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终不住,剑鹤在扁舟。尽室无馀俸,还家得白头。
故园终不住,剑鹤在扁舟。尽室无馀俸,还家得白头。
钟催吴岫晓,月绕渭河流。曾是栖安邑,恩期异日酬。
钟催吴岫晓,月绕渭河流。曾是栖安邑,恩期异日酬。

sòngzhàomíngháiběi--fānggàn

yuánzhōngzhùjiànzàibiǎnzhōujǐnshìfèngháijiābáitóu

zhōngcuīxiùxiǎoyuèràowèiliúcéngshìānēnchóu

方干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 3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¹
译文:你在百尺竿头眺望九州,前人拥有的田地被后人据有。
注释:投坑伎:辽代两人合作杂技之一。据江万里《宣政杂录》载:“有伎者(从事技巧表演的人),以数丈长竿系椅于梢,伎者坐椅上。少顷,下投于小棘坑(散布有蒺藜等尖刺之物的沙土坑)中,无偏颇之失。未投时,念诗曰‘百尺竿头’”云云。¹收:据有,占据。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译文:后人据有了也不要欢喜,还有据有后人田地的人在后头。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田登作郡(jùn)¹,自讳²其名,触³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chī)。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田登作郡守的时候,非常忌讳别人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触犯了他这规矩的人必定(让他)大怒。官吏、兵卒大多(因此)遭受鞭打。于是,整个州郡内,人们都戏称“灯”为“火”。
注释:¹作郡:治理郡县。²讳:避讳,畏忌人家直称自己的名字。³触:触动,触怒。⁴榜笞:榜,通“搒”,捶击,捶打;笞,用竹板或荆条打。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上元¹放灯,许人入州治举观。吏人遂书²榜揭³曰:“本州依放火三日”。
译文:正值上元节放灯的日子,田登允许人们前来举览观赏,于是官吏就在发布于闹市的文书上写到:“本州按照惯例,放火三天。”
注释:¹上元:阴历正月十五。²书:书写。³榜揭:张贴告示,榜,告示;揭,高举,举,这里是张贴的意思。⁴于:在。⁵市:街头。⁶依:按照。⁷例:老习惯,旧例,惯例。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译文:清冷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月光照在床头,屋子里格外明亮。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忧人不能寐,耿(gěng)¹夜何长。
译文:屋里的女子想起知友,心中忧伤,难以入睡。
注释:¹耿耿:心中难以忘怀的样子。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微风吹闺闼¹,罗帷²自飘扬。
译文:思念不能断绝,夜晚也显得无比漫长。
注释:¹闺闼:妇女所居内室的门户。²罗帷:丝制的帷幔。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揽衣曳长带,屣(xǐ)(lǚ)¹下高堂。
译文:不时有微风吹进闺阁,吹动着罗帷,罗帷不停地飘动着。女子重新披上衣服,穿上鞋子走出屋子。
注释:¹屣履:穿上鞋子。屣,鞋子。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东西安所之¹,徘徊以彷徨。
译文:可是到哪里去呢?只有在附近徘徊彷徨。
注释:¹安所之:到哪里去。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译文:春天鸟儿都向南方飞去,而有一只鸟却剩了下来,独自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悲声命俦(chóu)¹,哀鸣伤我肠。
译文:它呼唤伙伴的声音多么悲伤,哀鸣的声音不禁让人断肠。
注释:¹俦匹:文中指鸟的伙伴。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译文:看到鸟儿想起自己,女子悲伤得哭了起来,眼泪都沾湿了衣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¹
译文:只好站在外边高吟,向天空倾诉自己的忧愤。
注释:¹穹苍:天空。

  这首诗的前十四句具体写主人公闻见春月、春风、春鸟等景物后的伤感,后四句写本来可以使人欢乐的景物引起主人公伤感的原因。全诗感情浓烈,刻画细腻,表现含蓄而意味深远。

  第一部分分三层,每一层各写一个场景。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春月:开篇二句点出了此诗写作的环境与景物,同时也暗示出主人公深夜未眠;接着二句则以“忧人” 说明忧烦之事萦绕在主人公的心中,用“不能寐”和“夜何长”表明主人公心中有无限忧伤而至失眠,与开篇二句相照应。接着六句为第二层,写春风:前二句接着前面写出无法入睡的主人公在明亮的月夜里凝神思虑的动态,通过主人公在失眠中所感、所见,反映了其心中烦闷的程度;中间二句通过主人公的衣履不整和心绪烦躁说明其忧愁之深重;后二句以动作写出主人公的心烦意乱无所适从的焦躁神情。之后四句为第三层,写春鸟:以春鸟的飞鸣来牵动主人公的愁肠,暗示主人公已在院中徘徊了整整一夜,更深一层地写出了主人公内心忧苦之深。

  第二部分承第一部分而来,更加集中、强烈地抒发主人公的感情。前二句点明了春月、春风、春鸟等本来可以使人欢乐的景物引起主人公伤感的原因:春鸟依恋伴侣之情触动了主人公对所思之人的怀念,增添了愁苦。由此引出后二句中主人公的泣涕沾裳,并可以顺势以主人公向苍天诉说满腔幽愤收束全诗。这里,诗人采用融情入景的方法,通过春月、春风、春鸟这些春天美好景物与孤苦女子长夜不寐、徘徊、感伤的互相对照,使美好景物蒙上了一层孤独、凄清、悲凉的色彩。其中,既有写实,也有选择、加工与改造,“写景”与“造景”十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全诗以主人公的感情冲动为线索层层展开、步步升华,篇幅虽短,却写出了主人公情绪的发展变化:先是悲,由悲到泣,由泣到吟,由吟而愤,由愤而诉,感情越来越强烈,行动越来越大胆。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具体生动:有耿耿不寐的神态,也有揽衣曳带、屣履下堂的动作;有徘徊、伫立的身姿,也有彷徨、哀伤的心情;有涕泣的表情,又有高吟、舒愤的言语。而这些言行神情,又都是在种典型的春天自然景物的感触下自然地表现出来的,看似不经意,却刻画得细致入微,将明月、微风、春鸟、忧人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透明的、动人的春夜忧思图,使一位在春天里睹物思人的哀伤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含蓄而意味深远。

参考资料:
1、 奚少庚,赵丽云 主编.历代诗词千首解析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223-224
2、 许逸民,黄克,柴剑虹.乐府诗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128-130
3、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 撰稿.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03月第1版:1671-1673
4、 陈君慧 主编.古诗三百首.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年01月第1版:71-72

shāngxíng

cáoruì liǎnghàn 

zhāozhāomíngyuè huīguāngzhúchuáng 
yōurénnéngmèi gěnggěngcháng 
wēifēngchuīguī luówéipiāoyáng 
lǎnchángdài xiàgāotáng 
dōng西ānsuǒzhī páihuáipánghuáng 
chūnniǎofānnánfēi piānpiānáoxiáng 
bēishēngmìngchóu āimíngshāngcháng 
gǎnhuái怀suǒ zhāncháng 
zhùgāoyín shūfènqióngcāng 
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天欲晓,宫漏¹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译文:天就快亮了,宫漏声声穿过花丛传来,缭绕在耳边。
注释:薄命女:词牌名,即“长命女”,双调,三十九字,上片三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¹宫漏:宫中滴水计时的漏壶。
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沉树杪。梦断锦帷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冷露¹寒侵帐额²,残月光沉树杪(miǎo)³。梦断锦帷(wéi)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译文:透过窗格,只能望见几颗寥落的星辰,寒冷的露光映照着绣帐上的帘额,残月的光芒从树梢间渐渐沉下去。女主人公从相思的梦中醒来,寂静的锦帐里依然空有她独自一人,她强自起身,依然紧紧皱着愁眉。
注释:¹露:一作“霞”。²帐额:即帐檐,帐门上面的装饰。³树杪:树梢。⁴愁眉小:因锁紧眉头,故眼眉显得比平时小。

  这首词从特定情境落笔,上片交待时间、渲染氛围、描画景物,下片先点明主人公的身份,后以人物活动和神情直接点示情绪,写尽幽怨之意。全词先构境,后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写情,层层铺垫,层层渲染,以景衬情,悱恻感人。

  词的上片通过三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三种句式的结合运用来创作一种音律节奏上的回环跳宕,依次描述了同一时间片段内的同一场景,和五言体“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的对句比起来显得更有流动感和立体感。其中,“天欲晓”一句中的一个“欲”字,既交代了具体的时间是天将亮未亮之时,又制造出一种心理上的效果,使得读者的审美期待同时向着黑夜与黎明两个时间点产生张力——在这天光刚刚放亮之时,读者似乎既能感受到对黎明的期待,又能感受到对夜的留恋,情感也不由得因此变得模糊起来。

  下片,词人首先仅选取一个时光的片段来写:“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因为周遭之静,宫漏的滴水之声似乎成了巨响。那声音绕过花枝,穿过花丛,缭绕在宫宇榱桷之间,在制造出一种广大的寂寞之余,也为这不尽的时间之流画上了刻度,让读者察觉出它的流逝。天光既要放亮,星光自然便要隐去,残存的几点星光,透过窗户,映带出一片清冷。这里,词人以“宫漏”交待女主人公所处的地点,同时也说明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她很可能是宫中的一位嫔妃或侍女。接着便由写女主人公的所见、所听写到了其所感:“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沉树杪。”这两句使用了和此前引用的“五言体”相似的对仗的句式,但将其变成了六言,在节奏上多了一种变化。其中,前句写冷雾带着寒气侵入室内,爬上了帐额。这冷雾的入侵,既写出了女主人公寂寞而无处可逃,也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最后的“梦断锦帷空悄悄,强起愁眉小”二句以人物活动和神情直接点示情绪,写尽幽怨之意。如电影之镜头,自远而近,层层循序摄入诸多相关景物,最后推出特定环境之中的特定人物,诸种景物遂以女主人公的情绪为中心融为一片。其中,前句写女主人公从梦中醒来,既无关爱,又无温暖,只有锦帐空摇,漏声为伴。后句中的“强起”则既可以理解成是不得不起,也可以理解成是强撑着起身,但描摹的终究是女主人公的一种无助、无奈的姿态;“愁眉小”则写女主人公因忧愁深重,蹙敛眉头而使眉毛都变小了。

  全词先构境,后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写情,层层铺垫,层层渲染,以景衬情,悱恻感人,而到结尾以一“愁”字点明主题,深得颊上添毫、目中点睛之趣,以凄清的景象烘托出女主人公孤独幽怨之情,从而展现出女主人公满腹心思、满含怨愁、孤独凄清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 编注.唐五代词.成都:天地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95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54-156
3、 后蜀·赵崇祚 著;墨香斋 译评.花间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07月第1版:163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宝函¹(diàn)²金鸂(xī)(chì)³,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yì)春雨时。
译文: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注释:¹宝函:一说指枕函,即枕套;一说指梳妆盒。此处似以梳妆盒解更优。²钿雀:有雀鸟装饰的钗。³金鸂鶒:亦指钗上所饰。⁴沉香阁:沉香木制的楼阁。⁵吴山:一说泛指吴地之山;一说为屏风上所绘的吴地山川风景。⁶驿桥:驿站附近的桥。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画楼¹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luán)²与花枝³,此情谁得知?
译文: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¹画楼:即雕梁画栋之楼,也是对楼的美称。²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镜子。³花枝:女子对镜照见自己所簪戴的花。此处借指这位女子。(浦江清)“枝”与“知”谐音。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春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吴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吴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8-49 .

mán··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wēntíngyún

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chénxiāngshàngshānyángliǔyòu驿qiáochūnshí

huàlóuyīnxìnduànfāngcǎojiāngnánànluánjìnghuāzhīqíngshuí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