而,又不完全如此。因为作者在《杂诗》之五中说过“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样的话,可见他本来曾经有过大济天下苍生的宏伟抱负。作者之隐居躬耕,除了个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受“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污浊而黑暗的现实之所迫。一个人对往日美好事物的追忆,常常就是对现实处境不满的一种曲折反映。作者这里开宗明义,强调自己年青时寄身事外、委怀琴书的生活,实际就表达了他对当时迫不得已出仕的自我谴责,对即将到来的周旋磬折、案牍劳形的仕宦生涯的厌恶。

  虽然作者厌恶仕宦生活,然而他又以道家随运顺化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迫不得已的出仕,把它看作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既然如此,那就无须与命运抗争,尽可以安心从政,把它当作人生长途上的一次休息好了。第二段“时来褐冥会,宛辔憩通衙”等四句对自己的出仕之由就作了这样的解释。但是,通衢大道毕竟不能久停车马,因此这休息就只能是小憩而已,与园田的分别也就只能是暂时的。作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和打算,坦然应征出仕了。

  从“眇眇孤舟逝”至“临水愧游鱼”八句为第三段,叙作者旅途所感。抱着随顺自然,不与时忤的宗旨和暂仕即归的打算登上小舟,从悠闲、宁静、和平的山村驶向充满了险恶风波的仕途,刚出发心情也许还比较平静,但随着行程渐远,归思也就渐浓。行至曲阿,计程已千里有余,这时诗人的思归之情达到了极点。初出发时的豁达态度已为浓重的后悔情绪所替代。他甚至看见飞鸟、游鱼亦心存愧怍,觉得它们能各任其意,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在长河中游泳,自己却有违本性,踏上仕途,使自己的心灵和行动都受到了无形的束缚。“目倦川途异”四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此行的厌倦和自责情绪。

  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叙作者今后立身行事的打算:随运顺化,终返田园。这一段可看作全诗的总结。“真想初在襟”之“真想”,就是第一段中寄怀琴书,不与世事之想;“谁谓形迹拘”之“形迹”,就是如今为宦之形,出仕之迹。作者从旅途的愧悔心情中悟出仕宦实非自己本性所愿,也悟出自己愿过隐居淡泊生活的本性并未丧失,既然如此,按道家“养志者忘形”(《庄子·让王》)的理论,那么形迹就可以不拘。在宦在田,都无所谓。这与作者在《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中所说“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意思大体相近。但是,作者的后悔和自责,就是说明他已经觉得自己“心为形役”了,为什么还要说“谁谓形迹拘”呢?作者这里是安慰自己:我没有为形迹所拘;是鼓励自己:我不会为形迹所拘!从表面上看来理直气壮的反诘,其实是作者为了求得心理平衡、为了从后悔情绪中挣脱出来而对自我的重新肯定。“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二句,前一句是作者对处境的对策,后一句是作者对今后出路的打算: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随遇而安吧,但是,我最终肯定要返回田园的。后二句出于本性,是作者的真实思想和决心,也是全诗的中心意旨所在;前一句则出于理智,是作者根据道家思想所制定的处世原则,在表面豁达的自我安慰中隐约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哀。这短短四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实是十分丰富,耐人寻味的。

  这首诗层次非常清晰,吐露自己赴任途中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既坦率,又细腻含蓄,确是作者精心结撰的佳作。这可算是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陶诗的遣词造句,常于平淡中见精采。粗读一过,不见新奇;细细品味,则颇有深意。如“时来褐冥会”一句,写作者在应征入仕这样一种“时运”到来之际,既不趋前迎接,亦不有意回避,而是任其自然交会。一个“会”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作者委运乘化,不喜不惧的道家人生态度。又如“目倦川途异”一句,一个“异”字便涵盖了江南的山水之胜。从浔阳至曲阿,沿途既有长江大川,亦有清溪小流,既有飞峙江边的匡庐,亦有婉蜒盘曲的钟山,可谓美不胜收。然而面对如此美景,酷爱大自然的诗人却感到“目倦”,使人奇怪。对景物之“目倦”,实际正反映了作者对出仕之“心倦”。“倦”、“异”二字,含义非常丰富。其他如“宛辔憩通衢”之“憩”字,“暂与园田疏”之“暂”字等,也都是传神阿堵。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3-505

shǐzuòzhènjūncānjūnjīngāzuò--táoyuānmíng

ruòlíngshìwàiwěi怀huáizàiqínshū

bèixīnkōngchángyàn

shíláigǒumínghuìwǎnpèitōng

tóumìngchénzhuāngzànyuántiánshū

miǎomiǎozhōushìmiánmiánguī

xíngyáodēngjiàngqiān

juànchuānxīnniànshān

wàngyúncángāoniǎolínshuǐkuìyóu

zhēnxiǎngchūzàijīnshuíwèixíng

liáoqiěpínghuàqiānzhōngfǎnbānshēng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狂风吹古月¹,窃(qiè)弄章华台²
译文:叛将康楚元、张嘉延非法弄兵,窃取荆州。
注释:¹古月:是“胡”的隐语。这里指叛将康楚元、张嘉延。²窃弄章华台:指康张叛军弄兵窃取荆州。窃弄,非法弄兵。章华台,楚灵王所筑造,旧址在今湖北省。这里代称荆、襄一带。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北落¹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译文: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战争胜利在望;南征猛将密集如落,气势如雷。
注释:¹北落:星名,即北落师门星。位置在北方,古代常用此星占卜战争胜负,如星光明亮,就认为胜利在望。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手中电曳(yè)¹倚天剑²,直斩长鲸(jīng)海水开。
译文:靠近天的长剑像闪电一样地挥动,直斩长鲸,劈开海水。
注释:¹电曳:像闪电一样地挥动。²倚天剑:意谓靠近天的长剑。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xiāng)¹下三蜀²
译文:我看到楼船这样壮阔,就像王浚当年率领军队从三蜀东下,直取吴国,接受了吴军的投降的景象。
注释:¹龙骧:人名,指益州刺史王浚。官至大将军。²三蜀:指蜀郡、广汉、犍为三郡,皆在今四川境内。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扬兵习战张虎旗¹,江中白浪如银屋。
译文:扬兵开战,虎旗张扬,杀声震天,江中顿时白浪翻滚,犹如银屋。
注释:¹虎旗:即熊虎旗,古时主将的军旗。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身居玉帐¹临河魁(kuí)²,紫髯(rán)³若戟(jǐ)冠崔(cuī)(wéi)
译文:指挥的将军身居玉帐之内,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若戟,头冠崔嵬,十分威武雄壮。
注释:¹玉帐:指主将所居的军帐,坚固不可侵犯,像玉制作的帐篷一样。²临河魁: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³紫髯:原为三国时吴国孙权容貌的美称,这里指南征将领容貌的威武。⁴崔嵬:高耸的样子。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细柳开营揖(yī)天子,始知灞(bà)上为婴孩。
译文:天子驾临,细柳营开,细柳治军严谨,纪律严明。才知道灞上的队伍,就像孩子们在做游戏,很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羌笛¹横吹阿亸(duǒ)²,向月楼中吹落梅。
译文:羌笛横吹《阿亸回》曲子,月光笼罩下的戍楼中吹起《落梅》。
注释:¹羌笛:由西方部族传入的笛子。这里泛指笛。²《阿亸回》:即《阿滥堆》,乐曲名。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ɡāi)¹
译文:将军舞起长剑,壮士呼声震天。
注释:¹九垓:九重天。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¹
译文:军队得胜庆功,演奏献凯之曲时,功臣的画像能被画在未央宫的麒麟台上。
注释:麒麟台:麒麟阁,在汉代的未央宫内。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的图像在麒麟阁上。
《司马将军歌》,乐府《征伐王曲》调名,是李白模仿《陇上歌》而作的乐府诗。诗中歌颂南征将士威武的气概和严肃的纪律,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康张叛乱的必胜信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