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风雨来,帖水野云黑。
如观曹公营,万弩射船侧。
沙头风雨来,帖水野云黑。
如观曹公营,万弩射船侧。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崆峒¹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译文:崆峒山一带小麦已经成熟,我希望暂且休兵以保护收成。
注释:高三十五:即诗人高适。唐人以称呼排行表示尊敬和亲切。时高适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掌书记。¹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属六盘山。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请公¹问主将²:焉用穷荒³为?
译文:请您询问主将哥舒翰:当此之时何必要去荒远之地用兵?
注释:¹公:指高适。²主将:指哥舒翰。³穷荒:贫瘠边远之地。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饥鹰¹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译文:您像一只没有吃饱问的雄鹰,侧着翅膀随人飞腾。
注释:¹饥鹰:比喻高适。《旧唐书·高适传》:“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高生跨鞍(ān)马,有似幽并¹儿。
译文:您身跨鞍马纵横驰骋,像幽并健儿一样勇猛。
注释:¹幽并:幽州,河北之地;并州,山西之地。两地多出健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脱身簿尉中¹,始与捶(chuí)²辞。
译文:您从县尉的苦差中脱出身来,才告别了鞭挞黎民的营生。
注释:¹脱身簿尉:高适为封丘县尉时曾写诗表示不忍鞭挞百姓,今为书记,故曰“脱身”。²捶楚:杖击,鞭打。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借问今何官?触热¹向武威²
译文:请问如今做了什么官?为什么冒着炎热向武威开进?
注释:¹触热:冒着炙热。²武威:郡名。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¹
译文:您回答说是军中一名书记,感愧被勇敢的将军所任用。
注释:¹国士知:意谓不以众人相待。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译文:人啊确实是不易了解的,希望您对行止多加慎重。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huī)¹
译文:在军府中好好干上十年八载,自然可以拿到主将的旗旌。
注释:¹军麾:用作指挥的军旗。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此行既特达¹,足以慰所思。
译文:这次出任定然前途远大,足以慰藉您的平生之志。
注释:¹特达:犹特出,这里有前途远大意。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译文:男儿得以成就功名,也常常是在年老之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常恨结欢浅¹,各在天一涯;
译文:总是遗憾与您交欢日短,海角天涯相隔遥远。
注释:¹浅:短浅。方聚复散,故曰结欢浅。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又如参与商¹,惨惨中肠悲。
译文:又像参商二星难能相见,我的心中无限伤感。
注释:¹参与商:参商二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是说分手后难得见面。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惊风吹鸿鹄(hú)¹,不得相追随,
译文:狂风吹送着远征的鸿鹄,我却不能随您前去。
注释:¹鸿鹄:鸟名,即天鹅。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黄尘翳(yì)¹沙漠,念子何当²归。
译文:沙漠边地黄尘破日,不知您何时才能回归。
注释:¹翳:遮蔽。²何当:何时。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译文:戍守边城时如有余力,请把从军诗篇尽快回寄。

  此诗主要写高适的履历及其与作者的情谊,而以劝其休兵为主旨。全诗分三段。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边事,是送别高适的本旨;中十八句为第二段,写高适的为人,有宽慰,有忠告;末十句写二人的离别之情。全篇章法整饰,结构匀称,抒写离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融,别具一格。

  开头四句写送别的本旨。《旧唐书·哥舒翰传》:“吐蕃每至麦熟时,即率部众至积石军获取之,共呼为吐蕃麦庄。前后无敢拒之者。至是,翰设伏以待之,杀之略尽,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通鉴》把这件事记在天宝六载(747年)十月。高适有《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说明高适参加了这次战役。因此诗人劝说,今又当麦熟,自应休兵息民,加意防守。接着表现高适本是“大笑向文士”的诗人,写出他的豪迈性格。高适初为封丘县尉,有诗云:“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宫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因此诗人说他今为书记,可不再鞭挞人民。

  “借问”句以下设为问答。“答言”二句是高适的答话。高适客游河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掌书记,故高适《登垅》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可见高适对哥舒翰很信赖。

  “人实”句以下至篇末又都是作者的话。这头两句是规戒。杜甫对哥舒翰的看法和高适不大同,同时高适也很豪放,所以关照他要加倍小心谨慎。“十年”两句是鼓励,“男儿”两句是宽慰。高适志在封侯,常说“公侯皆战争”,但当时还是一书记,所以杜甫对他说,只要小心谨慎地在幕府中坚持下去,熬他十年八载,总会当上个刺史之类的长官的。杜甫说这话是认真的,经过考虑的,并不完全是一般的客套话。话语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惋惜意味(这在视科举为正途的杜甫的心目中是难免的),而且丝毫没露出他自己也想走这条路的口风。不过从诗中可揣想到,由于时势的改变、朋友的影响和自身长期的落魄,他当时不会没转过这方面的念头。这时杜甫正苦于没有出路,一度很想追随高适之后,也进哥舒翰的幕府去。

  自“常恨”句以下写自己对高的友谊和惜别之情。“惊风”二句是说自己不能同往。杜甫写过《投赠哥舒翰开府二十韵》,但此事未得下文。“黄尘”二句是说高适很难回来。最后两句写对高适寄诗的期望,这一则由于友谊,再则也由于杜甫很爱高适的诗,所以有这样的希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8-40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8-49
3、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2-153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绿蔓(wàn)映双扉(fēi)¹,循(xún)墙一径微。
译文:长得茂盛的碧绿藤蔓,绿影映照门扉;一条小路沿着墙伸向远方,若隐若现。
注释:¹扉:门扇。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zhǔ)¹禽肥。
译文:因为雨水较多,院中熟透的果子有一些烂落在庭院中;成熟的稻谷金黄一片,水边的禽鸟硕大肥美。
注释: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酿酒迎新社,遥砧(zhēn)送暮晖¹
译文: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正在忙着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注释:¹暮晖:落日的馀辉。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xiǎng)¹归。
译文:远处传来几声悠扬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来的笛曲,不知去什么地方送饭的人已经归家。
注释:¹饷田:到田间送饭。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才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酿酒多新社,遥砧送暮晖” 描写了为了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数声牛上笛”“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卢家少妇¹郁金堂²,海燕双栖玳(dài)(mào)梁。
译文: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
注释: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¹卢家少妇:泛指少妇。²郁金堂:以郁金涂抹的堂屋。郁金:一种姜科姜黄属植物,是一种香料。味极浓郁,可泡酒并能使酒染色。涂在墙上能使满屋芳香。堂,一作“香”。⁴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⁵玳瑁: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九月寒砧(zhēn)¹催木叶²,十年征戍忆辽阳
译文: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注释:¹寒砧: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²木叶:树叶。⁴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白狼河¹北音²书断,丹凤城³南秋夜长。
译文: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注释:¹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²音:一作“军”。³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jiāo)¹明月照²流黄³
译文:是谁使人满怀愁绪难见亲人,偏偏还让那月光空照帷帐。
注释:¹更教:一作“使妾”。教:使。²照:一作“对”。³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

  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玳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此时,又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这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玳,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玳了。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主人公想:十玳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命运是吉是凶?几时才能归来?还有无归来之日?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上联的“忆”字,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无法入眠。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

  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玳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论手法,则有反面的映照(“海燕双栖”),有正面的衬托(“木叶”、“秋夜长”),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诗薮·内编》卷五)之感。

jiàn

shěnquán tángdài 

jiāshàojīntáng hǎiyànshuāngdàimàoliáng 
jiǔyuèhánzhēncuī shíniánzhēngshùliáoyáng 
báilángběiyīnshūduàn dānfèngchéngnánqiūcháng 
shuíwéihánchóujiàn gēngjiāomíngyuèzhàoliúhuáng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绿云¹(rǎn)²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³九分办;厮(sī)追攀,渡头买得官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译文: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缓缓流动笼罩着清澈的江湾,花草的香气溢满东西两岸。官上缴官家的租税只按九成办理征收。在这好时节正好去游玩,乘船到那渡口,你追我赶,然后把鱼虾野味准备好,做一桌丰盛的野餐,杯盘摆得满满的,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
注释:¹绿云:此指烟霭汇聚成的如云烟团。²冉冉:上升貌。³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⁴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办理征收。⁵厮追攀:相互追赶、招呼。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芳卿憔悴。锦段镜空,重铺步障新绮。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相携。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¹,芳卿憔悴。锦段²镜空,重铺步障³新绮。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相携。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
注释:¹后:一本作“却”。²锦段:即“锦缎”。³障:一本作“幢”。
长记断桥外。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幺声里。风起。舞斜阳、阑干十二。
长记断桥外。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幺¹声里。风起。舞斜阳、阑干十二。
注释:¹六幺:亦写作“六么”。

  《惜秋华》,梦窗词入夹钟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梦窗词集》收此词调五首,也因句逗有异可分为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木芙蓉”,亦略称为芙蓉。韩愈有木芙蓉诗,今俗名酒醉芙蓉。

  “路远”三句,引神话传说入手。“仙城”,即原注中的芙蓉城。事见胡微之《芙蓉城传》,略云:王迥,子高。初遇一女,自言周太尉女,萁契当侍巾帻;自此攸忽来去。一夕,梦周道服而至,谓王曰:“我居幽僻,君能一往否?”王喜而从之。过一岭,至一殿宇,殿上卷帘,有美丈夫朝服凭几,少顷帘下,周与王登东廊之楼,梁上题曰:“碧云。”王未及下,一女郎登,年可十五,容色娇媚,亦周之比;周谓王曰:“此芳卿也。”梦之明日,周来,王语以梦,问何地。周曰:“芙蓉城也。”王问芳卿何姓。曰:“与我同。”按:苏轼的《芙蓉城诗序》云“世传王迥子高遇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梦窗系用胡微之、苏轼的“王子高芙蓉城遇仙”的传说以应题。此言芙蓉仙城离开这里是非常遥远的,自从王子高离开那里之后,原先容颜娇媚的周芳卿,因思念“王郎”之故,已变得面目憔悴。“锦段”两句。言仙女“芳卿”为了要来寻找“王郎”,从芙蓉城出来,用锦段铺设步障,竟把所有的锦段都用上了。此也点出“路远”也。步障:古代显贵出行所设的屏蔽风寒尘土的行幕。《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凡花”两句,以对比突出木芙蓉花。言世俗的花娇嫩而不禁秋风摧残,可是沾有仙气的木芙蓉花就不同了,它在秋阳中将花开得丰腴鲜丽、红白相间,煞是好看。“相携”三句,见花致幻。言词人见了木芙蓉花后,仿佛又看到它幻化成仙女“芳卿”,且携着王子高翩翩而来,他们俩穿着新奇的服装,交颈共杯,以期一醉。上片引典故而用幻写真。

  “长记”三句,忆旧。言自己想起经常骑着玉骢马匆匆路过西湖断桥边时,也曾看见那里有一丛木芙蓉,想来此时花也一定开得千娇百美,使路人侧目凝望。“昨梦”两句,记梦。词人说:昨天夜里我曾梦见过一丛不知名姓的异花,现在看了木芙蓉后,才恍然醒悟,原来梦中也是此花啊!“愁边”四句,再起幻觉。言词人担心夜暮降临而遮没了“碧云楼”(亦即眼前的木芙蓉)的真面目,不觉又幻想起能邀请来仙子“芳卿”,为他唱起动人的《六么》曲,并在金风夕照中为他翩翩而舞。而自己也在兴奋地和着舞曲的节奏,拍遍了重台栏干。下片由眼前之花忆旧、入幻。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